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年正月乙亥,上躬籍田於東郊。庚辰,京師地震。壬辰,幸司竹園,即還宮。二月丁巳,工部尚書高藏授遼東都督,封朝鮮郡王,遣歸安東府,安輯高麗餘眾;司農卿扶余隆熊津州都督,封帶方郡王,令往安輯百濟餘眾。仍移安東都護府於新城以統之。

夏四月,以河南、河北旱,遣使賑給。八月,徙封周王顯為英王,改名哲。乙巳,太白犯軒轅。十二月乙卯,敕關內、河東諸州召募勇敢,以討吐蕃。詔京文武職事官三品已上,每年各舉文武才能堪任將帥牧守者一人。是冬無雪。三年四月丁亥朔,以旱,避正殿,親錄囚徒,悉原之。戊申,大赦,改來年正月一為通乾。癸丑,涇州獻二小兒,連心異體,年四歲。五月壬戌,幸九成宮。以相王輪為洛州牧。秋七月丁巳,宴近臣諸親於咸亨殿。上謂霍王元軌曰:“去冬無雪,今少雨,自避暑此宮,甘雨頻降,夏麥豐,秋稼滋榮。又得敬玄表奏,吐蕃入龍支,張虔勖與之戰,一兩陣,斬馘極多。又太史奏,七月朔,太陽合虧而不虧。此蓋上天垂祐,宗社降靈,豈虛薄所能致此!又男輪最小,特所留愛,比來與選新婦,多不稱情;近納劉延景女,觀其極有孝行,復是私衷一喜。思與叔等同為此歡,各宜盡醉。”上因賦七言詩效柏梁體,侍臣並和。

九月丁巳,還京師。辛酉,至自九成宮。癸亥,侍中張文瓘卒。丙寅,洮河道行軍大總管中書令李敬玄、左衞大將軍劉審禮等與吐蕃戰於青海之上,王師敗績,審禮被俘。上以蕃寇為患,問計於侍臣中書舍人郭正一等,鹹以備邊不深討為上策。十月丙午,徐州刺史、密王元曉薨。閏十月戊寅,熒惑犯鈎鈐。十一月乙未,昏霧四,連夜不解。丙申,雨木冰。壬子,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恆卒。十二月,詔停明年“通乾”之號,以反語不善故也。

四年正月辛未,户部尚書、平恩縣公許圉師卒。己酉,幸東都。庚戌,尚書右僕、道國公戴至德薨。二月壬戌,吐蕃贊普卒,遣使弔祭之。乙丑,東都飢,官出糙米以救飢人。

夏四月戊午,熒惑入羽林星。左丞崔知悌為户部尚書,中書令郝處俊為侍中。五月壬午,盜殺正諫大夫明崇儼。丙戌,皇太子賢監國。戊戌,造紫桂宮於沔池之西。六月辛亥,制大赦天下,改儀鳳四年為調元年。秋七月己卯朔,詔以今年冬至有事嵩嶽,禮官學士詳定儀注。

八月丁巳,侍中郝處俊、左庶子高智周、黃門侍郎崔知温、給事中劉景先兼修國史。九月壬午,吏部侍郎裴行儉討西突厥,擒其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別帥李遮匐以歸。冬十月,單于大都護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奉職二部相率反叛,立阿史那泥匐為可汗,二十四州首領並叛。遣單于大都護長史蕭嗣業,將軍花大智、李景嘉等討之。與突厥戰,為賊所敗。嗣業配桂州。壬子,令將軍曹懷舜率兵往恆州守井陘,崔獻往絳州守龍門,以備突厥。庚申,前詔封嵩山,宜停。癸亥,吐蕃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論調傍來告喪,請和親,不許。遣郎將宋令文使吐蕃,會贊普之葬。十一月戊寅朔,左庶子、同三品高智周罷知政事。癸未,以吏部侍郎裴行儉為禮部尚書,賞擒都支、遮匐之功也。甲辰,裴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與營州都督周道務等兵十八萬,並西軍程務、東軍李文暕等,總三十萬以討突厥。甲寅,臨軒試應嶽牧舉人。

