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岳陽天下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來長沙自然不能不去岳陽,去岳陽的目的是岳陽樓,雖然好幾個去過岳陽樓的人對我説別去了,就是一樓,沒啥可看的,我還是要去,每個人眼中的風景都是不一樣的,儘管我們看的是同一處景,何況名聲顯赫的岳陽樓在我心裏一直是一處集歷史與人文的名勝。

我一向不喜歡跟隨旅行社出遊,不自由,往往很多該看該解説的,導遊都不帶着看,懶得解説,還要被帶到他們指定的商店耽誤時間,但是,有時候還真是必須跟隨旅行社。

那天,霧氣很重,導遊説我們無緣看到庭美景了。

中午時分到達了岳陽樓,幾十個人跟在導遊後象螞蟻趕集,本聽不清連普通話都説不準的導遊在説什麼,於是我問了導遊集合的時間,離開了人羣,一個人走着。

每到一處,即便景點有再多的文字,導遊解説的再多,也無法講得透徹,大多時候,我算是個比較認真的遊人,想仔細去品,認真去讀,無論我的品讀達到一種怎樣的層面。

岳陽樓帶給我的,是大氣,仙氣,和文氣。

(一)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的岳陽樓,高21。35米,金黃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讓它有着至尊的驕傲,十二塊子檀木雕屏也顯示了它不凡的身價,“樓觀岳陽盡”更代表了它的氣勢和氣質。

據説三層建築取於天時地利人和之意,各層都是四角,第一層為鳳凰,二曾為龍頭,三層為祥雲。整座樓未用一釘,因此支撐樓的檐柱看上去格外有力度,我在撫摸它們時,突然有種豪氣沖天的覺。

1700年前三國紛爭時期,東吳大將軍周瑜病死在當時名為巴丘的岳陽,接掌水軍的魯肅為了西御關羽,北防曹,於庭湖邊修建了巴丘城,並構造了閲軍樓,每庭湖上練水軍。閲軍樓,就是岳陽樓的前身。

兩晉,難北朝時,閲軍樓被稱為巴丘城樓。岳陽樓始稱之唐朝,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説擴建了岳陽樓,先名為南樓,後改為岳陽樓。讓更多人瞭解岳陽樓的,是北宋的滕子京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很多人知道岳陽樓,便是從《岳陽樓記》開始,而滕子京竭盡全力重修後更為壯觀的岳陽樓,被更多的人記住了。

元明時期,岳陽樓又有幾次重修,明代時的岳陽樓有了一些變化,據明代宮廷畫師的《岳陽樓圖》,可以看出岳陽樓較之從前更具特。明崇貞十二年(1639年),嶽州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陽樓,並在樓側建仙梅堂。到了清末,歷經數次劫難後的岳陽樓,又被重建,同時重建的,還有已改稱仙梅亭的仙梅堂和三醉亭。清光緒六年(1880年),形成了現在岳陽樓的形制。解放後,政府多次對岳陽樓進行維修維護,直到1984年5月1,保存了清朝的規模式樣和大部分的建築構件,大規模整修後的岳陽樓以暫新而不失舊貌的姿態傲立世人面前。1700年的岳陽樓,有過三十餘次的修葺,可謂興師動眾,凝集了太多人的心力和心血。

我費了不少時間才理順了岳陽樓前前後後的複雜經歷,在文字裏遊走,是重重疊疊的概,關於和它相關的人物,關於和它密不可分的事件,關於它的絲絲縷縷。

來過,讀過岳陽樓非凡的建築和魅力,領略它所承載的歷史,我所能體會到的,已不單單是一座建築。

(二)大凡名勝,總是和文人不開干係,早在南朝時期,詩人顏延之就寫道:江漢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淪庭,七澤藹荊牧。岳陽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可以説是引文人墨客最重要的原因吧。

唐朝“燕汗大手筆之一”的張説,擴建了岳陽樓後,時常登樓詠,接踵而至的,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詩人張九齡,孟浩然,賈至,李白,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杜甫等,他們留下了眾多佳句名篇,其中尤以杜甫的《登岳陽樓》更為著名:昔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這首意藴深遠的詩詞使岳陽樓的知明度又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而關於杜甫的這首詩,還有一個傳説。據説杜甫當年到岳陽時,搭乘了一位名叫稚子的年輕漁民的漁船,當時杜甫身體虛弱,又在船上吹了冷風,到了岳陽時已一病不起。稚子是個喜歡杜甫詩詞的後生,在船上聽杜甫李白的詩,很是歡喜,但他不知道身邊的老人就是杜甫,老人病着,稚子便留老人在船上養病,每心伺候。杜甫病好些後,和稚子一同登上岳陽樓,並寫下這首《登岳陽樓》,稚子看到題款,才知老人即是杜甫。杜甫臨走時,將這首詩送給了稚子。約五年後,稚子和杜甫在岳陽樓相遇,此時的杜甫弱不經風,病入膏肓,雖然稚子又是煎藥又是熬魚湯,杜甫還是撒手而去。杜甫死後,稚子經過三年的勞碌奔波,終於有了足夠的錢請石匠把《登岳陽樓》刻在了石碑上,並修建了亭子,名為“懷甫亭”傳説只是傳説,可信可不信,只要我們能夠從中受一些情的存在。

