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唐紀三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屠維大淵獻,盡上章困敦,凡二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下之上◎乾元二年己亥,公元七五九年,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築壇於魏州城北,自稱大聖燕王;以周摯為行軍司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進,此使我懈惰,而以鋭掩吾不備也。請與朔方軍同魏城,求與之戰。彼懲嘉山之敗,必不敢輕出。得曠引久,則鄴城必拔矣。慶緒已死,彼則無辭以用其眾也。”魚朝恩以為不可,乃止。

戊寅,上祀九宮貴神,用王璵之言也。乙卯,耕藉田。

鎮西節度使李嗣業攻鄴城,為矢所中,丙申,薨;兵馬使荔非元禮代將其眾。初,嗣業表段秀實為懷州長史,知留後事,時諸軍屯戍久,財竭糧盡,秀實獨運芻粟,募兵市馬以奉鎮西行營,相繼於道。

二月,壬子,月食,既。先是百官請加皇后尊號曰“輔聖”上以問中書舍人李揆,對曰:“自古皇后無尊號,惟韋后有之,豈足為法!”上驚曰“庸人幾誤我!”會月食,事遂寢。後與李輔國相表裏,橫于中,幹豫政事,請託無窮。上頗不悦,而無如之何。

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圍鄴城,築壘再重,穿塹三重,壅漳水灌之。城中井泉皆溢,構棧而居,自冬涉,安慶緒堅守以待史思明,食盡,一鼠直錢四千,淘牆<麥弋>及馬矢以食馬。人皆以為克在朝夕,而諸軍既無統帥,進退無所稟;城中人慾降者,礙水深,不得出。城久不下,上下解體。

思明乃自魏州引兵趣鄴,使諸將去城各五十里為營,每營擊鼓三百面,遙脅之。又每營選騎五百,於城下抄掠,官軍出,即散歸其營;諸軍人馬牛車有所失,樵採甚艱,晝備之則夜至,夜備之則晝至。時天下饑饉,轉餉者南自江、淮,西自並、汾,舟車相繼。思明多遣壯士竊官軍裝號,督趣運者,責其稽緩,妄殺戮人,運者駭懼;舟車所聚,則密縱火焚之;往復聚散,自相辨識,而官軍邏捕不能察也。由是諸軍乏食,人思自潰。思明乃引大軍直抵城下,官軍與之刻決戰。

三月,壬申,官軍步騎六十萬陳於安陽河北,思明自將兵五萬敵之,諸軍望之,以為遊軍,未介意。思明直前奮擊,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先與之戰,殺傷相半;魯炅中矢。郭子儀承其後,未及布陳,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兩軍大驚,官軍潰而南,賊潰而北,棄甲仗輜重委積於路。子儀以朔方軍斷河陽橋保東京。戰馬萬匹,惟存三千,甲仗十萬,遺棄殆盡。東京士民驚駭,散奔山谷,留守崔圓、河南尹蘇震等官吏南奔襄、鄧,諸節度各潰歸本鎮。士卒所過剽掠,吏不能止,旬方定。惟李光弼、王思禮整勒部伍,全軍以歸。

子儀至河陽,將謀城守。師人相驚,又奔缺門。諸將繼至,眾及數萬,議捐東京,退保蒲、陝。都虞候張用濟曰:“蒲、陝荐饑,不如守河陽,賊至,併力拒之。”子儀從之。使都遊弈使靈武韓遊瑰將五百騎前趣河陽,用濟以步卒五千繼之。周摯引兵爭河陽,後至,不得入而去。用濟役所部兵築南、北兩城而守之。段秀實帥將士子及公私輜重自野戍渡河,待命於河清之南岸,荔非元禮至而軍焉。諸將各上表請罪,上皆不問,惟削崔圓階封,貶蘇震為濟王府長史,削銀青階。

