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後周紀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乙丑,唐雄武軍使、知漣水縣事崔萬迪降。

丙寅,以郭廷謂為亳州防禦使。

戊辰,帝攻楚州,克其月城。

庚午,郭廷謂見於行宮,帝曰:“朕南征以來,江南諸將敗亡相繼,獨卿能斷渦口浮樑,破定遠寨,所以報國足矣。濠州小城,使李璟自守,能守之乎!”使將濠州兵攻天長。帝遣鐵騎左廂都指揮使武守琦將騎數百趨揚州,至高郵。唐人悉焚揚州官府民居,驅其人南渡江。後數,周兵至,城中餘癃病十餘人而已;癸酉,守琦以聞。帝聞泰州無備,遣兵襲之,丁丑,拔泰州。

南漢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盧膺卒。

南漢主聞唐屢敗,憂形於,遣使入貢於周,為湖南所閉,乃治戰艦,修武備。既而縱酒酣飲,曰:“吾身得免,幸矣,何暇慮後世哉!”唐使者陳處堯在契丹,白契丹主請南遊太原,北漢主厚禮之。留數,北還,竟卒於契丹。

段譯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顯德三年(丙辰、956)後周紀四後周世宗顯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1]三月,甲午朔,上行視水寨,至淝橋,自取一石,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從官過橋者人齎一石。太祖皇帝乘皮船入壽壕中,城上發連弩之,矢大如屋椽;牙將館陶張瓊遽以身蔽之,矢中瓊髀,死而復甦。鏃著骨不可出,瓊飲酒一大卮,令人破骨出之,血數升,神自若。

[1]三月,甲午朔(初一),後周世宗巡視水寨,到達淝橋,親自撿取一塊石頭,騎在馬上拿着到寨中供炮使用,隨從官員過橋的每人也攜帶一塊石頭。宋太祖皇帝乘坐牛皮船進入壽護城河中,城上用連弩發,箭矢像房屋的椽子那樣;牙將館陶人張瓊立即用身體遮擋,箭中張瓊的大腿,昏死過去又甦醒過來。箭頭進骨頭不能拔出,張瓊喝下一大杯酒,命令人敲破骨頭取出箭,血好幾升,神態臉仍從容自如。

唐主復以右僕孫晟為司空,遣與禮部尚書王崇質奉表入見,稱:“自天以來,海內分崩,或跨據一方,或遷革異代,臣紹襲先業,奄有江表,顧以瞻烏未定,附鳳何從!今天命有歸,聲教遠被,願比兩浙、湖南,仰奉正朔,謹守土疆,乞收薄伐之威,赦其後服之罪,首於下國,俾作外臣,則柔遠之德,雲誰不服!”又獻金千兩,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晟謂馮延己曰:“此行當在左相,晟若辭之,則負先帝。”既行,知不免,中夜,嘆息謂崇質曰:“君家百口,宜自為謀。吾思之矣,終不負永陵一培土,餘無所知!”南唐主又任命右僕孫晟為司空,派遣他與禮部尚書王崇質奉持表章入周進見,表稱:“自從唐朝天以來,天下分崩離析,有的地區割據一方,有的地區改朝換代,臣下繼承祖先基業,擁有江表之地,只是因為看那烏鴉都沒有落腳,要想附鳳攀龍又從何談起!如今天命已有歸宿,聲威教化澤被遠近,希望比照兩浙的吳越、湖南的楚國,敬奉中原號令,謹守土地疆域,乞求收斂征伐的威勢,赦免後來臣服的罪過,從我小國開始,讓我作您域外臣子,那麼安撫邊遠的德政,還有誰不服從!face”又貢獻黃金千兩,白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孫晟對馮延巳説:“此行應當由您左相出使,然而我孫晟如果推辭,那就有負先帝烈祖厚望。”上路以後,自知不免一死,半夜嘆息,對王崇質説:“您家有一百多口人,應該好好地為自己盤算。我已經考慮得很成了,最後決不辜負永陵烈祖的在天之靈,其餘的一無所知了。”[2]南漢甘泉宮使林延遇,陰險多計數,南漢主倚信之;誅滅諸弟,皆延遇之謀也。乙未卒,國人相賀。延遇病甚,薦內給事襲澄樞自代,南漢主即擢澄樞知承宣院及內侍省。澄樞,番禺人也。

[2]南漢甘泉宮使林延遇,為人陰險,善於算計,南漢主依靠信任他;誅殺消滅君主的諸兄弟,都是林延遇的主意。乙未(初二),林延遇去世,國中之人互相慶賀。林延遇病情危重時,推薦內給事龔澄樞代替自己,南漢主當提升龔澄樞主持承宣院和內侍省。龔澄樞是番禺人。

