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人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十五章:人材王財一路把鄭國扶進大營,陪盡笑臉,搞得鄭國也有點飄飄然起來,本來這次來見王財原是想為自己謀一條出路,來之前人説太平天國仇視讀書人,但是至少在蘇南,鄭國並沒有這種覺,因此王財打下上海後,他就認為是遇上明主了,聽説王財到了石門,便馬上來投靠。意外的是太平軍不但沒有仇視自己,王財好歹也是個將軍,竟然如此隆重的接待自己,看來“人言不實”啊。
分賓主落座後,王財就親自端上了一杯茶,同時問道:“先生高姓?”
“敝人鄭國,字德基,號夢六,”鄭國欠了欠身道“將軍叫我鄭國就可以了。”鄭國?好像是韓國派到秦國的細啊!王財心想,別欺我不識字也來這麼套蒙我。
“先生此來,可有何良策教我?”王財坐回位子上,看着鄭國問道。
“將軍此番平定蘇南,接下來,是否有什麼打算呢?”鄭國把茶杯輕輕的放在几上,回頭也盯着王財問道。
“這個…”王財心想別真是來套情報的吧“目前還沒有什麼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啦。”
“哈哈哈…”鄭國一陣大笑“將軍欺我!鄭國此來乃是投奔大人的,為何不投朝廷,不投天京,偏來石門尋將軍呢?鄭國觀天下英雄,俱不足與將軍論耳,乃誠心來投,怎料將軍卻不以實相待。”説完起身就要走。
“先生且慢!”王財心想還真是夠傲氣的,也罷,胡説一通騙騙你“先生且慢,誤會了,誤會了。先生料知我並非讀書人,此次攻下上海乃為救小刀會義軍,佔蘇南也是為謀一塊自保之地。我南下浙、福,進取江西,繼而裂土封王,保天國江山萬萬年!”反正吹牛,王財也不怕閃了舌頭。
“將軍雄心不小,”鄭國點了點頭,在他看來,有雄心大志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此不為上上策。將軍,你觀天國此次北伐如何?”鄭國看見王財搖了搖頭,於是接着道“不錯,孤軍深入,遠離本,且南人不慣北地,本該全力北上,直取京城,誰料卻每城必攻,懷慶一戰,經時數月,朝庭乃從容調兵,前堵後圍,必敗無疑。西征大軍,原是不錯,怎料湘軍練成,從此必苦戰不已,目前看來,天國實只有東進一路算是不錯。但有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將軍,你看天國與朝廷誰勝了對你最有利呢?”
“當然是天國!”王財説着衝西抱了抱拳,他並不介意鄭國直呼清妖為朝廷。
“不然!朝廷勝了,必不會放過將軍,但天國勝了呢?這麼多王爺,將軍功高,誰得勢,都容不下將軍啊!”鄭國一字一句的説出來。
“因此,最好的局面乃是天國與朝庭不勝不敗,拼個死活!”鄭國得意洋洋的説道“將軍據江南之富,通商之便,苦練新軍,退可保境安民,進可爭雄天下,此乃為上策!”王財點點頭,他也厭煩了現在一天到晚東征西討的生活,靠打仗怎麼能打出一個富強的中國呢?但是三分天下,分疆裂土,卻也非他所願。
鄭國看出王財面有豫,於是接着道:“將軍不願裂土稱王,這也不難。將軍可曾聽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典故?”
“是不是前朝洪武皇帝的事情?”王財好奇的問道。
“不錯。眼下正有一個與清庭和解的機會。將軍可知現在朝廷最怕誰?”鄭國見王財又搖了搖頭,便接着道“朝廷最怕將軍啊!”
“怕我?”王財指着自己的鼻子驚訝的問道“不怕天王,不怕洋人,怕我?”
“是的,將軍。天王困守天京,大修宮舍,不思進取,不足為慮。洋人所為者,財也,也不足為慮。唯有將軍虎踞蘇、浙,內奉天國,外洋夷,且阻斷漕糧,朝廷怎麼不怕?此刻調集大軍對付將軍?非是不想,力不從心耳!北伐大軍四萬之眾仍在京畿附近,如何敢再對將軍下手啊!北伐一敗,接下來,就是將軍了。”王財暗暗點頭,心想不錯,他也想清廷斷不會坐視他獨佔蘇南的,漕糧的主要來源地就是江、浙,自己卡了他們的脖子,不拚命才怪!
