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部廟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0.星際飛行器一百年以來,人們一直在期待着這類事件的發生,並且經歷過不少次虛驚。然而,當它終於來到的時候,人類還是鬧了個措手不及。

來自阿爾發星座的無線電信號,它的功率是那樣強大,以至於人們開始收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普通公用頻道的干擾。全世界所有的電天文學家,曾經花了幾十年時間,在茫茫宇宙中仔細地搜索地球以外的文明蹤跡,這一下都羞愧得不知往哪裏躲藏才好,更何況早就已經排除了阿耳發和半人馬座比鄰星的三元系。

南半球的全部電望遠鏡立即投入運行,幾個小時之後,全世界都知道了一項更加令人驚愕的消息:信號的來源本不在阿耳發星座系統內,而是位於同它相距半度的某個點上。此外,信號源正在移動着。

一切都恢復了原狀。信號的強大功率已經不再使任何人驚奇,因為信號源本身已經進入太陽系的範圍,並且正以每秒六百公里的速度向太陽靠近。人類如此地盼望而又如此地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出現了來自其他星球的訪問者…

但是,整整一個月了,來自宇宙的客人卻無所作為:它在太陽系外側的一些行星旁邊飛馳而過,既不回答地球發出的信號,也不打算改變它那彗星似的飛行軌道,只是向太空中發着一連串相同的脈衝,彷彿在説:“我在這裏!”在飛行速度不變的條件下,它從阿耳發星座來到這裏的路程需要歷時兩千年。這種情況使有些人稍稍到放心,因為它證明了天外來客是宇宙的工作探測器,而另外一些人則由於沒有機會看到這場“演出”的最高——有生命的天外來客出場——而大失所望。

世界上曾經出現過、也曾極其認真地仔細研究過各種各樣如今已被遺忘了的科學幻想題材——從大慈大悲的“天仙”降臨地球,直到嗜血成的魔鬼侵入我們的世界。輪敦的“勞埃德”公司因此而發了大財,因為人們都迫切地希望,當命運發生最無法預見的轉折時,讓自己的生命享有可靠的保障。

接着,當天外來客剛一通過木星的軌道時,地球上的各種儀器就獲得了有關它的第一批信息。關於飛來之物的直徑為五百公里的消息報道之後,立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也幸而只是短暫的驚慌。這個如今正在飛行着的殖民者,會不會突然以敵對的方式降落到地球上呢?

但是,事情很快就清楚了,這個來自其他星球的物體,它的實體部分的直徑總共不過幾米而已。環繞它周圍的光暈,看來是人們所悉的現象——它是一具帶透孔的拋物面天線,同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們所用的軌道電望遠鏡是很相象的。顯然,天外來客就是利用這種天線,將它們在仔細探測太陽系和收聽無線電信號過程中所得到的發現,發回自己遙遠的家鄉。

不久,另外一個轟動一時的消息又動了整個世界——那架尺寸有小行星那麼大的天線,它所對準的方位本不是阿耳發星座,而是太空的另外一個部分。顯然,離我們最近的星座只不過是天外客的最後一箇中繼站,而並非是它的出發點。

使人們得以確定天外客來歷的情況是很偶然地發現的:有一台研究太陽活動狀況的自動設備突然沒有了聲音,過了一分鐘之後,它才又重新發出聲音。對記錄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表明,各種儀器曾經有一瞬問在強力輻能的作用下喪失了功能。這台設備截獲了宇宙來客的線,這就使人們得以確定它的發方向。

在那個方向上,在距離五十二光年的地方有一顆非常微弱,並且顯然是很古老的紅矮星,這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太陽中的一個;在燦爛的巨星熄滅之後的幾十億年內,它們還將穩定地發出光亮。於是,全世界所有的電望遠鏡,除了觀察宇宙來客本身的以外,全部瞄向了它的假設誕生地。

發出的信號是清晰的釐米波段信號。好幾千年以前就製造出了探測器的人們,至今仍然同它保持着聯繫。而現在探測器所接收的信息,傳到那裏時總共才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

當進入到火星軌道以內時,來訪的客人就示意知道有人類的存在。他選擇了最富有戲劇的、然而也是最可靠的方法——開始發來三0七五掃瞄行的電視影片,伴音部分則是用暢的地球語言敍述的解説詞。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宇宙對話就是這樣開始的——它所需的應答準備時間,並不是早先所預計的幾十年,而是總共不過幾分鐘而已。11.拂曉時的影子摩走出貴族宅邱式的大飯店時,時間是凌晨四點。那時,夜空晴朗無雲。他並不樂意把出發時間安排在這樣一個時刻,可是薩拉特博士一再保證,早起的種種不便-定會得到圓滿的補償。

“要是您不到斯里康達的山頂看一看黎明的景,那您就無從認識此山的真面目。”他説道:“另外,佛爺——也就是瑪哈納雅蓋-泰洛,在別的時間裏是不接待來訪者的。他認為,這是擺那些好奇的遊客的最好方法。”彷彿是故意跟人過不去似地,那位塔波羅巴尼司機竟是一個令人生畏的饒舌者,他一刻不停地不是説這就是問那——看來,他很想對乘客的情況瞭解得儘可能多一些。儘管頗為招人生厭,可他這樣做的時候卻又顯得十分憨厚,使別人很難對他發火。

一路之上,摩巴不得司機別再絮叨而在拐彎時多加點小心。黎明前的黑暗幾乎讓人什麼也看不見。不過,這樣也許更好些,當汽車費力地向山上爬去的時候,你就不用看到所有那些從身旁閃過的深淵和懸崖了…

