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月庚戌朔,右軍中尉梁守謙請致仕,以樞密使王守澄代。戊寅,以前蘇州刺史白居易為秘書監,仍賜金紫。壬午,幽州李載義奏故張弘靖判官家屬凡一百九十人,並送赴闕。四月壬辰朔。癸巳,以太子少傅楊於陵守右僕致仕,俸料全給。甲午,鳳翔築臨汧城於汧陽縣西北八十里。壬寅,毀昇陽殿東放鴨亭;戊申,毀望仙門側看樓十間:並敬宗所造也。以前亳州刺史張遵為邕管經略使。乙卯,以禮部尚書蕭俯為太子少師分司。己未,忠武軍節度使王沛卒。庚申,以太僕卿高瑀檢校左散騎常侍,充忠武軍節度。己巳,貶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李續為涪州刺史,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張又新為汀州刺史,李逢吉黨也。

五月壬戌朔。戊辰,詔:“元首股肱,君臣象類,義深同體,理在坦懷。夫任則不疑,疑則不任。然自魏、晉已降,參用霸制,虛議搜索,因習尚存。朕方推表大信,置人心腹,庶使諸侯方岳,鼓洽道化,夷貊飛走,暢泳治功。況吾台宰,又何間焉。自今已後,紫宸坐朝,眾僚既退,宰臣復進奏事,其監搜宜停。”丙子,以天平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重胤為橫海軍節度使;以前攝橫海軍節度副使、檢校國子祭酒、侍御史李同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兗州刺史,充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就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甲申,淮南節度、鹽鐵、轉運等使王播來朝。丙戌夜,熒惑犯右執法。

六月辛卯朔,敕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據料錢多少,每貫罰二十五文。癸巳,以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臨海監牧等使,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户王播可尚書左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前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以御史大夫段文昌代播為淮南節度使。丙申,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温造權知御史中丞。癸卯,詔:“元和、長慶中,皆因用兵,權以濟事,所下制敕,難以通行。宜令尚書省取元和已來制敕,參詳刪定訖,送中書門下議定奏。”甲寅,以旱放繫囚。七月辛酉朔。癸亥,太常卿李絳進封魏國公。李同捷除兗、海,不受詔,結幽鎮謀叛。癸酉,葬敬宗於莊陵。辛巳,敕今年權於東都置舉。徐州王智興請全軍討李同捷。

八月庚寅朔,以工部侍郎獨孤朗為福建觀察使,以太府卿裴弘泰為黔中經略使、觀察使。左僕致仕楊於陵讓全給俸料,許之。庚子,詔削奪李同捷在身官爵,復以張茂宗為兗、海、沂、密節度使。辛丑,邠寧節度使高承簡卒。壬寅,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僕,充邠寧節度使。戊申,以諫議大夫張仲方為福建觀察使。癸丑,前福建觀察使獨孤朗卒。

九月庚申朔。癸亥,以左神軍將軍、知軍事何文哲為鄜、坊、丹、延節度使。甲戌,以左神策軍、知軍事李泳為單于都護,充振武、麟勝節度使。丁丑,浙西觀察使李德裕、浙東觀察使元稹就加檢校禮部尚書。壬午,桂管觀察使劉棲楚卒。丙戌,以諫議大夫蕭裕為桂管觀察使。癸丑,兗州復置萊蕪縣。

十一月己未朔。丙申,河中薛平奏虞鄉縣有白虎入靈峯觀。天平、橫海等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童胤卒。庚辰,以保義軍節度、晉慈等察處置等使李寰為橫海軍節度使。癸巳,以晉州、慈州復隸河中。癸巳,以左丞錢徽為華州刺史。丁酉,右金吾衞大將軍王公亮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二年正月戊午朔。壬申,以右散騎常侍孔戢為京兆尹。

二月丁亥朔,以兵部侍郎王起為陝虢觀察使,代韋弘景;以弘景為尚書左丞。乙己,以刑部侍郎盧元輔為兵部侍郎,秘書監白居易為刑部侍郎。庚戌,敕李絳所進則天太后刪定《兆人本業》三卷,宜令所在州縣寫本散配鄉村。

三月丁巳朔,度支奏:“京兆府奉先縣界滷池側近百姓,取水柏柴燒灰煎鹽,每一石灰得鹽一十二斤一兩,亂法甚於鹹土,請行絕。今後犯者據灰計鹽,一如兩池鹽法條例科斷。”從之。辛巳,上御宣政殿親試製策舉人。以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庫部郎中龐嚴為考制策官。閏三月丙戌朔,內出水車樣,令京兆府造水車,散給緣鄭白渠百姓,以溉水田。

