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碗趙佶退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和七年,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這一年,一件大宋i有的事情發生了,滿朝文武之中,最年輕的王鈺,被天子趙擢升為右僕。什麼是右僕?右僕就是右丞相,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第一大臣,百官首輔。大宋官制,以尚書左僕兼門下侍郎為首相,以尚書右僕兼中書侍郎為次相。但右僕因為兼領中書省更親近皇帝,是大宋朝廷一等一的權臣。在這之前,左右僕一直由蔡京一人獨任,而且兼管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權勢熏天。趙分出了右僕,而且把最重要的中書省讓王鈺掌管,很意非常明顯。

從此以後,朝野內外,皆稱王鈺為“寶相”同公相蔡京,相童貫,隱相梁師成,並列四大權臣。但民間,多稱王鈺為“小王相爺”區別於已故的“老王相爺”王安石。百姓們希望,新的宰相能改變國家積弱的局面,希望新法能儘快推行。回為大宋實在已經耗不起了。

王鈺上任右僕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親自趕往尚同良府邸拜望,希望他改變主意,重新出山擔任參知政事一職,作自己的副手。尚同良被刺之後,萬念俱灰,深國家已經沒有希望,於是請辭副宰相一職。王鈺在尚府,同尚同良長談三個時辰,終於使這位兩朝老臣回心轉意,帶傷出山。

趙表面上對王鈺表示了極大的信任與支持,王鈺上奏,請求皇帝收回成命,召回放嶺南的罪臣李綱,擔任開封府尹,趙準其所奏。又據王鈺的建議,任命因言獲罪的御史孟昭,為參知政事。一場變法圖強的運動,即將在大宋轟轟烈烈的展開。以挽救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

宣和七年七月,病重的趙咳血昏,醒來之後,急召王鈺,蔡京,童貫,梁師成四人進宮議事。當着他們四人的面,寫下了著名的《罪己詔》,頒佈天下。承認自己的一些過失,以求挽回民心。

八月,趙病勢惡化,王鈺等大臣守候在龍榻之前。趙抬起枯如樹皮的手,顫抖的寫下了“傳位於太子趙桓”的詔命。趙桓即位,尊其父趙為太上皇,改年號為靖康,大赦天下。並正式下詔,命王鈺推行新法,改革朝政,軍政。

王鈺召集尚同良,孟昭,李綱等人,以《上皇帝萬言書》為藍本,草擬新法。涉及官制,軍制,税收等諸多方面。新法的擬定,天下矚目,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想知道小王相爺的變法,會不會像老王相爺那樣,不了了之。

為表示自己對王鈺的信任和恩寵,新近即位的趙桓,下詔在京城西南角,為王鈺修建了一所嶄新的官邸,並御筆親書“敕造寶國公府”門匾,賞賜金銀無數。

夜半三更,寶國公府的書房裏,仍舊亮着燈光。耶律南仙駐步走廊,看了一陣,轉身對後面丫環吩咐道:“給相爺準備宵夜,他不喜歡吃甜食,記住了。”書房裏,燈火通明,王鈺盯着桌上一樣東西已經很久了。書案側面,一身便服的吳用也默然不語,看着桌上那個東西。那是王鈺的幽雲騎軍司都指揮使金印,誰持有這方金印,就能統帥十萬南府騎兵。

“寶相,下官認為,此計可行。”吳用沉思良久,拱手進言道。

王鈺聞言點頭,伸手撫摸着印匣:“太上皇任命我為右丞相,雖然沒有提到南府軍兵權的歸屬,擔按理説來,我應該不再掌兵。現在滿朝文武都盯着這方金印。”

“是的,宰相掌兵,於制不合。但依下官之見,如果寶相主動出這方金印,朝廷會不會收,還是未知之數。畢竟,南府軍不是誰都能統領的。如果相爺主動出兵權,這樣一來可以顯示您無私之心,二來可以杜絕悠悠眾口。”吳用説道。

是啊,自古以來,大臣功高蓋主,從來不會有好下場。當你的功勞高到皇帝都不知道該賜你什麼的時候,就只能賜死了。現在自己位居百官之首,位極人臣,更應該小心防備。

敲門聲響起,耶律南仙的聲音從外面傳來,王鈺還沒回應,就聽吳用在旁邊説道:“寶相,恕下官多嘴,這本是您的家事,不該我這個外人過問。但是南仙姑娘跟隨您這麼久,如今住在府上,沒有一個合適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順,您看…”王鈺輕笑一聲,站起身來,對吳用説道:“這就見外了,你隨我東征西討,鎮守幽雲,我幾時把你當作外人了。這事我心裏有數。”吳用聽後,不再多言,起身告辭。行至門口時,對耶律南仙躬身一揖。

