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一百三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知温四遷蘭州刺史。會有項三萬餘眾來寇州城,城內勝兵既少,眾大懼,不知所為。知温使開城門延賊,賊恐有伏,不敢進。俄而將軍權善才率兵來救,大破項之眾。善才因其降,盡坑之,以絕後患,知温曰:“弗逆克奔,古人之善戰。誅無噍類,禍及後昆。又溪谷崢嶸,草木幽蔚,萬一變生,悔之何及!”善才然其計。又分降口五百人以與知温。知温曰:“向論安危之策,乃公事也,豈圖私利哉!”固辭不受。項餘眾由是悉來降附。

知温累遷尚書左丞,轉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永隆二年七月,遷中書令。永淳三年三月卒,年五十七,贈荊州大都督。

子泰之,開元中官至工部尚書。

少子諤之。諤之,神龍初為將作少匠,預誅張易之有功,封博陵縣侯,賜實封二百户。開元初,累遷少府監。

知温兄知悌。知悌,高宗時官至户部尚書。

高智周,常州晉陵人。少好學,舉進士。累補費縣令,與丞、尉均分俸錢,政化大行,人吏刊石以頌之。尋授秘書郎、弘文館直學士,預撰《瑤山玉彩》、《文館辭林》等。三遷蘭台大夫。時孝敬在東宮,智周與司文郎中賀凱、司經大夫王真儒等,俱以儒學詔授為侍讀。總章元年,請假歸葬其父母,因謂所親曰:“知進而不知退,取患之道也。”乃稱疾去職。

俄起授壽州刺史,政存寬惠,百姓安之。每行部,必先召學官。見諸生,試其講誦,訪以經義及時政得失,然後問及墾田獄訟之事。咸亨二年,召拜正諫大夫,兼檢校禮部侍郎。尋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俄轉御史大夫,累表固辭煩劇之任,高宗嘉其意,拜右散騎常侍。又請致仕,許之。永淳二年十月,卒於家,年八十二,贈越州都督府。

智周少與鄉人蔣子慎善,同詣善相者,曰:“明公位極人臣,而胤嗣微弱;蔣侯官祿至薄,而子孫轉盛。”子慎後累年為建安尉卒,其子繪來謁智周。智周已貴矣,曰:“吾與子父有故,子復有才。”因以女之。永淳中,為緱氏尉、鄭州司兵卒。

繪子捷,舉進士。開元中,歷台省,仕至湖、延二州刺史。子貴,贈揚州大都督。

捷子冽、渙,並進士及第。冽,歷禮、吏、户部三侍郎,尚書左丞;渙,天寶末給事中,永泰初右散騎常侍。高氏殄滅已久,果符相者之言。初,冽兄弟在父艱,廬於墓側,植松柏千餘株,又同時榮貴,人推其友愛。

冽子鏈,渙子銖,亦進士舉。

田仁會,雍州長安人。祖軌,隋幽州刺史、信都郡公。父弘,陵州刺史,襲信都郡公。仁會,武德初應制舉,授左衞兵曹,累遷左武候中郎將。貞觀十八年,太宗徵遼發後,薛延陀數萬騎抄河南,太宗令仁會及執失思力率兵擊破之,逐北數百里,延陀身走免。太宗嘉其功,降璽書勞。

永徽二年,授平州刺史,勸學務農,稱為善政。轉郢州刺史,屬時旱,仁會自曝祈禱,竟獲甘澤。其年大,百姓歌曰:“父母育我田使君,誠為人上天聞。田中致雨山出雲,倉廩既實禮義申。但願常在不患貧。”五遷勝州都督。州界有山賊阻險,劫奪行李,仁會發騎盡捕殺之。自是外户不閉,盜賊絕跡。入為太府少卿。

麟德二年,轉右金吾將軍,所得祿俸,估外有餘,輒以納官,時人頗譏其邀名。仁會強力疾惡,晝夜巡警,自宮城至於衢路,絲毫越法,無不立發。每庭引百餘人,躬自閲罰,略無寬者。京城貴賤,鹹畏憚之。

時有女巫蔡氏,以鬼道惑眾,自雲能令死者復生,市裏以為神明,仁會驗其假妄,奏請徙邊。高宗曰:“若死者不活,便是妖妄;若死者得生,更是罪過。”竟依仁會所奏。

仁會,總章二年遷太常正卿,咸亨初又轉右衞將軍,以年老致仕。儀鳳四年卒,年七十八,諡曰威。神龍中,以子歸道贈户部尚書。

歸道,弱冠明經舉。長壽中累補司賓丞,仍通事舍人內供奉。久之,轉左衞郎將。

聖歷初,突厥默啜遣使請和,制遣左豹韜衞將軍閻知微入蕃,冊為立功報國可汗。默啜又遣使入朝謝恩,知微遇諸途,便與之緋袍、銀帶,兼表請蕃使入都,大備陳設。歸道上言曰:“突厥背恩積稔,悔過來朝,宜待聖恩,寬其罪戾,解辮削衽,須稟天慈。知微擅與袍帶,國家更將何物充賜?望反初服,以俟朝恩。且小蕃使到,不勞大備之儀。”則天然之。

