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碗驚天大逆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給我放下!人各有志,強求不得!若天要亡我,老夫引頸待戮就是!”童貫説罷,一聲長嘆,掩面坐下。
眾將心知今難以
身,若不從命,只怕
命難保。王相與相兩者之間,必須選擇一方,斷然沒有第三路可走。如若不然,不管以後誰人得勢,到時秋後算賬,誰也討不到好。
想到此處,先前那矮小悍的武官拍了拍手,站起身來:“曾某是個武夫,賤命一條,死不足惜。若是恩相看得上,卑職願效犬馬之勞。”他一領頭,其餘將領紛紛效仿,爭着向童貫表明忠心。
“老夫…謝諸位大恩!”童貫竟然拜倒在眾將面前,聲淚俱下。嚇得眾人慌忙上前扶住。
“好!諸位將軍忠肝義膽,在下佩服!”李吉擊節讚賞,説完,變戲法似的從袖中取出一條錦,示於眾將。
“宋室不幸,出此逆賊,上欺天子,下侮百官,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我等於義憤,情願捨身救國,清君側,勤王室。請諸位將軍在此討逆檄文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誠團結,共赴國難。”雖然知道,一切都是安排好地,可既然上了船,斷然沒有中途下去的道理。眾將只得在討逆檄文上,寫下自己的職務,姓名,童貫也親書“樞密使童貫”字樣,李吉排在最後,寫上“內侍省都知李吉”待眾將簽完,李吉將討逆檄貼身收藏,又告誡眾將道:“此事極為機密。若
漏半句,我等
命不保,諸位將軍切記,切記。”大宋宣武二年二月,大宋百萬雄師攻打西夏,夏王李乾順向女真求援不成,由此對女真人極為痛恨。改向西遼國主耶律大石借兵,同時積極佈防,擺出了與宋軍決一死戰的姿態。
三月初,王鈺終於決定。發兵西夏。與此同時,一場生死較量,在宋軍內部緊鑼密鼓地展開。
三月初四,王鈺所在中路大軍,準備跨過橫山,攻打西平府。种師道以延安駐軍,多為步卒為由。請求王鈺所部南府騎兵為先鋒,童貫附議其言,王鈺並無異議,派遣關勝董平二將,領宗澤,岳飛。率八萬兵進攻西平府。自己只帶徐寧,種霸二將。坐鎮延安帥府。
童貫大喜過望,關勝董平,帶走南府軍大部分兵馬。看來,王鈺以為自己中計,為了不讓起疑心,放心大膽的將自己地嫡系部隊調去攻打西夏,而把寶押在了种師道身上。童貫加緊準備,密切注意留守延安軍隊地兵馬調動情況。
王鈺似乎沉浸在自己計劃得帶地喜悦之中,以為萬無一失。竟然與一班軍校在帥府成天蹴鞠為樂。童貫不為使王鈺起疑,每必到帥府報到問安。
“哎哎,怎麼踢的你們?回防,趕緊回防,嗨,臭腳!”帥府院內,王鈺一身勁裝,往為奔馳,身手不減當年。**名軍校都穿便裝,與王鈺蹴鞠取樂。
而耶律南仙。仍舊全副武裝,手持長槍。立於場外。但凡王鈺領軍在外,她必鎧甲不離身,終守護,不知倦怠。
“樞密使,副元帥,童貫到!”帥府外,護衞的士卒高聲呼道。
王鈺扭頭一看,對眾軍校説道:“你們繼續踢,本王歇息片刻。”説罷,走到場邊椅上坐下,耶律南仙從懷中掏出手帕遞上去。王鈺抹了抹汗,端起茶杯喝了起來。
童貫站在帥府門口,看了一陣,才笑着了上去:“哈哈,元帥好興致啊。”
“喲,岳父大人,又來了?快坐,來人啊,看茶。”王鈺笑容滿面,貫坐下。
坐定之後,童貫手捧茶杯,向王鈺報告軍情:“三路大軍,都已經發兵攻夏。今早,本官收到東線林沖呼延灼軍團戰報,項賊首李則,率
鋭騎兵,於半路攔截,擺出決戰於境外的架勢,但在南府騎兵地衝擊之下,如摧枯拉巧,一敗再敗。夏州在我軍羣炮轟擊之下,已然是岌岌可危。攻克夏州,只是時間問題。中路與西線暫時沒有消息,但可以預見,也必定是勢如破竹。以如今我大宋兵威,滅亡西夏,不過是舉手之力,王爺此次西征,必定全勝而歸,青史留名啊。”王鈺似乎對這捷報不太
