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説金雁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雁橋是一座木橋。這橋有十三墩,每墩之間用巨木相接作跨樑,樑上鋪木板,整座橋為廊房式構造。屋瓦全部採用桐油石灰凝蓋。橋的兩頭各有一座非常氣派的牌坊,牌坊上有“金雁橋”三個紅底金字。整座橋為二十八座通心房間式貫串,稱為“二十八節蜈蚣”該橋因橋中心屋頂上建有“彩雲捧”寶頂,紅兩邊各有一隻金飛雁而得名。金雁橋在四川廣漢北門外,鴨子河上(幼時,不知道叫什麼河)和後來通往的川陝公路的橋平行,兩座橋,相距不遠。金雁橋是古古香的,面積比通汽車的橋要寬闊得多,也氣派得多。
我印象中的金雁橋,不只是兩頭有匾,而是不遠就懸掛有黑漆大匾,上面都是名書名畫,具體是什麼因為年紀太小我就不清楚了,只覺得很氣派,很耀眼。廊坊柱子很多——大概就是“二十八節蜈蚣”吧,當時我不懂,只記得廊坊柱子,都有緻的花飾雕刻,美極了。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比北京頤和園長廊上的雕飾還要好看,金雁橋比頤和園的長廊要寬廣得多,高大得多(只是沒有長廊長),而且又是南方的水上建築,水上建築就是比地面建築的韻味兒濃郁,南方就是比北方美,儘管它是帝王的建築,儘管它是慈喜太后花了大錢的。
金雁橋上都是賣東西的,廣漢的土特產,藥材,各類水果,各種小吃,如,餈粑,蒸蒸糕,涼粉,藕湯…還有木梳木篦,笙、簫、笛…應有盡有。橋上天天都是人擠人,來來往往,比逢場趕集還熱鬧。
金雁橋,幾乎過一兩年就要修築一次,修橋的費用,都是由保甲長從各家各户收斂來的,脩金雁橋,這在廣漢老百姓身上可是一大筆費用哩!為什麼修築那麼勤?就是因為發大水,北門外發起大水來,連大北街都淹水,住户人家都進水。古古香,輝煌緻的金雁橋,一發大水就被沖垮,河裏過往的木船被衝翻,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大水退去之後,各家各户的大人都跑去看。小孩子是不讓去的,只是聽大人們回來講那些慘狀,什麼木船扣着,什麼一具一具屍體都泡脹了,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什麼滿河的牲畜雞鴨…慘狀耳不忍聞。
廣漢北門上發大水,是廣漢一大災難,而且是經常的。當然是有堵的地方,解放以後,大概是1950年吧,政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輸通了鴨子河。1950年以後,廣漢就從不發大水了,但是,金雁橋,不知為什麼,也就再也不修築了。金雁橋,從此成為歷史,只在人們的記憶中存在了。可惜當時不時興拍風景照,(人像,我們小姐妹們是經常拍攝的)沒有一張留存的照片,可惜呀!
2/12/07寫於東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