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在高宗跟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便停着杯兒不飲,低低地問媚娘何在,內中有一個乖覺的女尼,奏對説:“媚娘因今是先帝忌,心中悲傷,無心修飾,怕褻瀆了萬歲爺,便不敢接駕。”高宗聽了,笑説道:“朕能替媚娘解憂,今雖是先皇忌,俺們見個面兒,卻也何妨,快傳諭去請媚娘相見。”一個女尼,奉了聖旨,進內院去傳喚媚娘。
媚娘説未亡人已截髮毀容,不可褻瀆聖目,不敢見駕。高宗如何肯依,便接二連三地傳諭進去,説倘再不來見駕,萬歲便要親自移駕進內院來了。
媚娘違拗不過,只得略整衣襟出來,走到筵前,低着頭,捧着酒壺,替高宗斟了一杯酒,放下酒壺,轉身便要走去。高宗上去,伸手拉住衣袖,説道:“媚娘,媚娘,緣盡於此了嗎?”説着,止不住眼淚紛紛落下來。
那媚娘也不低頭宛轉,拿衫袖拭着眼淚,高宗伸手去緊緊地握住媚孃的手,兩人黯然相對了半晌,媚娘嘆着氣説道:“昔恩情,而今都成幻夢,陛下去休,莫再以薄命人為念。”説着,便要奪手進去。高宗如何肯舍,便道:“吾二人豈不能重圓舊夢乎?”媚娘搖着頭説道:“妾已毀容,勢難再全。
況子納父妃,名分攸關,願陛下舍此殘花敗柳,海樣深思,妾三生銜不盡也!”媚娘愈説得可憐,高宗愈不肯舍。
看她柳眉鎖恨,杏靨含愁,高宗恨不得立刻帶她進宮去重圓好夢。又看她清鬢已經剃盡,實是無可挽回了,便只得忍心揮淚別去。誰知高宗在水仙庵中私會武媚娘這件事,被護駕的侍衞,偷偷地去告訴了王皇后。王皇后便與劉貴妃商量。
劉貴妃道:“萬歲還未忘情媚娘,遲早總要把媚娘進宮來的,那時媚娘一得了寵,俺和皇后越發要吃她們的欺侮了。依俺的意見,不如請皇后悄悄地把媚娘接進宮來。
在宮中養着,慢慢地給她留起頭髮來,那蕭家婢子,倘再住皇上不放,俺們便把這媚娘獻出去,那時媚娘若得了寵,那蕭家婢子,便失了寵。
再者這媚娘是娘娘她進來的,自然和俺們連通一氣,凡事也肯幫助俺們了。”她后妃兩人,正計議着。
忽見宮女報來,説蕭淑妃產下皇子來了。劉貴妃聽了,一拍手説道:“更不得了,萬歲爺從此更把那蕭家婢子寵上天去了,三五年以後,怕不要把這小東西立做太子,把那蕭家丫頭,封作皇后呢。”王皇后聽到這一句話,便不由得怒氣直衝,説着:“好!好!俺便把媚娘接進宮來,看這賤婢能保得幾時寵幸。”那邊高宗見蕭淑妃產下一個皇子,心中萬分的歡喜!取名素節,到滿月的那一天,彩霞宮中,十分熱鬧,許多妃嬪進宮來賀喜,歡笑暢飲。又在弘德殿上,賜百官筵宴。
***彩霞宮中正在歡笑暢飲的時候,只見一輛輕車,悄悄地推進?後宮門,直送到正宮裏停下。宮女上去,從車子裏扶出一位嬌貌輕盈的女尼來。
那女尼見了王皇后,便拜倒在地,口稱娘娘千歲。皇后親自去把女尼扶起,拉起手兒,走進寢宮去,兩人密密切切地談着心,從此王皇后便把這女尼留養在宮中,暗暗地給她留起頭髮來。
這個女尼不是別人,便是被太宗臨幸過,又和高宗偷着情的武媚娘。這媚娘此時還只有十八歲年紀,王皇后着意調理着,益發出落得豔冶風,她格又乖巧,心地也聰明,每伺候着皇后的飲食起居。
