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外篇道教主要神明介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國古代稱上、下、東、西、南、北六方為六合",亦稱"六極"。道教將"六合、六極"作為教名稱之一,稱六極各有一位天神統御,稱"六御",亦稱"昊天六御宸尊"。這六位大帝依次排列的順序是: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統御萬天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統御萬雷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統御萬星東極青華大帝-統御萬類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統御萬地六御中的東極青華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尊住在"青華常樂界。東極妙嚴宮",東極青華大帝因此而得名。

十方救苦天尊太一是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元氣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在谷滿谷,在坑滿坑,彌滿八極,無往不在,因而"遍滿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一神演變過來的。因而他積氣成神,聚則成形,散則為氣,也像元氣一樣,無處不有,無往不在,遍滿十方,無所不能。

道經《救苦誥》中稱,太乙救苦天尊"隨機赴,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十方化號"即指太乙救苦天尊方便於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化為靈寶十方救苦天尊。這"十方化號"是:東方玉寶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好生度命天尊東北度仙上聖天尊西南太靈虛皇天尊西北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濟度人鬼,救苦救難,化身無數,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羣,或為仙童、玉女,或為聖人、帝君,或為真人、天尊,或為金剛、神王,或為力士、魔王,或為道士、天師,或為老君、皇人,或為功曹、天醫,或為男人、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伯、雨師,總之"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稱為太一福神,在世間稱為大慈仁者,在地獄稱為耀帝君,在外道鎮時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淵泉稱為淵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貴、最聖、最靈,他於每月三、九降臨人間,普救眾生。凡人在危急之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纏身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疾病即愈,獲得安寧;凡人求官尋職而佞妄生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遷凡人乘船渡江海,被波驚嚇,受到魚龍威脅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便能到達彼岸,不受傷害;凡人碰到雷聲霹靂,風雨加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自能神清氣,魂魄不動,凡人親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唸誦天尊聖號,自六親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身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連綿,風雨失調,萬民塗炭,怨天尤人之聲此起彼伏,只要唸誦天尊聖號,就會風調雨順,叛臣敗,國泰民安。

凡人被、惡鬼、匪徒傷害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妖魁自止,鬼賊滅亡;凡人在山林中被蟲蛇﹒禽獸追逐並受傷,只要唸誦天尊聖號,禽蟲自退,不敢近前;凡女子懷胎受孕而難產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自真氣護佑,無傷頭痛,並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具足,母子團圓。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養修身,只要唸誦天尊聖號,便能功行圓滿,白昇天;凡人之七祖、九先、弟子、同學、夫、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自然離陰間,得以生天;凡人被對頭苦纏不休,只要唸誦天尊聖號,便能化解恩怨,握手言和。

總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確像生成宇宙萬物的元氣,無處不有,無所不能,時時刻刻在救苦救難,普度眾生。

超度孤魂離苦海太乙救苦天尊還是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天神。所以。過去道士打醮、做道場、辦喪事,都請太乙救苦大天尊降臨,施食眾鬼,超度亡魂。這時,太乙救苦大天尊由九頭獅子推車,十侍弟子相隨,金鑾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環錫杖,摯玉明寶扇,有金睛獨眼鬼跟隨,親自下到鬼城豐都地獄。豐都大帝、十殿閻羅王即刻虔誠恭。天尊用玉明扇煽三下,九環錫杖頓三頓,扇開豐都門,讓金睛獨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類鬼魂出離地獄,同赴道場。天尊為地獄鬼眾及各方孤魂野鬼講經説法,用楊柳枝蘸金缽盂中的甘水,施食鬼眾,超度十類孤魂離地獄苦海,或升臨天界,或轉生人世。

這裏有兩則太乙救苦天尊顯靈的故事:多才而善辯的道士張仁表與人往甚少,因他常常説謊而受到人們的鄙棄。

一次,他病了,被帶地獄,正在危難之間,他記起平時常聽人説,呼喚太乙救苦天尊可以得救,於是他高喊十數遍,拉他進地獄的判官小鬼們都笑了。他再呼喚十數遍,只見紅光閃爍被簇擁着的天尊突然出現。天尊對他説,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為,本來你的壽數已盡,不得再回人間,現在再給你七年,讓你返回人世。不過,在此期間你要為我畫像,廣示天下,還要盡行善道。張道士聽到這裏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他遵循天尊之言,從此遍遊四方,凡有道觀他必定為天尊畫像。如此過了七年,果然死去。

