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十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地理六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撫司十五、軍三,屬府三,屬州十七,屬縣一百五十,管番民總管一。(本省陸站一百處,水站七十三處。)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武昌路,(上。)唐初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軍。宋為荊湖北路。元憲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黃州陽羅洑,橫橋樑,貫鐵鎖,至鄂州之白鹿磯,大兵畢渡,進薄城下,圍之數月,既而解去,歸即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從陽羅洑南渡,權州事張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荊湖等路行中書省,並本道安撫司。十三年,設錄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司,改安撫司為鄂州路總管府,並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十八年,遷潭州行省於鄂州,移宣司於潭州。十九年,隨省處例罷宣司,本路隸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來歸附,又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户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

縣七江夏,(中。倚郭。)咸寧,(下。)嘉魚,(下。)蒲圻,(中。)崇陽,(中。)通城,(中。)武昌。(下。宋升壽昌軍,以其為江西衝要地也。元因之。至元十四年,升散府,治本縣。後革府,以縣屬本路。户一萬五千八百五,口六萬四千五百九十八。)嶽州路,(上。)唐巴州,又改嶽州。宋為岳陽軍。元至元十二年歸附。十三年,立嶽州路總管府。户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領司一、縣三、州一。

錄事司。

縣三巴陵,(上。倚郭。)臨湘,(中。)華容。(中。)州一平江州,(下。)唐平江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

常德路,(上。)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府。户二十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十二。領司一、縣一、州二。州領一縣。

錄事司。

縣一武陵。(上。)州二桃源州,(中。)宋置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龍陽州,(下。)宋辰陽縣,元元貞元年升州。領一縣:沅江。(下。本屬朗州。後來屬。)澧州路,(上。)唐改澧陽郡,復改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澧州路總管府。户一十萬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領司一、縣三、州二。

錄事司。

縣三澧陽,(上。倚郭。)石門,(上。)安鄉。(下。)州二慈利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柿溪州。(下。)辰州路,(下。)唐改盧溪郡,復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路。户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五。領縣四:沅陵,(中。)辰溪,(下。)盧溪。(下。)敍浦。(下。)沅州路,(下。)唐巫州,又改沅州,又為潭陽郡,又改敍州。宋為鎮遠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撫司。十四年,改沅州路總管府。户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九千五百四十五。領縣三:盧陽,(下。)黔陽,(下。)麻陽。(下。)興國路,(下。)本隋永興縣。宋置永興軍,又改興國軍。元至元十四年,升興國路總管府,舊隸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隸湖廣。户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七千六百一十六。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至元十七年立。)縣三永興,(下。倚郭。)大冶,(下。)通山。(下。)漢陽府,唐初為沔州,又改沔陽郡。宋為漢陽軍。鹹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來歸。元至元十四年,升漢陽府。户一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萬八百六十六。領縣二:漢陽,(至元二十二年,升中縣。)漢川。(下。)歸州,(下。)唐初為歸州,又改巴東郡,又復為歸州。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遷郡治於江南曲沱,次新灘,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歸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歸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降為州。户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四。領縣三:秭歸,(下。倚郭。)巴東,(下。)興山。

靖州路,(下。)唐為夷、播、敍三州之境。宋為誠州,復改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明年,改靖州路總管府。户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九百五十五。領縣三:永平,(下。)會同,(下。)通道。(下。)湖南道宣司△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天臨路,(上。)唐為潭州長沙郡。宋為湖南安撫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總管府。十八年,遷行省於鄂州,徙湖南道宣司治潭州。天曆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户六十萬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萬一千一十。領司一、縣五、州七。

錄事司。(宋有兵馬司,都監領之。元至元十四年改置。)縣五長沙,(上。倚郭。)善化,(倚郭。)衡山,(上。南嶽衡山在焉。)寧鄉,(上。)安化。(下。)州七醴陵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瀏陽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攸州,(中。)唐為縣,屬南雲州。宋屬潭州。元元貞元年升州。

湘鄉州,(下。)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湘潭州,(中。)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益陽州,(中。)唐新康縣。宋安化縣。元元貞元年,升為益陽州。

湘陰州,(下。)唐、宋皆為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衡州路,(上。)唐初為衡州,又改衡陽郡,又仍為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衡州路總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司,以衡州為治所。十八年,移司於潭,衡州隸焉。户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領司一、縣三。(本路屯田一百二十頃。)錄事司。(宋立兵馬司,分在城民户為五廂。元至元十三年改立。)縣三衡陽,(上。倚郭。)安仁,(下。)酃縣。(下。)道州路,(下。)唐為南營州,復改道州,復為江華郡。宋仍為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道州路總管府。户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十萬九百八十九。領司一、縣四。

錄事司。

縣四營道,(中。倚郭。)寧遠,(中。)江華,(中。)永明。(下。)永州路,(下。)唐改零陵郡為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永州路總管府。户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領司一、縣三。(本路屯田一百三頃。)錄事司。

縣三零陵,(上。倚郭。)東安,(上。)祁陽。(中。)郴州路,(下。)唐改桂陽郡為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户六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萬五千一百一十九。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舊有兵馬司,至元十四年改立。)縣六郴陽,(中。倚郭。舊為敦化縣,至元十三年,改今名。)宜章,(中。)永興,(中。)興寧,(下。)桂陽,(下。)桂東。(下。)全州路,(下。)石晉於清湘縣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户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領司一、縣二。

錄事司。(舊有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立。)縣二清湘,(上。倚郭。)灌陽。(下。)寶慶路,(下。)唐邵州,又為邵陽郡。宋仍為邵州,又升寶慶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寶慶路總管府。户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五。領司一、縣二。

錄事司。

縣二邵陽,(上。倚郭。)新化。(中。)武岡路,(下。)唐武岡縣。宋升為軍。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武岡路總管府。户七萬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萬六千八百六十三。領司一、縣三。(本路屯田八十六頃。)錄事司。(舊有兵馬司,領四廂,至元十五年改立。)縣三武岡,(上。倚郭。)新寧,(下。)綏寧。(下。)桂陽路,(下。)唐郴州。宋升桂陽軍。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桂陽路總管府。户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萬二千二百四。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