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25碗柴進堂打進汴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康三年,臘月二十八,王鈺在“貌似被動”的情況下的發動政變。皇帝趙桓被軟在深宮之中,宮內衞被全面撤換,朝中諸多大臣被王鈺假天子之詔,加以排除。這一切發生後,就連王鈺本人,也覺有些匪夷所思。在他原來的設想中,這場爭鬥,免不了血成河,屍橫遍野,可誰知,只死了兩百內衞軍。南府軍,沒有一兵一卒的傷亡。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康王趙構,仍舊擁兵數十萬在外,目前駐紮在京城西北方的隆德府。八賢王滯留陳橋大營,殿前司十三萬兵馬隨時可以揮師攻打京城。如何迅速解決陳橋,青崗兩處大營的威脅,這個首要問題,擺在了王鈺的面前。

目前,知曉當趙寢室發生了什麼事情的人,只有王鈺,趙桓,李吉,吳用,林沖六人,其他的,都已經去了該去的地方。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消息遲早是會的。眼下京城大批官員被貶謫,已經引起了大臣們的疑心,局面,必須儘快安定下來。

“賢婿,就目前局勢而言,不是太樂觀。兩位親王擁兵在外,始終是個威脅,你有什麼對策?”童貫眼望着大馬金刀坐於書案前的女婿,沉聲問道。

這個問題有些棘手,王鈺倒是有一些想法,可他不會説出來。聽岳父問起,遂笑道:“小婿正要請教岳父大人,還望岳父教我。”童貫微微頷首,沉一陣,舉手説道:“我看這樣,皇帝已經被你控制住,正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八賢王身在陳橋大營,不管他是否領軍來攻。你都可假天子之命,或招,或討,主動權在你手上。倒是康王那裏,有些麻煩。”王鈺也正是這麼想的,現在皇帝在自己手上,大可討要一道詔命,揮軍去打八賢王的陳橋大營。但是,南府軍現在衞戍京城,不能擅動。只能以逸待勞,等着八賢王有所舉動。康王趙構那裏,的確有些棘手。

兩人正商議時,身邊一直沒有説話的耶律南仙問道:“相爺,韓毅秦檜等人,尚在南府軍大營,如何處置。還請示下。”王鈺又將目光投向了童貫,後者見狀,趕緊説道:“殺!韓毅是先帝心腹,留不得!秦檜卑鄙小人,久必生禍亂!”王鈺似乎對這個意見,不太贊同。但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只是摸稜兩可的説道:“這事。容後再議,先對付八賢王。岳父大人,你樞密院有調動兵馬之權,青崗大營是不是請您…”

“這個你放心,我馬上命樞密院下發軍令,調青崗大營駐軍到鄭州。事不宜遲,我就去辦。”童貫起身,望了王鈺身邊,全副武裝的耶律南仙一眼。告辭離去。王鈺執禮甚恭,一直送出書房門外。

可不要小看自己這位身為宦官地岳父,他的身上,有好幾個第一,而且是中華有史以來的第一。他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掌兵權最大,最久的宦官。還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出使外國的宦官。更是中華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就連權傾一時的公相蔡京,當年徽宗即位,他被彈劾奪職,閒居杭州。也是受到了童貫的提拔。才重新回朝,得到重用。眼下自己立足未穩。如果沒有他,很多事情都辦不了。

“你真要殺韓毅?”耶律南仙見童貫一走,便向王鈺問道。

“不會,韓毅有帥才,其生沉穩,泰山崩於面前而不改。此人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怎麼捨得殺他?若不是他,我今天恐怕也不會站在這裏。況且,眼下局面未定,不可妄殺一人。”王鈺搖頭説道。

耶律南仙聞言,點了點頭,眼望去書房之外,話中帶話的説道:“你這位岳父手握兵權,跺一跺腳,天下也要晃動半天。原來還有皇帝可以牽制他,現在…”耶律南仙地憂慮,不是沒有道理。可王鈺倒是不太擔心,歷朝歷代,都有宦官掌兵權的先例,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宦官不是真正的男人,皇帝們不擔心他們造反作皇帝,況且他們也作不了皇帝。而眼下正是借重他的時候。

“南仙,辛苦你了。”王鈺突然説道。

“謝什麼?這是我心甘情願為你作的。相爺,萬丈高樓平地起,現在才剛剛開始,你千萬不能麻痹大意。”耶律南仙謹慎的提醒道。王鈺聞言,暗自慶幸,這個女人幸好是跟了自己,若是當初隨其父耶律大石而去,恐怕後會成為自己的勁敵。無論在時候,她都能作到居安思危,且算無遺策,步步為營,稱其為女諸葛,也不為過。

臘月二十九明晚,就是年關,在經歷了昨地緊張之後,京城似乎又平靜下來。百姓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年貨已經準備充足,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準備歡度節。王鈺也沒有閒着,命少府監準備煙花焰火,要在大年三十晚上,與民同樂。

在表面的平靜下,其實暗藏着兇機。童貫掌管的樞密院傳下軍令,命青崗大營駐軍撤至鄭州駐防。但軍令到了青崗大營裏,掌軍將領們卻是按兵不動,即不後撤,也不前進,立場不明。而陳橋大營裏,卻是截然不同。士兵們都在整頓軍械,將領們都在各處部署,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他們這是在準備作戰。

中軍大帳內,八賢王偉岸的身影,如山嶽一般,巍然不動。帳內只有他一人,背對帳外,若有所思。自己手持天子密旨,一旦京城有變,便奉天子詔命,進京勤王。眼下,王鈺的南府軍,封閉城門,任何人不許進出,很明顯,京城已經出事了。

