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紀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戊午,以靜海留後曲美為節度使。
癸亥,以靜江行軍司馬姚彥章為寧遠節度副使,權知容州,從楚王殷之請也。劉巖遣兵攻容州,殷遣都指揮使許德勳以桂州兵救之;彥章不能守,乃遷容州士民及其府藏奔長沙,巖遂取容管及高州。
甲子,晉王遣蕃漢馬步總管周德威將兵三萬攻燕,以救易定。
是歲,蜀主以內樞密使潘炕為武泰節度使,炕從弟宣徽南院使峭為內樞密使。
◎乾化二年壬申,公元九一二年,正月,德威東出飛狐,與趙王將王德明、義武將程巖會於易水。丙戌,三鎮兵進攻燕祁溝關,下之;戊子,圍涿州。刺史劉知温城守,劉守奇之客劉去非大呼於城下,謂知温曰:“河東小劉郎來為父討賊,何豫汝事而堅守?”守奇免冑勞之,知温拜於城上,遂降。周德威疾守奇之功,譖諸晉王,王召之,守奇恐獲罪,與去非及進士趙鳳來奔,上以守奇為博州刺史。去非、鳳,皆幽州人也。先是,燕主守光籍境內丁壯,悉文面為兵,雖士人不免,鳳詐為僧奔晉,守奇客之。丁酉,德威至幽州城下,守光來求救。二月,帝疾小愈,議自將擊鎮、定以救之。
帝聞岐、蜀相攻,辛酉,遣光祿卿盧玭等使於蜀,遺蜀主書,呼之為兄。
甲子,帝發洛陽。從官以帝誅戮無常,多憚行,帝聞之,益怒。是,至白馬頓,賜從官食,多未至,遣騎趣之於路。左散騎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後部郎中張俊最後至,帝命撲殺之。衍,宗奭之侄也。丙寅,帝至武陟,段明遠供饋有加於前。丁卯,至獲嘉,帝追思李思安去歲供饋有闕,貶柳州司户,告辭稱明遠之能曰:“觀明遠之忠勤如此,見思安之悖慢何如?”尋長思安於崖州,賜死。明遠後更名凝。乙亥,帝至魏州,命都招討使宣義節度使楊師厚,副使、前河陽節度使李周彝圍棗強,招討應接使、平盧節度使賀德倫,副使、天平留後袁象先圍蓚脩縣。德倫,河西胡人;象先,下邑人也。戊寅,帝至貝州。
辰州蠻酋宋鄴、昌師益皆帥眾降於楚,楚王殷以鄴為辰州刺史,師益為漵州刺史。
帝晝夜兼行,三月,辛巳,至下博南,登觀津冢。趙將符習引數百騎巡邏,不知是帝,遽前之。或告曰:“晉兵大至矣!”帝棄行幄,亟引兵趣棗強,與楊師厚軍合。習,趙州人也。
棗強城小而堅,趙人聚兵數千守之。師厚急攻之,數不下,城壞復修,死傷者以萬數。城中矢石將竭,謀出降,有一卒奮曰:“賊自柏鄉喪敗已來,視我鎮人裂眥,今往歸之,如自投虎狼之口耳。因窮如此,何用身為!我請獨往試之。”夜,縋城出,詣梁軍詐降,李周彝召問城中之備,對曰:“非半月未易下也。”因請曰:“某既歸命,願得一劍,效死先登,取守城將首。”周彝不許,使荷擔從軍。卒得間舉擔擊周彝首,踣地,左右救至,得免。帝聞之,愈怒,命師厚晝夜急攻,丙戌,拔之,無問老幼盡殺之,血盈城。
初,帝引兵渡河,聲言五十萬。晉忻州刺史李存審屯趙州,患兵少,裨將趙行實請入土門避之,存審不可。及賀德倫攻蓚縣,存審謂史建瑭、李嗣肱曰:“吾王方有事幽薊,無兵此來,南方之事委吾輩數人。今蓚縣方急,吾輩安得坐而視之!使賊得蓚縣,必西侵深、冀,患益深矣。當與公等以奇計破之。”存審乃引兵扼下博橋,使建瑭、嗣肱分道擒生。建瑭分其麾下為五隊,隊各百人,一之衡水,一之南宮,一之信都,一之城,自將一隊深入,與嗣肱遇梁軍之樵芻者皆執之,獲數百人。明會於下博橋。皆殺之,留數人斷臂縱去,曰:“為我語硃公:晉王大軍至矣!”時蓚縣未下,帝引楊師厚兵五萬,就賀德倫共攻之。丁亥,始至縣西,未及置營,建瑭、嗣肱各將三百騎,效梁軍旗幟服,與樵芻者雜行,且暮,至德倫營門,殺門者,縱火大噪,弓矢亂髮,左右馳突,既暝,各斬馘執俘而去。營中大擾,不知所為。斷臂者復來曰:“晉軍大至矣!”帝大駭,燒營夜遁,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戊子旦乃至冀州;蓚之耕者皆荷鉏奮梃逐之。委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既而復遣騎覘之,曰:“晉軍實未來,此乃史先鋒遊騎耳。”帝不勝慚憤,由是病增劇,不能乘肩輿。留貝州旬餘,諸軍始集。
