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章刀創奇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玉皇頂,玉皇廟,歷史之悠久的確可以追朔到極遠的上古。它起源於秦始皇祭天,那時候的佛教並未傳入中土,秦始皇數次登臨泰山玉皇頂祭拜天地之神,就在玉皇頂之上築下拜神之用的參神台,秦二世更將參神台擴建,那時已是極為雄偉,後來在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土,使它逐漸成了一個可與道教分庭抗理的宗教。

漢朝歷代皇帝都會上泰山祭拜天地之神,東漢明帝之時,因其信奉佛教,而且極為虔誠,便允許在參神台上設置金身佛像,後索在玉皇頂上,改參神台為寺廟,而參神台卻成了玉皇廟院中的那塊巨大的石坪。

關於這個石坪,還有個傳説,當然,這是在江湖中傳的。傳説這塊巨大的石坪乃是同心石,當地的一些人經常前來乞福,認為仁聖石坪乃是歷代皇帝拜神之台,肯定具有靈,因此許多人在石坪上挖下小片石頭帶回家,以乞求眾神庇佑,而每當有雷電擊在這塊主石坪上時,那些被人挖掘帶回的小石塊也會跟隨着主石坪震動,像是與主石坪有着極強的心靈應一般,所以人稱為之同心石。至於這塊石坪的來歷眾説不一,有人説是天外飛來的神石,有人説是當年秦始皇自東海蓬萊仙島求得這塊巨大的神石,以萬夫之眾抬上泰山之頂。當然,這跟神話是沒有分別的。且不説泰山的山道如何險峻,單説以萬人之力能否抬起這塊石坪還是個問題,因為沒有人知道它到底埋有多深。

其實,在江湖之中還傳着一個傳説:當年慧遠大師曾在玉皇廟住過一段時間,後眾弟子以同心石為其做了一個巨大的蓮台。後來慧遠大師就坐在這同心石的蓮台坐化昇天,留下了不朽之名。更傳説在慧遠大師坐化昇天之前,同心石竟嗚咽了三天,嗡鳴不絕,被廟中之人認為是一種奇像,只是慧遠大師知道自己壽辰將近,也就吩咐後事。三天之後,慧遠大師果然坐化昇天,那同心石的蓮台也便保存在玉皇廟的密室之中,蓮台之上塑有慧遠大師的金身,那並不與一眾菩薩擺放在一起,他只受玉皇廟的歷代主持參拜。

江湖也有人説,這是慧遠大師的遺囑,更盛傳一種言,説玉皇廟中的和尚和慧遠有極大的關係,甚至説慧遠大師有可能是當年白蓮社的人。不過,江湖中人似乎從來都未敢對玉皇廟做任何挑戰。第一,玉皇廟中全是出家人,與世無爭;第二,是因為敬重慧遠大師,慧遠大師不僅僅是佛門宗師,更是江湖中人心中的神。就因為佛、道、魔三宗那一拼,將魔門擊得四分五裂,再也無法為禍武林和天下,更創下名傳千古的白蓮社,將正義推上了極端。

白蓮社幾乎網羅了天下的所有英。而四十多年前的宗和冥宗若非白蓮社,只怕江湖已經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江湖中都極為敬重慧遠大師,無論是白道還是黑道,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

對於玉皇頂之上,其實江湖中還有些傳説,那是煩難大師和不拜天諸人之間所發生的事情。不過,那究竟是什麼事情卻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冥宗曾在玉皇頂上大鬧了一場,但終還是退了下去,這些都只是傳説,到底是不是真有這麼回事卻無從查證,廟中的僧侶不會告訴任何外人。

有人懷疑廟中住着一位極為可怕的絕世高手,當然,這些並沒有必要去相信,也沒有必要去對他做出何種解釋。江湖人總愛猜測,總愛製造謠言,這很正常,也很普通,因此,可信也可不信。

慧遠大師坐化的那尊同心石蓮台就在玉皇頂的密室之中,而玉皇頂的密室處於北面,與大院相隔有兩百步之遙。

此刻密室之中梵音深重,檀香繚繞,木魚之聲輕響,每一下都是那麼沉重。

密室之中,靜坐於蓮台之前蒲團上的正是玉皇廟現任主持戒嗔,自從老主持塵念圓寂後,主持之位就傳給了其弟子戒嗔,這是一個全心修佛的老和尚。沒有人知道他的深淺,只知這和尚佛心極高,也很少面。

