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紀二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重光協洽,盡玄黓涒灘,凡二年。
太宗簡文皇帝下◎大寶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正月,新吳餘孝頃舉兵拒侯景,景遣於慶攻之,不克。
庚戌,湘東王繹遣護軍將軍尹悦、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將兵二萬自江夏趣武昌,受徐文盛節度。
楊乾運攻拔劍閣,楊法琛退保石門,乾運據南陰平。
辛亥,齊主祀圜丘。
張彪遣其將趙稜圍錢塘,孫鳳圍富,侯景遣儀同三司田遷、趙伯超救之,稜、鳳敗走。稜,伯超之兄子也。
癸亥,齊主耕籍田。乙丑,享太廟。
魏楊忠圍汝南,李素戰死。二月,乙亥,城陷,執邵陵攜王綸,殺之,投屍江岸;岳陽王詧取而葬之。
或告齊太尉彭樂謀反;壬辰,樂坐誅。齊遣散騎常侍曹文皎使於江陵,湘東王繹使兼散騎常侍王子報之。
侯景以王克為太師,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支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王偉為尚書左僕,索超世為右僕。景置三公官,動以十數,儀同尤多。以子仙、元建、化仁為佐命元功,偉、超世為謀主,於子悦、彭雋主擊斷,陳慶、呂季略、盧暉略、丁和等為爪牙。梁人為景用者,則故將軍趙伯超,前制局監周石珍,內監嚴亶,邵陵王記室伏知命。自餘王克、元羅及侍中殷不害、太常周弘正等,景從人望,加以尊位,非腹心之任也。
北兗州刺史蕭邕謀降魏,侯景殺之。
楊乾運進據平興,平興者,楊法琛所治也。法琛退保魚石,乾運焚平興而歸。
李遷仕收眾還擊南康,陳霸先遣其將杜僧明等拒之,生擒遷仕,斬之。湘東王繹使霸先進兵取江州,以為江州刺史。
三月,丙午,齊襄城王淯卒。
庚戌,魏文帝殂,太子欽立。
乙卯,徐文盛等克武昌,進軍蘆洲。
己未,齊以湘東王繹為梁相國,建梁台,總百揆,承製。
齊司空司馬子如自求封王,齊主怒,庚申,免子如官。
任約告急,侯景自帥眾西上,攜太子大器從軍以為質,留王偉居守。閏月,景發建康,自石頭至新林,舳艫相接。約分兵襲破定州刺史田龍祖於齊安。壬寅,景軍至西陽,與徐文盛夾江築壘。癸卯,文盛擊破之,其右丞庫狄式和墜水死,景遁走還營。
夏,四月,甲辰,魏葬文帝於永陵。
郢州刺史蕭方諸,年十五,以行事鮑泉和弱,常侮易之,或使伏牀,騎背為馬;恃徐文盛軍在近,不復設備,以蒲酒為樂。侯景聞江夏空虛,乙巳,使宋子仙、任約帥騎四百,由淮內襲郢州。丙午,大風疾雨,天晦冥,有登陴望見賊者,告泉曰:“虜騎至矣!”泉曰:“徐文盛大軍在下,賊何因得至!當是王珣軍人還耳。”既而走告者稍眾,始命閉門,子仙等已入城。方諸方踞泉腹,以五彩辮其髯;見子仙至,方諸拜,泉匿於牀下;子仙俯窺見泉素髯間彩,驚愕,遂擒之,及司馬虞豫,送於景所。景因便風,中江舉帆,遂越文盛等軍。丁未,入江夏。文盛眾懼而潰,與長沙王韶等逃歸江陵。珣、杜幼安以家在江夏,遂降於景。
湘東王繹以王僧辯為大都督,帥巴州刺史丹楊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龕、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橫東擊景,徐文盛以下並受節度。戊申,僧辯等軍至巴陵,聞郢州已陷,因留戍之。繹遺僧辯書曰:“賊既乘勝,必將西下,不勞遠擊;但守巴丘,以逸待勞,無慮不克。”又謂僚佐曰:“景若水步兩道,直指江陵,此上策也;據夏首,積兵糧,中策也;悉力攻巴陵,下策也。巴陵城小而固,僧辯足可委任。景攻城不拔,野無所掠,暑疫時起,食盡兵疲,破之必矣。”乃命羅州刺史徐嗣徽自岳陽、武州刺史杜崱自武陵引兵會僧辯。