又有一男人乘船,突遇大風大,眼看就要翻船。這時,他大呼天尊,結果得救。還有一個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男子遇見已死多年的子。子生前犯了罪孽。死後被打入地獄,受到應有的懲罰。子見到丈夫後請求相救,這男子便呼喚天尊,結果救了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諸神中僅次於三清的"六御"之一,後來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此神及"長生大帝",成為"四御"。在神靈信仰中有這樣一條規律,一些神信仰逐漸衰落,一些神信仰又產生興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無處不在,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比佛門中大慈大悲、法力元邊、觀其聲音、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產生還早。但到了近代,天尊名諱卻只保留在道經中和道士誦唱的經韻中,他在民間的影響已遠遠不及觀音。原因何在呢?

《太上三表文》中稱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煉丹界天尊、法橋大度天尊、金闕化身天尊、逍遙快樂天尊、寶華圓滿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職就是“至聖至仁,極慈極愛,乘九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浮生”。傳稱,人如遇到苦難,只要唸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人解憂排難,化兇為吉。對於積功行善、功行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會“乘九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昇仙。道教的主要宮觀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騎獅子狀。道教徒通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或為亡魂舉行黃籙超度道場時,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來,道教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天尊説拔度血湖寶懺》、《靈寶鍊度》、《九幽燈儀》等等。在此類科儀中,太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還主持以水火煉亡魂、主持清蕩血湖地獄,破獄拔度罪魂等等。

三官大帝三官大帝亦太極界之神。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後,乃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出,而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之神。又稱為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錄以:“張道陵於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所以人間祀奉三官,系自漢張道陵始。至元魏時,乃以三官配為三元節: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定為天官大帝誕辰;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定為地官大帝誕辰;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定為水官大帝誕辰。魏書釋老志雲:“張道陵受道於鵠鳴,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火行!齋祠跪拜,各成道法。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鹹所統攝“。按三官大帝,設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曹,計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應天尊。世人合三官簡稱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

(按三官之號曰賜福,曰赦罪,曰解厄,皆為天聖度世之德心也。故世俗乃有:“堯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為地官所降生,大禹系水官所降生”的傳説。)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

“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天官大帝道書以: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善惡之籍,致諸仙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氣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大帝中元地官,為青靈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籍。號曰:中元七氣赦罪地官,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大帝下元水官,為暘谷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氣解厄水官,金靈陰大帝,暘谷帝君。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先天尊神-四御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只。玉皇大帝是萬神之主。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於中天,萬星之宗主。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是北極帝座之左四座星組成的勾陳,位同北極,為天轉之樞紐。后土皇地只,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則天時出現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聖後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只徽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其後,后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後,由於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職能有所加強,因此,道書中多有將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説法,將“四御”解釋為北南西東四極之天帝,即: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當今中國道教已經恢復了宋代以前的對“四御”的説法。玉皇大帝是總執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眾神之上。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大帝職掌天經地緯、月星辰和四時氣候,道書稱其“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氣”。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大帝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后土皇地只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至於宋代以後以四極大帝作為四御的,四極大帝也各有職能,即: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主管萬靈之壽夭,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主管救度眾生。北京白雲觀三清殿以外,另設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齋醮儀禮活動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別設有四御之神位。道書稱“各居一列,各全其尊”。四御各尊神也分別有其神誕之,玉皇大帝為正月初九,紫微北極大帝為十月二十七,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二月初二,后土皇地只為三月十八

天地人三皇按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系元始天王於盤古氏分天地後所生也。據抱朴子枕中書雲:“昔二儀始分,玄黃肇判,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