[3]光·舒·黃招安巡檢使、行光州刺史何超以安、隨、申、蔡四州兵數萬攻光州。丙申,超奏唐光州刺史張紹棄城走,都監張承翰以城降。

[3]光、舒、黃招安巡檢使、行光州刺史何超率領安、隨、申、蔡四州軍隊數萬人進攻光州。丙申(初三),何超奏報南唐光州刺史張紹棄城逃跑,都監張承翰率城投降。

丁酉,行舒州刺史郭令圖拔舒州,唐蘄州將李福殺其知州王承,舉州為降。遣六宅使齊藏珍攻黃州。

丁酉,(初四),行舒州刺史郭令圖攻克舒州,南唐蘄州將領李福殺死知州王承,率州前來投降。後周派遣六宅使齊藏珍進攻黃州。

[4]彰武留後李彥,,部民與羌胡作亂,攻之。上召彥還朝。

[4]彰武留後李彥,生貪婪暴,所轄百和羌胡部落發動叛亂,進攻李彥。後周世宗召李彥回朝進京。

[5]秦、鳳之平也,上赦所俘蜀兵以隸軍籍,從徵淮南,復亡降於唐。癸卯,唐主表獻百五十人;上悉命斬之。

[5]秦州、鳳州平定時,後周世宗赦免所俘獲的後蜀士兵將他們編入軍籍,跟隨征伐淮南,他們又逃亡向南唐投降。癸卯(初十),南唐主上表獻出降卒一百五十人;世宗命令將他們全部斬首。

[6]舒州人逐郭令圖,鐵騎都指揮使洛陽王審琦選輕騎夜襲舒州,復取之,令圖乃得歸。

[6]舒州人驅逐郭令圖,鐵騎都指揮使洛陽人王審琦選輕騎兵夜晚襲擊舒州,又收復舒州,郭令圖於是得以返歸。

[7]馬希崇及王延政之子繼沂皆在揚州;詔撫存之。

[7]馬希崇和王延政的兒子王繼沂都在揚州,後周世宗下詔安撫問他們。

[8]丙午,孫晟等至上所。庚戌,上遣中使以孫晟詣壽城下,且招諭之。仁贍見晟,戎服拜於城上。晟謂仁贍曰:“君受國厚恩,不可開門納寇。”上聞之,甚怒,晟曰:“臣為宰相,豈可教節度使外叛!”上乃釋之。

[8]丙午(十三),孫晟等人到達後周世宗所在之處。庚戌(十七),後周世宗派遣朝廷使者帶孫晟到壽城下,並且讓他招安南唐守將。劉仁贍見到孫晟,在城上身着戎裝行拜禮。孫晟對劉仁贍説:“您身受國君深厚恩澤,不可打開城門納敵寇。”世宗聽説後,十分惱怒,孫晟説:“臣下我身為宰相,豈能教唆節度使叛變投敵呢!”世宗於是釋放了他。

[9]唐主使李德明、孫晟言於上,請去帝號,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仍歲輸金百萬以求罷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為周有,諸將捷奏至,盡得江北之地,不許。德明見周兵進,奏稱:“唐主不知陛下兵力如此之盛,願寬臣五之誅,得歸白唐主,盡獻江北之地。”上乃許之。晟因奏遣王崇質與德明俱歸。上遣供奉官安弘道送德明等歸金陵,賜唐主書,其略曰:“但存帝號,何歲寒!儻堅事大之心,終不迫人於險。”又曰:“俟諸郡之悉來,即大軍之立罷。言盡於此,更不煩雲;苟曰未然,請從茲絕。”又賜其將相書,使議而來。唐主覆上表謝。

[9]南唐主派遣李德明、孫晟對後周世宗説,請求廢除帝號,割讓壽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等六州之地,並且每年進貢黃金絹百萬,以求休兵停戰。世宗因為淮南之地已經一半被後周佔有,各路將領捷報連到達,便打算取得全部長江以北的地方,不答應唐主所請。李德明眼看後周軍隊益推進,上奏稱述:“唐主不知道陛下的兵力如此強盛,希望給臣下五天不作討伐的寬限,使臣下得以返歸稟告唐主,獻出全部長江以北之地。”世宗於是准許他。孫晟便奏請派王崇質與李德明一道返歸。世宗派遣供奉官安弘道送李德明等人返歸金陵,賜南唐主書信,信中大致説:“只管保存帝號,為什麼要失去松柏不怕天寒地凍依舊鬱鬱葱葱的品格!倘若能堅定自己事奉大周的信念,終究不會被人入險境絕地。”又説:“等到江北各州全部獻來,我的大軍立即休戰。話已在此説盡,不再贅述;倘若説還不行,請從此決絕。”又賜給南唐將相書信,讓他們仔細商議而來。南唐主又上表道謝。

李德明盛稱上威德及甲兵之強,勸唐主割江北之地;唐主不悦。宋齊丘以割地為無益;德明輕佻,言多過實,國人亦不之信。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素惡德明與孫晟,使王崇質異其言,因譖德明於唐主曰:“德明賣國求利。”唐主大怒,斬德明於市。

李德明盛讚後周世宗聲威德行和軍隊強盛,規勸南唐主割讓長江以北之地,南唐主不高興。宋齊丘認為割讓土地無濟於事;李德明為人輕浮,經常言過其實,國中之人也不相信他的話。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素來憎惡李德明和孫晟,讓王崇質説得同李德明不一樣,趁勢對南唐主説李德明的壞話道:“李德明出賣國家求取私利。”南唐主然大怒,將李德明在街市斬首。

[10]吳程攻常州,破其外郭,執唐常州團練使趙仁澤,送於錢唐。仁澤見吳越王弘不拜,責以負約;弘怒,決其口至耳。元德昭憐其忠,為傅良藥,得不死。

[10]吳程進攻常州,攻破常州外城,抓獲南唐常州團練使趙仁澤,解送到錢唐。趙仁澤見到吳趙王錢弘不下跪叩拜,斥責錢弘背信負約;錢弘發怒,把他的嘴一直撕裂到耳邊。元德昭憐惜他的忠誠,為他敷用好藥,得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