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舞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世界電影大師108將》中説,拉斯?馮?提爾在1995年與四名導演一起簽署了“dogma95”宣言,企圖還原電影藝術的本質。這個宣言一共10條,可以説是電影新“十誡”:1,必須實地實景拍攝,不可以搭佈景和使用道具。如果必須使用道具,則必須去油道具出現的地方拍攝。2,不可以在影響之外加入額外的音響效果,除非該音樂在拍攝時正在播放。3,必須採用手提攝影方法。4,必須使用彩。不能製造特殊的燈光效果,如果現場太暗,曝光不足,可以在攝影機上加機頂燈。5,不可以使用任何濾鏡。6,不可以有表面化處理的場面,如謀殺等。7,故事必須發生在現代環境裏。8,不可以拍攝類型電影。9,電影制式必須是35毫米。10,導演的名字不可以在片頭和片尾出現。這是為了抵抗“好萊塢風格對電影藝術的傷害。”我想我們必須全體起立,對他表示最崇高敬意。一個好導演,不在於它手法多麼嫺,畫面如何唯美,而在於有獨特的屬於自己的電影風格和電影理念。藝術家都是這樣,作家寫的多麼好,沒有屬於自己創作理念和思維,始終難免庸俗。這是一個優秀的特立獨行的真正的導演。他的十誡,在他的《黑暗中的舞者》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足以證明了他電影理念的成功。拍電影無論怎麼拍,為了票房和大獎,永遠也不會走出俗片的陰影。《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無法被否定的電影。
奧斯卡缺心眼兒,這片沒得獎,可為什麼非要得這個獎呢,誰稀罕這破獎呢。呂克貝松就對其嗤之以鼻,我想真正為藝術的導演,大都只當這個獎是一場小丑的狂歡吧。
他的這種拍攝手法,是純樸而本質的。我想小孩在接受電影中的人其實是假的時候,都經過了一個困惑而漫長的過程。後來更讓他們困惑的是,為什麼電影裏跟生活裏是不一樣的?生活中兩三句就説完的話,為什麼電影裏要説那麼久?我小的時候常常對這個事情有很大的質疑。小孩肯定會對電影裏的事情堅信不疑的,特別是歷史劇,當他們稍微長大,直到了歷史劇也能經過導演改編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電影騙人,藝術騙人了。所以我剛剛開始讀書,寫作的時候,總是對書中描寫稍微不符合實際生活的細節到憤怒,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騙人,於是寫東西,也就是把生活原封不動地搬到文字裏去,雖然後來我明白,這其實是一種刻板生硬的寫作手法,雖然後來我知道藝術,其實就是一種據人類各種想象,各種理念而演變成為另一種具有親和力的東西,“騙人”的想法也隨之而去,但是這種描寫生活本質的理念,卻是現在很多藝術家要追求,要回歸的東西,當然,真正的描寫生活本質的藝術品要更自然,嫺,要融入相當多的思考,而絕非照搬即可。
讓我猜想一下,拉斯?馮?提爾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質疑吧?當他成為一個年輕有為的藝術家之後,他帶着這樣的質疑和理念,有了它的十誡,有了他真正追求的電影,在這樣的電影面前,所有的稍加潤、修飾的電影都顯得矯造作。即使是《黃土地》或者《一個和八個》那種鏡頭,都遠不及《黑暗中的舞者》比約克一個簡單的真實的表情震撼,畢竟,前者是“拍”出來的,後者似乎情境就在身邊。這樣的寫實鏡頭,比任何一個被修飾過的緻鏡頭都要具備親和力和現實。
肯定有導演這樣質疑的:這算什麼電影?這跟學生自己拿個dv機去拍有個什麼區別?藝術其實本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和價值,它貴在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它之所以是藝術,是因為藝術家憑着自己的子,執意要稱此為藝術。杜尚的《泉》就是這樣,達利給蒙娜麗莎添鬍子也是這樣。是他們的固執成全了他們的藝術。我就是個藝術家,你管得着嗎?
這才是各種不同藝術形式最終的平衡。所以,華麗者如《大明宮詞》,樸實者如《黑暗中的舞者》都是藝術。再補一句,藝術靠內涵,思想,諸如《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夜宴》以及最近些年不少的武俠古裝大片和某些好萊塢大片,內容空,情麻木,缺乏思想,加之手法陳舊,駕馭力差,只有大場面,大投資,當然不值一提。
還是要説比約克,恕我孤陋寡聞,我一直以為她只是個冰冷歌手,本不知道她還演過電影,也沒想到她演得這麼好。看過她一些專輯封面,總是看不清她的真實模樣,覺怪嚇人的。但一開始看着電影,實在是讚歎不已。與電影一樣,絲毫不曾修飾,似乎又不是演,而是演員的真實。最最喜歡是她笑得時候,包含着多少無奈和絕望。這本是一首絕望的詩篇。可我覺整個影片卻始終不曾離開一種樂觀的基調,是比約克的樂觀,她的笑臉,帶領我們看到了影片最後。呆呆地看着屏幕,才覺到自己觀影時內心的“輕鬆”象是比約克的笑臉,可笑臉地下卻是無助和絕望,一直積蓄在心底的憂傷和絕望終於在影片的最後一刻爆發出來…這就是拉斯?馮?提爾的魅力。
當然,還有片中的歌舞,裏面唯一的清晰鏡頭,讓人心裏有了些許的平靜和安,比約克的作曲和演唱也是一,還有她最動人心的舞蹈,對音樂的執着…情的積蓄到了最後的爆發,我們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絕望,也看到了拉斯?馮?提爾手法的高明。
我愛拉斯?馮?提爾。我愛比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