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狀元是怎樣養成的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然而,很快他就發現沒有老師在身邊,那些大臣們就像去除了頸上鎖鏈地巨獒一般,他本就無法控制他們,很快,他便陷入了羣臣地攻擊之中,無論做什麼,都是一個字,錯!錯!錯!
他的許多想法都得不到他們地支持,他的改革計劃只是一個笑談,還未出深宮便被那些大臣否決了,他想選擇自己的繼承人,也得不到那些人的認可,因為這有違祖宗法度!就連他上朝時的姿勢懶散了一些,也有些為了賺取名聲的言官站出來大聲指責他。
年幼的時候,他因為見過祖父嘉靖帝廷杖那些大臣,午門那裏經常有大臣被杖擊而死,童年的這個記憶給他留下了非常深的陰影,等他登基之後。他便很少採用廷杖的方法對付那些不聽話地大臣,不想,那些人把他的寬容當做了軟弱。
於是,在那些大臣的迫下,他一步一步的退縮,最後,退縮到了深宮之中。
祖宗法度,這便是那些大臣手中的大殺器。
那個時候,如果自己身邊有個楊瀾這般的人物輔助。有他來為自己擋風遮雨,對付那些食古不化的大臣,情況或許會不同吧?
張居正去世之後,以後的那些首輔要不乾脆就站在他的對立面,要不就是在他和大臣之間和稀泥。稀泥和不下去之後便離職而去,一個接一個,沒有人真正站在他那邊,沒有人真正支持他地那些治國理念。
如此,他自然便滋生了人生苦短,何不及時行樂的念頭。
如此,一過便是數十年。時間隨着夏秋冬緩慢而堅決地逝去了!
如今,他終於見到了一個不畏祖宗法度的士子,終於有一個士子堅定地站在了他這一邊,他支持他的收税政策,並且,認為他做得還不夠,在策論中。那士子強烈建議他建立一個完善的税務系統,制定法令,以便正大光明地收取俺税。
盎人原本就該承擔更多地賦税,窮人原本就該少承擔賦税,的確,士紳集團是帝國統治的支柱,然而,佔據帝國龐大人口基數的廣大平民才是帝國統治的基石,基石若是不穩。支柱再牢固又有何用處?
真是發人深省啊!
可惜了!
可惜了!
萬曆皇帝閲完楊瀾的策論之後,長身而起,發出了一聲長嘆。
他非常清楚他自己的身體,恐怕過不了多少年了,對此,他已經看得很開了,他不像祖父那樣問道神仙,以求長生,他非常清楚。那些所謂有道高人不過是些騙子而已。他祖父臨死前地那般痛苦他也親眼目睹過,他不想死之前還要受那份折磨。
他已經能夠坦然地面對死亡了!
可是。現在他卻希望自己能夠活得長久一些,他還想做一些事情!
這樣的一個人才啊!
可惜了!
萬曆皇帝知道自己那個兒子朱常洛的德,因為被自己不喜,害怕被廢,養成了他唯唯諾諾,有些軟弱的格,並且,因為太子之位是由那些文官集團替他保住的,對於文官集團他有一種深蒂固的信任,若是自己駕崩,太子即位,多半會抵擋不住那些文官們的壓力,多半會像自己地父親隆慶皇帝那樣,成為一個人圖章,大臣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詔書上面蓋章就行了!
在這種情況下,像楊瀾這樣離經叛道的士子前途可想而知啊!
到是自己的這個孫子獨具慧眼,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從這麼多份試卷中找出這份策論來,居然能夠力排眾議,將其從末等中挑出,選入一甲。
從外表上來看,這個十多歲的孩子顯得有些柔弱,不想,骨子裏卻有着成祖的血氣,看來,我大明是後繼有人了!
這個士子今年才十八歲?
嗯!
很好!
正好將他留給由校,由校和這士子年齡相仿,後,必不會像自己登基之後那樣,成為權臣手中的傀儡,他們君臣兩個正好相得益彰,希望能同心協力把這個弊病叢生的帝國治理好吧?
不過,在這之前,朕要趁自己身體還行,還能掌握權柄之時,好好保護這個士子,免得他遭受那些只知道忙於黨爭的文官們地迫害。
若是要保護楊瀾,萬曆應該同意閲卷官的意思,把楊瀾打入末等,避免他鋒芒過盛,引來無數的明槍暗箭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