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劉備的心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第三章奉上,兄弟們,有月票,推薦票的多多支持一下,這個月小弟的月票還沒開張呢,謝謝!
王累聞得劉璋如此解釋,不以為然而道:"主公想得未必太過理所當然,劉備乃世之梟雄,先年入徐州,名義上乃助陶謙抵抗曹,後陶謙一死,劉備便立即奪取徐州,後隨袁紹,不顧曹袁兩家正值大戰時期,背而棄之,遠走荊州!"
"劉景升為人仁善,因見劉備多有仁義之名,故而接納之,但豈又想到,當其逝世不久,劉備便強奪荊州,更令人心寒的是,荊州文武竟皆對其傾心而投!"
"公子劉琦,表面雖為荊州之主,但誰人不知,其乃劉備手中傀儡,劉琦生雖是懦弱,卻非愚昧,但竟然甘願受劉備擺佈,可見劉備深通惑人心之道,心術如此高明,主公安可與其同處乎?今若召來,西川休矣!"王累字字錚錚,如重錘猛敲劉璋之心,劉璋聽得臉連變,心中不覺蕩起幾分悚然。
就在此時,法正似乎終於下定決心,踏步出席而道:"人心隔肚皮,豈可一言道盡,王從事所言,皆是片面之詞,不可深信,昔劉皇叔入駐徐州,皆因陶謙部下害死曹老父,曹要屠殺徐州生靈,以其私恨,劉皇叔不願徐州生靈塗炭,方而暫居陶謙麾下!"
"後來,陶謙病危,三番四次讓位於劉皇叔,劉皇叔皆不接領,直至曹大軍壓境。徐州羣龍無首,方肯受之,劉皇叔臨危受命,乃天地常理,如何見得其玩心術!"
"劉皇叔後投袁紹。因見其無救國之心,故而棄之,當時受曹,袁兩家追殺,幾乎喪命,劉皇叔為義尚不惜命,豈會是叛逆之人?"
"又者。劉皇叔投於劉表麾下,兢兢業業,替荊州剿除叛逆,若非劉皇叔,荊州早落於江東孫權之手。基業不保,如何輪到劉琦今風光!"
"劉琦視劉皇叔為再生父母,願聽從左右,此乃劉皇叔以義服人也,更何況,若劉皇叔奪荊州,憑其麾下班底,聲望軍威。何須擺心術,縱使其統領荊州,荊州上下亦絕不會有人反對!"法正言辭鋒利。説得王累一時間無言以對,劉璋聽言,更是篤定下來,大笑而道:"孝直所言極是,我與玄德乃同族弟兄,玄德豈會貪圖我之基業。就依孟子慶先前之計,請援荊州。解我西川大難!"劉璋當即定下主意,王累,黃權臉剎地變得蒼白。急聲齊呼道:"主公!"劉璋暴瞪雙目,厲聲喝叱道:"我意已決,休得再言,違令者,斬!"劉璋喝畢,遂便教人推二人出大堂,王累,黃權諫言不止,劉璋卻是置若不聞,遂命法正即收拾行裝,持信趕往荊州去見劉備。
話説劉備在諸葛亮輔佐下,終得荊襄七郡,之後,劉表奮發圖強,廣施仁義,其麾下謀臣,施計穩定社稷,安撫百姓,打開糧倉,結賢納士,麾下諸將或是招兵買馬,或是練兵士。
諸葛亮坐鎮大局,無論政務或是軍務,皆傾身而為,荊州在諸葛亮這曠世奇才的管轄下,如升起之皓,蒸蒸上。
某,劉備於府宅密室內,正與數個細作議事。
"我那賢侄近如何?可有做得出格之事?"劉備目光陰鷙,冷然而問。
其中一個細作回稟道:"稟主公,劉琦仍舊沉於酒之中,樂不忘返,且多與府中僕人,侍女有言,盛讚主公之德,説主公乃是其再生父母,當應一生敬重,荊州文武中唯有黃忠,蒯氏兄弟與其接觸,但劉琦終只顧玩樂,對三人皆是冷落!"劉備聽言,心中默默記住那三人之名,遂又説道:"好,你等繼續監視我那賢侄,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回報!"
"諾!"那數個細作齊聲回應,遂在劉備的示意下,紛紛隱秘而出,少頃,劉備剛走出密室,便聽得一護衞來報,諸葛亮求見。
劉備臉一喜,急急便往大廳奔去,劉備來到大廳,見諸葛亮正閉目養神,拂扇而立,渾身散發着一股令人不覺心平氣定的覺,頗有幾分世外高人的姿態。
劉備神一凝,即堆起笑容,向諸葛亮,劉備剛是走近,諸葛亮便緩緩地張開眼睛,拱手拜道:"孔明見過主公!"
"哈哈。孔明不必多禮,你我雖是君臣,但我卻視你如手足,若無你傾心輔佐,我豈有今之境!"劉備笑容可掬,執起諸葛亮之手,禮畢,兩人分主次坐定,諸葛亮凝聲而道:"據細作回報,呂布與張任對峙於充國城下,且雍州,涼州皆有兵馬調動,依亮所料,呂布此番乃是下西川!"