“因此,將軍,北伐不能敗,只要北伐不敗,哪怕只在北方佔據一地,也可讓朝廷不敢大舉南下,我們便可與朝廷暗通款曲。”鄭國端起杯子喝了口茶。
王財恍然大悟,不錯,如果自己救援北伐,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即可在清廷腹地放一顆釘子,又可讓天國將士心向自己,對了,一定要在天京派出的北伐援軍失利後,再派兵,這樣才不會讓天京疑心。如果真的這樣辦,那就要快了,因為北伐大軍現在已經到了天津附近,歷史上很快就要敗退。王財眼珠子亂轉,心中快速的計算着。
王財第二天就帶着鄭國趕回了上海,並正式任命他為內政助理,專管蘇南政務。同時還下令吉順天和高建國各率所部迅速集結到蘇州,加強針對北方地區的訓練。又命令原屬左二軍的錢生、鄧澤遠、陳平安、周家齊全部調任新組建的新五軍、新六軍、新七軍和新八軍任軍帥並率部赴無錫準備進駐新建成的惠山軍校,命令新二軍軍帥倪守道節制新四軍、三軍共一萬餘人加強對浙江的進攻,命令江陰防軍配合鎮江太平軍監視江北清軍動向。同時又派人把魏列從無錫找來,並在魏列到上海的當晚,又單獨約見了美國公使馬沙利,對於馬沙利提供給他的兵工廠生產能力清單大為光火。原來,馬沙利把美國淘汰的前膛裝滑膛槍、滑膛炮生產線給了王財,這讓王財大罵馬沙利不夠朋友。在魏列的調解下,馬沙利最終同意向王財提供後膛來復槍和12磅炮生產線,為了給馬沙利一點壓力,王財還以鐵路的修築權相要挾,搞得馬沙利一陣驚慌,最後拍着脯表示一定在三個月內讓工廠開工。
把魏列找來,王財是想着通過他招募一些歐洲的退役軍官來幫着訓練自己的士兵,現在他的手下都是按照當年他搞的那個《訓練大綱》來訓練的,因此還是經常出現整營整營的士兵在城外到處奔跑,最嚴重的一次,王財還接到湖州民軍帥投訴説新二軍五千人在湖州城外追着十幾條野狗跑了整整一天,搞得人心惶惶,王財還為此專門提醒倪守道要注意“不可擾民”同時還向各軍發佈了《關於止使用野狗及其它動物輔助訓練的命令》。為了避免把士兵都練成兔子,王財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向西方尋求更先進的軍事訓練方案,可是他又怕通過列強公使去辦這事,會讓找來的洋教練帶有政治背景,教的時候不賣力,甚至教一些過時的戰術,因此還是讓魏列這個自己人通過民間的途徑找一些有真本事的教官來,為此王財甚至開出了三萬兩銀子年薪的高價,這可比兩江總督一年的養廉銀子都要高,不過王財也再三強調如果讓他發現找來的是混銀子的,那“説不定他回國的路上就出點什麼事情!”一切都搞定之後,王財又馬不停蹄的帶着鄭國趕到無錫,參加惠山軍校的成立大會,惠山軍校是在王財發動上海戰役之前給無錫民軍帥曾文達去辦的,當初王財就跟他説:“我要在無錫的惠山辦一所培養太平軍軍官的學堂,但是我是個人,也不懂什麼風水的,這個具體選擇的事,就給你了,蓋房子的錢都由我出,我只要第一環境要好,要安靜,第二要離太湖近,至少要建一個碼頭,第三學堂規模按一千人的建,第四我只給你半年的時間,年底我就要來住!”結果這個曾文達辦事倒也快,半個月前就差人送信給王財説學堂已經完工云云,王財一直不開身,這次決定揮師北上之後,他就覺得培養一批軍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因此離開上海後就馬上趕回了無錫。
王財在無錫監軍鄧賽達、民軍帥曾文達的陪同下,帶着鄭國一起看了建在惠山的軍校。應該説王財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軍校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特別是當曾文達彙報説只花了三萬兩銀子的時候,他更是高興,至少從外表上看,這麼少的銀子蓋出了一個不像是豆腐渣的工程,還是非常不簡單的。曾文達可能並不知道王財寫不來繁體字,還自以為湊趣的請王財題寫“太平天國惠山軍官學校”的牌匾,搞得王財紅着臉“顧左右而言他”在惠山軍校碼頭上,監軍鄧賽達還特別打造了一條裝備了一門火炮的大木船,他解釋説可以讓士兵坐這條船在太湖裏練習水戰,還自告奮勇的説可以請鎮江水軍營軍帥朱阿昌來指導士兵水戰。王財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因為他覺得全中國的水師裏也找不出一個真正懂水戰的,讓他們來教還不是越教越傻?
