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梁紀十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侯景想到自己與高家有隔閡,心裏到惴惴不安。辛亥(十三),侯景依據河南而反叛東魏,歸屬了西魏,潁州刺史司馬世雲帶領全城百姓響應他的行動。侯景引誘並捉住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懷朔人暴顯等人。他派遣了二百人的軍隊,用戰車載着刀、戟等兵器在黃昏時分進入了西兗州,想用偷襲的方法奪取這個州。西兗州刺史邢子才發覺了,不動聲先發制人,侯景派出的二百人馬全部被擒,於是邢子才向東方的各個州都散發了檄文,這些州各自都做了準備,因此侯景未能奪取這些地方。

諸將皆以景之叛由崔暹,澄不得已,殺暹以謝景。陳元康諫曰:“今雖四海未清,綱紀已定;若以數將在外,苟悦其心,枉殺無辜,虧廢刑典,豈直上負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晁錯前事,願公慎之。”澄乃止。遣司空韓軌督諸軍討景。

各位將領都認為侯景之所以反叛是由崔暹引起的,高澄出於不得已,想要崐殺掉崔暹,以此向侯景道歉。陳元康勸諫高澄説:“現在雖然天下還未太平,但國家法紀已經確定。如果因為幾個將領外叛,為了討得他們的歡心,便枉殺無辜、破壞刑典,豈止有負於上蒼神靈,而且又用什麼來安撫黎民百姓呢!漢朝晁錯的事情是前車之鑑,希望大人您慎重處理此事。”高澄聽完這番話,便打消了殺崔暹的念頭。高澄派遣了司空韓軌督率各路軍隊去討伐侯景。

[4]辛酉,上祀南郊,大赦;甲子,祀明堂。

[4]辛酉(二十三),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甲子(二十六),在明堂祭祀。

[5]三月,魏詔:“自今應宮刑者,直沒官,勿刑。”[5]三月,西魏朝廷詔令:“從今開始,凡是應該受到宮刑處罰的人,只把犯罪者沒收入官為奴,不再用刑。”[6]魏以開府儀同三司若干惠為司空,侯景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6]西魏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若干惠為司空,侯景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庚辰,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來,上表言:“臣與高澄有隙,請舉函谷以來,瑕丘以西,豫、廣、郢、荊、襄、兗、南兗、濟、東豫、洛、陽、北荊、北揚等十三州內附,惟青、徐數州,僅須折簡。且黃河以南,皆臣所職,易同反掌。若齊、宋一平,徐事燕、趙。”上召羣臣廷議。尚書僕謝舉等皆曰:“頃歲與魏通和,邊境無事,今納其叛臣,竊謂非宜。”上曰:“雖然,得景則北可清;機會難得,豈宜膠柱!”庚辰(疑誤),侯景又派遣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前來梁朝,在上表中講道:“我與高澄之間有隔閡,請允許我率領函谷關以東,瑕丘以西,豫州、廣州、郢州、荊州、襄州、兗州、南兗州、濟州、東豫州、洛州、陽州、北荊州、北揚州等十三個州來歸附,而青州、徐州等幾個州,我只要隨便寫封信過去就能來歸降。況且黃河以南,都是我管轄的範圍,行動起來易如反掌。倘若青州、徐州一旦平定,就可以隨後慢慢攻取燕、趙之地了。”梁武帝召集大臣們來朝廷商議此事。尚書僕謝舉等人都説:“近年來,我們與魏友好往來,邊境地區一直平安無事,現在若要收留其叛逆之臣,我們私下都認為不太合適。”梁武帝回答説:“儘管如此,如果得到侯景的話,北就可以到手了;機會難得,怎麼能膠柱鼓瑟而不知變通呢。”是歲,正月,乙卯,上夢中原牧守皆以其地來降,興朝稱慶。旦,見中書舍人朱異,告之,且曰:“吾為人少夢,若有夢必實。”異曰:“此乃宇宙混壹之兆也。”乃丁和至,稱景定計以正月乙卯,上愈神上。然意猶未決,嘗獨言:“我國家如金甌,無一傷缺,今忽受景地,詎是事宜?致紛紜,悔之何及?”朱異揣知上意,對曰:“聖明御宇,南北歸仰,正以事無機會,未達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來,自非天誘其衷,人贊其謀,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內,恐絕後來之望。此誠易見,願陛下無疑。”上乃定議納景。

