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94章內憂外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翻過年,就到了孝昌二十年。

天氣一比一暖和,後宮女人們都紛紛下厚重的冬衣,換上輕便漂亮的衣。整連西苑,就盼着一朝得寵,自此榮華富貴,雞犬升天。做夢者甚多,幸運兒卻極少。一年下來能有那麼一兩個,就算是孝昌帝發了善心。

不過今年,後宮女人們註定是要失望了。三月,數十個州遭遇桃花汛,剛剛開始的耕就此遭遇毀滅的打擊,別説繼續農業生產,連吃飯都成問題。同時西北邊出現乾旱,並且情況有益嚴重的趨勢。再有,北邊同樣出現旱情,草原部落南下劫掠,邊關隱有不穩的趨勢。備受孝昌帝警惕的各地節度使,紛紛叫苦叫窮,指望着朝廷能夠撥下大批糧草。

一時間,大周竟然內憂外患,甚至有國祚不穩的危險。

如此壓力之下,孝昌帝急的嘴裏面長了一圈的燎泡,哪裏還有心思去西苑泡美人。孝昌帝只恨國庫不豐,更恨沒個好辦法,瞬間能變出個幾百萬上千萬的銀兩供他解燃眉之急。

時間一過去,各地求賑災的奏摺如同雪片一般飛入朝堂,飛到孝昌帝的書案上。草原部落南下,邊關已經開戰,節度使一邊出兵敵,一邊天天上奏摺叫苦叫窮,盼着朝廷開恩,給點銀子好打仗。要是一點銀子都沒有,這仗可就沒法打了。

對於節度使們的態度,孝昌帝又是憤怒又是無奈。若是他手中有一支百戰強兵,他何須顧忌這些節度使。直接派兵殺過去,解除節度使們的兵權。屆時那些節度使還不是任由他予取予求。尤其是范陽節度使,直接一刀子宰了,誰敢囉嗦半句。

想歸想,孝昌帝還是得下旨解送一批銀兩給節度使們充做軍費。無論如何,得擋住草原部落南下的腳步。

安撫了節度使,孝昌帝這才忙着處理賑災。朝廷銀錢有限,加上層層盤剝,那點銀錢對於災民來説不過是杯水車薪,完全不能從本上解決問題。眼看着災情越來越嚴重,災區已經出現民,四處竄作亂,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一場大禍。孝昌帝不敢輕忽,連着數天在早朝上大發脾氣。最後在裴顏卿的建議下,孝昌帝乾脆下旨責令各地官府自行籌措賑災銀兩,妥善安置當地災民,不得無故驅趕民。若是誰的管轄地出現官民反,災民扯旗造反的事情,孝昌帝就要當地官府一干官員的人頭。

朝中大臣誰沒幾個親戚,誰沒幾個門生故吏,誰沒幾個親信手下。因此這道旨意一下,朝臣中大半持反對意見,都説孝昌帝太過嚴苛。原本讓地方官府自籌賑災銀兩,就已經很荒唐了,如今還下了高壓任務,這是將地方官員往死裏啊。地方官員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未必能完成孝昌帝的任務。更何況大部分地方官員才能平庸,於經濟和賑災方面見識有限。

孝昌帝已經被各處災情的想要大開殺戒,這會好不容易想出一個解決辦法來,結果大半的朝臣都反對。孝昌帝怒極,在早場上就扔了奏摺筆墨,指着朝臣們大聲怒吼,既然敢反對他的旨意,那就拿出比旨意更好的辦法來。拿不出來,就別廢話。誰敢再囉嗦就派他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賑災。災情一不解,一不準回京。

昏君這是言官御史們喊出來的。

恐懼這是六部衙門裏的官員們的真實受。

孝昌帝呵呵一笑,他殫竭慮的賑災,為這個國家奉獻,結果卻被朝臣稱作昏君。孝昌帝心頭有一股戾氣直衝腦門,二話沒説,就讓大漢將軍將膽敢稱呼他為昏君的人帶下去,罷官去職,丟入大牢,改下旨要他的人頭。