興趣,抿了一口茶,注意力仍舊留在場中:“哎呀,本王都説了,要及時回防,回防!瞧你們笨得,嗯?副帥説什麼?林沖呼延灼打了勝仗?哦,很好。”童貫一時無話,餘光瞥見場邊地耶律南仙,只見她目光凌厲,戒心十足,慌忙把目光移開。
“呃,元帥,還有一事,本官不知當説不當説?”童貫問道。
“説啊,你是我岳父,又是副元帥,有什麼不好説的?”王鈺始終沒有看過童貫一眼。
“是這樣地,據探子回報,夏王李乾順,已經派人向西遼國主耶律大石借兵,並允以割地,歲幣等條件。本官擔心,一旦西遼國也加入戰局,恐怕就會牽動金國,到時候,我國以一敵三,形勢不利啊。”童貫這倒是説的實話。金國之所以坐山觀虎鬥,一來是因為去年那場上雄大戰,委實給完顏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二來,此次王鈺西征,號稱雄師百萬,聲勢驚天,完顏晟不敢輕動。還在觀望之中。
如果耶律大石也加入這場角逐,那金國便會以為有利可圖,勢必揮師南下。到那時,宋軍三線作戰,可是兵家大忌了。
“嗯,副帥言之有理,依你之見,該當如何?”王鈺略一沉,隨即向童貫問道。
看了看耶律南仙,童貫回答道:“契丹人與女真人有亡國之仇,本官認為,大宋應該積極爭取西遼,結成同盟。一同對付金國。另外。呵呵,説句不該説地話,西遼皇帝耶律大石與元帥,可是故友了。再説,二夫人又是他地親女兒,他也算元帥半個長輩。只要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耶律大石的雄才,他不會不知道這其中地利害關係。一旦我國與西遼國結成戰略同盟。不光西夏兩面受敵,就連金國。也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的國策。”童貫為官多年,能從一個太監,作到全國最高軍事長官,絕非得虛名,也不是靠阿諛奉承。拍皇帝馬
就能辦到的。他有地是真本事,只是不像王鈺這般,鋒芒畢
。
他陳述地這些意見。與王鈺不謀而合,近來,王鈺也在思考着結好西遼。共圖女真。從地勢上看,西遼國位於西夏背後。也就是後地中亞地區,與西夏,金國都接壤。如果大宋能爭取到這個外援。進可攻,退可守。將無往而不利。
“副帥所言,甚合我意,只是當年耶律大石在上雄為我所敗,後又擁兵自立。遠走西域。有這段過節,本王怕他記得舊恨,不肯與大宋結盟啊。”王鈺為難地説道。
童貫一聽,也作出一副冥思苦想地模樣來:“這倒是有些難辦,不過,依本官之見。耶律大石乃一代梟雄。斷然不會如此氣量狹小。倘若,有一合適的人選前往西遼國遊説,想必他權衡利弊,會作出明智的選擇。”童貫走後。王鈺摒退眾人,向耶律南仙問道:“聽出來了麼?”
“聽出來了。他是在説我。”耶律南仙説道。不錯,大宋國內,沒有誰比耶律南仙更合適前往西遼國遊説了,她是耶律大石地親女兒,也就是西遼國的公主。王鈺與耶律南仙地婚姻,也就算得上是兩國聯姻。由她出使西遼。勸説耶律大石,再合適不過了。
“你願意去麼?”王鈺看着耶律南仙。惟有面對心愛女人之時,王鈺才會放下偽裝,滿臉都是温柔地笑意。
“若是王爺要我去,我自然會去。只是…”耶律南仙言又止。
王鈺知道,她在擔心自己,眼下軍中風雲變幻,表面的平靜之下,其實暗湧動。只要
過了這一關,國家所有地權力都會集中到自己手中,大勢可定。而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打贏這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