,玉皇廟中的小沙彌全都下山了,僅留下戒嗔與其四大弟子靜參佛心,不聞外面之事。

蓮台之上,慧遠大師的神像在繚繞的檀香之中若隱若現。

戒嗔極為清瘦,高的鼻樑如槍一般標直,黃的僧衣在半披的袈裟裏面更顯出一種沉穩而枯寂之

戒嗔一心向佛,毫無雜念,但近來卻總似乎覺魔障隱現,那種空靈之境很難保持絕對平靜。他也有些不明其因,惟有以佛經相誦,但這些似乎都無濟於事,特別是今,自早晨開始,魔障頻生,使他本就無法真正地安靜參禪,就連他的四大弟子也清晰地覺到他的不安。

“師父。要不要弟子去前院看看?”説話者是戒嗔的大弟子晦明,晦明似乎看出了戒嗔無法靜心的源。

戒嗔微微嘆了口氣,停止敲擊座前的木魚,低沉地道:“數十年來,為師只曾有一次如今一般魔障頻生,那就是你師祖圓寂之時,想不到我苦蔘數十年佛法,依然無法摒棄魔念,真有負恩師教誨!”晦明望着師父,小心翼翼地問道;“會不會跟蔡風小師弟的決鬥有關呢?”戒嗔緩緩睜開茫然而空的眼睛,目光幽深,緩緩地道:“魔由心生,心天地,天地之魔念為七殺,受七殺所才會有魔念入侵,為師之心猶未修到通禪境界。”説着輕輕一嘆,又道:“為師始終無法悟透你師祖‘無相無我’的大無相禪意,真是慚愧!”

“師父是説小師弟的無相禪意比師父更高?”這次説話者是戒嗔的三弟子晦成。

戒嗔淡淡地望了晦成一眼,目光再掃過不言不語的二弟子晦心及四弟子晦勇的面龐,又專注地望了慧遠大師法像一眼,淡然道:“蔡風小師侄的慧深種,智慧更是天下少有,且有道心為媒,其無相禪意的進境是你們永遠都無法趕上的。雖然為師痴長四十年,但論到無相禪意的修為只怕不會勝過他。影響為師靈台的並不只是無相禪意,還有另外一股極為霸烈的氣息,更有一種魔意在張狂,這魔氣與霸烈之氣夾在無相禪意之中,即使為師的心也無法完全平息,看來今之事的確太不尋常了。”

“啊,師父是説今登臨泰山的江湖中人有許多可怕的高手?”晦心驚問道。

“憑為師的覺,今之事非比尋常,在玉皇頂之上,除蔡風小師侄外,至少還有三大絕世高手的存在,這也是為師心生魔唸的主要原因。”戒嗔緩緩地閉上眸子,沉鬱地道。

晦明、晦心諸人呆了半晌,他們想不通,怎會有如此多的絕世高手前來玉皇頂呢?但他們從來都不會懷疑師父所説的每一句話。

晦勇突然道:“難道師祖臨終前的那句禪言就是指今?”

“蓮碎石裂,魔現東嶽,玉頂將滅,佛蓮自現。”戒嗔哺哺地念道,神情依然有些茫然,晦勇所説的似乎並不能與這句話相符,但也似乎有些道理。

戒嗔想了想道:“為師靜思了近二十年,猶未能參悟這句話的真義,想來應該不會指今之事…”戒嗔正説話間,座前的巨大蓮台竟“嗡嗡”自鳴起來,甚至有些躍躍動的跡象,慧遠法像也跟着振動,如此奇景饒是戒嗔佛心高超也不住大驚,更終止了所説的話。

“誦經!”戒嗔疾呼道。

蔡風的劍在虛空之中變了三百七十六個角度,終於在葉虛的扇底下發現了破綻。

當蔡風的劍到此處時,葉虛的描金玉扇也正好封住了這個位置。

兩件兵刃相擊竟沒有半點聲息,蔡風與葉虛錯身而過的時候,葉虛的神立刻不再鎮定。

蔡風用的不再是劍,而是刀!錯身拔刀、揮擊,天地霎時變得慘然一片,猶如雲落九霄,霞披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