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關內變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南崛起的新貴無疑是劉湘,他所處的東川道乃是西南向東的門户,重慶是西南最大的商埠,當然税收也是最豐富的了,因此劉湘是西南資金來源最豐富的兩個人之一,這兩個人就是劉湘和劉存厚。劉湘由於地處富地,因而他改革的**就不太強烈,但是,為了站穩腳跟,他對軍事工業還是非常重視的,因為西南唯一的兵工廠——四川兵工廠在成都。在1921年,經過緊張的籌備,在東北的幫助下,一個小型的彈藥工廠在重慶成立。

當然,誰都知道,要建立強大的軍工體系就必須要有鋼鐵,但是自從1920年北京戰爭以來,由於沒有了強有力的中央約束後,各地厘金率開始毫無節制的增長起來,因為冠冕堂皇的理由總不會缺,但是總有軍閥的胃口是填不滿的,一旦有人開頭,如果別人不跟進,或者不應對的話,那麼只有自己倒黴。隨着厘金率的增加,進口鋼鐵的價格急劇的上漲起來,已經比一年前上漲了一倍以上。

雖然外國列強對此強烈不滿,但是,作為全國各地的普遍行為,抗議是可以的,但是抗議卻不可能對任何一個一個當權者產生世紀的作用。儘管厘金的上漲對全國範圍的商品通產生了大的影響,但是由於進口商品也必須繳納厘金,因此,離海岸線越遠,往往受到的實際關税保護就越大,比如在四川,進口商品量已經大大的減少了,這在西部省份當中是普遍的現象。

這種對外國商品徵釐的現象出現於同盟,發展於湖南,到1922年初已經席捲全國了。同盟徵釐起於同盟與關內各省的邊境,是防止同盟進口的低關税商品入關內,而湖南則完全表示了革命的進主義,湖南工商業不發達,因此財政比較緊張,但是關税在國境徵收,湖南本沒有可能得到。這樣,湖南不可能從進口商品中獲得什麼收益,相反的,進口商品卻衝擊着湖南的本省工商業,進而對湖南財政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1920年底的,湖南議會通過法案,向一切進入湖南的商品徵釐,湖南工商界頓時彈冠相慶,21年的湖南財政迅速好轉,最終,在湖南憲法中這種原則得到了確立。

為了降低成本,章鴻昭的地質所的地質人員在劉湘的要求下在東川進行了普遍的探礦行動,在重慶附近發現了煤礦和鐵礦,這種搭配在西南非常罕見,另一支探礦人員在康東南發現的渡口鐵礦雖然要巨大的多,但是最近的煤礦卻在雲南昭通和貴州水城。因此,倘若要開發渡口的鐵礦,就必須建設鐵路將鐵礦和煤田連接起來,而這將需要巨大的投資以及時間。當然,即使建成了,工廠也不在劉湘的控制之中,顯然自己建廠是十分明智的選擇,因此在年底的了礦產報告後,劉湘就籌劃着如何建廠,當然東北的榜樣和張瀾的壓力不能不對他產生影響。因此,劉湘一方面在政治上進行了開明的改革,另一方面在經濟上他也不得不討好東川工商業界,與張瀾就四川鐵路問題進行談判,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將會把鋼鐵廠由商辦,畢竟連十幾萬噸產量的鋼鐵廠都可以私營,那麼這個新的計劃中的不大的鋼鐵企業為什麼不能由商辦呢?劉湘傾向進步還有另一層原因,那就是張瀾是他的老師,這可不簡單阿。軍閥往往都靠同鄉、朋友特別是師生、同學關係籠絡人心,因此他自己若不尊師重道,那麼就難以做人了。

除了西南,關內的其他的地方雖然政治變化不明顯,但是經濟上的變化就十分明顯了。在安徽,倪嗣沖在段祺瑞的支持下以軍事戰備為要旨,一方面在本的支持下整頓軍備,整編安武軍,將五路改為五師編制,加強軍隊的訓練和戰備,另一方面為了調動軍隊,聯繫皖系的南北兩集團,安徽在本的貸款下開始實行鐵路計劃,計劃中的鐵路從津浦路蚌埠開始向南經合肥到達安徽首府安慶,同時在合肥開始引向東南,走巢湖邊上到達裕溪口,通過渡輪過長江後到達蕪湖,沿着青江域向上到達寧國接着越過天目山走安吉南到達杭州,最後通過滬杭鐵路到達上海,這樣通過津浦路和新的鐵路線,皖系的軍隊就避開了滬寧線而通過自己控制的鐵路線連為一體,從而使自己在軍事上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

