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禁忌世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31“葛蘭,”裴洛拉特説:“我在旁邊看,會不會打擾你?”
“一點都下會,詹諾夫。”崔維茲説。
“如果我問問題呢?”
“問吧。”於是裴洛拉特問道:“你到底在做什麼?”崔維茲將視線從顯像屏幕栘開。
“只要是屏幕上看起來很接近那個忌世界的恆星,每一顆的距離我都得測量出來,這樣我才能斷定它們真正的距離。我必須知道它們的着力場,所以需要質量和距離的數據。如果缺乏這些資料,就無法保證能做一次成功的躍遷。”
“你怎麼做呢?”
“嗯,我看到的每一顆恆星,電腦記憶庫中都存有它的座標,這些座標可轉換成康普隆的座標系統。接下來,據遠星號在太空中相對於康普隆之陽的位置,再做小幅度的修正,就能得到每顆恆星和我們的距離。屏幕上看來,那些紅矮星都很接近那個
忌世界,伹事實上有些可能更近,有些其實則更遠。我們需要知道它們的三維位置,你懂了吧。”裴洛拉特點了點頭。
“你已經有了那個忌世界的座標…”
“沒錯,但那不夠,我還需要知道其他恆星的距離——誤差可以容許在百分之一左右;在那個忌世界附近,那些恆星的着力場強度都很小,些許誤差不會造成明顯的差別。而那個
忌世界環繞的太陽,或是説可能擁有
忌世界的那顆恆星,在
忌世界附近產生的重力場卻很強,我必須知道它
確的距離,
確度至少得是其他恆星的一千倍,單有座標無法做到這點。”
“那你該怎麼做呢?”
“我測量出那個忌世界——或者應該説它的恆星——與附近三顆恆星的視距離。那三顆恆星都很暗淡,需要放大許多倍才看得清楚,因此,它們的距離想必都很遠。然後,我們將其中一顆擺在屏幕中央,再向一側躍遷十分之一秒差距,躍遷的方向垂直於對
忌世界的視線。由於附近沒有什麼恆星,即使我們不知道較遠處星體的距離,這樣的躍遷仍然很安全。
“在躍遷之後,位於中央的那顆參考恆星仍然還在原處,如果三顆恆星距離我們真的很遠,其他兩顆暗星的位置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然而,那個忌世界的恆星距離較近,因此會有視差移位產生,從移位的大小,我們便能決定它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假如我想驗證一次,我可以另選三顆恆星,着新再試一遍。”裴洛拉特説:“總共要花多少時間?”
“不會太久,繁重的工作都由電腦負責,我只要發號施令就行了。真正花時間的工作,是我必須研究測量的結果,確定它們都沒問題,還有我的指令沒有任何失誤。如果我是那種蠻勇之徒,對自己和電腦具有完全的信心,那麼幾分鐘內就能完成了。”裴洛拉特説:“真是太奇妙了,想想電腦能幫我們做多少事。”
“這個我一向心裏有數。”
“假如沒有電腦,你要怎麼辦?”
“假如沒有重力太空船,我要怎麼辦?假如我未受過太空航行訓練,我要怎麼辦?假如沒有兩萬年的超空間科技做我的後盾,我又要怎麼辦?事實上我就是現在這樣——在此時,在此地。倘若我們想像自己身處兩萬年後的未來,我們又要讚歎什麼樣的科技奇蹟?或者有沒有可能,兩萬年後人類己不復存在?”
“幾乎不可能,”裴洛拉特説:“幾乎不可能不存在。即使我們沒成為蓋婭星系的一部分,我們仍有心理史學指導我們。”崔維茲在椅子上轉過身來,雙手鬆開電腦。
“讓它計算距離吧,”他説:“讓它重複檢查幾遍,我們反正不急。”他用怪異的眼光望着裴洛拉特,又説:“心理史學!你知道的,詹諾夫,在康普隆上,這個話題出現了兩次,每次都被斥為信。我自己説過一次,後來丹尼亞多也提到了。畢竟,除了説它是基地的
信,你又能如何定義心理史學?它難道不是一種沒有證明和證據的信仰嗎?你怎麼想,詹諾夫?這個問題應該比較接近你的領域。”裴洛拉特説:“你為什麼要説沒證據呢,葛蘭?哈里·謝頓的擬像已經在穹窿中出現許多次,每當重大事件發生時,他就會針對時勢侃侃而談。當年,他若是無法使用心理史學的方法做出預測,就不可能知道未來才會發生的事件。”崔維茲點了點頭。
“聽起來的確不簡單,即使有過一次失誤,沒能預測到騾,那仍是不簡單的事。但話説回來,它還是令人到
門,有點像是魔術,任何術士都會玩這種把戲。”
“沒有任何術士能預測幾世紀後的事。”
“沒有任何術士能創造奇蹟,只是讓你信以為真罷了。”
“拜託,葛蘭,我想不出有什麼伎倆,能讓我預測五個世紀後會發生什麼。”
“你也無法想像有什麼伎倆,能讓一個術士讀取藏在無人軌道衞星中的訊息。然而,我就目睹一個術士做到這一點。你有沒有想過,定時信囊以及哈里·謝頓的擬像,也許都是政府一手導演出來的?”裴洛拉特對這種説法顯得相當反。
“他們不會那麼做。”崔維茲發出一下輕蔑的噓聲。
裴洛拉特説:“假如他們企圖這樣做,一定會被逮到的。”
“這點我不敢肯定。不過,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心理史學如何運作。”
“我也不知道那台電腦如何運作,可是我知道它的確有用。”
“那是因為還有別人知道它如何運作,如果沒有任何人知道,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那樣的話,要是它因為某種原因停擺,我們都會變得一籌莫展。如果心理史學突然失靈…”
“第二基地人知道心理史學的運作方式。”
“你又怎麼曉得,詹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