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子涓,大中四年進士擢第。
珙弟瑨、璪、璵、球、珦。
瑨以書判拔萃,開成中,累遷至刑部郎中。會昌中,歷三郡刺史,位終方鎮。
璪,開成初,為吏部郎中,轉給事中。會昌初,出為陝虢觀察使,遷河南尹,入為御史中丞,轉吏部侍郎。大中初,改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崔鉉再輔政,罷璪使務,檢校兵部尚書,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充河中晉絳磁隰等州節度觀察使。七年,入為左丞,再遷刑部尚書。子滔,大中初登進士第。
璵,字朗士,長慶初進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開成末,累遷至禮部員外郎。會昌初,以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大中五年,遷禮部侍郎。六年,選士,時謂得才。七年,權知户部侍郎,進封博陵子,食邑五百户,轉兵部侍郎。子淡。
淡,大中十三年,登進士第,累遷禮部員外郎,位終吏部侍郎。淡子遠。
遠,龍紀元年,登進士第。大順初,以員外郎知制誥,召充翰林學士,正拜中書舍人。乾寧三年,轉户部侍郎、博陵縣男、食邑三百户,轉兵部侍郎承旨。尋以本官同平章事,遷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天祐初,從昭宗東遷洛陽。罷相,守右僕。二年,為柳璨希、硃全忠旨,累貶白州長史。行至滑州,被害於白馬驛。
遠文才清麗,風神峻整,人皆慕其為人,當時目為“釘座梨”言席上之珍也。
球,字叔休,寶曆二年登進士第。會昌中,為鳳翔節度判官,入朝為尚書郎。子瀆。瀆,大中末亦進士登第。
崔氏鹹通、乾符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台閣、錢籓嶽者二十餘人。大中以來盛族,時推甲等。
盧鈞,字子和,本范陽人。祖炅,父繼。鈞,元和四年進士擢第,又書判拔萃,調補校書郎,累佐諸侯府。太和五年,遷左補闕。與同職理宋申錫之枉,由是知名。歷尚書郎,出為常州刺史。九年,拜給事中。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
其年冬,代李從易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湊。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者,靡不梱載而還。鈞仁恕,為政廉潔,請監軍領市舶使,己一不干預。自貞元已來,衣冠得罪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藥殯殮,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華蠻數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肅清,而不相犯。
會昌初,遷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四年,誅劉稹,以鈞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澤潞邢洺磁觀察等使。是冬,詔鈞出潞軍五千戍代北。鈞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潞卒素驕,因與家人訣別,乘醉倒戈攻城門。監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詔鈞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遷户部尚書。
大中初,檢校尚書右僕、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宋亳汴潁觀察等使,就加檢校司空。四年,入為太子少師,進位上柱國、范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六年,複檢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九年,詔曰:“河東軍節度使盧鈞,長才博達,識宏深。藹山河之靈,抱瑚璉之器。多能不耀,用晦而彰。由嶺表而至太原,五換節鉞,仁聲載路,公論彌高。籓垣之和氣不衰,台閣之清風常在,宜升揆路,以表羣僚。可尚書左僕。”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後輩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徵,謂當輔弼,雖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遊城南別墅,或累一歸。宰臣令狐綯惡之,乃罷僕,仍加檢校司空,守太子太師。物議以鈞長者,罪綯權。綯懼。
