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殺神獻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十四章、殺神獻忠同,末時。
四川佛圖關,一處大帳內的牀榻上,一名虎背熊的大漢正伏在一名女子上做着活運動,隨着速度的加快,那男的一聲大吼,數不清的生命華瞬間出。
良久,那大漢一手着那婦子豐滿的部,一邊笑道:“如何?”那女子嬌聲道:“大王神勇!”那大漢一聽便哈哈大笑起來。
此時,帳外一名士兵高聲道:“報告大王,有急件!”
“md,這時候來掃興。”那大王嘀咕後便大聲道:“什麼急件!?稍後再處理!”另外一把沉穩的聲音道:“父王,是定國。此事確是急事!”李定國乃是張獻忠的養子,向來勇氣過人,智謀十分了得。在四個養子當中,張獻忠最為看重便是他。
沒錯,那被稱作大王的便是張獻忠,史上如雷貫耳的殺神。此時的他並未被稱作殺神。一年後的他才做出令世人震驚的屠戮事件。
據史料記載,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張獻忠率大西軍主力開進四川,第二年八月攻佔成都,除少數地區外,四川省絕大部分都已處於大西軍管轄之下。張獻忠遂正式建立大西政權,他本人初稱大西國王,隨即又稱帝,定年號大順,以成都為西京,蜀王府邸為宮殿。僅僅隔了一年,即大順二年(1645年),在張獻忠一手策劃下,成都發生了一樁舉世罕見、駭人聽聞的屠殺讀書人的事件。
這年十一月,張獻忠宣佈舉行“特科”試考,下令各府縣生員一律前往成都赴考,違命者以軍法論處。於是,各地士子絡繹不絕從水路、陸路被送往成都,集中在大悲寺。待各地士子基本到齊後,張獻忠突然找藉口派重兵包圍大悲寺,將全部應試士子統統殺死,死者人數達五千多人。這真是四川讀書人亙古未有的一場浩劫。大悲寺一時屍積如山,血成河,筆墨成丘冢,史稱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
張獻忠拍拍那女子地股示意她起來。那女子撒嬌地道:“唔。不要嘛大王。你就再陪陪我嘛。”嘛字剛落。啪地一聲。張獻忠葵扇大小地巴掌已經扇在那女子身上。那女子臉上立即出現五個清晰可見地指印。嘴角也隱隱出血絲。打人者張獻忠卻是毫不理會那女子瑟瑟打擅地身體。邊穿衣服邊道:“你個臭子婊!老子做事要你管!?。懶得理你!”那女子看着張獻忠地身影消失在帳內。才敢捂着臉無聲痛哭起來。實在想不明白。剛才還歡地男子竟然如此無情。難怪那些姐妹都忠告自己莫要對大王作無謂地撒嬌!
其實。這便是真實地張獻忠。通文墨地張獻忠行伍多年。擁有強大地軍事實力。滿腦子稱王稱帝思想。意控制一切。凡是阻擋在他面前地人皆要狠狠地剷除。而其人好大喜功、喜怒無常。稍有不順從。便要其人頭落地。
張獻忠大步走出帳外。只見李定國正恭身而立。便道:“定國。是何事如此着急?走。我們到軍帳中談。”軍帳中。張獻忠一把將那聖旨成團聲道:“賊娘地。這狗皇帝怎麼沒有給李自成那傢伙砍掉。反而寫這些大言不慚狗東西。定國。你怎麼看?”李定國生得眉清目秀,身材頎長,只聽他道:“父王,定國認為,這崇禎不可小視。現在他要與左良玉合在一起扯起大旗與我們作對,那些讀書人必定誓死效忠。所以我建議要封鎖消息,不得讓佔領區里人知道此種消息。更要派人到南京破壞他們的匯合,最好能讓崇禎暗殺。”李定國看得很清楚,一針見血的指出崇禎扯大旗所帶來的危害。
張獻忠捋了捋鬍鬚道:“嗯,定國分析得有理。我看左良玉也不是安份之人,必定不會輕易上兵權。這樣吧,攻打四川的事你便放手讓給阿奇與可望兩人負責。你帶些能人到南京一趟,務必將崇禎的人頭奪來。”
“遵父王令。”李定國抱拳道“四川總兵秦良玉雖是女子,卻非易與之輩,父王千萬小心。”張獻忠拍拍李定國的肩膀道:“哈哈,我兒放心,那個小女子能有多大能耐。待為父將她擒來作你的母后,如何?”李定國訕笑不已。
秦良玉不但在大明就算是整個古代史上也是個異數。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正是這位女將軍帶領其在石柱建立的一支戎伍肅然的"白桿兵",將張獻忠的進川的步伐停阻下來。
張獻忠又道:“此次前去南京應天,我兒更須小心。張伯濤與李玉也隨你一起吧。”李定國知道張獻忠有三個絕頂高手作為貼身護衞,張伯濤與李玉便是其中兩位。不由心中一陣温暖道:“張先生與李先皆是父王你的貼身護衞,若是少了他們,父王的安全便…。”
“莫要擔心,不是還有秦大石在我身邊。”張獻忠打斷李定國的話語“走吧,到營裏去看看這些兔崽子有沒有偷懶,若是偷懶,必要踢他股。”-----相隔數十里外的一處險要之地,營帳連綿不絕。主帳當中一燈如豆,當中一位年約五十多的婦人身披軍甲圍燈而坐,正手捧一聖旨細細而讀。
這便是給崇禎並賦詩以彰其功的巾幗英雄秦良玉,“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臂崇禎皇帝有生之年,享國淺,遭逢多難,很少有閒情逸致詩作賦,除贈秦良玉詩外,僅有贈楊嗣昌的五絕詩傳世。迢迢西南邊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見賜詩,秦良玉當屬古往今來第一人自從得知京師被李自成攻取,秦良玉便夜擔心明君崇禎的生死下落,如今得知崇禎還在世上,而且還與左良玉匯合,準備扯旗招集義士重掌大明,不由雙目含淚。
放下聖旨,對送聖旨之人道:“多謝壯士冒死前來送此聖旨。”送聖旨的正是青竹幫幫眾李擬,只聽他道:“將軍誇獎,同為主公效力,實乃我等份內之事。將軍,這裏還有一密信。”説着便從貼身之處拿出一封薄薄的信。上面寫着秦良玉親啓。
秦良玉接過,打開一看,上面寫很簡單:“各地官員見此信如同見朕,凡事聽持信者,違者當斬。”後面便是玉璽大印。
緩緩拿上信並放下甲內貼心收好,秦良玉倍壓力。皇上如此信任於,豈能有負對恩。當下高聲道:“擊鼓升帳!”**崇禎為秦良玉所賦之詩:其一: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裏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其二: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其三: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時。
其四:憑將箕帚作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憑將箕帚後三字原文為“掃胡虜”其玄孫馬宗大在乾隆時為違禍,把原文三個字挖去)。
---為巾幗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