景使丁和將兵五千守夏首,宋子仙將兵一萬為前驅,趣巴陵,分遣任約直指江陵,景帥大兵水步繼進。於是緣江戍邏,望風請服,景拓邏至於隱磯。僧辯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無人。壬戌,景眾濟江,遣輕騎至城下,問:“城內為誰?”答曰:“王領軍。”騎曰:“何不早降?”僧辯曰:“大軍但向荊州,此城自當非礙。”騎去,頃之,執王珣等至城下,使説其弟琳。琳曰:“兄受命討賊,不能死難,曾不內慚,翻賜誘!”取弓之,珣慚而退。景薄百道攻城,城中鼓譟,矢石雨下。景士卒死者甚眾,乃退。僧辯遣輕兵出戰,凡十餘返,皆捷。景被甲在城下督戰,僧辯著綬、乘輿、奏鼓吹巡城,景望之,服其膽勇。
岳陽王詧聞侯景克郢州,遣蔡大寶將兵一萬進據武寧,遣使至江陵,詐稱赴援。眾議答以侯景已破,令其退軍。湘東王繹曰:“今語以退軍,是趣之令進也。”乃使謂大寶曰:“岳陽累啓連和,不相侵犯,卿那忽據武寧?今當遣天門太守胡僧祐甲二萬、鐵馬五千頓湕水,待時進軍。”詧聞之,召其軍還。僧祐,南陽人也。
五月,魏隴西襄公李虎卒。
侯景晝夜攻巴陵,不克,軍中食盡,疾疫死傷太半。湘東王繹遣晉州刺史蕭惠正將兵援巴陵,惠正辭不堪,舉胡僧祐自代。僧祐時坐謀議忤旨繫獄,繹即出之,拜武猛將軍,令赴援,戒之曰:“賊若水戰,但以大艦臨之,必克。若步戰,自可鼓棹直就巴丘,不須鋒也。”僧祐至湘浦,景遣任約帥鋭卒五千據白脊以待之。僧祐由它路西上,約謂其畏己,急追之,及於芊口,呼僧祐曰:“吳兒,何不早降!走何所之!”僧祐不應,潛引兵至赤沙亭;會信州刺史陸法和至,與之合軍。法和有異術,先隱於江陵百里洲,衣食居處,一如苦行沙門,或豫言吉凶,多中,人莫能測。侯景之圍台城也,或問之曰:“事將何如?”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時,不自落。”固問之,法和曰:“亦克亦不克。”及任約向江陵,法和自請擊之,繹許之。
壬寅,約至赤亭。六月,甲辰,僧祐、法和縱兵擊之,約兵大潰,殺溺死者甚眾,擒約送江陵。景聞之,乙巳,焚營宵遁。以丁和為郢州刺史,留宋子仙等,眾號二萬,戍郢城;別將支化仁鎮魯山,範希榮行江州事,儀同三司任延和、晉州刺史夏侯威生守晉州。景與麾下兵數千,順而下。丁和以大石磕殺鮑泉及虞預,沈於黃鶴磯。任約至江陵,繹赦之。徐文盛坐怨望,下獄死。巴州刺史餘孝頃遣兄子僧重將兵救鄱陽,於慶退走。
繹以王僧辯為徵東將軍、尚書令,胡僧祐等皆進位號,使引兵東下。陸法和請還,既至,謂繹曰:“侯景自然平矣,蜀賊將至,請守險以待之。”乃引兵屯峽口。庚申,王僧辯至漢口,先攻魯山,擒支化仁送江陵。辛酉,攻郢州,克其羅城,斬首千級。宋子仙退據金城,僧辯四面起土山攻之。
豫州刺史荀朗自巢湖出濡須邀景,破其後軍,景奔歸,船前後相失。太子船入樅陽浦,船中腹心皆勸太子因此入北,太子曰:“自國家喪敗,志不圖生,主上蒙塵,寧忍違離左右!吾今若去,乃是叛父,非避賊也。”因涕泗嗚咽,即命前進。
甲子,宋子仙等困蹙,乞輸郢城,身還就景;王僧辯偽許之,命給船百艘以安其意。子仙謂為信然,浮舟將發,僧辯命杜龕帥勇千人攀堞而上,鼓譟奄進,水軍主宋遙帥樓船,暗江雲合。子仙且戰且走,至白楊浦,大破之。周鐵虎生擒子仙及丁和,送江陵,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