我不知道當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心態,但他的遠見着實令我欽佩,他認為:“天下郡,非山水環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者不為顯。”他明白之前“率無文字稱記”的岳陽樓要想傳久遠,一定要有名人名文的碑記,於是他請同年中進士的好友范仲淹題記岳陽樓,就有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這篇文字帶給世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所藴涵的思想和懷,無疑還將繼續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

同時,滕子京請當時的書法大家蘇子美書寫,雕刻家邵竦雕刻《岳陽樓記》,形成了宋代岳陽樓四絕:藤子京修樓,范仲淹作記,蘇子美書丹,邵竦雕刻。岳陽樓更是名聲遠播。

有意思的是,我眼中的岳陽樓是和失意聯繫在一起的。張説,滕子京,范仲淹都是被貶的仕官,杜甫更是一個晚年淒涼的詩人,他們和岳陽樓的牽連,在讓我概的同時,也暗自慶幸,如若沒有他們的失意,也許他們不會把更多的情和時間投入到岳陽樓上。

從某種角度上,岳陽樓是不是可以説是因政治而誕生的名樓?

在岳陽樓,我再一次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有文銘記,定當不會失

岳陽樓一樓和二樓的《岳陽樓記》雕屏,四壁的木刻匾對,以及三樓樓堂正中懸掛着的澤東主席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的木刻雕屏,都會讓來過的每一個人領略到岳陽樓的深刻內涵,無論你是否懂得書法,是否懂得詩詞歌賦,站在它們面前,都能被一份文采的意遠藴厚所折服。

(三)傳説中的岳陽樓,在張説修建時有魯班的相助,在滕子京時有呂賓的相助,傳説更是把岳陽樓修建的最大功牢記在了他們的身上。傳説之意大概只是強調天下名樓的不同凡響,或者內含百姓的情寄託,我更願意在傳説中體會更多的美好。

在人們口中似人似仙的呂賓,更是和岳陽樓有着不解之緣。乾隆皇帝曾和他對飲,滕子京曾大擺宴席答謝呂賓。他如風似雲,來去無影蹤,人們在他飄然而去後方知他是呂賓。他在滕子京的宴席上寫道:龍門呂賓,幫修岳陽樓凡人不識我,稱我回道人。又在三醉岳陽樓後寫道: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三醉岳陽人不識,朗飛過庭湖。

身在岳陽樓時,我反覆在想呂賓留名的意圖,或者他在自嘲凡人的遲鈍,或者他只是沒有做好事不留姓名的習慣。我還想,仙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希望自己被世人記住,希望自己不被遺忘吧。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岳陽樓旁的“三醉亭”就是為他而修建的。

岳陽樓旁另一個亭子“仙梅亭”因了一個梅字深得我的喜愛,再加上一個仙字,更使得我想入非非,身心飄逸,大有自己已被仙氣所圍,飄飄然而失魂之

仙梅亭的修造和一塊石板有關。明崇貞十二年(1639年),嶽州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陽樓時,挖出了一塊石板,石板上有一枝枯梅,二十四萼,沒有葉子,其中有一枝斷枝,清晰的梅枝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眾人皆驚奇不解,不知土質結構的地層怎會有石板顯現,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們自然將其歸為仙意,遂修造了仙梅亭,將石板立於亭中央。後亭子倒塌,石板不知去向,直到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16年),被嶽州知縣熊懋獎無意間找到,將已碎成幾塊的石板拼湊起來,請畫家臨摹一幅,刻在另一塊青石板上,反面記載着它的來歷,並將石板立於重新修建的仙梅亭中。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正所謂真亦假時假亦真,假亦真時真亦假,我已無從辯別。其實這世上除了人心,真假原本是不存在的,何謂真,何謂假?不過是人們依據自己的需求制定出的標準罷了,於真真假假之中猜測,幻想,也是一件美妙的事,不能確定的心態裏自有別樣的樂趣。

視線內的庭湖在濃霧中隱隱呈現,只是一方輪廓,卻已讓我有着“水天一,風月無邊”的意幻。陽光明媚的庭湖,又該是怎樣一番攝人心魄的美?

不由要學古人嗚呼哀哉,之乎者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