史思明審知官軍潰去,自沙河收整士眾,還屯鄴城南。安慶緒收子儀等營中糧,得六七萬石,與孫孝哲、崔乾祐謀閉門更拒思明。諸將曰:“今豈可復背史王乎!”思明不與慶緒相聞,又不南追官軍,但于軍中饗士。張通儒、高尚等言於慶緒曰:“史王遠來,臣等皆應謝。”慶緒曰:“任公暫往。”思明見之涕泣,厚禮而歸之。經三,慶緒不至。思明密召安太清令誘之,慶緒窘蹙,不知所為,乃遣太清上表稱臣于思明,請待解甲入城,奉上璽綬。思明省表,曰:“何至如此!”因出表遍示將士,鹹稱萬歲。乃手疏唁慶緒而不稱臣,且曰:“願為兄弟之國,更作籓籬之援。鼎足而立,猶或庶幾;北面之禮,固不敢受。”並封表還之。慶緒大悦,因請歃血同盟,思明許之。慶緒以三百騎詣思明營,思明令軍士擐甲執兵以待之,引慶緒及諸弟入至庭下。慶緒再拜稽首曰:“臣不克荷負,棄失兩都,久陷重圍,不意大王以太上皇之故,遠垂救援,使臣應死復生,摩頂至踵,無以報德。”思明忽震怒曰:“棄失兩都,亦何足言。爾為人子,殺父奪其位,天地所不容!吾為太上皇討賊,豈受爾佞媚乎!”即命左右牽出,並其四弟及高尚、孫孝哲、崔乾祐皆殺之;張通儒、李庭望等悉授以官。思明勒兵入鄴城,收其士馬,以府庫賞將士,慶緒先所有州、縣及兵皆歸於思明。遣安太清將兵五千取懷州,因留鎮之。思明遂西略,慮本未固,乃留其子朝義守相州,引兵還范陽。

甲申,回紇骨啜特勒、帝德等十五人自相州奔還西京,上宴之於紫宸殿,賞賜有差。庚寅,骨啜特勒等辭還行營。

辛卯,以荔非元禮為懷州刺史,權知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元禮復以段秀實為節度判官。

甲午,以兵部侍郎呂諲同平章事,乙未,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苗晉卿為太子太傅,王璵為刑部尚書,皆罷政事。以京兆尹李峴行吏部尚書,中書舍人兼禮部侍郎李揆為中書侍郎,及户部侍郎第五琦並同平章事。上於峴恩意尤厚,峴亦以經濟為己任,軍國大事多獨決於峴。於是京師多盜,李輔國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以備巡邏。李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制,故周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牙,文武區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乃止。

丙申,以郭子儀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權知東京留守。以河西節度使來瑱行陝州刺史,充陝、虢、華州節度使。

夏,四月,庚子,澤潞節度使王思禮破史思明將楊旻於潞城東。

太子詹事李輔國,自上在靈武,判元帥行軍司馬事,侍直帷幄,宣傳詔命,四方文奏,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乃還京師,專掌兵,常居內宅,制敕必經輔國押署,然後施行,宰相百司非時奏事,皆因輔國關白、承旨。常於銀台門決天下事,事無大小,輔國口為制敕,寫付外施行,事畢聞奏。又置察事數十人,潛令於人間聽察細事,即行推按;有所追索,諸司無敢拒者。御史台、大理寺重囚,或推斷未畢,輔國追詣銀台,一時縱之。三司、府、縣鞫獄,皆先詣輔國諮稟,輕重隨意,稱制敕行之,莫敢違者。宦官不敢斥其官,皆謂之五郎。李揆山東甲族,見輔國執子弟禮,謂之五父。

及李峴為相,於上前叩頭,論制敕皆應由中書出,具陳輔國專權亂政之狀,上寤,賞其正直;輔國所行事,多所變更,罷其察事。輔國由是讓行軍司馬,請歸本官,上不許。壬寅,制:“比緣軍國務殷,或宣口敕處分。諸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並停。如非正宣,並不得行。中外諸務,各歸有司。英武軍虞候及六軍諸使、諸司等,比來或因論競,懸自追攝,自今一切須經台、府。如所由處斷不平,聽具狀奏聞。諸律令除十惡、殺人、、盜、造偽外,餘煩冗一切刪除,仍委中書、門下與法官詳定聞奏。”輔國由是忌峴。