安徽的整個施政方針都是圍繞軍事備戰的,因為安徽東西南北四面為直系所包圍,它基本割裂了直系東西兩系之間的聯繫,因此是直系急於除之而後快的。安徽是農業大省,糧食產量自給有餘,蠶絲和棉花是大宗的商品,皖南是中國主要的茶產地之一,皖係為了獲得整軍備戰的軍費明顯的傾向於支持農產品的生產。工業上也是如此,安徽十分重視鋼鐵的生產,利用馬鞍山的鐵礦以及壽縣的煤礦,一個小型的鋼鐵廠1921年底已經在蕪湖投產,兵工廠也在合肥創建。隨着鐵路計劃地完成,壽縣到蕪湖的煤炭運輸將會十分便捷,鐵路也會為蕪湖鋼廠和安徽軍事工業的發展掃平道路。

皖系的計劃明顯的對直系不利,直系東西兩係為安徽所分割,只有通過蘇北的徐州這個狹窄的通道進行聯繫,一旦完成戰備,那麼處於皖系三面包圍之中的江蘇李純無疑十分危險。作為應對措施,李純通過英美的支持動員江蘇產業界開始集股修建從鎮江度過長江經揚州沿運河到達淮陰,然後走沭陽到達隴海線上的新沂,通過該鐵路,蘇南蘇北就可以有效的聯繫起來,一旦戰起,蘇軍主力北上會合河南的直系軍隊就可以確保控制徐州,切斷津浦路,將皖系南北割裂。李純在英國支持下於鎮江創立兵工廠。這個兵工廠和洛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是關內直系主要的兵工廠。此外,為了進一步打開同盟的市場,李純從1921年的下半年開始就開始與同盟談判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到年初,雙方把目標調整為簽訂釐税同盟,這也是受了陳樹藩的啓示。

在浙江,盧永祥在本支持下在寧波創立了自己的兵工廠,在併了上海的江南兵工廠後,他就把該廠前往寧波合併。他當然也不會忘記鋼鐵的重要,不顧本人的反對在寧波籌劃建立鋼鐵廠,因為受制於人的覺畢竟不太好,此為純粹的德軍事考慮,一旦戰事爆發,那麼來自本的進口鋼鐵很可能不那麼及時。盧永祥或許是關內最富有的了,當然他也最傾向於本人,為此他頻頻遭到媒體的抨擊,為了改善形象,他也不得不做出親善的表示。這些包括是省長的任命通過浙江議會批准,改革税制並提高政府效能,向同盟發出經濟上的友善表示,希望能夠改善貿易。上海、福建當然也跟在他後面走了,特別是在上海,經濟界人士明顯的傾向於同盟,他們強烈要求與同盟簽訂釐税同盟並實現上海市自治,何豐林現在已經被惹得不厭其煩。

在皖系的北方集團,徐樹錚鋒芒畢,北方和南方明顯有大的區別,那就是他們更靠近同盟。由於同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特殊的土地政策,直、魯、豫、陝、晉等省得災民、貧民大規模的前往北方,每年都達到了四五百萬的鉅額數字,特別是直隸,人口失更為嚴重,三年來順損失了450萬以上的人口,再加上省界的縮小,全省現在只有2500萬人口,人口的大量失造成了地租的急劇下情,加上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特別是棉花的需求快速增加,商業農場越來越受到歡,在20年底,直隸就出現了為種植棉花而進行的圈地運動,到去年,這種現象在直隸全省出現。徐樹錚政府明顯的支持這種行為,因為這種農場可以為他提供大量的現金收入,由此產生的民卻會入北方而不會給他造成困擾。當然,徐樹錚為了擴軍備戰也費靖心思,遷安的鐵礦開始替代同盟的產品向本出口,邯鄲的鐵礦也被發現,為了軍事、商業上的目的,他擬定了本省的鐵路計劃,一是延長正太鐵路直線向東到達滄州南的泊頭,最後經滄州鐵路到達渤海灣西南的黃驊港,此時天津港和秦皇島港不在他控制之內,他與不願意受人控制同時又讓利於他人,因此自建海港。另一條鐵路定興縣向東到達天津,如此避過北京他也能快速的調兵。而本人在發現了邯鄲的鐵礦後,就堅持修建濟南到邯鄲的鐵路,山東方面沒話説,徐樹錚也不好反對,雖然中國人贖回了膠濟線,但是本人卻不準備放棄這條鐵路線。

