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漢紀六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過很久,臨侯曹植違反制度,乘車在馳道正中行駛,打開司馬門而出。曹大怒,掌管宮門的公車令被定罪處死。從此以後,他加重了對諸侯的限制,對曹植的寵愛也一天不如一天了。一次,曹植的子身穿錦繡的衣服,被曹登上高台看見,認為她違反了止穿錦繡的制度,命她返回孃家,並賜自盡。

[6]法正説劉備曰:“曹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百留夏侯淵,張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故耳。今策淵、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必可克之。克之之,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備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辨。魏王遣都護將軍曹洪拒之。

[6]法正向劉備建議説:“曹一舉收降了張魯,佔據漢中,不借助這個有利時機進攻巴、蜀兩地,卻留夏侯淵、張駐守漢中,自己急速北返,這樣做並非是他才智不夠,而是力量不足,必將有內憂的緣故。如今估計夏侯淵、張的才能,不及我們的將領,現在舉兵進攻,一定可以取勝。奪取漢中後,廣開農田,積蓄糧草,等待有可乘之機。搞得好,可以將曹徹底擊敗,恢復皇室的權威;次之,可以蠶食雍、涼二州,拓展我們的疆土;最次,也可以據險固守,與曹長期對峙。這是上天的賜與,時機不可喪失。”劉備贊同法正的策略,於是率領進軍漢中,派張飛、馬超、吳蘭等駐軍下辨。魏王曹派都護將軍曹洪拒敵。

[7]魯肅卒,孫權以從事中郎彭城嚴代肅,督兵萬人鎮陸口。眾人皆為喜,固辭以“樸素書生,不閒軍事”發言懇惻,至於涕。權乃以左護軍虎威將軍呂蒙兼漢昌太守以代之。眾嘉嚴能以實讓。

[7]魯肅去世,孫權派從事中郎、彭城人嚴接替魯肅的職務,率兵一萬人駐守陸口。大家都向嚴賀喜,嚴卻以“樸實書生,不悉軍事”為藉口堅決推辭,言辭十分懇切,甚至下了眼淚。孫權便派左護軍、虎威將軍呂蒙兼漢昌太守,代替魯肅的職位。大家都讚許嚴能據實相讓。

[8]定威校尉吳郡陸遜言於孫權曰:”方今克敵寧亂,非眾不濟;而山寇舊惡,依陰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可大部伍,取其鋭。”權從之,以為帳下右部督。會丹陽賊帥費棧作亂,扇動山越。權命遜討棧,破之。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户,得萬人;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遜後詣都,言次,稱式佳吏,權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遜對曰:“式意養民,是以白遜;若遜復毀式以亂聖聽,不可長也。”權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8]定威校尉、吳郡人陸遜向孫權建議:“如今要打敗敵人,平定動亂,沒有大軍就不能成功;而山賊作惡很久,盤據深山。腹心之患不解除,很難向遠處發展。可以擴充我們的軍隊,選取鋭。”孫權採納了這一建議,以陸遜為帳下右部督。恰在這時,丹陽賊人首領費棧作亂,煽動山越反叛。孫權命陸遜討伐費棧,將山賊擊敗。於是在東部三郡徵集軍隊,強壯者當兵,老弱者為後備,得到兵數萬人。陸遜所過之處,將一向作惡的盜賊掃除乾淨,於是回駐蕪湖。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稱:“陸遜隨意徵發搜刮百姓,給所到之處帶來愁苦和騷擾。”陸遜在此之後回到都城,言談之間,稱讚淳于式是個好官吏。孫權問陸遜:“淳于式告發你,你卻推薦他,這是為什麼?”陸遜回答説:“淳于式本意是要百姓休養生息,所以告發我;如果我再底毀他,以擾亂您的視聽,這種風氣不能長。”孫權讚歎説:“這實在是謹厚長者做的事,一般人可做不到。”[9]魏王使丞相長史王必典兵督許中事。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睹漢祚將移,乃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謀殺必,挾天子以攻魏,南引關羽為援。

[9]魏王曹派丞相長史王必掌管軍隊,督理許都的事務。當時關羽實力強盛,京兆人金見漢朝政權將被取代,便和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吉本的兒子吉邈、吉邈的弟弟吉穆等人密謀殺掉王必,挾持天子打擊曹魏的勢力,並在南面聯合關羽作為外援。

二十三年(戊戌、218)二十三年(戊戌,公元218年)[1],正月,吉邈等率其黨千餘人,夜攻王必,燒其門,必中肩,帳下督扶必奔南城。會天明,邈等眾潰,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共討斬之。

[1]季,正月,吉邈等人率黨羽一千餘人,在夜間攻擊王必,燒燬王必住所的門,用箭中他的肩部。帳下督扶着王必逃到許都南城。正好天明,吉邈和他的黨羽潰散,王必和穎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共同討伐,斬殺吉邈等人。

[2]三月,有星孛於東方。

[2]三月,有異星出現在東方。

[3]曹洪將擊吳蘭,張飛屯固山,聲言斷軍後,眾議狐疑。騎都尉曹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明矣。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飛自走矣。”洪從之,進,擊破蘭,斬之。三月,張飛、馬超走。休,魏王族子也。