常仰天氣,俯飲地泉。復經二劫,忽有太玄玉女,生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言,號曰太玄聖母。元始君下游見之,乃與通氣結,招還上宮。當此之時,二氣絪緼,覆載氣息,陰陽調和。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玄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玄女,號曰太真西王母。天皇受號十三頭;後生地皇,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人皇九頭,各治三萬六千歲”此言天皇由元始君與太玄母所生,後遞生地皇及人皇也。

所云頭者,蓋謂人數也。如天皇十三頭,系化兄弟十三人;地皇十一頭,乃也兄弟十一人;人皇九頭,謂化兄弟九人也。至所云各治三萬六千歲,則與補三皇本紀所説,亦有出入。考史記補三皇本紀雲:“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三頭,澹泊無所施為,而遂自化,兄弟十三人,立各一萬八千歲。地皇十一頭,兄弟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據此則知所云頭者,係指自化人數無疑也。

鬥姥天尊鬥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陰神也。因其形相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姥,謂為象道之母也。其妙相紫光圓融,稟一氣玄元之象,應無極生太極也。秉持月二輪,應陰陽二氣,象太極也。四頭磊落,應四象也。八臂垂雄,應八卦也。道經以:鬥姥居大梵天宮,綜月星辰,為斗極之母。梵氣妙文,敷成九章,應化九皇:一曰貪狼,二曰巨門,三曰祿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貞,六曰武曲,七曰破軍,八曰左輔,九曰右粥,居於鬥垣。鬥姥天尊常沐浴於九曲華池,湧出白玉龜台,神獬寶座。登寶座以救度眾生,持寶杵以降魔禦患,執弧矢以救劫消災,振法鈴以濟人度鬼,為道家之法主也。宋史以:高宗為金兵所困時,聞空中有輦豕聲,仰見鬥姥天尊,四頭八臂乘七豕之車,現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護駕。鬥姥自是靈顯神通之後,乃為世人祀奉隆,崇為斗極至尊之神,以能消災解厄,保命延生也。號曰:紫金妙相皇君,聖德巨光天后,圓明道姥天尊。

鬥姆,即北斗眾星之母,全稱九靈太妙白玉龜台夜光金祖母元君,又稱中天梵氣鬥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聖德天尊,又稱大圓滿月光王、東華慈救皇君天醫大聖。簡稱鬥姆或鬥姆元君。鬥姆在天主治天寶閣“生諸天眾目之明,為北斗星之母。鬥為之魄,水為之,主生”。據《太上玄靈鬥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鬥姆“以大藥醫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氣,解滯去窒,破暗除。愆期者應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療病痾,職重天醫”。《延生心經》又稱“鬥姆登於寶座之上,怡養神真,修煉魄,沖然攝氣,氣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徹華池。化生金蓮九苞,經人間七週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時上騰九華天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真,應現九皇道體: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由鬥姆化生的九皇道體,就是北斗九辰星君。《雲笈七籤》稱“夫九星者,寔九天之靈月之明梁,萬品之宗淵也。故天有九氣則以九星為其靈紐,地有九州則以九星為其神主,人有九孔則以九星為其命府,陰陽九宮則以九星為其門户,五嶽四海則以九星為其淵府”。因此,鬥姆既為九星之母,當主天地萬物之生。

道教的一些主要宮觀,也有設有鬥姆殿的。其鬥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鬥姆神誕之,一説是六月二十,一説是九月初九。道教徒多於道觀內鬥姆殿舉行祈嗣或延生道場,祈禱健康長壽,子孫平安。

四極大帝五方五帝其作用,系按五行,佈序於四方,運行於四時,而化育萬物。然道書以元始開闢天地,奚止五億之多?因虛空無盡,廣無邊際,故須按立四極,而為統制。乃有北曰北極,以紫微大帝主之,綜御萬星,南曰南極,以長生大帝主之,綜御萬靈。西曰太極,以天皇大帝主之,綜御萬神。東曰東極,以青華大帝主之,綜御萬類。按此四極大帝,系輔佐昊天玉皇上帝,以統御萬天也。此皆先天“太極界”之神,為“天道”與“神道”組織系統之綱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