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孔明論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説,諸葛亮出題問劉備:望於天下,所見者為何物?劉備陷入沉思,未能立即作答,這邊張飛卻叫住書童,大笑道:"嘿嘿…這題好答,我等望於天地,看到的自然是這山山水水,萬靈萬物!"張飛爭先作答,那書童聽後,只笑不言,張飛眉頭一皺,翁聲喝道:"怎麼!難道我答得不對?!難道除我口中所説外,還能看到其他!?"書童仍是不答,這時在張飛身旁的關羽,則是凝神慎重道:"三弟此言差矣!兄長心懷天下,成皇圖霸業,看到的自然不僅僅是眼中之景,而是整個大漢天下!"關羽此言一出,劉備眼睛一亮,關羽所見,亦是他心中此時所想的答案,劉備甚是期待地望向書童,書童仍笑而不答。
劉備暗暗吃驚,腦筋急轉,開始沉思,關羽見他所答並非答案,眉頭深鎖亦在思考,張飛瞪大着豹眼,死死的盯着書童,眼中盡是威脅之,好似在叫那書童給予提示。
那書童被張飛瞪得渾身不自在,向劉備施了一禮後,便進了莊子,張飛見書童離開,怒一起,正想呵斥,正好遇上劉備憤怒的目光,張飛不敢造次,急得在旁抓耳撓腮。
漸漸的過了三個時辰,劉關張三人仍未想到答案,忽然劉備眼睛一亮,叩門呼喚,書童很快便是趕來。
"備立於天地,望得天下大亂,漢室沒落,當今聖上如同傀儡,受曹賊縱,各地諸侯割地強奪皇土,不遵朝廷,劉備忠於國家,望能得卧龍先生相輔,以早平定天下!"劉備答畢,那書童卻是臉淡然,緩緩答道:"先生有言,漢室落寞,始於前朝重用十常侍等宦官臣,**久矣,以致時下無力迴天!"
"皇叔若是隻望得漢室朝廷,僅可為楚之項燕,其志之高,我家先生敬服,願送救世書籍三卷,其中有兵法,治國之策,若皇叔能盡學之,足以完成皇叔心願!"劉備聞言,滿臉震驚,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張飛忿然踏前一步,指着那書童怒聲暴喝道:"我兄長乃漢室帝胄,心懷漢室朝廷有何不對?!"
"三弟閉嘴!"劉備猛然轉身,雙眼赤紅,怒瞪張飛,張飛火氣上湧,把牙咬得嘣嘣直響,關羽在一旁厲聲而勸,張飛才止住了怒火。
書童向劉備作揖一拜,又是進入莊子,劉備沉着臉,深深嘆了口氣,踱步而走。
又是過了數個時辰,天已晚,劉關張三兄弟守在門外,個個眉頭緊鎖,低頭苦思。
三人久久未有想出答案,這時書童忽然開門走出,説道:"皇叔還有一個時辰,不知皇叔可願再次作答?"
"備望得卧龍,如高祖渴盼張子房,若果真答不出,全乃備之福淺,但未到最後時刻,備絕不放棄!"書童聞言,對劉備微微出幾分敬意,施了一禮後,便再次回到莊內。
劉備緩緩閉起雙眼,也許是疲倦了,他竟然盤腿坐下,張飛想要張口説話,卻被關羽用眼阻止,示意他莫要打擾劉備。
又過了半個時辰,劉備雙目緩緩睜開,猛地雙膝一跪,對着莊內大喝拜道:"時下亂世,朝廷昏庸,亂賊多生,天下百姓受難於天,戰火肆,家破人亡!"
"我劉玄德見得天下百姓,顛沛離,離子散,痛心不已!望卧龍先生能出山相助,救天下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劉玄德在此,替天下百姓叩謝先生大恩!"劉備喝畢,又是一拜,猝然間,莊中大門轟然而開,劉備眺眼望去,只見院前立着一人,那人身長八尺,俊秀白淨,頭戴綸巾,身披雪白風衣,手執鵝扇,飄飄然有出塵之!同時,那人渾身散發着一股,彷彿能料定世間所有事情的絕頂智慧,整個天地似乎都以他為中心。
劉備看得驚歎不已,如見天上神仙,在此人面前,竟令他不由心生一種自愧不如的挫敗!
那人正是劉備三番來見的,擁有天下第一等智慧,智多勝妖的曠世奇才,諸葛孔明!
"想我諸葛孔明,為救天下蒼生,自懂事起,苦學百家學術,得以治國安邦之韜略,平定天下之謀策,苦等至今,只為等得心懷天下百姓之明主,今終於等得,實乃上天保佑,孔明在此叩拜上蒼!"諸葛亮雙目光芒閃耀,凝望蒼穹,雙膝一跪,連連三拜,待其起身時,左右書童叫道:"有請劉皇叔入莊相見!"劉備聽得叫聲,這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連忙吩咐關羽,張飛,只在門口等候,劉備心懷無限敬意,徐徐入內。
劉備進入內室,眼神與諸葛亮的目光接觸,不知為何,劉備只覺得,積壓在心中十幾年的失落,怨氣,不甘,一時間通通煙消雲散,心中一片豁然開朗!
