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説官2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乃將玄德書與眾官看曰:“主公書中,把荊州託在吾身上,教我自量才委用。雖然如此,今教關平齎書前來,其意雲長公當此重任。雲長想桃園結義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責任非輕,公宜勉之。”雲長曰:“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見雲長説個“死”字,心中不悦;待不與,其言已出。孔明曰:“倘曹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雲長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雲長問:“哪八個字?”孔明曰:“北拒曹,東和孫權。”雲長曰:“軍師之言,當銘肺腑。”孔明遂與了印綬,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靡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一班人輔佐雲長,同守荊州。
應該説,諸葛亮的這個戰略,有其成功的可能。或者反過來講,對於劉備而言,是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戰略定位了。
其實,關羽和諸葛亮,在對荊州乃軍事重地甚至是蜀漢命脈這一點上並無分歧;即在“干係非輕”
“責任非輕”這個層次,關羽與諸葛亮的意見毫無二致。但在如何完成這重任的方略上,二人的見解顯然並不一致。雖然關雲長有不怕死的決心,又表示接受諸葛亮的誡告,然而,從他後來守荊州的所作所為看,他是違背了這一關鍵戰略的。雖然,他取得了“水淹七軍”的成功,有震動華夏之影響,但距這次大勝仗不過四個月時間,他便丟了荊州,也丟了命。
關羽丟了荊州,又被孫權殺了頭,這是劉備不能接受的事實。於是不聽勸阻,全力伐吳,但結果也是悲劇的。造成悲劇的,同樣與違背“東和孫權,北拒曹”的戰略定位因果相關。劉備一生,作戰雖多,勝的卻少,然而,像火燒連營這樣的大敗,他也是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
劉備在戰後不久,死在了白帝城。臨死之前把蜀國軍政託付給諸葛亮。從此,諸葛亮擔負起了保衞蜀國進取中原的全面責任。
諸葛亮負起蜀國的全責,其方法依然是《隆中對》的本意。於是才有安居平五路之舉,又有七擒孟獲之效,此所謂“西和諸戎,南撫彝、越”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東和孫權,北拒曹”只是《三國演義》寫來更為彩迭宕不已。
2。得才者勝,失才者敗人才問題,是個大學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當然,士兵也重要,基礎工作也重要。但沒有傑出的人才,則可能有成績,難於有奇蹟;可能有小發現,難於有大發明;可能有平平常常的工作效率,難於有突飛猛進的轟動效果。人才重要,所以有人説,所謂競爭,本質上乃是人才的競爭。這一點,三國的歷史可以證明,其他無數的歷史也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