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2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事。
他説:“我只參與過越江橋項目,另外三座橋也僅僅是存在於構想中的概念,所以對我來説,為了湊數再製作一座橋樑的概念模型毫無意義。”話音剛落,馮漢林詫異的轉頭看向身邊。
果然,他身邊的橋樑分院院長吳贏啓,出了顯然不認可的神。
吳贏啓讓律風完善作品集,就是想看看律風的設計能力和過往成績。
越江橋令他滿意,後續三座參考國院著名橋樑設計的模型,也做得不錯。
整場解説,吳院不動聲的安靜坐着,並沒有提出任何的疑問。
此時,他終於出聲問道:“那麼,你沒有按照我的要求完善作品集?”他一發話,全場屏息。
如果律風回答“是”,那麼在場全體人員毫不懷疑冷漠無情的吳院長,會因為他這麼一個小小的特立獨行,將律風拒之門外。
國家設計院從建國之初便承擔起國家大大小小的建築設計任務。
服從命令,是一切的基礎,更是他們入職多年的心得。
有意見可以提,有脾氣可以發,但是該做的工作、該完成的指標,無論多不合理,都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
律風受到了會議室裏忽然凝重的氣氛。
他回答得也格外坦誠。
“我確實按照要求完善了作品集,但是因為時間問題,我準備的不是橋。”他隨手點擊鼠標,放置在ppt最後的一棟建築物出現在屏幕上。
寬敞明亮的建築,坐落在一片瑩瑩草叢之中,陽光傾瀉而下,如同温柔水一般照亮了它温柔的曲線。
“這是我準備的第五個作品,也是我學生時代最滿意的設計。”律風的語調,在重新見到這棟建築時,變得極其温柔。
他説:“這是一棟公共圖書館,我設計它的時候,是希望它能夠給讀者帶來一個温暖安寧的神家園。”吳贏啓沉默的凝視着幕布上的圖書館,耳邊盡是律風介紹設計理念的聲音。
即使聲線只有些微不同,他也能夠聽得出來,律風在介紹這棟陽光照耀的圖書館時,寧靜柔和的情緒。
他坐在會議室第一排,從越江橋聽到連續梁橋,堅定不移地認為律風是一位優秀的橋樑設計師。
直到這棟圖書館出現,用柔和的光影講述出了另一個事實——比起橋樑,律風更擅長建築設計。
這座圖書館擁有獨特的屋檐,柔和的曲線順着琉璃調的磚瓦,映照出淺淡温暖的陰影。
宛如一片飄落的樹葉,輕輕落在草叢之中,遮蓋出一片安靜祥和的小天地。
吳贏啓鋭的職業神經,能夠清晰辨別出律風設計的每一座橋樑的優點和缺陷。
但是,他面對這座圖書館,只覺得疲憊的神找到了休憩之所,頭腦空白得只想誇一個“好”。
身後員工的低聲議論,清楚的傳進他的耳畔。
“這圖書館設計得也太好了吧,如果有這麼一座樓在我面前,我肯定會進去看看。”
“我也會進去。而且我覺得吧,這圖書館比越江橋還要漂亮。”
“咱們天天看橋,都是一條線,幾個彎,單調嘛。建築物渲染圖當然比橋樑豐富。”吳贏啓卻立刻意識到,這不是豐富。
這是天賦。
建築師以那些造型誇張、標新立異的建築物奠定成就。
創造建築完全是個人觀點的表達,也更適合律風這樣獨具天賦的年輕人的個人發展。
但是,國家設計院負責的橋樑絕不會屬於某一個人的思想創作,而是國家予的任務。
每一座橋樑都肩負着無數人的期望,它的誕生甚至可能是建設團隊歷經幾年、幾十年、幾個世紀的使命。
吳贏啓不相信律風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
像這麼優秀的建築師,不可能沒有優秀的導師進行指引。
他等着律風結束了對圖書館的簡略闡述,困惑而直白的問道:“你為什麼不繼續在建築設計方面發揮特長,而是選擇了橋樑?”他的問話令律風一愣。
準備這場面試的時候,律風設想過面試官們會問的各種問題。
關於橋樑的、測繪的、吃苦耐勞的,律風也做好了相應的回答準備。
可他沒想過,會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曾經令他掙扎了數個夜夜的“為什麼”,經過他尊敬的老師開導,才幫助他確定了真正想要前進的方向。
也許在幾年前,面對這樣的問題,律風無法回答,仍舊會到茫。
現在,他卻如釋負重地笑出來,平靜的説道:“因為我在回國之前,老師對我説——“單一的建築,改變的是一座城市的風貌,以及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對故土的記憶。
但是橋樑和道路,改變的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繫,也給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階層的人們,帶去更多的可能。”
“我選擇的,不只是橋樑,還有橋樑存在的‘可能’。”律風的未來,原本有過另外一條完美的職業規劃。
成為著名建築事務所的一員,建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享受更多的名譽和讚美。
然而,當他站在橋樑分院的面試講台上,他才清楚地意識到:他喜歡和同樣黑髮黑眼的人表達自己思想,喜歡和一羣專注於橋樑的建設者探討設計和規劃,也喜歡和這些趣味相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