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責任制開始到現在的幾年裏,雙水村儘管仍然還是個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莊,但農業以外地其它經營活動和商品生產卻也在緩慢地發展起來。當然,最早和規模最大的還是首推孫少安磚場。這個磚場經過一次破產的風險之後,現在成了全石圪節鄉最引人注目的農民個體企業。去年年底,少安就還完了所有公家的貸款和私人手裏借的錢,並且開始盈利了。
這半年來,村裏人誰也算不清這小子倒究賺下了多少錢。有人估計肯定超過了兩萬,甚至還要更多。
除少安之外,在金家灣那面,金俊武既養羊,還餵了兩頭大
牛。金光亮養了“意大利蜂”光亮的弟媳婦馬來花天天在公路上賣茶飯,而全村的“糧食大王”金俊武也和縣林業站簽訂了合同,開始育樹苗。
金家户族裏還有一些木匠石匠常年在外做活——有的人還跑到原西和黃原搞了營業執照,賣起了有利可圖的風味小吃。
田家圪嶗這面還是種莊稼的人居多。從羣體上看,田家圪嶗這面“鬧革命”很有些人才,但做生意搞買賣就比不上金家灣那面的人了。
田姓人家中,眼下只有田海民夫辦了個養魚場。當然,説起來,田家圪嶗還有一個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這人就是神漢劉玉升,劉玉升那一套裝神
鬼的把戲越來越吃香,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光景過得綠格茵茵。去年冬天,這位神漢竟然買回來了台黑白電視機——這是全村第一架電視機,當時引起了東拉河兩岸人家的鬨動。
只是電視買回來後,有人指出,本村沒有電。劉玉升這才不得不又把這台電視轉賣了。前不久,他還帶了一個徒弟。這徒弟是原一隊會計田平娃。田平娃小學畢業,有點文化,因此“學”起來相當快,已經跟着師傅出馬“治病”了,在看“麻衣相”方面,平娃比他的教父”都要高出一籌…除這孫少安的磚場,雙水村眼下最矚目的賺錢生意就是田海民夫的養魚場了。
明的小兩口按“書上説的”養魚,事業發展極快,從去年夏天就開始大量向原西縣城賣魚,一斤魚兩塊錢,那收入也夠它媽叫人眼紅了!
今年,他們又按“書上説的”在的所有魚池裏搞了增氧機,每畝水平均增加了一千多尾魚。
入夏以來,這家人進入了黃金季節。每過幾天,海民就把大量的鮮魚運到了原西縣城。有時候,縣上甚至黃原的一些單位,都親自開着車來村裏買魚。
海民夫除過撈魚臨時僱幾個人外,平時就他們倆自己經管。他們給魚池撒麥夫,撒草葉,撒大糞,撒煮
的玉米瓣,活路相當緊張。
再緊張他們也不僱人。即是撈魚臨時僱幾個人,也儘量不用本村的。因為他們連父親和四爸都拒絕入夥,也就不可能再讓村裏其他人沾他們的光。正因為如此,雙水村的人雖然眼紅他們的收入,也佩服他們的本事,但在他們的人緣方面卻頗有微詞。村民們認為他們夫既自私,又缺乏同情心。
是呀,兩旁世人的死活可以睜眼裝個看個見,怎能連自己的老人都不管呢?看田五田四硒惶成啥了!一個冬天老弟兄倆都穿着開花破棉襖!
雖説都是年輕人,村裏人普遍認為海民夫和少安兩口子差遠了。這兩家現在都發了財,但村裏有些窮家薄業的人想借幾個急用錢,誰也不會找海民,而都跑到少安家裏去借;只要少安手頭有,就不會讓任何一個求他的人失望。
實際上,海民和銀花也知道村裏人對他們有看法,銀花本不管這些外人的指責。她生
就是如此。在她看來,誰有本事,吃香的喝辣的和外人
不相干!誰沒本事,誰受窮受硒惶,也和他們
不相干!連她的公公也不例外!她甚至對村民們的攻擊很不理解:我們有錢,是我們自己用勞動和本事賺的,又不是偷的搶的,外人有什麼權利説三道四?為什麼有些人自己不為自己想辦法,光想沾別人的光呢?
她這思想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甚至可以説,這是農村新萌發的“現代意識”只不過,這種意識和中國農村傳統的道德觀念向來都是悖逆的。
海民倒不全象他子這樣看事情。他也知道自己活得確實有些自私;同時也為父親和四爸的窮光景而難受和痛苦——他終究是那條
上長出來的
芽。
但他畏懼銀花。他不敢公開幫助老人,只是偷着給他們幾個零用錢——這點錢還是
明的
子因偶然的疏忽漏算了的收入。
不過,海民越來越難以忍受村民們對他吝嗇的攻擊了,歸結底,他要在雙水村這個世界裏生活啊!如果這裏環境中的人都對他有了看法,就是賺了錢也活得不暢快!
於是,他一直在盤算着想做點什麼事,以改變一下眾人對他夫倆的不良印象。
當然,重新改變對老人們的態度,讓他們入夥養魚,這本不可能;銀花會和他鬧個頭破血
。
因為海民急迫地想盡快改變旁人對他們的指責,急中生智,突然靈機一動想:能不能給村裏每家人白送一兩條魚,讓大家嚐嚐新鮮呢?
得,這也許是個好主意!村裏人大都沒有吃過魚,他田海民白送着讓大夥吃個稀罕,也許多少能堵一些眾人的嘴巴。雖然扣失一二百斤魚怪心疼的,但這牽扯他們的名聲問題,還是值得的。
晚上睡覺,當他和子親熱得正到好處時,便把這主意提出來和她商量。
銀花一聽心裏就很不痛快,但也總不能因此將趴在她肚子上的丈夫掀下去。
趁明女人這個難得的糊塗機會,田海民又立刻加添了許多甜言
語説服她;那話句句聽起來十分中耳,使得銀花覺得損失了魚不知能換回來多少好處。
銀花“恢復”明以後,才認定丈夫給村裏人獻這殷勤實在是愚蠢透頂。
不過,這是一個硬正女人,答應了的事絕不會再反目不認帳。因為丈夫那裏也有限度。她從來不衝破這個限度,她滿心熾烈地愛海民,絕不至於厲害到蓄意破壞丈夫生活中那點突發“詩情”銀花自有銀花的可愛!
當雙水村的人聽説海民夫要白讓他們吃一頓“海味”的時候,不免造成了全村
的鬨動。一來海民夫
突然變得如此大方,讓眾人覺得就象驢頭上長出來兩隻牛角;二是雙水村絕大部分人的確沒吃過這東西,因此都有點莫名的
動。
“哈呀,俗話説山珍海味,這就是海味!過去皇上吃的就是這東西!”有人在加深這件事的神秘。
和海民夫婦關係較好的幾家人,手裏提着送飯罐,先到了他們的魚池邊。海民和銀花就把剛撈出來的鮮魚,分別給他們的飯罐裏放了幾條。這些人就興致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