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8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通車,我也要開車來過一趟!”每一句傳入律風耳中的話語,都像是他自己心裏的聲音。
他站在旁邊,笑着點頭,明明不是在跟他對話,他仍是升起了一模一樣的念頭。
等節通車,他也要乘上通往烏雀山大橋的車輛,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看看他自己設計的橋樑。
“一、二、三!”丁鴻達的預備聲音摁下了所有嘈雜的頭接耳。
預定好的默契之後,重新響起了所有人的呼聲——“這橋,我們建的!”驕傲、自信、豪情滿懷。
迴盪山谷,久久不絕。
當天通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烏雀山大橋順利合龍,預計節後投入使用。
當晚,新聞電視台用圖片、視頻、記者採訪,認真而平靜地講述這座驚天動地的橋樑。
從立項到設計,從徹夜建設,再到大橋合龍。
預計三年工期,建設團隊僅用了657天便完成了橋樑最為艱險的建設。
節約的工程時間,細細數來,則是中國橋樑建設又一次創新工程的成功實踐。
三班倒24小時建設隊伍,吊塔鋼結構工程專利,火箭高海拔拋送引導索。
還有震撼人心的三十分鐘高空旋轉90主橋合龍。
一座烏雀山大橋,創下了中國橋樑建設記錄,也帶來了橋樑設計方案的突破,和全新的工程技術。
新聞主持人面對基礎建設的言辭,簡練又迅速。
她話音結束之後,畫面切給了這座獨一無二的盤山大橋。
烏雀山大橋夜兼程的建設場景,吊塔抓起厚重鋼結構的延時攝影,還有高空90旋轉合龍的震撼畫面,足夠電視機前的觀眾,受到這座大橋與眾不同的氣勢。
更令人驚訝的是,新聞台直接播放出了從天空俯瞰烏雀山大橋貫通的新高速公路全貌!
曾經的高速線路,需要穿過河沿石灘。
嶄新的烏雀山高速路線,擁有同樣的起點和終點,卻有着截然不同的行駛方式。
它從繁華內陸都市出發,進入橫亙盤旋的山脈,環繞着那座天塹般的烏雀山,飛躍峽谷,一氣呵成。
整個過程省去了繞行的煩惱,新增了爬山過谷的體驗,直接將疲乏漫長的進藏出藏過程,縮短了四個小時!
在高鐵飛速發展,逐漸取代公路的今天,能夠縮短四小時路程的新高速公路,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僅僅是一則新聞的播出,全國上下都知道了——國內建成了一條直線高速公路,駛過中途的盤山大橋,就到西藏了!
油然而生的震撼,伴隨着電視上盤旋大山的橋樑,促使更多看熱鬧的觀眾,去了解這條高速公路。
烏雀山新高速的痛點難點,集中在無法飛躍的山脈,和踟躕不前的大橋。
十二年的立項規劃,半年時間重出方案,一年多的快速施工。
還有國際專家怒斥:“這座橋樑本無法建成,就算建成了也會成為無人行駛的廢墟!”以及……
那位神情坦然從容的烏雀山大橋設計師,在視頻裏説道:“等我們烏雀山大橋建好了,他自己就會後悔。”現在,橋樑建好了,國內沸騰了。
國際社網站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滿懷幸災樂禍和炫耀之情,驕傲地發佈烏雀山大橋帥氣的合龍,震撼的俯瞰,新聞的播報。
但他們絕對不會忘記@莫拉尼斯.克里姆。
輕輕問他一句:你後不後悔?
克里姆應該是全世界最仇恨又最關注烏雀山大橋的人。
他每天都在等待中國偃旗息鼓,灰溜溜的沉寂掉這個冰天雪地盤山建設的項目。
卻每一天都不能如願。
國內新聞熱烈播報烏雀山大橋將會在節後通車。
層出不窮的鳥瞰視頻次次都有全新的花樣和濾鏡。
以及全網全社頻道,不勝其煩的提醒、私信。
竟然還有英國獨立建設學院的留學生,在校報上公然發表文章《論烏雀山大橋的建成——您後悔嗎?》,一邊誇烏雀山大橋建設,一邊指名道姓地問他後不後悔。
想要採訪他的新聞媒體,被克里姆全部回絕。
他完全不理解這些愚蠢的人,為什麼會為一座中國大橋的合龍狂歡。
沒到真正通車,沒有長時間通行考驗,誰能斷言它是不是一場偷工減料、聲勢浩大的表面文章?!
又有誰能斷言,它不會在未來某天突然坍塌?!
真正的專家還在等時間的考驗,觀望的橋樑工程師們,已經躍躍試。
他們拿起翻譯器,認真查看烏雀山大橋發佈的新聞、視頻,妄圖從官方的隻言片語裏,找出這座橋樑成功的秘密。
並且樂於在網絡發表自己的觀點。
“毫無疑問,中國又一次用實力證明了他們的基礎建設水平。”
“我相信這座大橋通車,會來無數好奇的遊客,想要親自受飛躍盤山橋樑的魅力。”
“哈哈,我和克里姆不同。我一直就在期待,烏雀山大橋能夠給世界橋樑帶來新的可能。”對比克里姆言語烈的駁斥,這些專家們温柔的讚揚瞬間博得了大眾的好。
畢竟,烏雀山大橋就在那兒。
跨越高海拔,盤旋地震帶,它用高度和長度創造了一個無法否認的奇蹟。
在這樣的奇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