孝昌帝手段嚴苛,倒是鎮住了某些蠢蠢動的言官御史。大家集體做鵪鶉,於是孝昌帝的旨意順利下發,賑災繼續。

孝昌帝懷揣怒火回到思政殿,裴顏卿隨侍左右。孝昌帝慨一番,如今也只有裴顏卿這位肱骨之臣是他能夠信任並能依仗的。

裴顏卿一副動又動的模樣,直言為了孝昌帝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且主動請旨去災區賑災。

孝昌帝同樣被動了,趕緊扶起裴顏卿,“哀家有心了。災區情勢不明,朕身邊又離不得愛卿,賑災一事朕會派其他人前往。愛卿就安心留在朕的身邊,替朕出謀劃策,分憂解難。”

“災區一不穩,臣便一不得安寢。前往災區,安撫災民,也是替陛下分憂,還請陛下允許。”裴顏卿態度堅決,一心想要前往災區賑災。

孝昌帝真的被裴顏卿一心為公的態度給動了,不過他還是拒絕了裴顏卿的請求,直言朝堂離不開裴顏卿,他本人更是離不開裴顏卿出謀劃策。而且賑災銀兩光是靠地方官府自籌,也不太現實。朝堂總要想個辦法出來,好歹籌措個百萬兩,方能解決燃眉之急。

裴顏卿眼珠子一轉,就替孝昌帝想到了一個極為陰損的主意,抄家朝堂沒錢,可是官員有錢啊。尤其是那些隱藏在朝堂中的貪官,隨隨便便都有數十萬兩的家資。抄個三五家賑災的銀兩就有了。

這個辦法夠陰損,卻投了孝昌帝的脾氣。他早就看朝中官員不順眼,一直想找辦法收拾。如今內憂外患,理由現成的,此時不動何時再動。孝昌帝接納了裴顏卿的主意,二人仔細謀劃了一番,商量出一個行動方案。

裏,孝昌帝都會安排羽林衞蒐羅朝臣的消息,其中不乏朝臣們攤在枉法的證據。如今既然要找肥羊開刀,這些消息和證據便都派上了用場。特意挑選出數個家資豐厚的朝臣,羅列了一些列的罪名,孝昌帝就命人開始行動。事先沒有透出任何一點消息,孝昌帝在早朝上直接下令奪了幾個官員的官職。

朝臣們譁然,孝昌帝不為所動,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幾位重臣意識到情勢不對,趕緊出列,言明孝昌帝要治官員的罪,好歹也得師出有名。

孝昌帝冷冷一笑,對此他早有準備。廢話一句沒有,直接將一摞資料甩在朝臣們的面上,“都給朕好生看看。”甩出的資料全是關於被罷官官員貪贓枉法,買官賣官的證據。這些證據有清晰的時間地點人物,做不得假。,重臣們率先看過,頓時臉就變得灰白,原來孝昌帝是早有準備。朝臣們一一傳閲這些證據資料,也都閉上了嘴,不敢再開口求情。

孝昌帝冷哼一聲,懶得同眾人廢話,直接下朝。讓羽林衞帶人抄家,所抄家資充入內庫,再有內庫撥款賑災。户部反對,無效。誰不知道銀兩要是户部的口袋,首先就會被盤剝掉三成。然後下面辦事的小吏再盤剝一成,十成十的銀兩瞬間沒了四成。

孝昌帝好不容易籌措來的銀兩,豈能容户部官員貪墨,所以就算將貪官家資充入內庫不符合規矩,孝昌帝也要一意孤行,不受任何人的影響。

孝昌帝以最快的速度籌措了將近百萬兩的銀錢,當即就命羽林衞解送到災區賑災。若是誰敢朝這批銀兩下手,無論他是什麼身份,身處哪個位置,都殺無赦。為了給羽林衞多一層屏障,孝昌帝還給了他們先斬後奏的特權,賜下尚方寶劍,可以奉命殺官。

此舉一出,朝臣震動。孝昌帝果然是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