“請看,這就是斯里康達山!”當他們繞過面前的丘陵時,司機不無自豪地説道。

斯里康達山還沉浸在黑暗之中,沒有半點預示黎明即將到來的跡象。只有一條彎彎曲曲地升向星空、而又彷彿是奇蹟般地懸在空中的狹窄光帶,才隱約地向人們宣告它——斯里康達山的存在。摩知道,那隻不過是一些路燈,是二百年前為了便於朝聖者和遊客們攀登世界上最長的梯道而安裝的;可是在他看來,這條同合理和重力作用相對立的光帶,現在似乎成了他自己秘藏在心中的理想的化身。在摩出生之前的許多個世紀裏,人們在他所無法理解的哲理召之下,早就開始了他如今期望着完成的偉業。這就是他們所築起的、通向星際之路的最初梯道…

已經擺了睡意。越來越接近的光帶逐漸地分崩離散,成了一串閃爍不定的夜明珠。山峯的黑沉沉的三角形輪廓,在天幕上已隱約可見,在它那沉寂之中,似乎藴蓄着某種不祥的預兆。彷彿這是天神們的住處,而這些天神已經悉了摩的來意,從而正鼓起全部力量準備同他搏鬥。

當汽車抵達纜車站的時候,摩心裏升起的這些陰鬱的幻覺便被拋到了腦後。雖然時間才凌晨五點,可是小小的候車室裏已經聚集了不下一百人。為了消磨時間,摩要了兩杯咖啡——一杯給他自己,一杯給那位愛聊天的司機,謝天謝地,他總算沒有提出陪同摩突擊頂峯的願望。

“我已經上去過二十次了,”他用一種引人注目地裝作毫不在意的神情宣稱:“在您從山上下來之前,我最好還是在車上美美地睡它一覺。”摩買了一張纜車票。按照他的盤算,他能趕上第三趟或者第四趟車。這裏的海拔高度是二千米,可氣温已經很低了。要是再往上三千多米,到了頂峯那裏,天氣還會更冷得多。

當沉默無言而又睡眼惺鬆的人們排成一個橫隊懶洋洋地開始走動的時候,摩詫異地發現,只有他一個人沒有帶照相機。

“虔誠的朝聖者們在哪兒呢?”他想道:“不過,這裏確實不是他們該呆的地方。通向天國的捷徑是沒有的。要達到理想的境界,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而不應該依靠機器。然而,離開了機器就不行的情況也還是有的。”終於,所有的乘客都入座了,不大的車廂隨即在纜索摩擦的刺耳聲中起動。這時,摩重又沉浸到一種奇特的覺之中,彷彿他是在步着別人的後塵行進。他所設想的升降機的起重能力,將要比這種顯然還是在二十世紀就已建成的系統強大萬倍。然而,它們的作用原理卻是相同的。

纜車搖搖晃晃地在黑暗中移動着,被路燈所照亮的梯道不時進入人們的視野。梯道上杳無人跡,彷彿是三千年來攀登頂峯的朝聖者的無盡人一下子都消失了。但這只不過是覺而已:那些步行着去接朝霞的人們,此時已遠遠地走在了他們的面前。

到了海拔四千米的高度,纜車停住了,乘客們下車後步行到另外一個纜車站。摩穿上了用塗有一層金屬的織物縫製成的保温外套。腳下發出霜凍的咯吱聲響,稀薄的空氣使人到呼困難。當摩在纜車站上看到許多氧氣瓶的時候,他一點兒也沒有到意外;就在那裏,在一個醒目的地方,還懸掛着使用説明書呢。

就在登上最後一段坡道時,出現了白晝即將來臨的跡象。東方依然閃耀着羣星的光輝——星星中最明亮的是金星,而就在這個時候,高空中突然閃現出被朝霞染紅的薄薄透明雲層。然而,在黎明真正來臨之前,還得有半個小時的等待。

一位乘客指了指下面越來越陡峭的山坡,順着指向,人們看到了山坡上蜿蜒曲折的宏偉梯道。現在,梯道上已經不再是杳無人跡了。幾十名男女信徒,正在緩慢地、如同夢遊般地沿着無盡的梯級費力地向上攀登。他們在路上走了多久?整整一個夜晚!而許多人在路上所花的時間比這還要多。那是一些沒有能力在一天之內就登上這個高度的老人們。摩完全沒有料到,世界上居然還會有這麼多的虔誠信徒。

一瞬間之後,他看到了第一個僧侶——這是一位身穿橙黃託加個兒很高的人,他邁着從容不迫的步子,目光向前直視,絲毫沒有注意在他的禿頭上空慢慢移動着的纜車。他對大自然的威力似乎也同樣地毫不在意:從肩部開始赤着的右臂,完全袒在凜例的寒風之中。

纜車到站後停了下來,等凍得全身發冷的乘客們都下了車,便向着回程駛去。摩加入了共有二百至三百人的人羣之中,大家聚集在西山坡上開鑿出的一座半圓形小劇場內。所有的人都緊張地向着黑暗凝視,然而,除了那由燈光織成的、婉蜒曲折地通向無底深淵的狹窄光帶之外,人們暫時還什麼也看不到。那些深夜的行路者們正在拼命努力地攀登着最後一段梯道——信仰戰勝了疲勞。

看了看錶:時間還剩下十分鐘。此時此刻之前,他還從未遇到過這麼多人相聚在一起而靜默無言的場面。現在,手持相機的旅遊者和朝聖者們,被一種共同的希望聯結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