夏四月丙辰朔。壬午,以邕管經略使王茂元為容管經略使。

五月乙酉朔。丁巳,命中使於漢陽公主及諸公主第宣旨:“今後每遇對,不得廣釵梳,不須著短窄衣服。乙未,以吏部侍郎丁公著為禮部尚書。庚子,敕:“應諸道進奉內庫,四節及降誕進奉金花銀器並纂組文纈雜物,並折充鋌銀及綾絹。其中有賜與所須,待五年後續有進止。”帝恭儉,惡侈靡,庶人務敦本,故有是詔。帝與侍講學士許康佐語及取蚺蛇膽,生剖其腹,為之惻然。乃詔度支曰:“每年供進蚺蛇膽四兩,桂州一兩、賀州二兩、泉州一兩,宜於數內減三兩,桂、賀、泉三州輪次歲貢一兩。”帝自撰集《尚書》中君臣事蹟,命畫工圖於太亭,朝夕觀覽焉。王廷湊出兵侵鄰籓,撓王師,以援李同捷,昭義劉從諫請出軍討之。

六月乙卯朔,晉王普薨,贈為悼懷太子。陳州水,害秋稼。癸亥,四方館請賜印,其文以“中書省四方館”為名。辛酉,以吏部尚書鄭絪為太子少保。辛巳,以靈武節度使李進誠為邠寧節度使,以天德軍使李文悦為靈武節度使。乙酉,以前邠寧節度使柳公綽檢校左僕,兼刑部尚書。甲辰,詔宰臣集三署四品已上常參官,議討王廷湊可否。是夜,彗西出攝提南,長二尺。

八月申寅朔。丁巳,以兵部侍郎盧元輔為華州鎮國軍使,以代錢徽;以徽為吏部尚書致仕。壬戌,京畿奉先等十七縣水。

九月甲申朔。丁亥,王智興拔棣州。以新除橫海軍節度使李寰為夏州節度使。甲午,詔削奪王遷湊在身官爵,鄰道接界隨便進討。以前夏州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軍節度使。庚戌,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

冬十月癸丑朔。丁巳,罷揚州海陵監牧。以户部尚書崔植為華州刺史、鎮國軍使。丙寅,嶺南節度使胡證卒。辛未,以江西觀察使李憲為嶺南節度使。癸酉,以尚書右僕、同平章事竇易直檢校左僕、同平章事,充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等使,代李逢吉;以逢吉為宣武軍節度使,代令狐楚;以楚為户部尚書。以右丞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己卯,以河南尹王璠為右丞,以左散騎常侍馮宿為河南尹。

十一月癸未朔。乙酉,以右金吾衞大將軍李祐為橫海軍節度使,新除傅良弼赴鎮,卒於陝州故也。甲辰,中巳時昭德寺火,直宣政殿之東,至午未間,北風起,火勢益甚,至暮稍息。十二月壬子朔。乙丑,魏博行營都知兵馬使亓志紹率所部兵馬二萬人謀叛,殺史憲誠父子。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暴卒。戊寅,詔以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路隨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三年正月壬午朔。丙戌,亓志紹率兵回據永濟縣,其眾分散入諸縣邑。史憲誠告難,詔滄州行營兵士赴之。丁亥,京兆尹孔戢卒。庚寅,吏部尚書致仕錢徽卒。庚子,李聽殺敗亓志紹兵,志紹北走鎮州。甲辰,以太常卿李絳檢校司空,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華州刺史、鎮國軍潼關防禦使崔植卒。己酉,以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涯為太常卿。

二月辛亥朔,以兵部尚書崔羣為荊南節度使。甲寅,荊南節度使王潛卒。

三月辛巳朔,以户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乙酉,敕兵戈未息,教坊每祗候樂人宜權停。壬辰,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卒。以前東都留守崔從為户部尚書。

夏四月庚午,王智興奏部下將石雄搖扇軍情,請行朝典,乃長白州。

五月己卯朔。甲申,柏耆斬李同捷於將陵,滄景平,李祐入滄州。丁亥,御興安樓,受滄州所獻。李祐送李同捷母、及男元達等赴闕,詔並宥之,令於湖南安置。貶滄德宣使、諫議大夫柏耆循州司户,宣判官、殿中侍御史沈亞之虔州南康尉,以擅入滄州取李同捷,諸鎮所怒,奏論之也。丙申,橫海軍節度使李祐卒。以涇原節度使李岵為齊、德等州節度使,改名有裕。丁酉,以前義武軍節度使傅毅為滄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辛丑,以右金吾衞大將軍張惟清檢校司空,充涇原節度使;以左金吾衞大將軍劉遵古為邠寧節度使。