"什麼?!呂布竟攻佔西川,這可如何是好?"劉備聞言,頓時大驚失,益州乃是諸葛亮為其謀劃藍圖中最為關鍵所在,畢竟荊州四面處敵,非是久據之地,除非劉備能得之益州,否則絕不可能成就奪取天下的基!
劉備如有燃眉之急,正是躊躇不定,諸葛亮卻是平淡而笑,輕拂鵝扇説道:"主公何須着急,呂布出兵西川,對主公來説,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劉備猛地瞪大眼目,連忙急問道:"孔明此話怎講?"
"呂布深知當今天下五方勢力,以劉璋勢力最弱,若其能佔得益州,便可聚以大勢與曹抗衡,他對益州勢在必得,前番已起兵十萬,後續還有不下十萬大軍,如此一來,以劉璋的脾,必然驚慌失措,恐懼難安!"
"而早前我等早得西川名士孟子慶暗投,時下正是其獻上西川與主公的大好時機,依亮所料。五之內,劉璋來使必到荊州,主公只需做好入川的準備便是!"
"孔明一語道醒夢中人也,若非你言,我還未醒悟!"劉備聽言欣喜若狂。眼中盡是毫不掩飾地大喜之,只要得到蜀地,他劉備顛簸離如此多年,便可建起奪天下的基,擁有一統天下的勢力,這讓劉備如何不興奮!
諸葛亮淡然一笑。遂又教劉備如此如此。
卻説法正離開益州,取近道趕往荊州,來見劉備,劉備聽得益州使者到來,心中大喜。不過諸葛亮早前卻有吩咐,劉備故作平靜,命人召見法正。
法正來到大堂,參拜已畢,暗暗打量着劉備,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此番他來荊州。亦要考察一番劉備,看其是否果真是仁義之君,才決定是否暗投於其麾下。
法正呈上書信。劉備急拆封,仔細視之,信中如此言道:"族弟劉璋,久聞族兄仁義無雙,深得民望,但怨蜀道崎嶇。未及齎貢,弟雖有與兄相見之心。卻難行之,甚惶愧!"
"弟常聞族兄。凡事以義為先,昔年多救於外族之人,況宗族乎?今呂布在側,旦夕興兵,要侵犯西川境界,弟甚不安!"
"今特遣人拜見,上乞君聽,倘兄念同宗之情,顧手足之義,即當興師舉兵,援我西川,剿滅狂寇,望你我兄弟,永為齒,自有重酬!"劉備雖早知信中大概內容,不過還是故裝大驚,失聲大呼道:"呂布竟圖謀西川?他據有五州之地,富貴已極,尚要貪圖他人領土,實在無恥!"張飛聞言,即出席喝道:"哼,昔在徐州未能殺得那呂布,後悔莫及,時下正是大好良機,俺只需數千鐵騎便可打破其軍,擒住那呂布,予兄長處置!"
"三弟,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呂布落魄而至徐州,我等故而有機可乘,時下呂布有雄兵數十萬,且麾下悍將多若繁星,豈是這般容易殺得,茲事體大,當應從長計議!"關羽見張飛不顧大局,只知逞匹夫之勇,當即厲聲喝斥道,張飛環眼一瞪,甚是不服氣。
這時諸葛亮亦出席而諫道:"二將軍所言是理,何況時下荊州未穩,曹,孫權皆對荊州虎視眈眈,只怕主公這邊剛調撥兵馬援救西川,那邊曹,孫權便是起兵殺來,若無萬全之策,主公切莫輕舉妄動,否則必遭滅頂大禍!"劉備聽言,臉連變,法正於一旁細細聽着,亦不發言,少頃,劉備神一凝,向法正柔聲説道:"還請法祭酒屈身在我府中歇息數,容我與眾臣謹慎商議,再與你答覆,不過備向你保證,備絕不是那見死不救的無義之輩,但凡計議定落,必起兵救援西川!"
"皇叔大義,如此正便靜心等候佳音!"法正謙卑施落一禮,便告辭而去,劉備繼續與眾臣商議,直到黑夜,議席方才結束。
夜裏,法正用膳畢,因心中有事,寢不成寐,法正離開房舍,邁步散心,忽然法正聽得一陣爭論之聲,隱隱好似聽到劉備不知與誰在議論有關出兵西川之事,法正心裏好奇,隱蔽一處細細聽之。
"兄長,益州險,沃野千里,民殷國富,昔年高祖正於蜀地起勢,而後得之天下,今那劉璋竟然發信求援,不正是趁機奪之的大好時機?兄長若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二弟此言差矣,備安敢當此?劉益州亦帝室宗親,恩澤布蜀中久矣,他人豈可得而動搖乎?"
"哼,兄長仁義佈於四海,不畏強權,敢於向那曹,孫權叫板,天下誰人不傾服兄長?兄長若去蜀中,必得蜀中賢士相輔!"法正臉連連變化,原來是劉關張兄弟三人正在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