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帝制江湖十三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節反對派的呼聲1915年7月,袁世凱電召各省軍人,計有山東將軍靳雲鵬、江西將軍李純、山西將軍閻錫山、奉天將軍張錫鑾、湖北將軍段芝貴,以及東北張作霖、兩江王佔元等人,問:咱們的共和,搞到底咋個樣呢?
除張錫鑾外,餘者回答都是同一個套路,曰:共和沒辦出成績來,希望大總統多負責任,乾綱獨斷,以蒼生霖雨之望。
只有張錫鑾説道:大總統,你當大總統不是蠻好的嗎,幹嗎聽別人的,非要當什麼皇帝?告訴你説別怪我沒勸告過你,這個皇帝你當不得,等你當了之後就後悔去吧。
袁世凱疑心張錫鑾壓不住東北的場子,就將其調往湖北,臨行之前,軍需長將張錫鑾歷年的軍餉餘款70多萬,給張錫鑾匯了過去。張錫鑾卻説:啥意思?這些錢,我的前任都不稀罕拿,偏我就是個財?見錢眼開是不是?少來,這錢老子不要。
總之,這又是一個段祺瑞式的人物,可惜其分量不足,影響力不夠。
明確反對帝制的,除了這個張錫鑾,再有就是前清狀元公張謇。張謇勸説袁世凱道:凱子啊,不是我説你,打早年你投筆從軍,隨吳長慶遠征朝鮮時,吳長慶讓你在帳下跟着我讀書,你讀來讀去,硬是沒讀出個名堂來,那時我就知道,你腦子真的不夠用。不是我説你啊,放着中國的華盛頓你不做,非要做中國的拿破崙,拿破崙是那麼好做的嗎?你自己想想,我説得有沒有道理?
袁世凱搖頭:老張啊,你別誤會,我是真的不想當藏書網皇帝,只不過呢,我也跟你説句掏心窩子的話,我打心眼裏認為,君主立憲制更適合中國。但這皇帝我肯定是不做,那麼應該讓誰做呢?我琢磨着吧,找一個前明朱元璋的後人,來主持這個國家,比如説浙江都督朱瑞,估計老百姓就不會反了吧?
張謇哈哈大笑:凱子,我説你腦子不夠用,你還不服,如果朱瑞能當皇帝,那唱小生的朱素雲,唱青衣的朱幼芬,唱花旦的朱桂芳,就都有資格做皇帝了。
張謇和袁世凱的這番對話,很快就被傳了出去,於是坊間有詩云:歷數朱苗到汝身,都城傳遍話清新。
不須更説華胥夢,漳水瀟瀟愁煞人。
張謇之後,尚有李鴻章弟弟的兒子李經羲(李經羲此前是雲南巡撫)進藏書網勸袁世凱不要稱帝。蔡鍔曾向李經羲遞過門生帖子,遞了帖子之後,蔡鍔就翻了臉,將李經羲用轎子抬了,禮送出境。此番師徒二人再會於京師,不曉得蔡鍔是個什麼態度,是親熱地叫一聲老師呢,還是再轎子來把李經羲抬走扔掉?但扔不扔李經羲已經不放在心上,他來找袁世凱,是勸説袁世凱不要搞帝制。
李經羲説:凱子,我説句話你可別生氣啊,你跟我祖上李鴻章比,咋個樣?不客氣地説,李鴻章比你強上百倍不止。可我祖上為啥沒有做皇帝?那是因為皇帝這玩意兒,實在是太他孃的難做了。你能力不如我祖上李鴻章,機遇也不如他,卻想做皇帝,你自己説是不是有點兒太缺心眼了?