“我好像聽到你們在説我?”耶律南仙站在王鈺面前,輕聲問道。

“哦,有麼?聽錯了吧?”王鈺搪道,耶律南仙知道他不肯説,倒也不追問,望了一眼書案上,又問道:“怎麼?你決定要冒這個險了?”王鈺點了點頭:“不錯,上次太上皇召我一人進宮,就已經賭過一把,這回再賭一把。”

“嗯,南府軍不是誰都能管的,如果換帥,勢必動搖軍心,影響戰力,這一點朝廷應該明白。”耶律南仙説道。

王鈺轉過頭,看着那方金印説道:“我越來越覺得這朝政大事就像是賭博,我在賭,皇帝也在賭。你以為太上皇和聖上真的就那麼信任我麼?表面上看,我是右丞相,百官之首,聖上還給我造了一座豪華的官邸,可以説是皇恩浩蕩了。可如果不是被無奈,他兩父子絕對不會這麼冒險的。現在蔡京還是左相,雖然權力分給了我一半,但他仍舊管着審官院和尚書,門下兩省。變法路上,他是第一頭攔路虎。”次早朝,王鈺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皇帝趙桓上那方南府軍大印,表示自己辭去騎帥府長官一職。但趙桓堅持不準,仍命王鈺統領南府軍,駐防京師。趙桓這麼做,是受其父的影響。因為京城各部軍,現在已經有些針不進,水潑不進的味道了。蔡京為相多年,雖從來沒有掌過兵權,但軍之中,其門生故舊極多,已經讓皇帝生出了戒心。

九月,王鈺的第一部新法推出,第一個下刀的,就是朝廷的軍制。劃大宋全國為十二個衞戍區,簡稱衞,衞的軍事長官,稱某某衞指揮使,為正三品,帶諸衞上將軍的頭銜。掌管轄區內所有軍事力量。衞下設道,為第二級軍事單位,道的軍事長官稱某某道招討使,隸屬於指揮使。同時,為防止各衞軍事長官擁兵自重,從此以後,大宋武官設定任職期,每期六年,任期一滿,或留用,或調任,由皇帝裁決。同時,從即起,監軍一職成為常設官職,由文官充任,上到衞,下到道,都派遣監軍一員,任期為三年。監軍不得干涉軍事指揮,但有密摺專奏權,負責向朝廷上報轄區內軍務要事。

全國十二衞,歸樞密院率領,不再由四衙掌管。但若要調動軍動,需要有皇帝詔命及御賜兵符。

同時,王鈺命幽雲十六州,開始向內地大批供應戰馬,各衞指揮使,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的七大衞戍區,必須在一年之內組建完騎兵部隊。而南方五大衞戍區,因地制宜,發展多兵種。全國練新軍,逐步裁撤舊軍,因為金國在北面,隨時可能南下,若是之過急,反而會生出禍端。軍隊實行徵兵制度,軍人,成為一種終身制職業。

新法適當的向全國各衞的武將放權,以利於軍隊的建設和訓練。但各衞戍區的軍餉,裝備,及各種用度,將由中央朝廷統一發給,地方官府不再承擔。堅持軍政分開,互不干涉。

新法推出後,趙桓下旨,全國施行。大宋十二衞的指揮使和監軍,都由趙桓親自任命,王鈺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京師衞戍區的最高長官。种師中,也被任命為幽雲衞戍區的指揮使。而與此同時,朝廷昔派往南府軍中的數十名武將,除種霸留任外,其他人都分別派往十二衞擔任要職,主持練騎兵。

大宋軍隊的改革,從上至下,雷厲風行的開展起來。九月中旬,三名阻撓新軍法施行的高級武將,被趙桓免職。除此之外,新法的推行,並沒有受到過大的阻礙,皆因大宋軍制本來就已經暴了許(站長大大們到本站來轉截小説,還是記得要幫助我們宣傳一下喲。。,cn)多的弊端,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隨後,在王鈺主持下,中書省擬出了大宋軍功制度,劃軍人職銜十六等,也就是所謂的軍銜。武官的提拔擢升,嚴格按軍功行事。立有戰功的將領士卒,可以得到金銀,奴僕,房產,甚至土地的封賞。王鈺想借此,調動軍隊的積極

“稟相爺,樞密使童貫求見。”王忠扣開王鈺房門,稟報道。王鈺現任右僕,官居正一品,童貫為樞密使,為從一品,自然要矮上半級。

王鈺一聽童貫求見,忙説道:“快請。”王忠領命,還未轉身,又聽王鈺説道:“算了,我親自去府門他。”寶國公府門前,童貫正立於門口,抬頭張望那塊御筆親書的門匾,心裏慨萬千。當年自己在飄香閣遇到的那個小混混,如今已經成為羣臣首輔,比自己還要高上半級。幸好自己壓對了寶,否則,這次變法運動中,自己恐怕也會像蔡京那樣。