六月己酉朔。辛亥,以魏博節度使史憲誠檢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充河中晉絳節度使;以義成軍節度使李聽兼充魏博節度使;以魏博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書史孝章為相衞節度使。壬申,敕:“元和四年敕鉛錫皆納官,許人糾告,一錢賞百錢,此為太過。此後以鉛錫錢易者,一貫以下,州府常行杖決脊杖二十;十貫以下決六十,徒三年;過十貫已上,集眾決殺。能糾告者,一貫賞錢五十文。”秋七月己卯朔。癸未,中使劉弘逸送史憲誠旌節自魏州還,稱六月二十六夜,魏博軍亂,殺史憲誠,立大將何進滔為留後,其新節度使李聽入城不得。乙丑,河中節度使薛平依前河中節度使。乙未,嶺南節度使李憲卒。兵部侍郎盧元輔卒。丁酉,以京兆尹崔護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戊戌,以大理卿李諒為京兆尹。乙巳,以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丁公著檢校户部尚書,兼潤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觀察使;以前浙西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李德裕為兵部侍郎。辛亥,魏博何進滔奏:準詔割相、衞三州,三軍不受。壬子,詔以魏博衙內都知兵馬使何進滔檢校左散騎常侍,充魏博節度使。癸丑,以衞尉卿殷侑檢校工部尚書,為齊德滄節度使。辛酉,京畿、奉先等九縣旱,損田。播州人衞中行卒,宋、亳水害稼。壬申,詔雪王廷湊,復官爵。甲戌,以吏部侍郎李宗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九月戊寅朔。辛巳,敕兩軍、諸司、內官不得著紗縠綾羅等衣服。帝儉素,不喜華侈。駙馬韋處仁戴夾羅巾,帝謂之曰:“比慕卿門地清素,以之選尚。如此巾服,從他諸戚為之。唯卿非所宜也。”壬辰,以兵部侍郎李德裕檢校永部尚書,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戊戌,以前睦州刺史陸亙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代元稹;以稹為尚書左丞,代韋弘景;以弘景為禮部尚書。

冬十月戊申朔。己酉,江西沈傳師奏:皇帝誕月,請為僧尼起方等戒壇。詔曰:“不度僧尼,累有敕命。傳師忝為籓守,合奉詔條,誘致愚妄,庸非理道,宜罰一月俸料。”丙辰,以前義成軍節度使李聽為太子少師。癸亥,以户部侍郎崔元略為户部尚書、判度支。以中書舍人韋辭為湖南觀察使。

十一月丁丑朔。庚辰,太子太傅鄭絪卒。丙戌,敕前亳州刺史李繁於京兆府賜死。甲申,帝親祀昊天上帝於南郊,禮畢,御丹鳳門,大赦。節文止奇貢,雲:“四方不得以新樣織成非常之物為獻,機杼纖麗若花絲布繚綾之類,並宜斷。敕到一月,機杼一切焚棄。刺史分憂,得以專達。事有違法,觀察使然後奏聞。”丙申,西川奏南詔蠻入寇。甲辰,王智興來朝。乙巳,以智興守太傅,依前平章事、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雁門郡王。十二月丁未朔,南蠻戎州,遣使起荊南、鄂嶽、襄鄧、陳許等道兵赴援蜀川。以劍南東川節度使郭釗為西川節度使,仍權東川事。壬子,貶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為韶州刺史。遣中使楊文端齎詔賜南蠻王蒙豐佑。蠻軍陷邛、雅等州。戊午,以右領軍衞大將軍董重質充神策西川行營都知兵馬使。西川奏蠻軍陷成都府。東川奏蠻軍入梓州西郭門下營。又詔促諸鎮兵救援西川。己丑,以東都留守令狐楚檢校右僕、天平軍節度使,代崔弘禮為東都留守。丁卯,貶杜元穎循州司馬。乙巳,郭釗奏蠻軍退,遣使賜蠻帥蒙巔國信。辛未,以太子少師李聽為邠寧節度使。癸酉,以中丞温造為右丞,吏部郎中宇文鼎為中丞。

