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手機想到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3。15之後,“蘋果”手機又在風口尖上,只是這次與以往不同,它面臨的是輿論的譴責。央視的曝光、各大媒體的批判與“蘋果”公司的傲慢態度形成的了鮮明的對比。
外國公司來到中國不遵守相關商品的法律法規的約束,無視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問題是為何屢屢有外國公司敢於岐視中國的消費者,敢於挑戰中國法律的權威,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勇氣於底氣?這背後的問題值得我們討論。
外國公司只所有來中國就是看中了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在這裏有他們想要的財富。面對國人都洋品牌的趨之若鶩,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身份尊貴的象徵。一些國人把使用洋貨,看做有錢、成功人士的標誌。於是,有的國人身上找不到一點中國的痕跡,他們恨不得把自己也移民做外國人。在他們的眼裏,外籍人比中國人尊貴,崇洋媚外的心理已滲入他們的骨髓。二,認為洋品牌質量好,科技含量高。一些國人,認為國貨的產品質量不如洋貨。殊不如,洋貨有很多都是外國品牌中國製造。中國企業在用自己的血汗,看着洋人的臉,賺取最少一杯羹。三,洋貨各方面的標準高。的確,洋貨在一些產品執行的生產標準上比國內高。但有的民族企業在生產的標準上也遠遠高於國內的產品標準。中國製定的生產標準,只是降低了企業的入門檻,並不代表這隻上中國產品質量達到的水平。
“蘋果”手機在中國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除了“蘋果”公司睥睨世界的科技以外,更有國人對洋貨的痴。這種痴
,緣於國人對國貨出現了信任危機,而這種信任危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關這個話題,以後再講)我在這裏並沒有抵制洋貨的意思,只要洋貨產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當然可以在中國的市場銷售。但如果外國企業在中國搞岐視、搞特權,我們是決不允許的。
“蘋果”公司這次的問題,正好可以讓政府思考如何更有效的監管洋貨的產品。如何更好的保護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有一些想方,在此權當獻曝之言。
一,各地成立一個專門的民間監督機構。成員可以由法律專家、國內生產商、國內大型商超或經銷商、消費者等組成。如果一處發生問題,這個機構第一時間全國通報,各地的監督機構立刻通知本地區的所有經營場所將問題商品全部下架,並以消費者的身份對外國公司進行索賠的訴訟,以此保證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二,各地政府部門成立一個專門檢查外國公司和產品的工作小組,杜絕他們違法、違規,而沒有及時發現的情況。堅持做到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向全國通報,及時處理及。對於那些拒不執行處理決定的外國公司,各地可以吊銷其經營許可或嚴在本地區銷售的辦法給予嚴懲。
洋貨在中國受到了推崇,外國公司應該持有恩的心態,來維護自己的信譽,不要辜負了中國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