二年正月乙酉,宴諸王、諸司三品已上、諸州都督刺史於洛城南門樓,奏新造《六合還淳》之舞。二月丙午,詔曰:“故符璽郎李延壽撰《正典》一部,辭殫雅正,雖已淪亡,功猶可錄,宜賜其家絹五十疋。”壬子,霍王元軌率文武百僚,請出一月俸料助軍,以討突厥。癸丑,幸汝州温湯。丁巳,至少室山。戊午,親謁少姨廟。賜故玉清觀道士王遠知諡曰升真先生,贈太中大夫。又幸隱士田遊巖所居。己未,幸嵩陽觀及啓母廟,並命立碑。又幸逍遙穀道士潘師正所居。甲子,自温湯還東都。

三月,裴行儉大破突厥於黑山,擒其首領奉職。偽可汗泥匐為其部下所殺,傳首來降。夏四月乙丑,幸紫桂宮。戊辰,黃門侍郎裴炎崔知温、中書侍郎王德真並同中書門下三品。五月癸未,熒惑犯輿鬼。丁酉,太白經天。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屯於良非川。河西鎮撫大使李敬玄與吐蕃將贊婆戰於湟中,官軍敗績。時左武衞將軍黑齒常之力戰,大破蕃軍,遂擢為河源軍經略大使;令李敬玄鎮鄯州,為之援。丙申,江王元祥薨。是月,突厥餘眾圍雲州,中郎將程務擊破之。八月丁未,自紫桂宮還東都。丁巳,鄯州都督李敬玄左遷衡州刺史。甲子,廢皇太子賢為庶人,幽於別所。乙丑,立英王哲為皇太子。改調二年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坐庶人左遷普州刺史。九月,河南、河北諸州大水,遣使賑恤,溺死者官給棺槥,其家賜物七段。

冬十月壬寅,蘇州刺史曹王明封零陵郡王,於黔州安置,坐附庶人賢也。己酉,自東都還京。十一月朔,有蝕之。洛州飢,減價官糶,以救飢人。

二年正月,突厥寇原、慶等州。乙亥,命將軍李知十、王杲等分兵御之。癸巳,遣禮部尚書裴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率師討突厥温傅部落。己亥,詔雍、岐、華、同民户宜免兩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處一年。上詔雍州長史李義玄曰:“朕思還淳返樸,示天下以質素。如聞遊手墮業,此類極多,時稍不豐,便致饑饉。其異綾錦,並花間裙衣等,糜費既廣,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敵,常著七破間裙,豈不知更有靡麗服飾?務遵節儉也。其紫服赤衣,閭閻公然服用。兼商賈富人,厚葬越禮。卿可嚴加捉搦,勿使更然。”二月丙午,皇太子親行釋奠禮。

三月辛卯,左僕、同三品劉仁軌兼太子少傅。侍中郝處俊為太子少保,罷知政事。五月丙戌,定襄道總管曹懷舜與突厥史伏念戰於橫水,官軍大敗。懷舜減死,配嶺南。六月壬子,故江王元祥男晫以犯名教,斬於大理寺後園。七月,太平公主出降薛紹,赦京城繫囚。閏七月丁未,黃門侍郎裴炎為侍中,黃門侍郎崔知温、中書侍郎薛元超併為中書令。庚申,上以服餌,令皇太子監國。丙寅,雍州大風害稼,米價騰踴。是月,裴行儉大破突厥史伏念之眾,伏念為程務急追,遂執温傅來降,行儉於是盡平突厥餘黨。行儉執伏念、温傅,振旅凱旋。

八月丁卯朔,河南、河北大水,許遭水處往江、淮已南就食。丁亥,户部尚書崔知悌卒。辛卯,改州為安南都護府。九月丙申,彗星見於天市,長五尺。冬十月丙寅朔,有蝕之。乙丑,改永隆二年為開耀元年。曲赦定襄軍及緣徵突厥官吏兵募等。丙寅,斬阿史那伏念及温傅等五十四人于都市。丁亥,新羅王金法薨,仍以其子政襲位。十一月癸卯,徙庶人賢於巴州。十二月,吐火羅獻金衣一領,上不受。辛未,太子少保、甑山縣公郝處俊薨。

