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先發制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梅玉到達聖光寺一個月。
他的來到使很多人歡欣,包括了建文帝、方天傑、計全等很多人,甚至於包括李珠在內。
但也有很多人到不安,那是李至善和他的人。
梅玉這次是有了準備而來,他邀了十六個人同行,這十六個人都是他鏢行中就聘的鏢頭。
鏢頭就是鏢師,但廣源的鏢頭意義卻不同,他們算是鏢局中真正的頭。廣源有十六處分局,每位鏢頭負責一處分局,生意接下來,分局中可佔九成的利潤,總局只一成,鏢貨有了問題,賠償是總局的事,索鏢的行動也由總局統一指揮。
擔任分局的鏢局,可以坐享其利而沒有損失,惟一的義務是要全力參加總局對外的行動,也就是説有哪一家分局的貨被劫之後,大家合力打聽對方而後合力應付。這本來就是義不容辭的事,對大家只有好處,所以每一個人都欣然受聘,不僅鏢師是高手名家,連鏢局中其他的聘僱人員,也都高人一等。
現在梅玉把十六處分局的負責鏢師都邀到了南疆,這十六個人合起來,就是一股很堅強的力量。
方天傑高興極了,見了面就道:“二哥,你來得好極了,我和老計受夠了那老雜碎的氣,若不是因為力量不夠,我早就跟他幹上了。”梅玉嘆口氣道:“三弟,你就是這個火爆子,我不是叫你凡事要忍耐嘛,一切都要看在大哥的分上。”
“我就是為了大哥才跟他嘔氣,大哥在這兒處處都要受他的牽制,一點都做不了主,他一開口就説大哥不懂。”
“大哥本來就不是當和尚的,這不懂也不丟人。”
“可是他叫大哥不妨多研習經典,做好一個聖僧就夠了,不必為外面的事心。”
“外面的事有什麼值得心的嗎?”
“太多了,聖光寺是南疆人民之領袖,那些國君、土王、酋長如何理政牧民,都將受聖光寺的約束…”
“聖僧不就是南疆的太上皇了。”
“應該是這樣的,只是聖光寺不直接干政,任由各幫自治去,有哪一國的國君太過於殘無道,聖僧有權去免除他的職權,另外換個稱職的人上來。”
“有沒有這樣的國君呢?”
“剛來的時候我們不清楚,可是過了些時之後才發現,大部分的國君都很殘暴,苛人民,這是因夷的人沒有多少知識,所以能逆來順受,要是換了在我們中原,恐怕每個地方都會有人要造反了。”
“大哥對此作何看法?”
“大哥自然很生氣,把這個事去問李至善,那老兒居然説這是幾百年來的傳統,此地的百姓們也習慣了,他們並不以為苦,叫大哥不要管這事。”
“聖僧既然為人民之首,怎麼可以不管。”
“他説那些老百姓生時受苦並不在乎,他們嚮往死後能升人天堂享樂,沒有生前之苦,何來死後之樂,聖僧只要告訴百姓們死後在天堂的快樂,以及啓迪他們登天之道就行了。”梅玉道:“也就是説要大哥以一個虛幻的天堂去哄騙百姓,要他們乖乖地接受國君們的宰割與剝削。”方天傑憤然道:“正是如此,那老雜碎説這些國君們都是忠心擁戴聖光寺的,只要他們對聖光寺的忠心不變,其他的都可以不管。”
“這是要大哥幫着來欺壓百姓了。”
“那老雜碎説話更氣人呢,他説大哥在中原就是管得太多,才起了燕王的靖難之變,而今好容易在天南有一塊安身之地,可不能再丟了。”梅玉怒聲道:“這是什麼話,他太過分了!”
“本上那些國君都是老雜碎捧出來的,那老雜碎才是南疆真正的太上皇,大哥只是個傀儡而已。”梅玉並不以為怪,他在鄭和那兒多少也聽到了一點消息,知道李至善跋扈的情形,只是沒想到情況會如此之嚴重。他也跟建文帝作了一番密談,建文帝只有慨然而嘆,而李珠卻在一旁落淚。
梅玉心中有數,只是安道:“大哥,相信兄弟一來,事情就會有好轉的,李老伯急功心切,有些地方也許看不到,兄弟跟他談一下就會有結果的。”建文帝微怒道:“最好你能談出個結果來,否則我就回到中原去了,我連傀儡皇帝都不願為,難道還要跑到這兒來當個欺心的和尚不成。”李珠也着淚道:“梅叔叔,妾身不是沒跟家父談過,因此得知他老人家很難有改變的,梅叔叔也不必去自討沒趣了,還是在別的地方想法子吧!”
“小弟不明白,所謂別的地方是指何而言。”李珠頓了一頓才道:“梅叔叔在江湖上很得人望,只有廣邀助手,使方叔叔能與家父分庭抗禮…”梅玉知道她説分庭抗禮只是不願説出弒父兩字而已,似乎惟一的方法只有以武力解決了。
但他卻有成竹地找到李至善,作了一番密談。
李至善似乎懂得先發制人,笑着道:“侯爺,大概主上和方老弟對你發過牢騷,對老朽很不滿意吧!”梅玉道:“是的,他們不是到天南來享福的,也不是來避難的,雖然他們在中原不見容於當道,可是天下尚大,容身之處很多,他們是希望為芸芸眾生盡一點力,因此他們對老伯的縱容各邦國君苛民頗不以為然…”李至善一笑道:“這個老朽知道,但老朽也有老朽的算盤,那些國君越不得民心,對聖光寺的倚賴越重,才能對我們衷心地要求支持,如果他們深得民心,我們就管不到他們了,誰也不願意在背後另外供一尊菩薩的…”
“這就是老伯治天南之策嗎?”
“治天南有諸邦的土王國君,老朽只是些手段來約束住那些當政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