及默啜將至單于都護府,乃令歸道攝司賓卿勞之。默啜又奏請六胡州及單于都護府之地,則天不許。默啜深怨,遂拘縶歸道,將害之。歸道辭不撓,更責以無厭求請,兼喻其禍福,默啜意稍解。會有制賜默啜粟三萬石、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事,並許之結婚。於是歸道得還,遂面陳默啜不利之狀,請加防禦,則天納焉。頃之,默啜果叛,挾閻知微入寇趙、定等州。擢拜歸道夏官侍郎,甚見親委。累遷左金吾將軍、司膳卿,兼押千騎。未幾,除尚方監,加銀青光祿大夫。轉殿中監,仍令依舊押千騎,宿衞於玄武門。

敬暉等討張易之、昌宗也,遣使就索千騎。歸道既先不預謀,拒而不與。及事定,暉等將誅之,歸道執辭免,令歸私第。中宗嘉其忠壯,召拜太僕少卿,驟除殿中少監、右金吾將軍。歲餘病卒,贈輔國大將軍,追封原國公,中宗親為文以祭之。

子賓庭,開元中為光祿卿。

韋機,雍州萬年人。祖元禮,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別駕。機,貞觀中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冊立同俄設為可汗。會石國反叛,路絕,三年不得歸。機裂裳錄所經諸國風俗物產,名為《西征記》。及還,太宗問蕃中事,機因奏所撰書。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遷至殿中監。

顯慶中為檀州刺史。邊州素無學校,機敦勸生徒,創立孔子廟,圖七十二子及自古賢達,皆為之贊述。會契苾何力東討高麗,軍眾至檀州,而灤河泛漲,師不能進,供其資糧,數不乏。何力全師還,以其事聞。高宗以為能,超拜司農少卿,兼知東都營田,甚見委遇。有宦者於苑中犯法,機杖而後奏。高宗嗟賞,賜絹數十疋,謂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煩奏也。”上元中,遷司農卿,檢校園苑。造上陽宮,並移中橋從立德坊曲徙於長夏門街,時人稱其省功便事。有道士硃欽遂為天后所使,馳傳至都,所為橫恣。機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稱中宮驅使,依倚形勢,臣恐虧損皇明,為禍患之漸。”高宗特發中使諭機,而欽遂配邊州,天后由是不悦。

儀鳳中,機坐家人犯盜,為憲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東都,至芳桂宮驛,召機,令白衣檢校園苑。將複本官,為天后所擠而止,俄令檢校司農少卿事,會卒。

子餘慶。餘慶官至右驍衞兵曹,早卒。餘慶子嶽。

嶽亦以吏幹著名,則天時,累轉汝州司馬。會則天幸長安,召拜尚舍奉御,從駕還京,因召見。則天謂曰:“卿是韋機之孫,勤幹固有家風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問家人名,賞良久。尋拜太原尹。嶽素不習武,固辭邊任。由是忤旨,左遷宋州長史,歷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睿宗時,入為殿中少監,甚承恩顧。及竇懷貞、李晉等伏誅,以嶽嘗與往,為姜皎所陷,左遷渠州別駕,稍遷陝州刺史。開元中,卒於潁州別駕。嶽子景駿。

景駿明經舉,神龍中,累轉肥鄉令。縣北界漳水,連年泛溢。舊堤迫近水漕,雖修築不息,而漂相繼。景駿審其地勢,拓南數里,因高築堤。暴水至,堤南以無患,水去而堤北稱為腴田。漳水舊有架柱長橋,每年修葺,景駿又改造為浮橋。自是無覆水患,至今賴焉。時河北飢,景駿躬撫合境村閭,必通贍恤,貧弱獨免離。及去任,人吏立碑頌德。

開元中,為貴鄉令。縣人有母子相訟者,景駿謂之曰:“吾少孤,每見人養親,自恨終天無分,汝幸在温清之地,何得如此?錫類不行,令之罪也。”因垂泣嗚咽,仍取《孝經》付令習讀之。於是母子悟,各請改悔,遂稱慈孝。

累轉趙州長史,路由肥鄉,人吏驚喜,競來犒餞,留連經。有童稚數人,年甫十餘歲,亦在其中,景駿謂曰:“計吾為此令時,汝輩未生,既無舊恩,何殷勤之甚也?”鹹對曰:“此間長宿傳説,縣中廨宇、學堂、館舍、堤橋,並是明公遺蹟。將謂古人,不意親得瞻睹,不覺欣戀倍於常也。”其為人所思如此。

十七年,遷房州刺史。州帶山谷,俗參蠻夷,好祀而不修學校。景駿始開貢舉,悉除祀。又通狹路,並造傳館,行旅甚以為便。二十年,轉奉先令,未行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