永淳元年正月乙未朔,以年飢,罷朝會。關內諸府兵,令於鄧、綏等州就谷。

二月癸未,以太子誕皇孫滿月,大赦。改開耀二年為永淳元年,大酺三。戊午,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開府置僚屬。吏部郎中王方慶曰:“按周禮,有嫡子無嫡孫。漢、魏已來,皇太子在,不立太孫,但封王耳。晉立愍懷太子子彧為太孫,齊立文惠太子子昭業為太孫,便居東宮;而皇太子在而立太孫,未有前例。”上曰:“自我作古,可乎?”曰:“可。”然竟不立府僚。是,關內旱,如赭。四月甲子朔,有蝕之。丙寅,幸東都。皇太子京師留守,命劉仁軌、裴炎、薛元超等輔之。上以谷貴,減扈從兵,士庶從者多殍踣於路。辛未,以裴行儉為金牙道行軍大總管,與將軍閻懷旦等三總管兵分道討十姓突厥阿史那車薄。行儉未行而卒。安西副都護王方翼破車薄、咽面,西域平。戊寅,次澠池之紫桂宮。乙酉,至東都。丁亥,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中書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並同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上謂參知政事崔知温曰:“待舉等歷任尚淺,且令預聞政事,未可即與卿等同名稱。”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遂以平章為名。

五月壬寅,置東都苑總監。自丙午連澍雨,洛水溢,壞天津及中橋、立德、弘教、景行諸坊,溺居民千餘家。六月,關中初雨,麥苗澇損,後旱,京兆、岐、隴螟蝗食苗並盡,加以民多疫癘,死者枕藉於路,詔所在官司埋瘞。丁丑,以岐州刺史蘇良嗣為雍州長史。京師人相食,寇盜縱橫。秋七月己亥,造奉天宮於嵩山之陽,仍置嵩陽縣。又於藍田造萬全宮。庚申,零陵王明薨。是秋,山東大水,民飢。吐蕃寇柘、松、翼等州。冬十月甲子,京師地震。丙寅,黃門侍郎劉景先同平章事。十二月,南天竺、于闐各獻方物。突厥餘黨阿史那骨篤祿等招合殘眾,據黑沙城,入寇幷州北境。

二年正月甲午朔,幸奉天宮,遣使祭嵩嶽、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啓母、巢父、許由等祠。二月甲午,洛州長史李仲玄為宗正卿。庚午,突厥寇定州、媯州之境。己卯,左領軍衞大將軍薛仁貴卒。三月庚寅,突厥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等圍單于都護府。丙午,彗見五車北,二十五而滅。癸丑,中書令崔知温卒。夏四月己巳,還東都。甲申,綏州部落稽白鐵餘據城平縣反,命將軍程務將兵討之。

五月庚寅,幸芳桂宮,陰雨,還東都。突厥寇蔚州,殺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辨率師出朝那山掩擊之,為賊所敗,遂寇嵐州。秋七月已醜,封皇孫重福為唐昌郡王。甲辰,相王輪改封豫王,更名旦。己丑,令唐昌郡王重福為京留守,劉仁軌副之。召皇太子至東都。己巳,河水溢,壞河陽城,水面高於城內五尺,北至鹽坎,居人廬舍漂沒皆盡,南北並壞。庚戌,熒惑入輿鬼,犯質星。十一月,皇太子來朝。癸亥,幸奉天宮。時天后自封岱之後,勸上封中嶽。每下詔草儀注,即歲飢、邊事警急而止。至是復行封中嶽禮,上疾而止。上苦頭重不可忍,侍醫秦鳴鶴曰:“刺頭微出血,可愈。”天后帷中言曰:“此可斬,刺血於人主首耶!”上曰:“吾苦頭重,出血未必不佳。”即刺百會,上曰:“吾眼明矣。”戊戌,命將軍程務為單于道安撫大使,以招討總管討山賊元珍、骨篤祿、賀魯等。詔皇太子監國,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於東宮同平章事。丁未,自奉天宮還東都。上疾甚,宰臣已下並不得謁見。十二月己酉,詔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將宣赦書,上親御則天門樓,氣逆不能上馬,遂召百姓於殿前宣之。禮畢,上問侍臣曰:“民庶喜否?”曰:“百姓蒙赦,無不悦。”上曰:“蒼生雖喜,我命危篤。天地神祇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是夕,帝崩於真觀殿,時年五十六。宣遺詔:“七而殯,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羣臣上諡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文明元年八月庚寅,葬於乾陵。天寶十三載,改諡曰天皇大弘孝皇帝。

史臣曰: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於觸鱗,下詔無殊於扇暍。既蕩情於帷薄,遂忽怠於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説,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佞於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後愚廢,信矣哉!

