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分卷閲讀15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順利走出了沙灘、陸地,走進了風起雲湧的海域。

糟糕的天氣,他們必須得趁着風平靜的幾小時抓緊工作。

他也沒了之前能夠請假的悠閒,整天跟着翁總工一起,為了棧橋鑽孔再深幾釐米,愁眉苦臉。

“岩石太硬了,鑽不動。”瞿飛看着鑽機收回,拿過圖紙勾起來,“師父,要不然咱們跨過這段的海牀吧,都給它耗了快三天了。”三天時間,他們抓緊換了兩次鑽頭,幾乎把建設單位最為鋒利的傢伙都給換了過來。

可岩石依然穩如泰山,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翁承先沉思片刻,立刻否決,“跨過這段巖灘,我們橋面要延長三米的跨度,風險比較高。”他拿過對講機,喊道:“1組1組,彙報鑽孔情況。”

“深度1米,直徑五米,偏差4。”

“打不進去了?”翁承先又問。

“再打就歪了,翁總。”説完,1組補充道,“鑽頭歪。”翁承先聽完,抬手看了看時間,又伸手敲在自家徒弟身上,“颱風還有多久?”

“十一分鐘到二十分鐘。”瞿飛翻了氣象局給的預報,“持續兩小時。”碧藍的大海,已經隱隱有了墨暈染的跡象。

十幾分鍾聽起來充分,出於安全考慮,工程作業船必須提前返航,做好應對台風準備。

翁承先無奈説道:“今天先返航,做好應對台風的準備,等我們研究好後續對策,再繼續鑽孔。”對講機能夠迅速地將他的指令傳遍整個施工團隊。

律風接過對講機,抱着資料,跟他們一起回船艙。

難啃的骨頭都不足以形容南海海牀的岩石層,最初做勘測採樣的數據,和實際施工面臨的情況,差距越來越大。

大自然的可怕,永遠超過他們密的科學檢驗。

説好普通鋼鐵鑽頭能夠打穿的花崗岩,怎麼到了真正鑽孔的時候,反倒是鋼鐵先廢了。

幸好,他們三天的付出不算一無所獲。

至少,獲得了問題。

坐回船艙,平時笑容燦爛的翁承先都臉凝重起來。

“這下面肯定不是普通花崗岩,我把二建的合金鑽都調過來了,居然還歪。”律風説:“可能花崗岩成分存在斷層,1米深和2米深的材質有變化。等我們送到實驗室的樣本分析出了結果,再來對症解決。”他一説,翁承先想起來了,眼睛一亮看着他。

“對,實驗室説什麼時候出結果?!”

“……五天。”律風剩下的沒説。

他剛問的實驗員,回答的是:材質比較複雜,進一步詳細分析可能要十天。

可五天時間,足夠翁承先煩惱了。

“五天啊。”他算了算工期,“這澎洲羣島三天兩頭颱風暴雨,再耽誤下去,跨海大橋到隧道段的建設,必定會耗費更多時間……瞿飛!”

“誒!”師父一喊,瞿飛就應。

“給我訂機票,我要去趟工程研究所。”翁承先放下手上的資料,“咱們不能就這麼坐着等分析。”工程研究所全程負責跨海大橋建材材質研究。

獨創的碳鋼合金橋基、撐起六方三角造型的立柱,全是這間研究所提供的合金素材。

他們去這一趟,必定是要聯合研究所,攻克堅不可摧的花崗岩。

律風立刻請纓説道:“翁總,我陪您一起去。”

“你就守着大橋。”翁承先果斷拒絕了,“瞿飛跟我走,那是我不放心他守橋!”自家徒弟,損起來不留情面。

瞿飛心碎得習慣了,拿出手機就開始訂機票。

室內為了一海牀的花崗岩煩惱,律風想去研究所的心也被摁了下來。

跨海大橋不能沒人,這邊狂風暴雨沒有停過,翁總走了,副總工程師頂上,他這個小設計,也得跟着團隊,守好建築工地每一塊磚。

律風想了想,翁總他們去研究所,他可以去查國際論文。

全球海洋多變,但是做過類似海牀研究的團隊,一定不少。

於是,律風拿出手機,想搜索一下海牀花崗岩的關鍵信息。

卻發現了手機幾小時前,傳來了出乎意料的消息。

師兄:“爺爺説,他接了寶島跨海大橋對面商業樓的建築項目。[圖]”隨着消息發來的圖片,律風點開就能見到悉的地圖。

南海隧道跨海大橋在寶島規劃了大片區域。

而民眾曾經抗議的空地,被殷以喬圈了起來,意味着這是殷知禮接的新項目。

曾經,律風反覆端詳這塊空地,希望師兄能夠拿下來,建設起漂亮的廣場。

卻沒想到,還是老師厲害,能夠説服市儈的商人,將建設項目給他。

律風心裏百集,又覺得分外驚喜。

他抬手發送,“老師想做什麼設計?”

“船。”殷以喬的回答簡潔又迅速,“一艘與燈塔隔海遙望,終於歸航的大船。”第50章新的方案海牀堅硬岩石帶來的煩惱,在老師的大船設想裏褪去些許。

即使沒有設計圖,也不妨礙律風和殷以喬在台風將要來臨的天氣,慢慢暢聊老師的設計。

律風始終清楚老師的心情。

回國前一場徹夜談話,將這位年少時候隨着家族前往英國的老人,深藏的祖國展無遺。

他們曾在燈火通明裏聊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