文宗下大和四年正月丙子朔。辛卯,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來朝。丙戌,以左神策軍大將軍丘直方為鄜坊節度使。戊子,詔封長男永為魯王。辛卯,以武昌節度使、鄂嶽蘄黃安申等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平章事、上柱國、奇章郡開國公牛僧孺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壬辰,以兵部侍郎崔郾為陝虢觀察使。封魯王母王氏為昭儀。癸巳,以前邠寧節度使劉遵古為劍南東川節度使。甲午,守左僕、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播卒。丙申,以太常卿五涯為吏部尚書,充諸道鹽鐵轉運使。辛丑,以尚書左丞元稹檢校户部尚書,充武昌軍節度、鄂嶽蘄黃安申等州觀察使。癸卯,以前陝虢觀察使王起為左丞。二月丙午朔。戊午,興元軍亂,節度使李絳舉家被害,判官薛齊、趙存約死之。庚申,以左丞温造為興元節度使。辛未,夏州節度使李寰卒。壬申,以神策行營節度使董重質為夏、綏、銀、宥節度使。三月乙亥,以河東節度使李程檢校左僕、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僕、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丁丑,以前河中節度使薛平為太子太保。丁亥,以衞尉卿桂仲武為福建觀察使。興元温造奏:“害李絳賊首丘崟、丘鑄及官健千人,並處斬訖。其親刃絳者斬一百段,號令者三段,餘並斬首。內一百首祭李絳,三十首祭死王事官僚,其餘屍首並投於漢江。”己丑,詔興元監軍使楊叔元宜配康州百姓,錮身遞於配所。丁酉,監修國史、中書侍郎、平章事路隨進所撰《憲宗實錄》四十卷,優詔答之,賜史官等五人錦繡銀器有差。癸卯,以淮南節度使段文昌檢校尚書左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荊南節度使;以前太子賓客崔從檢校右僕、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甲辰,以前荊南節度使崔羣檢校右僕、兼太常卿。以中書舍人李虞仲為華州刺史,代嚴休復;以休復為右散騎常侍。

夏四月乙巳朔。丙午,以右散騎常侍、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工部尚書。丁未,兵部尚書致仕張賈卒。丁巳,貶前齊德滄景等州節度使李有裕為永州刺史,馳驛赴任。庚申,以尚書左丞王起為户部尚書、判度支,代崔元略;以元略檢校吏部尚書,為東都留守。辛酉,月掩南鬥第二星。壬戌,詔曰:“儉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前經。斯為理本。朕自臨四海,愍元元之久困,昃忘食,宵興疚懷。雖絕文繡之飾,尚愧茅茨之儉。亦諭卿士,形於詔條。如聞積習弊,餘風未革。車服第室,相高以華靡之制;資用貨寶,固啓於貪冒之源。有司不,侈俗滋扇。蓋朕教導之未敷,使兆庶昧於恥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於致理歟!永念慚嘆,迨茲申敕。自今內外班列職位之士,各務素樸,弘茲國風。有僭差尤甚者,御史糾上。主者宣示中外,知朕意焉。”文宗承長慶、寶曆奢靡之風,鋭意懲革,躬行儉素,以率厲之。辛未,以前東都留守崔弘禮為刑部尚書。鎮州王廷湊請修建初、啓運二陵,從之。

五月甲戌朔。丁丑,以旱命京城諸司疏理繫囚。己卯,通化南北二門鎖不可開,鑰入,如有持之者。上令鐵工破鎖,時己及辰矣。丁亥,改鄆州東平縣為天平縣。戊子,敕度支每歲於西川織造綾羅錦八千一百六十七匹,令數內減二千五百十匹。

六月癸卯朔。丁未,以守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實封三百户裴度為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待疾損,每三、五一度入中書。辛未夜,自一更至五更,大小星旁午,觀者不能數。壬申,詔:如聞諸司刑獄例多停滯,委尚書左右丞及監察御史糾舉以聞。

秋七月癸酉朔。癸未,詔以朝議郎、尚書右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申錫為正議大夫、行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酉,敕:“前行郎中知制誥者,約滿一週年,即與正授;從諫議大夫知者,亦宜准此;餘依長慶二年七月二十七敕處分。”振武置雲伽關,加鎮兵千人。以吏部侍郎王璠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代李諒為桂管觀察使。太原飢,賑粟三萬石。賜十六宅諸王綾絹二萬匹。丁酉,守司徒裴度上表辭冊命,言:“臣此官已三度受冊,有靦面目。”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