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章北約艦隊覆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任何東西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在與大氣層劇烈摩。擦的時候,雷達都是無法發現該物體的。
因為彈頭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將遭遇等離子體形成的黑障,這既妨礙了彈頭搜索目標,也保護彈頭不被艦載雷達發現。
等離子體的密度必須超過空氣密度的百分之二十才能夠起到阻礙雷達探測的目的,由於產生的等離子體數量有限,隨着高度降低空氣密度增加,黑障通常在五十千米左右高度消失。
所以很多國家的末端攔截導彈,主要作用都是在8-50千米高度進行攔截。
而且基地的反艦彈道導彈彈頭戰鬥部,還特別塗抹一層燒蝕材料,增加等離子體產生數量來延長黑障發生時間,保護彈頭不被攔截。
當導彈戰鬥部下降到距離水平高度只有四十公里的時候,水面艦艇還沒有發現導彈戰鬥部。
此刻的導彈速度,也保持在十二馬赫效率下降,所有彈頭與攻擊目標的距離也全都小於六十公里。
四萬米的高度,對於導彈來説,幾乎就是眨眼間的功夫,不過此刻的導彈,卻不得不開始減速。
速度只有小於十馬赫,彈頭的雷達系統才能夠運轉,從而鎖定目標。
自己降速那是必須的,否則導彈將什麼都看不到,只是以極快的速度,落到海面上而已。
此刻的導彈,全都開始開始拉攻角減速轉彎,沿s形彈道飛向目標,垂直攻擊的反艦彈道導彈,其實並不是很實際,至少高速下的雷達運轉,就是很大的問題。
不過彈道導彈下來的導彈彈頭彈道,也並不是平飛了,與目標所在的位置,行程一個差不多在三十度到四十度左右的夾角。
速度一降下來,彈頭雷達開機搜索目標。彈頭表面燒蝕層燒完之後,周圍等離子體數量急速減少黑障消失,雷達恢復正常工作環境。
就在彈頭的雷達恢復到正常工作環境的時候,北約印度洋艦隊的相控陣雷達系統,也全都發現了落下來的導彈。
到了這個時候,沒有誘餌彈,也沒有其他任何的外在因素影響攔截,能不能攔截下來,就要看雙方到底誰能夠技高一籌。
北約印度洋艦隊中的所有宙斯盾系統開始進行彈頭彈道計算,為標準-2導彈裝填發數據,mk-41發器連續發多枚攔截彈。
雖然據紅外系統的跟蹤數據,宙斯頓系統可以提前啓動標準-6導彈,完成光陀螺校準、制導頭冷卻等工作,但紅外系統無法確定目標的距離,所以並無法在發現彈頭的第一時間就發標準-6導彈。
而事實上,不管是標準-2還是標準-6攔截彈,對於落下來的彈頭來説,都是很難及時攔截下來。
以標準-2來説,最大速度是三馬赫,垂直爬升的速度是2馬赫,爬升到兩萬米的高度時,最少需要半分鐘的時間。
而這半分鐘的時間,攻擊下來的反艦彈頭,已經調整好方位,完全垂直攻擊前的一切校正了。
因此,不管美軍是發標準什麼型號的防空導彈,對於落下來的彈頭來説,只來得及攔截垂直彈道下的彈頭。
而當彈頭垂直向下的時候,速度最少也都是七馬赫,高度也會下降到兩萬米,而這個高度,彈頭只需要八秒到十秒的時間,就能夠命中下面的軍艦。
最主要的是,此刻的彈頭速度是攔截導彈速度的兩倍以上,且都是在進行不規則的彈道變換突防,速度差距如此巨大,加上無規則隨機變換彈道,就算是紅警兵團遇到了,也基本無法準確的攔截這樣的目標。
然而標準-2導彈採用氣動舵進行控制,在兩萬米高度空氣稀薄,難以做出高過載機動,也會影響攔截效率。
當然標準導彈仍然有攔截的可能,只不過攔截率較低,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都有先進的火控雷達,配合無線電指令制導,可以以每秒一枚防空導彈的速度進行攔截。
可是再先進的盾,也會有更加鋒利的矛來剋制。
夜空之中,一枚枚防空導彈炸開的火焰在天空中異常的明亮,可是夜空落下來的導彈,被攔截下來的導彈戰鬥部,連五分之一都沒有。
攔截這種無規則變換彈道,且速度超過七馬赫的彈頭,集合美軍三個航母戰鬥羣的防空能力,其有效攔截的成功率,連百分之二十都不到。
如果中段攔截的時候,沒有釋放如此多的誘餌彈,那整體攔截的成功概率,預計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
可就算是有百分之七十的彈頭被攔截了下來,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彈頭,也足以要了艦隊的老命。
夜空之中的導彈,在與空氣的劇烈摩。擦之中,猶如星一般帶着長長尾,朝着海面之中落下來。
美軍大量的軍艦上,好幾個正在艦橋上的美軍水兵,看着頭頂上落下來的彈頭,全都果斷的跳入海水中。
從再次入大氣層再到雷達發現,展開攻擊,整個過程只有不到四十秒的時間。
要不是因為需要調整彈道,整個過程還可以縮短到更短暫的間隔。
不過就算是四十秒的時間,艦隊也來不及做出有效的防空手段去攔截天空中急速落下的彈頭。
兩艘一萬多噸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同時被急速落下的彈頭命中。
重達數百公斤的彈頭,加上超過七馬赫的速度,超強衝擊力帶來的殺傷效果,堪稱恐怖。
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分別被命中艦首和艦橋中部的位置,命中艦首的那一艘,整個軍艦前半端瞬間被粉碎,整艘軍艦直接少了三分之一的長度,大半個艦橋都沒了。
而另一艘被命中的中心的位置,可以看到整艘軍艦就好像是一整塊的鋼板,被往中間折起來,然後巨大的力量,直接從中間將整艘軍艦撕成了兩截。
在兩艘巡洋艦被幹掉的時候,其他的軍艦,也幾乎都沒有幸免,一枚枚落下來的導彈,全都十分確的瞄準了已經輸入計算機中的目標。
整個艦隊的海面上,到處都是爆炸的軍艦殘骸,緩緩的沉入大海之中。
當第二波導彈也開始再入大氣層的時候,整個艦隊的防空軍艦,連兩艘都找不出來。
整個北約印度洋艦隊,只有不到十二艘軍艦,除了四艘護衞艦和四艘航母之外,就還剩下幾艘輔助船隻以及指揮艦拉薩爾號。
第二波下來的反艦彈道導彈落下來,也正式敲響了葬送北約印度洋艦隊的喪鐘。
拉薩爾號上,格特尼默默解開了自己的風紀扣,在下了自己的軍帽,拿出自己的海軍指揮刀,然而畫面已經結束了,一枚導彈直接落下,砸在正在以高速航行的拉薩爾號上,小小的指揮艦,瞬間被爆炸沒。
承載了美軍希望的強大艦隊,已經來了自己的終結。
而此刻,整個艦隊之中,航母在海面上,孤零零的面對天空中落下來的二十多枚反艦彈道導彈。
只有淒厲的防空警報,在空曠的海域上,為艦隊走向滅亡,鳴奏一曲斷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