義昌節度使劉繼威年少,類其父,于都指揮使張萬進家,萬進怒,殺之。詰旦,召大將周知裕,告其故。萬進自稱留後,以知裕為左都押牙。庚子,遣使奉表請降,亦遣使降於晉;晉王命周德威安撫之。知裕心不自安,求為景州刺史,遂來奔,帝為之置歸化軍,以知裕為指揮使,凡軍士自河朔來者皆隸之。辛丑,以萬進為義昌留後。甲辰,改義昌為順化軍,以萬進為節度使。
乙巳,帝發貝州;丁未,至魏州。
戊申,周德威遣裨將李存暉等攻瓦橋關,其將吏及莫州刺史李嚴皆降。嚴,幽州人也,涉獵書傳,晉王使傳其子繼岌,嚴固辭。王怒,將斬之,教練使孟知祥徒跣入諫曰:“強敵未滅,大王豈宜以一怒戮向義之士乎!”乃免之。知祥,遷之弟子,李克讓之婿也。
吳鎮南節度使劉威,歙州觀察使陶雅,宣州觀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簡,皆武忠王舊將,有大功,以徐温自牙將秉政,內不能平;李遇尤甚,常言:“徐温何人,吾未嘗識面,一旦乃當國!”館驛使徐玠使於吳越,道過宣州,温使玠説遇入見新王,遇初許之;玠曰:“公不爾,人謂公反。”遇怒曰:“君言遇反,殺侍中者非反!”侍中,謂威王也。温怒,以淮南節度副使王檀為宣州制置使,數遇不入朝之罪,遣都指揮使柴再用帥升、潤、池、歙兵納檀於宣州,升州副使徐知浩為之副。遇不受代,再用攻宣州,逾不克。
夏,四,癸丑,以楚王殷為武安、武昌、靜江、寧遠節度使,洪、鄂四面行營都統。
乙卯,博王友文來朝,請帝還東都。丁巳,發魏州;己未,至黎陽,以疾淹留;乙丑,至滑州。
維州羌胡董琢反,蜀主遣保鸞軍使趙綽討平之。
己巳,帝至大梁。
帝聞嶺南與楚相攻,甲戌,以右散騎常侍韋戩等為潭、廣和葉使,往解之。
戊寅,帝發大梁。
周德威白晉王,以兵少不足攻城,晉王遣李存審將吐谷渾、契苾騎兵會之。李嗣源攻瀛州,刺史趙敬降。
五月,甲申,帝至洛陽,疾甚。
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薛貽矩卒。
燕主守光遣其將單廷珪將兵萬人出戰,與周德威遇於龍頭岡。廷珪曰:“今必擒周楊五以獻。”楊五,德威小名也。既戰,見德威於陳,援槍單騎逐之,槍及德威背,德威側身避之,奮楇反擊廷珪墜馬,生擒,置於軍門。燕兵退走,德威引騎乘之,燕兵大敗,斬首三千級。廷珪,燕驍將也,燕人失之,奪氣。
己丑,蜀大赦。
李遇少子為淮南牙將,遇最愛之,徐温執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號求生,遇由是不忍戰。温使典客何蕘入城,以吳王命説之曰:“公本志果反,請斬蕘以徇;不然,隨蕘納款。”遇乃開門請降,温使柴再用斬之,夷其族。於是諸將始畏温,莫敢違其命。徐知誥以功遷升州刺史。知誥事温甚謹,安於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温以是特愛之,每謂諸子曰:“汝輩事我能如知誥乎?”時諸州長吏多武夫,專以軍旅為務,不恤民事;知誥在升州,獨選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傾家貲無所愛。洪州進士宋齊丘,好縱橫之術,謁知誥,知誥奇之,闢為推官,與判官王令謀、參軍王翃專主謀議,以牙吏馬仁裕、周宗、曹悰為腹心。仁裕,彭城人;宗,漣水人也。
閏月,壬戌,帝疾增甚,謂近臣曰:“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覆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因哽咽,絕而復甦。
高季昌潛有據荊南之志,乃奏築江陵外郭,增廣之。
丙寅,蜀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鍇罷為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