贊曰:藉文鴻業,僅保餘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於寢,構堂終墜。自藴禍胎,邦家殄瘁。

譯文高宗本紀(下)麟德三年(666)正月一,皇上車駕到泰山頓。這天皇上在封祀壇親自祭祀昊天上帝。把高祖、太宗附帶在泰山祭祀。二,皇上登山行封禪祭天地之大禮。三,在社首祭天,祭祀地神,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附帶祭祀。皇后為第二次祭奠獻爵,越國太妃燕氏為第三次祭奠獻爵。四,皇上駕到封禪祭祀壇。五,皇上駕到朝覲壇接受朝賀改麟德三年為乾封元年。所有隨從文武官員以及朝拜皇上的各州郡之長官,辭官之老人初一、十五朝拜者,三品以上官員賜爵二等,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加一階,八品以下加一級,加勳一等。所有老人百歲以上授予下等州郡刺史的職銜,女人則授予郡君的封號。九十歲、八十歲授予節級職銜。齊州免除賦税一年半,管山嶽之縣免除租税二年。皇上經歷之處,不再出今年租賦。乾封元年(666)正月五以前,大赦天下,賜大宴七天。六,宴請羣臣,陳列《九部樂》,賜臣下物品各有等級差別,直到光過午才罷。九,皇太子弘設宴會。十,因為先前太子恩情太薄,所以普遍晉爵位及晉階晉級。兗州界設置紫雲觀、仙鶴觀、萬歲觀,設置封巒寺、非煙寺、重輪寺。天下各州設置觀、寺各一所。十九,皇上從泰山出發。二十七,臨時駐紮在曲縣,駕到孔子廟,追贈孔子為太師,增加修繕祠堂廟宇,用豬、羊致祭。孔子後代褒聖侯德倫的子孫,都免除賦税徭役。

二月二十二,皇上臨時駐紮亳州。駕到老君廟,追贈稱號為太上玄元皇帝,創造祠堂;老君廟設置令、丞各一員。改谷陽縣為真源縣,縣內李老君宗姓特別免除賦税一年。

夏四月八,車駕從泰山來,先謁見太廟而後進入皇宮。

五月二十五,改鑄乾封泉寶錢。

六月七,高麗莫離支蓋蘇文死。其子男生繼承父位,被他的弟弟男建所驅逐,派他的兒子獻誠到朝廷請求歸降,詔令左驍衞大將軍契艹必何力率兵接應。

秋七月一,遷徙改封殷王旭輪為豫王。六,左侍極、檢校右相、嘉興子陸敦信因為老病請求辭去宰相的職務,任命為大司成,兼主持左侍極事務。大司憲兼檢校右中護劉仁軌兼任右相、檢校右中護。

八月八,兼司元太常伯、兼檢校左相、鉅鹿男竇德玄去世。十四,殺司衞少卿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懷運,二人又改姓為蝮氏。

冬十月十七,命令司空、英國公李責力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以討伐高麗。二年(667)正月十六,從去年冬天到這個月無雨無雪,皇上避開正殿,減少膳食親自審訊並記錄囚徒的罪狀。不再用乾封錢,重新通行開元通寶錢。

二月七,涪陵郡王忄音去世。十,改萬年宮依舊名九成宮。

夏六月二十六,西台侍郎楊武,西台侍郎、道國公、檢校太子左中護戴至德,正諫議大夫、檢校東台侍郎、安平郡公李安期,東台侍郎張文馞,並同東西台三品。

秋八月一,是朔,有蝕。二十八,東台侍郎李安期外放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