[3]曹洪將要攻擊吳蘭,而張飛駐軍固山,聲稱要切斷曹軍的後路。曹洪和將領們商議,猶豫不決。騎都尉曹休説:“張飛等人若確實要切斷我軍後路,應該派軍隊隱蔽行軍,而現在卻先大造聲勢,而實際上做不到,這是很清楚的。我軍應該敵人尚未集結,迅速攻擊吳蘭,吳蘭被擊敗,張飛自然退走。”曹洪聽從了這一建議,進軍擊敗吳蘭軍,斬殺吳蘭。三月,張飛、馬超撤退。曹休是魏王曹的同族子侄輩。

[4]夏,四月,代郡、上谷烏桓無臣氐等反。先是,魏王召代郡太守裴潛為丞相理曹掾,美潛治代之功,潛曰:“潛於百姓雖寬,於諸胡為峻。今繼者必以潛為治過嚴而事加寬惠。彼素驕恣,過寬必馳;既馳,將攝之以法,此怨叛所由生也。以勢料之,代必復叛。”於是深悔還潛之速。後數十,三單于反問果至。以其子鄢陵侯彰行驍騎將軍,使討之。彰少善御,膂力過人。戒彰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4]夏季,四月,居住在代郡、上谷郡的烏桓族無臣氐等造反。先前,魏王曹召回代郡太守裴潛,任命為丞相相理曹掾。曹讚揚裴潛治理代郡的成就,裴潛説:“我對百姓雖然寬容,但對胡人卻很嚴厲。今後我的繼任者,必然認為我的沼理過嚴而採取寬厚的措施。那些胡人一向驕橫,過度寬厚必然導致放縱,放縱以後再用法令限制,這將是引起他們生怨反叛的原因。據情勢預測,代郡的烏桓必定還要反叛。”於是曹深悔召裴潛回來得太快了。幾十天過後,烏桓三個單于反叛的消息果然傳來了。曹以兒子鄢陵侯曹彰代理驍將軍,派去討伐反叛的烏桓。曹彰從小擅長箭騎馬,力量過人。曹告誡曹彰:“在家的時候,我們是父子;接受任務後,就變成了君臣,一舉一動都要按朝廷法令行事,你要小心!”[5]劉備屯陽平關,夏侯淵、張、徐晃等與之相拒。備遣其將陳式等絕馬鳴閣道,徐晃擊破之。張屯廣石,備攻之不能克,急書發益州兵。諸葛亮以問從事犍為楊洪,洪曰:“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發兵可疑。”時法正從備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

[5]劉備駐軍陽平關,曹軍夏侯淵、張、徐晃等與他對峙。劉務派部下將領陳式等人去切斷馬鳴閣的道路,被徐晃打敗。張駐守在廣石,劉備攻打不下來,急發文書調集益州軍隊。諸葛亮問從事、犍為人楊洪應如何處理此事,楊洪説:“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關鍵,如失去漢中,就沒有蜀了,這是家門前的禍患,對發兵有什麼疑問!”當時蜀郡太守法正跟隨劉備到了北方,諸葛亮於是上表請求由楊洪代理蜀郡太守。楊洪將各項政務全都辦理妥當,於是獲得正式任命。

初,犍為太守李嚴闢洪為功曹,嚴未去犍為而洪已為蜀郡;洪舉門下書佐何祗有才策,洪尚在蜀郡,而祗已為廣漢太守。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從前,犍為太守李嚴曾任命楊洪為功曹,李嚴未離開犍為,而楊洪已做了蜀郡太守。楊洪推薦自己門下的書佐何祗,稱他有才幹;楊洪仍在蜀郡,而何祗已經做了廣漢太守。因此,西土人士都佩服諸葛亮,能夠充分利用當時的人才。

秋,七月,魏王自將擊劉備;九月,至長安。

秋季,七月,魏王曹親自率兵進攻劉備。九月,到達長安。

[6]曹彰擊代郡烏桓,身自搏戰,鎧中數箭,意氣益厲;乘勝遂北,至桑乾之北,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時鮮卑大人軻比能將數萬騎觀望強弱,見彰力戰,所向皆破,乃請服,北方悉平。

[6]曹彰征討代郡的烏桓時,親自參加戰鬥,鎧甲被中數箭,卻愈戰愈勇,乘勝追擊敗兵,直至桑乾河以北,大敗烏桓,殺死、俘虜烏桓上千人。當時鮮卑族首領軻比能率騎兵數萬人,觀望曹彰和烏桓的強弱,見曹彰的軍隊作戰勇敢,所向披靡,取得了勝利,便請求歸服曹彰。北方全部平定。

[7]南陽吏民苦繇役,冬,十月,宛守將侯間反。南陽太守東里袞與功曹應餘迸竄得出;音遣騎追之,飛矢,餘以身蔽兗,被七創而死,音騎執袞以歸。時徵南將軍曹仁屯樊以鎮荊州,魏王命仁還討音。功曹宗子卿説音曰:“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莫不望風;然執郡將,逆而無益,何不遣之!”音從之。子卿因夜逾城從太守收餘民圍音,會曹仁軍至,共攻之。