“喲,童大人,您老怎麼客氣起來了,到我府上來,直接進去就是,何必搞這種客套?”王鈺老遠就拱起了雙手,快步出。

童貫回頭一看,見王鈺出來,把一躬,就要行大禮。王鈺一把拉住,嗔怪道:“您這不是打我耳光麼?也不怕折煞晚輩。”

“哈哈,寶相如今官居一品,又是太子太保,下官怎敢託大?”童然這樣説着,卻已經直起來。王鈺拉着他,齊頭i是外人,也不用什麼茶廳奉茶的客套,直接引入書房。

沿路,童貫見那敕造寶國公府,雕樑畫棟,亭台樓閣比比皆是,不由得心裏暗歎,看來天子果然對王鈺另眼相看啊。這國公府,比起自己的府邸來,也絲毫不遜

到書房落座,丫環奉上茶水,寒暄已畢,王鈺笑問道:“新法剛剛頒佈施行,相軍務繁忙,怎麼想起親自到我府上來了?”童貫聞言,放下茶杯,回答道:“軍務再忙,寶相這裏,老夫也應該來拜望拜望嘛。再説了,我那府上,不是還有一個人,對寶相朝思暮想麼?”説起來,王鈺自回京以後,還一次也沒有去看過童素顏。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不便去。他與童素顏有情的事,滿朝文武,多多少少聽到一些風聲。恐怕就連太上皇趙和天子趙桓也有所耳聞,王鈺就怕自己一去,惹出非議。又提出當年把趙出雲許配給自己的陳年往事來。

童貫聽完王鈺這番表白,也深表贊同,嘆息道:“是啊,京城百姓們都説,這大宋朝廷裏,第一大忙人,不是天子,而是小王相爺。寶相如今位高權重,理應避嫌,我回府以後,自然會對素顏那丫頭解釋的。”有道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王鈺肯定童貫到自己府上來,絕對不是為了這點兒女情長的小事。但童貫絕口不提,他也不便過問,兩便説了些閒話,無非就是新法推行,邊疆大事什麼的。童貫很沉得住氣,説了好幾盞茶的時間,他倒越説越來勁了。

“童大人,你我不是外人,有話儘管直説,我可不相信你這個大忙上到我府上來,就是為了擺閒條。”最後,還是王鈺提了出來。

童貫這才收起閒聊,正説道:“寶相,朝廷決心變法圖強,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有些話,我不得不提醒你。”果然不出自己所料,王鈺點頭道:“還請樞密相公多多指教。”

“好,那我就直説了。變法革新這件事情,我大宋是有先例的。當年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變法,也是轟轟烈烈,可後來歐陽修為相,將新法全部廢除。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你如今主持變法,不能不細加思量,找找這裏面的原因啊。”童貫搬出王安石變法來,似乎意有所指。

王鈺雖然知道王安石變法這件事情,但具體情況不是很瞭解,當下便向童貫請教。童貫當即把當年王安石變法的種種細細道來。王鈺仔細聆聽。

“王相的變法,的確是有利於富國強兵,可怎麼就失敗了呢?”王鈺聽完後問道。

童貫頗有深意的笑了一聲:“呵呵,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王安石的辦法絕大部分都是可行的,也有行之有效的。之所以會失敗,一來是時機不成,當年大宋的局面還很安定,不像現在這樣動盪。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的變法傷害了一部人的利益,而這一部人恰好都是能説得上話的人。如今你主持變法,時機已經成了,全國上下,都深深的覺到了危險,再不變通,就只能等死。從這一層面説,小王相爺比老王相爺幸運。關鍵就是這第二點上,你一定要注意,有些人動得,有些人萬萬動不得。老夫雖然不知道你接下來會推出什麼樣的法令,但也能猜到幾分,所以不得不提醒寶相,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你就當我多嘴吧。”王鈺知道,童貫這不是多嘴,而是事實。人們常説,得民心者得天下,可經常忘記另外一層,得權貴者,得天下。用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所免費的話來説,權貴叫既得利益者。國家問題這麼多,跟他們有很大的關係,可如果要動他們,阻力之大,可以想見。如果自己兼顧各方的利益,那誓必造成變法的不徹底,或者於表面。沒有第三路可走啊。

童貫舉目向王鈺看去,只見他眉頭緊鎖,面有難,知道自己説中了他的心事,得意的笑了笑,又問道:“寶相,我猜,你下一步要拿土地作文章吧?”心裏一驚,童貫不愧是老油條,什麼事情他都看得很透。就連自己下一步動作,他也猜到了。

“不錯,中書省這兩天正在議這事,下一步,打算抑制土地的兼併,使耕者有其田。按土地的多少決定納税的多少。田多的大土豪自然要納得多一些。農民只要有田種,就有飯吃,有了飯吃,誰還會提着腦袋造反?這樣,大宋的江山才能坐得安穩。”王鈺説道。

卻不料,童貫搖了搖頭,沉聲説道:“寶相,我勸你不要拿土地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