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89章 世間道 之 真心幾何 愛人不如愛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短短數,關於國舅夫人分娩遇險之事,明蘭已聽到四五種不同版本。或有説鄒姨娘為扶正而謀害正室,或有説國舅冷落正室致使張氏積鬱成病,還有説前頭鄒夫人留下的忠僕因怕張氏之威脅小主地位,便暗中動了手腳……零零總總,明蘭直聽得臉皮發綠。

不過總體來説,輿論傾向張家。

此時就能看出門第名望的作用了,半個京城都是張家的姻親故舊。

一方是屹立數代的開國功臣之家,軍功卓著,素有賢名(每年定期佈施舍粥);一方是靠後宮發家的暴發户,進京至今好事沒做幾件(張氏自閉,小鄒氏資格不夠),壞事倒沒少做(鄒家的貢獻)。明蘭捫心自問,乍聞這兩家之間發生家務糾紛,尋常人會怎麼想?

顧廷燁告訴明蘭,皇帝這陣頗冷落皇后,又以嬉戲怠為由斥責大皇與二皇。

明蘭吃驚道:“英國公不是已病癒返朝了麼?皇帝還不肯罷休,莫非張家……”雖説皇帝也納了幾個嬪妃,但念着患難夫,不五時便去皇后寢宮,帝后情始終不錯。如今該罰的罰了,該貶的貶了,小鄒氏還關着,張氏與沈國舅的關係緩和了,怎麼還……

顧廷燁道:“這倒不是。於此事,老公爺半句追究之意也無,反還諫言皇帝不必掛懷。”英國公病癒後上朝,皇帝一看老人家身軀傴僂,蒼老了不止十歲,不免心中歉疚,便打算好好撫幾句。誰知英國公卻道:“陛下乃天下之主,便是要張家血戰沙場,以命死搏,兒郎們哪個又會皺下眉頭?!無論何時,陛下意之所向,老臣劍鋒指向,本是臣應盡的本份。何況區區兒女婚嫁之事,陛下莫要為婦人哭啼所擾。”這番話説的鐵骨錚錚,皇帝十分動,連連道:“愛卿乃國之磐石,寡人之幸。”動完了回宮,皇帝慢慢回過味來。

同樣一樁婚事,人張家不樂意,但還是好好履行義務,英國公府的嫡出小姐被個小妾騎在頭上,居然張家也一聲不來抱怨,強自忍耐,這是為何?人家這是在盡忠!

而沈家恰恰相反。

和張家結親是皇帝的意思,報答鄒家是沈家的意思,現在你們姐弟幾個處處抬舉小鄒氏,慢待張氏,到底是什麼意思?莫非是對聖意不滿,不能公然抗命,所以私下報復?!

“……老國公,好本事……”過了半響,明蘭才訥訥道。

顧廷燁道:“薑是老的辣。”看英國公一副忠厚長者樣,和藹寬仁,居然能説出這麼犀利的話;直接把兒女家事,上升為忠誠問題。這樣就不妙了。

冷落皇后,斥責皇,仿若一個信號,眾御史聞風而動,參沈從興‘私德不修,內闈不端,傷嫡庶規,害人倫禮法’,更有那靈光的言官,跳過沈從興,直接去捉國舅府親家的小辮,一氣參了鄒家十幾道‘搶佔民產,禍害姓’之類。

威北侯府上空再烏雲密佈。

顧廷燁眉頭緊鎖,他與沈段鍾耿劉幾個俱是皇帝舊臣,榮辱厲害相關不淺,此次羣官參奏來勢洶洶,説不得裏面有些貓膩了……

就在京城裏熱議沈張兩家的話題之時,王舅父和海氏前後腳回京了,海氏手上抱着個胖嘟嘟的男嬰,正是在任上出世的純哥兒。

“大哥哥怎麼還不會來?”明蘭左瞧右瞧,見不到長柏。

海氏噙笑:“縣裏那條水渠這幾就快好了,你大哥不放心,非要親眼看着封土。便叫我和你侄兒早幾回。”

“為山九仞,就怕功虧一簣,好好,柏兒這般很好。”盛紘心中得意,卻不肯分毫。

“舅兄這回政績卓著,不但治下姓安居,還修通了數十里長的水渠,我聽聞吏部考績已核定了‘上’。”顧廷燁道。

明蘭欣喜道:“大哥哥真了不起,那……會否有萬民傘呢?”

“誒,那都是虛名,不足掛心。”盛紘搖頭笑道,“為官一任,最要緊的是能造福一方姓,上為天分憂,下為黎民解困,也不枉讀聖賢書了。”明蘭看了看自家老爹,默然;好久沒聽到這麼冠冕堂皇又義正詞嚴的話了。

然後她的腦袋自動翻譯成真相體:萬民傘都是虛的,不足掛心——這句是真心的,下面應該是——為官一任,最要緊的是能考績得優,上能升官進爵,下能發財增產,也不枉十年寒窗苦了。

這陣王氏最高興,剛對着多時不見的兄長喜而泣,隨即又抱着小孫樂開了花,可惜不過幾,風頭就被人搶去了。

六月初四,柳氏生下個女孩兒,因頭胎不是兒,她頗有些不快,誰知長楓卻十分喜歡,抱着初生女兒讚個不停,見誰都要自誇一番,倒把他岳母柳夫人動得一塌糊塗。

柳大人拍着長楓肩膀,慈愛道:“賢婿呀,好好讀書,明年闈為兒博個功名回來。”待女孩兒眉眼漸長開了些,眾人驚覺她長得像華蘭,也是一般的濃眉大眼,英氣大方,連脾氣也像幼時的華蘭,不哭不鬧,還愛沖人笑,竟比親女莊姐兒都還更像華蘭分。

洗禮上,華蘭抱着孩喜歡的不得了,便連林姨娘的宿怨也淡了幾分,連着送了柳氏兩份厚禮,由是王氏不免不悦,冷言冷語了幾句‘丫頭片有什麼好張揚的’。

盛老見她又小心眼了,便私下與她道:“你只想想華蘭剛降世時,她爹何嘗不是這樣。真説起來,只怕那會兒寵的更不像樣呢。”王氏默。那時盛紘多麼疼愛華蘭,因捨不得牙牙語的女兒,甚至還抱她去過衙門,想起初婚時的旎時光,她不悵然——倘若沒有林姨娘,那該有多麼好呀。

見長楓漸與華蘭和好,親姑姑墨蘭反受了冷落,她只恨柳氏算計厲害,攛掇巴結,得他們兄妹不和,隨即又和長楓吵了一架,然後憤憤離去,再不肯多來看一眼。

國事家事,似乎都是這般此消彼長。當明蘭在小胖的牙齦上摸到第五顆糯米牙冒頭時,朝堂上的‘參沈’已告一個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