甲辰,置陳、鄭、亳節度使,以鄧州刺史魯炅為之;以徐州刺史尚衡為青、密等七州節度使;以興平軍節度使李奐兼豫、許、汝三州節度使;仍各於境上守捉防禦。

九節度之潰於相州也,魯炅所部兵剽掠尤甚,聞郭子儀退屯河上,李光弼還太原,炅慚懼,飲藥而死。

史思明自稱大燕皇帝,改元順天,立其辛氏為皇后,子朝義為懷王,以周摯為相,李歸仁為將,改范陽為燕京,諸州為郡。

戊申,以鴻臚卿李抱玉為鄭、陳、潁、亳節度使。抱玉,安興貴之後也,為李光弼裨將,屢有戰功,自陳恥與安祿山同姓,故賜姓李氏。

回紇毘伽闕可汗卒,長子葉護先遇殺,國人立其少子,是為登裏可汗。回紇以寧國公主為殉。公主曰:“回紇慕中國之俗,故娶中國女為婦。若從其本俗,何必結婚萬里之外!”然亦為之剺面而哭。

鳳翔馬坊押官為劫,天興尉謝夷甫捕殺之。其訟冤。李輔國素出飛龍廄,敕監察御史孫鎣鞫之,無冤。又使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大理卿權獻鞫之,與鎣同。猶不服。又使侍御史太平若虛鞫之。若虛傾巧士,希輔國意,歸罪夷甫。伯陽怒,召若虛詰責,劾奏之。若虛先自歸於上,上匿若虛於簾下。伯陽尋至,言若虛附會中人,鞫獄不直。上怒,叱出之。伯陽貶高要尉,獻貶桂陽尉,曄與鳳翔尹嚴向皆貶嶺下尉,鎣除名,長播州。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李峴奏伯陽等無罪,責之太重;上以為朋黨,五月,辛巳,貶峴蜀州刺史。右散騎常侍韓擇木入對,上謂之曰:“李峴專權,今貶蜀州,朕自覺用法太寬。”對曰:“李峴言直,非專權。陛下寬之,只益聖德耳。”若虛尋除御史中丞,威振朝廷。

壬午,以滑、濮節度使許叔冀為汴州刺史,充滑、汴等七州節度使;以試汝州刺史劉展為滑州刺史,充副使。

六月,丁巳,分朔方置邠、寧等九州節度使。

觀軍容使魚朝恩惡郭子儀,因其敗,短之於上。秋,七月,上召子儀還京師,以李光弼代為朔方節度使、兵馬元師。士卒涕泣,遮中使請留子儀。子儀紿之曰:“我餞中使耳,未行也。”因躍馬而去。

光弼願得親王為之副,辛巳,以趙王係為天下兵馬元帥,光弼副之,仍以光弼知諸節度行營。光弼以河東騎五百馳赴東都,夜,入其軍。光弼治軍嚴整,始至,號令一施,士卒、壁壘、旌旗、彩皆變。是時朔方將士樂子儀之寬,憚光弼之嚴。

左廂兵馬使張用濟屯河陽,光弼以檄召之。用濟曰:“朔方,非叛軍也,乘夜而入,何見疑之甚!”與諸將謀以鋭突入東京,逐光弼,請子儀;命其士皆被甲上馬,銜枚以待。都知兵馬使僕固懷恩曰:“鄴城之潰,郭公先去,朝廷責帥,故罷其兵柄。今逐李公而強請之,違拒朝命,是反也,其可乎!”右武鋒使康元寶曰:“君以兵請郭公,朝廷必疑郭公諷君為之,是破其家也。郭公百口何負於君乎!”用濟乃止。光弼以數千騎東出汜水,用濟單騎來謁。光弼責用濟召不時至,斬之,命部將辛京杲代領其眾。

僕固懷恩繼至,光弼引坐,與語。須臾,閽者曰:“蕃、渾五百騎至矣。”光弼變。懷恩走出,召麾下將,陽責之曰:“語汝勿來,何得固違!”光弼曰:“士卒隨將,亦復何罪!”命給牛酒。

丁亥,以潞沁節度使王思禮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