十一年九月,以鈞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入為太子太師,卒。
裴休,字公美,河內濟源人也。祖宣,父肅。肅,貞元中自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越州刺史、浙東團練觀察等使。時山賊慄鍠誘山越為亂,陷浙東郡縣。肅召州兵討平之,因紀其事,號《平戎記》,上之。德宗嘉賞。
肅生三子,儔、休、俅,皆登進士第。
休志堅正。童齔時,兄弟同學於濟源別墅。休經年不出墅門,晝講經籍,夜課詩賦。虞人有以鹿贄儔者,儔、俅炰之,召休食。休曰:“我等窮生,菜食不充,今食,翌何繼?無宜改饌。”獨不食。長慶中,從鄉賦登第,又應賢良方正,升甲科。太和初,歷諸籓辟召,入為監察御史、右補闕、史館修撰。會昌中,自尚書郎歷典數郡。
大中初,累官户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轉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領使如故。六年八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判使如故。自太和已來,重臣領使者,歲漕江、淮米不過四十萬石,能至渭河倉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敗溺百端。官舟沉溺者,歲七十餘隻。緣河史,大紊劉晏之法。洎休領使,分命僚佐深按其弊。因是所過地裏,悉令縣令兼董漕事,能者獎之。自江津達渭口,以四十萬之傭,歲計緡錢二十八萬貫,悉使歸諸漕吏,巡院無得侵牟。舉新法凡十條,奏行之,又立税茶法二十條,奏行之,物議是之。
初,休典使三歲,漕米至渭、河倉者一百二十萬斛,更無沉舟之弊。累轉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休在相位五年。
十年,罷相,檢校户部尚書、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宣武軍節度使。其年冬,進階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縣子、食邑五百户,守太子少保,分司東都。
十一年冬,檢校户部尚書、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充昭義節度、潞磁邢洺觀察使。十三年十月,加檢校吏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等使。十四年八月,以本官兼鳳翔尹,充鳳翔隴州節度使。
鹹通初,入為户部尚書,累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師,卒。
休寬惠,為官不尚曒察,而吏民畏服。善為文,長於書翰,自成筆法。家世奉佛,休尤深於釋典。太原、鳳翔近名山,多僧寺。視事之隙,遊踐山林,與義學僧講求佛理。中年後,不食葷血,常齋戒,屏嗜慾。香爐貝典,不離齋中;詠歌讚唄,以為法樂。與尚書紇幹皋皆以法號相字。時人重其高潔而鄙其太過,多以詞語嘲之,休不以為忤。
俅,字冠識,亦登進士第。休子攴。
楊收,字藏之,同州馮翊人。自言隋越公素之後。高祖悟虛,應賢良制科擢第,位終朔州司馬。曾祖幼烈,位終寧州司馬。祖藏器,邠州三水丞。父遺直,位終濠州錄事參軍。家世為儒,遺直客於蘇州,講學為事,因家於吳。遺直生四子:發、假、收、嚴。
發,字至之,太和四年登進士第,又以書判拔萃,釋褐校書郎、湖南觀察推官,再闢西蜀從事。入朝為監察,轉侍御史,累遷至禮部郎中。大中三年,改左司郎中。
宣宗追尊順宗、憲宗等尊號,禮院奏廟中神主已題舊號,請改造及重題,詔禮官議。發與都官郎中盧搏獻議曰:臣等伏尋舊典,慄主升祔之後,在禮無改造之文,亦無重加尊諡、改題神主之例。求之曠古,夐無其文。周加太王、王季、文王之諡,但以德合王周,遂加王號,未聞改諡易主。且文物大備,禮法可稱,最在兩漢,並無其事。光武中興,都洛陽,遣大司馬鄧禹入關,奉高祖已下十一帝后神主祔洛陽宗廟,蓋神主不合新造故也。自魏、晉迄於周、隋,雖代有放恣之君,亦有知禮講學之士,不聞加諡追尊、改主重題。書之史策,可以覆視。
今議者惟引東晉重造鄭太后神主事為證。伏以鄭太后本琅王妃,薨後已祔琅邸廟。其後,母以子貴,將升祔太廟。賀循請重造新主,改題皇后之號,備禮告祔,當時用之。伏以諸侯廟主與天子廟主長短不同。若以王妃八寸之主上配至極,禮似不同。時諂神貪君之私,用此謬禮,改造神主。比量晉事,又絕非宜。且宣懿非穆宗之後,實武宗之母。母以子之貴,已祔別廟,正為得禮,饗薦無虧。今若從祀至尊,題主稱為太后,因臣因子,正得其宜。今乃別造新主,題去太字,即是穆宗上仙之後,臣下追致作殯之禮,瀆亂正經,實驚有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