這一年,正月,乙卯(十七),梁武帝夢見中原地區的牧守們都獻地來投降,舉朝上下一片歡慶。早晨起來,梁武帝遇見中書舍人朱異,便把做夢的事告訴了他,並説:“我這個人很少做夢,如果做了夢,夢中之事就一定會應驗。”朱異忙説:“這是天下要統一的徵兆。”等到丁和前來告訴梁武帝,説侯景定下計策要在正月乙卯(十七)這天行動,梁武帝就更相信這個夢是天神的意志。但是他的決心還沒有完全定下,曾獨自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國家象金甌一樣,無一傷缺之處,現在忽然要接受侯景送來的土地,這難道是合乎事理的嗎?倘若因此而引起混亂,後悔怎麼來得及呢?”朱異揣摩到了梁武帝的心思,便對梁武帝説:“陛下聖明無比,君臨天下,南北方的人都仰慕、歸心於您,只是因為沒有機會奉事您,所以其心意一直沒有實現。現在,侯景把魏的一半土地分割出來歸附您,如果不是天意引導他的心,人們又贊助他的打算,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呢!如果拒絕侯景,不收留他,恐怕就會堵絕了隨後準備來歸降的人的希望。這些實在是顯而易見的,希望陛下您不要猶豫。”梁武帝聽完這席話,於是決定接納侯景。

壬午,以景為大將軍,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台,承製如鄧禹故事。平西諮議參軍周弘正,善占候,前此謂人曰:“國家數年後當有兵起。”及聞納景,曰:“亂階在此矣!”壬午(疑誤),梁武帝任命侯景為大將軍,封他為河南王,讓他擔任都督崐河南、北諸軍事及大行台之職,並特意授權他可以如後漢的鄧禹那樣秉承皇帝的旨意發號施令。平西諮議參軍周弘正擅長觀察天象變化而預測吉凶,他在侯景投奔梁朝之前曾對人説:“幾年之後國內會有兵戈之亂。”等他聽説梁武帝接納了侯景,便説:“禍亂原因就在這裏了。”[7]丁亥,上耕藉田。

[7]丁亥(疑誤),梁武帝耕種藉田。

[8]三月,庚子,上幸同泰寺,捨身如大通故事。

[8]三月,庚子(初三),梁武帝臨幸同泰寺,舉行捨身儀式,和大通元年那次一樣。

[9]甲辰,遣司州刺史羊鴉仁督兗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將兵三萬趣懸瓠,運糧食應接侯景。

[9]甲辰(初九),梁武帝派司州刺史羊鴉仁督率兗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帶領三萬人馬向懸瓠方向靠近,運送糧食以接應侯景。

[10]魏大赦。

[10]西魏大赦天下。

[11]東魏高澄慮諸州有變,乃自出巡撫。留段韶守晉陽,委以軍事;以丞相功曹趙彥深為大行台都官郎中。使陳元康豫作丞相歡條教數十紙付韶及彥深,在後以次行之。臨發,握彥深手泣曰:“以母、弟相托,幸明此心!”夏,四月,壬申,澄入朝於鄴。東魏主與之宴,澄起舞,識者知其不終。

[11]東魏高澄擔心各州會出現變故,便親自外出巡視各地,安撫下屬。他讓段韶留下守衞晉陽,並委以軍事重任;又讓丞相功曹趙彥深擔任了大行台都官郎中。並讓陳元康把事先寫在幾十張紙上,以丞相高歡的名義發佈的命令,給段韶和趙彥深,讓他們在高澄走後按順次去執行。臨出發之前,高澄握住趙彥深的手,哭着對他説:“我把自己的母親、弟弟託付給你了,希望你明白我的心意!”夏季,四月,壬申(初六),高澄到鄴城去朝見。東魏孝靜帝設宴招待他,席間,高澄起身舞蹈,有識之士認為高澄父親剛死就樂而忘哀,不會有好下場。

[12]丙子,羣臣奉贖。丁亥,上還宮,大赦,改元,如大通故事。

[12]丙子(初十),梁朝文武百官給佛門捐錢為梁武帝贖身。丁亥(二十一),梁武帝回到了皇宮,大赦天下,改換年號為“太清”就象大通年間那次一樣。

[13]甲午,東魏遣兼散騎常侍李系來聘。系,繪之弟也。

[13]甲午(二十八),東魏派兼散騎常侍李系來梁朝聘問。李系是李繪的弟弟。

[14]五月,丁酉朔,東魏大赦。

[14]五月,丁酉朔(初一),東魏大赦天下。

[15]戊戌,東魏以襄城王旭為太尉。

[15]戊戌(初二),東魏任命襄城王元旭為太尉。

高澄遣武衞將軍元柱等將數萬眾晝夜兼行以襲侯景,遇景於潁川北,柱等大敗。景以羊鴉仁等軍猶未至,乃退保潁川。

東魏高澄派遣武衞將軍元柱等人率領幾萬大軍夜兼程去襲擊侯景,在潁川北面與侯景相遇,結果元柱等人遭到慘敗。侯景因為羊鴉仁等人的軍隊還沒有趕到,於是,便退守潁川。

[16]甲辰,東魏以開府儀同三司庫狄幹為太師,錄尚書事孫騰為太傅,汾州刺史賀拔仁為太保,司徒高隆之錄尚書事,司空韓軌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為大司馬,領軍將軍可朱渾道元為司空,僕高洋為尚書令、領中書監,徐州刺史慕容紹宗為尚書左僕,高陽王斌為右僕。戊午,尉景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