自己身為皇室一員,又手握密旨,理應率兵進京勤王。曾有軍中故舊言道。如今王相封閉城門,恐怕聖上已經被害,王爺王,理應揮軍攻城,繼承大統。皇位是個好東西,當先祖,就是太祖皇帝親立的太子,按説,大宋地皇位。本該是自己這一族的。可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太子趙德昭一族,已經安於現狀,還談什麼雄心壯志。只要皇帝不落在外姓手中,趙家誰作皇帝,不是一樣。即使趙桓被害,也還有太上皇趙。

一員戰將。提刀奔入中軍帳中,大聲稟報道:“王爺!各部兵馬,已經準備完畢,只等王爺您將令一下,便進京勤王,誅殺國賊!”八賢王不為所動。手握聖旨,沉不語。但願蒼天庇佑。祖宗有靈,保佑此戰旗開得勝,匡扶宋室。可跟名震天下的南府軍作戰,誰也沒有必勝地把握啊。

“傳本王將令,各軍將領,入中軍大帳議事!”良久之後,八賢王突然轉身,大聲説道。軍令如山,殿前司各部將領。不多時雲集中軍大帳,聽候八賢王將令。目光所到之處,武將們神肅穆,求戰心切。

“各位將軍!”人馬已經齊備,八賢王安坐於虎皮椅之上,慷慨陳詞。

“宋室不幸,出此逆賊。如今,王鈺封閉京城各門,限制出入。想必宮中,已出變故。我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理應勤王室,清君側。今本王奉天子詔命,誓師討賊,不成功,便成仁!”

“謹遵王爺將令,不成功,便成仁!”眾將轟然應諾,鬥志昂揚。

將軍中,站起一人,全副披掛,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眾人一看,原來是衞軍承宣使,孝文侯柴進堂。此人當年監軍江南,征討方臘有功,被太上皇任命,掌管原梁山舊部改編的衞軍,駐防陳橋。

“王爺,依下官愚見。南府軍英勇善戰,更兼京師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我軍只可智取,不可力敵。”柴進堂話音方落,諸將都是一片怒喝。大戰在即,孝文侯為何長他人場所,滅自己威風?他南府軍能戰,我殿前司各部軍馬,豈是草扎泥捏的?

八賢王揮手製止諸將,頷首道:“柴大人請講。”柴進堂從容不迫,娓娓道來:“南府軍是王鈺親創,不奉王道,只聽命於王鈺。當年在幽雲,契丹人,女真人,都在南府軍手下吃過敗仗,這一點,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八賢王表示了贊同:“嗯,本王也聽説過,遼帝耶律大石,當年在上雄,被王鈺打得大敗,棄城逃跑。金軍大將卑工,在鹹都,被南府軍打得幾無還手之力。孝文侯所言極是,咱們只要智取,不可力敵。”

“謝王爺,下官有一計,諸位可暫且聽之。”柴進堂環視四方,朗聲説道。在得到八賢王肯定後,他繼續陳述:“王鈺南府軍中,以吳用為首腦,王賊之策,多出自此人手筆。軍中還有九員勇將,號稱南府九虎將,都是驍勇善戰之輩。但這十人,都出自梁山舊部。我麾下衞軍,正是原梁山舊部所改編。”八賢王聽到此處,已經猜到**分,催促道:“孝文侯請繼續。”

“是,王爺。想必各位有所耳聞,當年梁山鬧事,一百單八將,結義梁山,誓同生死。後吳用等十餘人,被王鈺召走。但下官認為,這些人多出身草莽,為人仗義。今雖各為其主,然其忠義之心不滅。下官向王爺請纓,率衞軍為先鋒,取楊志,楊效祖所部。楊志等見舊兄弟來攻,必不全力應戰。到時,下官命宋江等人,向楊氏兄弟傳書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若如此,何愁城門不破?”眾人聽罷,都覺有理,正沉時,忽聽一人大聲叫道:“不可!楊志,楊效祖兄弟,雖為忠良之後,但如今投靠王賊,高官厚祿,只怕早忘了當年情義,豈能動心?”眾人視之,乃天武軍兵馬統制。

“本王認為,孝文侯所言可行。梁山舊部,當年同生共死,兄弟情深。好,本王就命孝文侯為先鋒,前去攻城。萬望小心謹慎,待功成之,本王自於天子面前保奏,加官進爵,光耀門楣。”當下,商議已定。各部將領自去安排兵馬,只等八賢王軍令一下,便揮師攻城。柴進堂回到自己帳中,急召宋江等人入帳議事。宋江所部,自當年江南征討方臘有功,被改編為衞軍,駐防京師。歷年來,受朝中大臣歧視,梁山諸將,都不得升遷。軍中多有怨言。再加上,徵方臘時,梁山人馬損失慘重,眾兄弟們,死的死,走的走。留下來的,不過七八十人。所幸。孝文侯柴進堂,對梁山舊部十分照顧,眾兄弟才雲集孝文侯麾下,沒有散去。

當下,柴進堂把八賢王軍令,告知眾人。宋江聽後。歡欣鼓舞。當年,兵部尚書王鈺到梁山招安。回京後,威脅宋江,將他在梁山所聚財錢,榨取一空,宋江一直懷恨在心。如今老天有眼,雙方易位,王鈺成了反賊,自己倒成了官軍。

“大人放心,那楊志。楊效祖兩兄弟,當年是我弟兄。只是懾於王賊威,暫且在南府軍中供職,只消我一封書信,他二人必領軍來投。到時合兵一處,殺進京中,將竊國逆臣王鈺,滿門誅殺!”宋江大包大攬,拍口保下此事。柴進堂聽罷大喜,遂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宋江當着眾人面,寫下勸降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