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個字,尤其見多識廣,如蔡仙仙那樣本身出身富户、成了女之後走南闖北的女子,見識情商比大多數男人都還強一些。有了見識,就敢想敢做。
名上岸“承包”作坊,當地府衙就不高興了。
謝朝的院分為兩種,一種是官辦,稱之為官,一種是民辦,則為市。不管官市,但凡掛牌賣身,全都要在當地官衙登記造冊,按人頭税。諸如暗娼之類,則是非法的行為,被抓住了後果很嚴重——嫖客要罰銀,暗娼則要被充入奴籍,成為不得贖身的官。
東湖上的女基本上都是市,每年都要給官衙一大筆胭脂税,她們洗腳上岸,跑去開作坊,作坊又是聽事司撐,當地官衙倒是也有一部分税款能收——大頭卻在朝廷處,本地官衙撈不着了。
原本東湖的女作坊都在東湖之畔,聽事司的作坊則選在城外。
卻有人放出風聲,嘲笑作坊裏的婦人都是婊子上岸,惹得原先在城外作坊裏做工的婦人們氣惱不已,偏偏這傳言也不是假話,許多婦人也不喜歡跟賣身的娼一樣做女工,一怒之下都回家去了。
聽事司才辦了兩年正準備往京城報功的作坊,瞬間就坍了大半,彤城聽事司頓時也急眼了。
孃親的,拆台鬧事啊!
原本聽事司的作坊要給本地縣衙分一部分税款,補貼本地,彤城聽事司就不一樣。
錢?我們的作坊工人都跑光了,哪裏還有結餘?年年都虧得賣褲衩子!
不是不,這不是沒有嗎?先欠着欠着。什麼?你想查賬?大人,您怕是腦子進水了吧?咱們聽事司是哪路衙門?陛下的私產,你也敢查賬?咱們補上賦税?真沒有錢。一個銅板都沒有。要錢沒有,要命也得你敢打我呀!來呀來呀,來打我呀!
彤城聽事司也不貪錢,截了本該給本地官衙的賦税,全部發放給工人做福利,一年多做幾套衣裳,年終多放幾扇豬,再有多的,修橋,鋪路,捐慈幼院,置辦物資去本地守備軍中勞軍——反正我就是沒錢。
當時的彤城知府張澤雲氣得夠嗆,一個月兩封摺子上京告狀,在內閣就被撿出來了。
那會兒正是皇帝用心籌備各地作坊的時候,誰敢在那節骨眼上跟聽事司別苗頭?吳善璉親自寫了票擬,叫户部另尋由頭給彤城貼補些錢糧,户部尚書裴濮也很配合,上下運作一番就把事辦了,沒鬧到皇帝跟前去觸黴頭。
彤城本地衙門與彤城聽事司的關係就一直不大好,直到前彤城知府石樂志繼任,事態越演越烈。
有了聽事司暗中籌劃撐,再有蔡仙仙這一批敢搞事的名引領風頭,彤城東湖作坊裏的姐妹會勢力極大,彤城的婦女但凡進了作坊,成了會中姐妹,就等於多了一道護身符。
老父安排的對象相不中,不想嫁,姐妹會就會派骨幹到家中勸説,動之以理,砸之以錢——姑娘在作坊裏能賺多少錢?留在家中,錢都是孃家的。嫁出去了,錢都是夫家的。這賬會不會算?
嫁了人的姐妹若被婆母、丈夫欺負一手指頭,初時是上門説道理,這麼會賺錢的媳婦兒,不能苛待啊,否則打跑了,多不划算?實在説不通,你會打人,咱們不會嗎?糾結一幫子姐妹上門砸家,嚇得婆母瑟瑟發抖,打得丈夫鼻青臉腫,極其兇殘。
若是打官司,姐妹會也從來不怕。但凡官衙傳訊,聽事司的女衞瞬息即至,全程陪同。
曾有參與到姐妹家中打架的婦人被下了牢獄,才打了二十個板子,再過十,京城就來了駕帖,參與此事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彈劾貪墨、舞弊、受賄、瀆職,查有實證,全部倒黴。
——彤城知府張澤雲就倒在這事兒上。
他是個小貪官,愛喝點花酒,收點小錢。按説整個謝朝哪有太乾淨的官兒?除了千里當官只為信仰的世家子,又有哪個官兒是乾淨的?張澤雲這點兒小打小鬧,聽事司一般都不會問。
然而,真要問了,憑聽事司的監察能力,那也是一告一個準。
石樂志繼任彤城知府時,聽事司已經在彤城橫行霸道、無人敢管了。在聽事司的撐之下,東湖那一批參加了姐妹會的婦人,也個個生猛霸道了起來。
石樂志和他的同窗好友常葛一樣,是一位極其傳統刻板的儒生,他就見不得婦人如此囂張。
他命令家中僕婦穿上素衣,手持竹鞭上街,若看見婦人不戴帷帽在街上行走,就以市當街攬客的名義,將這婦人按住,以竹鞭猛擊雙手十次。頓時就把彤城婦人都打懵了。
彤城聽事司對此極其義憤,司內女衞故意換上常服在街頭遊蕩,被石家僕婦捉住之後,才捱了一下竹鞭,這略懂武功的女衞立刻翻臉,以毆打朝廷命官的罪名,把石家僕婦下了聽事司監獄,判了三年監。
石樂志義憤填膺找聽事司要人,你們算個的朝廷命官?把我老僕還來!
聽事司給他吃個巨大的閉門羹。滾!
雙方由此積怨更深。
此時,因作坊實在福利太好,賈家村的貧户們難捺不住,婦人想重新出門上工,掙些銀錢換購布匹油鹽醬醋,男人們也覺得,女人們都閒在家裏坐吃山空太難受了。因此,在秦婦牌坊一事之前,賈家村的婦人們也都陸陸續續地進城做工。
一場洪水,賈家村死了無數男人。秦氏老婦死了三個女婿。
羋氏老婦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