袁世凱被氣得臉皮黑紫,説:這事兒你説了不算,我説了也不算,全國人民説了才算數。
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還有袁世凱的親弟弟袁世彤。這個袁世彤,是有名的清寒文士,自打他生下來,一眼就瞧出哥哥袁世凱不對路數,知道這哥哥遲早是個亂臣賊子。從小到大,這個觀念袁世彤就沒變過,而現在,他發現自己的預測越來越成為現實。
但像以往一樣,袁世彤發現自己仍然無力阻止哥哥的胡作非為,只好黯然歸鄉,等到袁世凱稱帝,他馬上登報與哥哥袁世凱斷絕親屬關係,搞得袁世凱里外不是人。
説起反對袁世凱稱帝之人,真正有影響力的只有兩個人,武的是段祺瑞,文的則是嚴修。
嚴修這個人,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此人在晚清時就自己購買了《代數術》、《數學理》、《格致入門》、《天文啓蒙》及《地球地錄》等怪書,潛心研究現代科學。戊戌變法失敗後,朝廷開設經濟特科,梁士詒考了第一名,楊度考了第二名,而這個經濟特科,就是由自學成材的嚴修設立並出考題的。除了他,中國找不到第二個人能有這個本事。
除此之外,嚴修還可以説有恩於袁世凱。晚清慈禧太后死時,攝政王載灃要清算袁世凱,滿朝文武跟風,都建議誅殺之,唯有嚴修力排眾議,反對誅殺,最終結果是把袁世凱廢黜回鄉。這份恩德,袁世凱是打死也不敢忘的。
嚴修,也只有嚴修,才能夠替袁世凱抵擋着帝制派的狂猛衝擊,救袁世凱於自毀末路。
事實上,嚴修真的做到了。
第2節六君子傳奇當嚴修出面,力戰帝制派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説起帝制派的強大陣容了。這個陣容,堪稱中國最有實力思想大家的完美組合,休説袁世凱,哪怕是神仙來了,也抵擋不住這陣容的強烈衝擊。
這個強勢陣容,史稱十三太保,由兩個江湖組合拼湊而成。前一個是籌安會六君子,第二個是洪憲七兇,加起來正好十三個人。
先説籌安會六君子,打頭的就是莽大夫楊度。事實上,這個籌安會就是楊度搞起來的,那麼他為啥要搞這玩意兒呢?這是因為,他替太子袁克定網羅了通系梁士詒之後,發現太子身邊沒自己位置了,於是就遠走青島,閉門寫了篇《君憲救國論》。其中説:中國之所謂共和,實乃專制共和,這個專制共和隱含着衝突的種子,隨時隨地都會發生舉兵爭總統的亂局,只有趕緊出個皇帝來,讓大家沒得爭了,都歇了心,中國才有可能強盛。
這麼一篇文章,其衝擊力可謂強大,休説袁世凱,哪怕是殺人越獄在逃犯,都會怦然心動,渴望當上皇帝,平息兵火戰亂,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兒貢獻。於是袁世凱委託楊度找幾個重量級的人物出來,組織一個學術研究會,專一鼓吹帝制。但楊度認為他的分量就已足夠,遂成為籌安會的發起人並擔綱六君子之首。因其善蹦亂跳,江湖人送綽號莽大夫。
六君子排第二的,是江湖人稱斜候的孫毓筠,其人在歷史上曾大名鼎鼎,有一段時間,革命黨人排座次,孫文穩居榜首,黃興次之,而孫毓筠則被排到藏書網了第三,這是因為他全家東渡本,把家裏的罈罈罐罐,全都捐給了同盟會。花盡了血本,才名列革命元老之位。
此後孫毓筠歸國起事,於南京策動新軍,不想遭遇能臣端方,被端方逮了活的。端方在對孫毓筠公審之後,判刑五年,然後將他安排在自己家的後花園裏,跟自己的女眷們一起讀書,就在這個過程中,孫毓筠與端方最美貌的小妾萌發了驚天動地的愛情。
有分教,以家為牢狼入室,人間情愛幾人知。有心清掃緣無力,能臣枉然稱一世。單説那倒黴透頂的端方,他對革命黨堪稱仁至義盡,好茶好飯天天供着,後花園美麗的風景供人觀賞,連自己最美貌的小妾都搭了進去,最終還是被黨人梟了首級,傳首武昌,那腦袋又在上海博覽會公開展覽,最後給孫文送去,下落不明。
總之這個孫毓筠是個夠分量之人,堪稱楊度的左右手。而斜候這個綽號,在歷史上是有講究的,總歸跟孫毓筠的人品略微沾那麼一點邊。
六君子中排名第三的,就是矮主簿嚴復。説起此人來可謂大名鼎鼎,他幼有神童之稱,14歲考入林則徐女婿沈葆楨開辦的福州船政學堂,後赴英國格林尼治留學,專攻海軍,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歸國後卻不被重用,為了吃飯無奈再攻八股文,直到57歲,才混了個欽賜文科進士。最後李鴻章看他實在可憐,聘他當了教習,於是他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長達20多年——不是他樂意幹20年教書匠,問題是離開了李鴻章,帝國九九藏書沒第二碗飯給他吃。
話説有一天,老教師嚴復突然之間心血來,興起報國之念,就去找李鴻章,説:李中堂啊,中國這樣下去不行,真的不行,你看這世上庸庸碌碌,酒囊飯袋滿地亂竄,真正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卻生不如死。這種逆淘汰,會毀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不要再逆淘汰了,咱們還是正淘汰吧。李中堂,我誠懇地建議咱們按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強大國民,不知中堂大人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