隨着皖系中央的垮台,山西閻錫山的環境大大改善,他並不是皖系的嫡系,因此他和徐樹錚有很大的不同,他雖然害怕同盟越過雁門關,但是同盟久久沒有什麼軍事壓力,雁門關外看不到同盟的軍隊,駐軍最近的也在大同。這雖然不能使閻錫山放心,但是明顯可以使他安心不少。但是閻錫山是老狐狸,隨着陳樹藩的傾向同盟,山西北、西兩面門户開,只要稍加安撫,我敢擔保,閻錫山至少可以對同盟保持中立。山西的煤炭極為豐富,晉商雖已經沒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閻錫山明顯的放開了手腳,山西不但煤炭資源豐富,而且還有豐富的鋁土礦,鐵礦資源也不少。創辦兵工廠是這個軍閥爭雄的時代當政者首先想到要做的事,閻錫山也不例外。隨着晉商和孔祥熙聯盟設立三晉匯業銀行,晉商的風氣開始慢慢變化,他們開始慢慢離傳統的軌道,開始進入新興的工商業。

而陳樹藩也不客氣,他回去之後,就以籌款為由,將軍隊開進了甘肅境內,佔領了涇原道東涇水支蒲河以東地區,有了同盟的默許支持,已經孤立的張廣建也只好不吭聲,他哪知道陳樹藩完全是為了長慶的油田。陝西隨着內戰的結束開始漸漸安定,軍隊也開始裁減。二馬經過一年多的觀望開始明顯的傾向於同盟,因為他們可以得到廉價的式武器。而在新疆,傾向於同盟的反叛力量經過一年多的積聚,開始慢慢形成規模,我現在在等好的時機。

在河南1920年9月,吳佩孚經過和趙綢的談判獲得了(京漢)路西的河南地界的徵税權,自此河南一分為二。在路西,有吳佩孚夢寐以求洛陽兵工廠,寶豐、襄城的煙草,以及焦作、平頂山煤礦。吳佩孚對軍隊進行了整編,全軍近八萬人整編為安**六個師,其中中央軍第3師完全以國民軍野戰師為藍本進行組建,鋭的吳佩孚是關內最早如此作的人,這種編制在以後的戰爭中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勝利。我知道小小的河南路西並不能滿足吳的胃口,他現在正在四處張望尋找獵物呢吧。當然,關內也不全是一片祥和,在兩廣現在已是劍拔弩張,雙方處於危險的平衡狀態。湖北的王佔元應該是最典型的武夫了,他剛愎自用但又好財如命,他在湖北極盡收刮之能,苛捐雜税不但是本省之人極度不滿,同時由於是長江域東西上路幾乎斷絕,也使他的後台老闆英國人十分不快。現在湖北議會已經形成一股,他們開始思考着如何讓這個混蛋下台。

年的中國經濟雖然是全國各地各自為戰,但仍然是民國以來最好的一年。由於有效的關税保護的實現,西部省份的現代工業、商業、手工業開始蓬發展。在東部省份,工商業也快速發展。以棉紡織業為例,1921年紡紗業的紗錠數和織布機數的增長率都在45%以上。該年度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5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86000萬元,出口64000萬元,逆差達億元。(人民幣匯率是1美元兑換2人民幣,1英鎊兑換10人民幣,1人民幣兑換元、法國法郎)1919年是中國近年來逆差最小的一年,該年中國逆差2300萬元,到1920年逆差達到了億元,主要是由於出口猛跌的原因,而出口下跌的原因有主要是世界經濟的普遍衰退,該年度出口為億元,而上年度出口則為億元,下降了而由於該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進口特別是機器的進口卻大大增加,最終該年進口增長了11%,達到了億元年,世界經濟的衰退達到了谷底後,開始回升,特別是美國經濟這一年開始復甦。於是中國在進口繼續高速增長的同時,出口出現恢復的增長,這一年出口增長進口增長年當中,進口中以機器進口為最,達到了總進口量的約億元。在出口當中,大豆以及豆製品佔到了14%,蠶絲佔到了大豆及相關產品的95%以上都有同盟出口,而蠶絲的出口則來自關內沿海一帶,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安徽、山東。在關內,蠶絲的生產基地還有四川以及新興的山西東南部,但是這些地區的蠶絲不是供本地所用就是轉運到國內的其他省份,很少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