劉備作揖施禮,下拜喝道:"漢室末胄,涿郡愚夫,劉玄德拜見卧龍先生,先生曠世大賢,有無盡韜略,心懷天下萬民,備雖不才,但一心望救世間黎民,平定戰禍,還百姓安居樂業,此心天地可鑑,敢求先生出山相助,此實乃百姓之幸!天下之幸!"諸葛亮目光清澈,神嚴明,拱手回禮道:"南陽野人,徒有虛名,屢蒙皇叔枉臨,不勝羞赧,你我座談一席,再論後事!"
"先生相請,敢不應從!"諸葛亮朗然一笑,遂引劉備入坐,書童獻茶,劉備徐飲一杯,兩人相對而視,這時諸葛亮率先開口道。
"昨夜剛歸,聞家弟所報,得知皇叔懷憂國憂民之心,大為敬仰,今設問相攔,還望皇叔莫要介懷!"
"先生乃當世人傑,備卻是落魄帝胄,得見先生已是萬幸,望先生不棄鄙賤,屈身教誨!"
"亮乃山野耕夫,安敢討論天下大事,只怕亮才疏學淺,叨擾了尊耳!"
"先生此言差矣!先生抱經世奇才,才學足可定國安邦,韜略足以平定亂世,望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不吝賜教!"諸葛亮聞言,雙目一亮,直視劉備,劉備抖擻神,凝神而坐,諸葛亮一笑,先是問道:"皇叔先前答問,眼望蒼生,一心為救黎民百姓,無奈眼下亂賊勢大,漢室早已失社稷,各地諸侯爭奪不休,亂世難止!"
"皇叔將不過十員,兵不過萬餘,但曹,呂布,孫權,劉表,劉璋,韓遂,馬騰之輩,皆擁兵數十萬,皇叔在此等時勢之下,又豈有回天之力,與諸侯力爭?!"諸葛亮一語説出劉備時下處境,但劉備卻無心灰意冷,反而鬥志昂揚,凝聲而道。
"漢室傾頹,臣篡命,備才淺勢薄,與諸侯相爭,看似自不量力,但我麾下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伸大義於天下,雖屢戰屢敗,卻堅持不懈,知恥而後勇,最終定有所成,先生乃曠世奇才,若能相助,備定能一改頹勢,平定天下!"劉備瞬間爆發出極大的氣勢,竟令諸葛亮亦有些許吃驚,諸葛亮眼剎時變得凝重,想起之前占卜所得天意,暗歎道:"劉玄德今見我,乃上蒼之意,看來將來世局,將會是四龍爭天之勢!"諸葛亮韜略不可計量,早有計策在心,當即起身向劉備作揖一拜,隨着口音一出,一股蓬的氣勢,如壓在人心,神不覺全部集中在其話音之內。
"自十常侍之亂,董卓奪權以來,天下豪傑並起,諸侯逐鹿中原時代正式揭開,亂世造英雄,戰火紛飛已有十餘載!"
"當大賊董卓,白馬將軍公孫瓚,江東猛虎孫堅,偽帝袁術,甚至北方梟雄袁紹,亦已隕落於世。"
"漢相曹勢不及袁紹,而竟然克紹者,非依天時,乃依人謀也!温侯呂布大起大落,滅袁術,逐孫策,抗曹,奪淮南,佔徐州,取青州,皆因其善用人才,且又體恤士卒!江東孫權得其父兄餘藴,坐領江東,有周瑜這等絕世大賢輔佐,人心依附!"
"今曹已敗袁紹,雖未全據河北之地,但卻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諸侯,其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其爭鋒!呂布雖大勢已成,但與曹相鄰,北方一山不容二虎,勝敗若何,難以估量!孫權所據之地,有長江為其國險,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九郡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曹仍在爭奪北方,暫時不懼,但江東孫權野心磅礴,皇叔應聯合劉表,與之相持,等劉表百年之後,皇叔再趁勢奪之!"
"再者,益州險,沃野千里,天府之國,昔年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益州牧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不圖進取,蜀中智謀之士,皆望能得明君,力保益州!"
"皇叔乃漢室帝胄,信義著於四海,此時暗居劉表麾下,久處非是明智之選,皇叔可暗令一人,聯絡益州,暗中圖謀,再派一絕世大賢,留守荊州,緩緩圖之!"
"若據有荊,益二州,便可成爭奪天下之基,再者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內政,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統領荊州之兵進攻中原,皇叔親率益州之眾,北擊西涼,雍州,以天下!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天下蒼生可救矣!"諸葛亮妙語連珠,説得劉備一陣失神,待劉備反應過來時,眼中盡是亮彩!
今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