圍着軍校前前後後的轉了幾圈,王財就有了新的想法,馬上轉頭對鄭國説:“你們再建幾所學堂怎麼樣?”
“軍事學堂?”鄭國不解的問“目前一所應該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符合條件的士兵都來進修。”
“不是,我是説希望小學之類的。”
“希望小學?什麼希望小學?希望什麼?”鄭國惑的看着王財。
“嗯,你可以理解為充滿希望的學習之類,就是個名稱,你如果要叫絕望小學也可以。我打算在蘇南地區開設一些這樣的學校,招收家貧,讀不起書的農家孩子來讀書。嗯,軍屬子女讀書還可以有特殊津貼。”王財想了想説道。
“這是個好事啊,將軍。不過學些什麼呢?女孩也收嗎?”鄭國也高興的説。
“當然,女孩也收。為什麼不收?天國不是男女平等嗎?”王財奇怪的看了一眼鄭國“學習的內容嘛…現在私塾都學什麼?全都是四書五經嗎?”
“現在主要是這些,不過天王好像並不喜歡這些東西。”鄭國猶豫了一下。
“我看四書五經也不是全都不好,四書可以接着讀,五經就免了吧?其他嘛…軍事當然也要學,初級班就講軍事歷史,洋文也要學,天文、地理、物理…咳,我也不知道,鄭國,你還是去上海請幾個洋教師回來,我給你個名帖,你派人去找馬克王教士,他應該可以幫上忙的。”
“將軍,請洋教席,這…這是不是有失提統啊?”鄭國實在不想和洋人有什麼關係,在他看來洋人簡直與鬼無異。
“嗯?”王財狐疑的看了一眼鄭國“也罷,我親自給馬克寫信。你就負責安排一下招生的事情,可以先在無錫和蘇州辦兩個學堂,統一都叫‘振華堂’,學生的學費全免,聖庫負擔。”説到這,王財轉頭對鄧賽達問道“無錫聖庫還有多少庫銀?”
“大人!”鄧賽達一彎“自從大人下令耕者得田,按田納賦之後,老百姓納錢糧都很積極,加上魏列大人設立的‘通洋貿易事物衙門’與洋行易生絲、茶葉等獲利頗豐,現在無錫聖庫除去每年上繳天京的二十萬兩銀子以外,每年尚可結餘一百三十餘萬兩白銀,不過對外我們按大人的吩咐只説最後一位,十萬兩。”
“很好!”王財點了點頭,這些個老百姓自己選的鄉官就是不一樣,處處為自家打算“以後每年都要拔出二十萬兩給振華堂!”接着又轉過頭對鄭國説道“那蘇州應該也有不少錢,這樣,我們也搞一次科舉,就定在明年四月,還是在無錫。鄭國你去安排,無論身份貴踐,家資豐簡,只要有心參加,我們都歡!”1、四書五經:《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的總稱。五經為《周易》《詩經》《尚書》《禮記》《秋左傳》2、太平天國的科舉制度:在太平天國以前,中國曆代的科舉制度都對門地出身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放之於今,則大多數國人都沒有讀書的機會,就連非本地户口也不能在當地參加科舉,而太平天國卻規定任何人只要他願意都可以參加科舉試考,於是就是“賣馬的人也能考中武舉的事情”這無疑是中國歷史的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