[7]南陽的官吏和百姓飽受徭役之苦。冬季,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反叛。南陽太守東里與功曹應餘奮力逃了出來,侯音派人騎也追擊,亂箭齊發,應餘用身體掩護東里,受傷七處而死。侯音的騎兵抓住東里,帶了回去。此時,徵南將軍曹仁駐軍樊城,以威懾荊州,魏王曹命曹仁回來討伐侯音。功曹宗子卿對侯音説:“您順應民心,興起大事,遠近無不都寄希望於您。現在您捉住郡太守,是悖逆行為,沒有益處,為什麼不把他放走!”侯音聽從了宗子卿的話。宗子卿於是夜裏越過城牆,跟隨太守召集未參加反叛的民眾包圍侯音。恰好曹仁的軍隊也趕到了,便聯合起來進攻侯音。

二十四年(己亥、219)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1],正月,曹仁屠宛,斬侯音,復屯樊。

[1]季,正月,曹仁在宛城進行屠殺,把侯音斬首,仍回軍駐守樊城。

[2]初,夏侯淵戰雖數勝,魏王常戒之曰:“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及淵與劉備相拒逾年,備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營於定軍山。淵引兵爭之。法正曰:“可擊矣。”備使討虜將軍黃忠乘高鼓譟攻之,淵軍大敗,斬淵及益州刺史趙。張引兵還陽平。是時新失元帥,軍中擾擾,不知所為。督軍杜襲與淵司馬太原郭準收斂散卒,號令諸軍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權宜推為軍主。出,勒兵按陳,諸將皆受節度,眾心乃定。明,備渡漢水來攻;諸將以眾寡不敵,依水為陳以拒之。郭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陳,引而致之,半濟而後擊之,備可破也。”既陳,備疑,不渡。淮遂堅守,示無還心。以狀聞於魏王善之,遣使假節,復以淮為司馬。

[2]當初,夏侯淵雖然多次打勝仗,魏王曹卻經常告誡他説:“作為將領,應有膽怯的時候,不能單憑勇猛。將領應當以勇敢為本,但在行動時要依靠智慧和計謀;又依靠勇敢,只能敵得過一名普通人罷了。”後來,夏侯淵與劉備對峙了一年有餘,劉備從陽平向南,渡過沔水,順着山勢稍微前行,在定軍山紮下營盤。夏侯淵率兵爭奪定軍山。法正説:“可以發動攻擊了。”劉備派討虜將軍黃忠率兵居高臨下,擂鼓吶喊,發動進攻,夏侯淵的軍隊大敗,夏侯淵和益州刺史趙被斬。張率軍退回陽平。此時,曹軍新失統帥,軍中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是好。督軍杜襲和夏侯淵的司馬、太原人郭淮集合散亂的兵卒,對各營將士發出號令:”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為劉備所懼怕;如今軍情緊迫,只有在張將軍的指揮下,才能轉危為安。”於是臨時推舉張為軍中主帥。張出來統率軍隊,巡視陣地,將領們都接受張的指揮,軍心才安定下來。第二天,劉備打算渡漢水發動攻擊;曹軍將領們認為寡不敵眾,準備依憑漢水列陣抵抗。郭淮説:“這是向敵人示弱,而不能挫敗敵人,不是好計策。不如遠離漢水列陣,把敵人引過來,等他們渡過一半後,我們再出擊,就可以打敗劉備。”曹軍列好陣,劉備產生懷疑,命令不要渡河。郭淮於是堅守陣地,表明曹軍沒有撤退之心。郭淮等人把情況上報魏王曹,曹很同意他們的作法,派使者把符節授予張,仍任命郭淮為司馬。

[3]二月,壬子晦,有食之。

[3]二月,壬子晦(三十),出現食。

[4]三月,魏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劉備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乃斂眾拒險,終不鋒。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怒於後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4]三月,魏王曹從長安出發,穿過斜谷,派兵據守險要之處,以便大軍順利到達漢中。劉備説:“曹公雖然親自前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我一定要佔有漢川。”於是集結軍隊,佔據險要阻攔。始終不與曹軍戰。曹軍在北山下運送糧米,黃忠率軍企圖奪取,超過約定的時間,不見迴轉。翊軍將軍趙雲率領騎兵數十人出營查看,恰巧曹大軍出動,趙去與敵人猝然相遇,便衝擊敵陣,且戰且退。曹軍散開後再度匯合,追至趙雲的軍營前,趙雲進入軍營,又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營中有埋伏,於是撤退。趙雲命令擂起戰鼓,鼓聲震天,卻只以強弩在後面殺曹兵。曹軍非常驚駭,自相踐踏,落入漢水中而死的很多。第二天一早,劉備親自來到趙雲的兵營,察看了昨天的戰場,説:“子龍一身都是膽啊!”與備相守積月,魏軍士多亡。夏,五月,悉經出漢中諸軍還長安,劉備遂有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