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之初,本善。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不知道林彪與老聖人孔子有什麼瓜葛,批林的同時還要批孔,也就是這場批林批孔運動,讓我這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三十多年前的少年有幸接觸了三字經,那時的我還小,不知道三字經經文的藴意,只知道死記硬背,後來大了點,慢慢略知一二,尤其是開頭的:“人之初,本善。”多少年來,我一直為之不解,人之初,真的本善嗎?還是該説“人之初,本惡?”近,我在一次親戚相聚時看到這樣一幕。
親戚家一幼兒a剛剛8個月,長得可愛極了,白白胖胖的,一對小眼兒鑲嵌在白胖的臉蛋中,特亮,特有神。看到誰總會送你一個甜甜的笑,讓你啊,不抱他心裏都不舒服,在眾人的讚揚聲中,這小寶寶被相互傳抱着,小寶寶也不怯生,喜笑顏開。
一會兒這小寶寶的小表弟b被媽媽抱着來了,於是人們又把注意力轉向b,同樣可愛的b寶寶也受到同等待遇,當人們去抱b寶寶時,那a寶寶失去了剛才的隨和,失去了剛才的笑臉,看到誰抱b寶寶,便扭着身子喊,把那b寶寶往外拉。人們為這小傢伙的舉止嘻笑着:這小傢伙是在爭懷,容不得大人們寵愛別人。
這隻有8個月的幼小的孩童竟然知道自私,這是不加任何掩飾的自然的,你説這是一種善舉嗎?當然,這不可以説是什麼罪惡。但他的是“人之初”的自私的本。
還記得,小的時候,村子裏,很多小孩子,大人逗樂,總是喊着:“端你家饃筐了,拿你家好東西了…”那孩子便嗷嗷喊着不讓,許多許多小事舉不勝舉,可以看出人的天的自私,所以我對開頭三字經的“人之初,本善”慢慢懷疑起來。
人的自私在成人後表現的更為突出,多少人與人的勾心鬥角,哪個貪官的的郎當入獄,還有一些小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不都是因自私引起?
長征中的紅小鬼:劉青山、張慶善因貪污有功臣變成罪人。
林彪也是因私慾墜機自焚。
現今又有多少人以權謀私受到法律的嚴懲。
這些案例可以説舉不勝舉,人的自私到處可見。
所以説人之初並非本善,那麼與之相反的同樣也有一些人民的好公僕:我們的好總理周恩來,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藏族人民的父母官孔繁森,公安局長任長霞…同樣是不勝枚舉。
為什麼人與人有如此差距,當然這與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密切相關,而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取決於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環境教育,所以説我們必須重視教育問題,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無論孩子長大後做什麼都要讓其具有良好的品質,長大後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的正人君子。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作為家長,社會各界把育人最為一項頭等大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