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金歲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國的子民們都在興高彩烈地談論着:他們的子從來沒有象今時今過得這麼快樂。
三年前,結束北方戰事,帝國進入了長達千的漫長和平時期。
對外,除了在北方,帝國的邊防軍不斷向北推進,與北方小民族時有磨擦之外,帝國軍隊基本上處於守勢,沒有對外的大規模戰爭。
能不打戰爭就不打,早一天結束戰爭是無量功德,和平比戰爭好!
沒有戰爭,就沒有血,不會產生大量青壯喪失情況,人口就能不斷增加,做為最強壯社會個體的軍隊,能為帝國留下最強壯的基因。沒有戰爭,不用動用大量民力,國內消費旺盛,人們過得歡樂祥和,而不用膽戰心驚,害怕哪一天會接到自家孩子的壞消息。
在國內,年底結束的“國有股減持”為千家萬户帶來了節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與曹發生衝突前這段時期,很少參與中原大戰,大部分時間忙於建設,忙於賺錢,他特別喜歡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發財。
可是,他的出發點雖然好,問題是在初期,百姓們很窮,拿不出很多錢,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個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懷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這傢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兒摟錢呢(他們被漢朝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闆們出錢(他們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鐵,官法如爐,得罪名為官府,實為黑社會的李亦奇後果會很嚴重);強迫他的公務員買股票(那時候,公務員領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憑證,白紙一張,個個都哭到眼淚鼻涕水一齊),但資金還是有一定缺口,於是就動用公款購進股份,從而產生國有股。
高峯時期,國有股曾經佔了股市總值的50%以上。
後來,經濟上來了,百姓富裕了,對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爭相購進,這樣才不用到政府的錢去買股,國有股在股市總值的比例不斷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國有股佔股市總值的25%,李亦奇個人是全國最大的資本家,旗下的投資公司佔有10%股份,他的兒女的信託基金佔5%,軍隊信託基金為8%,政府信託基金佔5%,其它47%歸全國百姓所有。
帝國共有二個股市,一箇舊,一個新,舊的是建業“聚寶盆街”的股市,新的設在幽州的天津,它們是帝國經濟的發動機,承擔着財富分配的重大責任,在北方戰爭結束後,進入了一個瘋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長紅,兩市的通總市值摺合一億兩白銀!
那麼國有股的市值為2500萬兩白銀,按户部計劃,帝國政府將在青武九年節前全面沽空國有股,清盤後,帝國政府雙手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股份在手中。
這項工作在青武八年節過後展開,掌管國有股的户部開始執行國有股減持計劃。
非常順利,市場接盤的力量異常強大!一來百姓手中有錢,二來實際是大家來分國家的豬,國有股實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歷史原因,當一間公司組成時,國有股和百姓購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樣,例如購進1%的股份,政府出10兩銀子,那麼百姓也是出10兩銀子,而不是購進1%股份時,政府出1兩銀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0兩銀子才能拿到。(這裏要説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乾股!不過李亦奇很少拋售股份,如果他拋售股份會對市場造成極大動盪,嚴重打擊市場信心)如果按後一種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給老百姓,按10兩銀子來計,那就是政府賺了9兩,這樣的事,老百姓當然不幹!
現實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時,採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總投入+五年預期的分紅-政府在股份上的總收益,這個差價,就是售價。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預期分紅打入成本,是因為政府少了國有股的分紅後,為了避免國家收入的震盪,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紅。
例如1%股份,政府總投入20兩白銀+5兩的五年預期分紅,政府從股份中已經得到20兩白銀的收益,那麼這1%股份的出售價為5兩白銀,如果當時股價為10兩,則購買國有價者從中得利為5兩(不一定有,股份可能會下跌)總之,大部分的國有股十分低廉,現有持股人,可以優先得到購買,例如李亦奇控股10%,他能買進3百多萬的股份。
當然,也有些國有股因企業經營不善,成本高,這部分國有股,大家不肯按價購買,那麼就來競拍,公開拍賣這部分股份,如果標,就降低底價,直到拍賣出去為止,這些甚至是半賣半送的,不過這部分國有股很少。
相當一部分國有股因企業經營得好,甚至出現總投入和五年預期分紅之和少於總收益,則僅收取少許手續費,等於送給投資者。
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政策,主要還是股市的主分配政策,是分紅!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分給股民,讓大家拿到實實在在的銀子和銅錢。
大元的股市現金分紅甚至超過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資額,為老百姓帶來實利,而不是圈錢,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錢購買),也很少搞送轉紅股(不分收益)。
這樣,投機程度不算高,圈錢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資金投入股市,也帶來了長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們抱怨説每年股市太少的擴容,累他們有錢無處投資!
在一定程度上,國有股減持,就是滿足老百姓們對於股市的熱情支持。一減持,來多少,老百姓就吃進多少!
藏富於民,而不是想盡心機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國政府與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帶來了子民對帝國政府的忠誠。
國有股減持,趕在青武九年節前順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終分紅,本來就有大額分紅的傳統,今年更是為了粉飾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樂乎,按户部統計,出現了資金倒的現象,不少購買了國有股的股民,所得現銀分紅比購買價還要多,等於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們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夠現銀(銅)分紅,全在於帝國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夠上市,必須經營良好,而不是靠虛作假、收買官員、搞假報表,上市之後,聘請最有能力的人去經營,努力為股東們掙錢,公司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因為帝國要求以分紅為主,經營者少了許多想頭,踏踏實實經營,不敢搞歪門道,這也是為什麼大元帝國股市擴容速度不快的原因,每一間公司上市,要確保這間公司是能夠盈利的,才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