閒暇的時候,又説笑着替皇后解着悶兒。皇后也不時賞她金銀衣飾,媚娘便拿了悄悄地賞了宮女,因此合一個正宮上上下下的人,沒有一個不説武媚娘是大賢大德的。
便是那劉貴妃,越發和媚娘説得投機,兩人在宮中拜了姐妹。劉貴妃把媚娘拉到自己宮中去,同起同卧,十分親密。
看看過了兩年,媚娘鬢髮如雲,翠鬟高擁,越發出落得容光煥光,嫵媚動人,那時打聽得高宗寵愛蕭妃的心思也差了些,有暇御駕也常臨幸正宮。
那蕭淑妃打聽得萬歲在正宮留住,便在背地裏罵皇后是騷狐,又假説素節哭喚阿父,接二連三地把個萬歲回宮去,也便有人把蕭淑妃辱罵皇后的話,悄悄地去告訴了皇后。
皇后大怒!説這賤婢,俺須不能饒她。隔了幾天,高宗又臨幸正宮,帝后對坐着用膳,在飲酒中間,皇后故意説:“當年若無武才人為陛下設謀,如何能得有今?可憐那武才人自先皇去世以後,便守着暮鼓晨鐘,向空門中度着寂寞光陰,陛下也曾憐念及否?”高宗自從那和武媚娘在水仙庵中相遇以後,回得宮來,也便時時掛念,如今聽皇后提起,便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道:“空門一別,有如隔世,每值花前月下,如何不念?只因關係着先王的名分,且美人業已削髮出宮,無可挽回的了。”王皇后笑説道:“妾身亦知陛下未能忘情武氏,已為陛下物得一個女子在此,容貌舉止,完全從媚娘胎得來,今敢獻與陛下,以解相思之渴。”高宗聽説,忙問女子何在?王皇后回頭去吩咐宮女,把那新入宮的女子喚出來,停了一會兒,果然兩個宮女,扶着武媚娘出來,走在高宗跟前,深深拜倒。
待高宗扶起她頭來看時,丰容盛鬋,這不是媚娘,卻是何人?當下王皇后便把如何探聽得陛下私訪尼庵,知道陛下還想念武氏,便悄悄地去把她接進宮來,留着頭髮,藏在宮中,待陛下臨幸。一席話説得高宗心花怒放,連聲讚歎!説皇后真是好人!
當夜便在西宮臨幸武氏,他二人久別重逢,自有一番繾綣。武氏如今年已長成,牀蓆之間,自解得一番擒縱手段,不復如從前一味地嬌憨羞縮了。
高宗十分歡喜!便拜為昭儀,那武氏因不忘皇后引進之思,便每到正宮去朝見,伺候着皇后的起居,依舊陪着皇后説笑解悶直到萬歲在西宮守候着,幾次打發內侍來傳喚,她才回西宮去。
隔了幾天,又親自把皇帝送進正宮去,勸皇帝不可失了夫婦患難之情。又説那蕭淑妃,出身賤,只知一味沽寵,不顧后妃大禮,勸皇帝少親近為是。高宗聽了武氏的話,果然把蕭淑妃冷淡下來,王皇后和劉貴妃二人,都是十分武氏的。這武昭儀在牀第之間,果然是妖冶浮蕩,把個風天子,調得顛倒昏。
但每值她斂容勸諫的時候,眉頭眼角,隱隱着一股嚴正之氣,不由這位懦弱的皇帝,見了不畏懼起來!你若依從了她,一轉眼便橫眸淺笑,叫人看了煞是可愛。你若不依從她,見她那副輕顰薄嗔的神韻,叫人看了又煞是可憐!
子久了,這皇帝便被武氏調得千依百順。有時高宗朝罷回宮,心中遇到大臣爭執,難解難理的事體,武氏只須一句話,便處置下來了。
從此高宗越發把這武氏另眼看待,每天把朝廷大事和武氏商量着,又把各路的奏章給武氏閲看。武氏做女孩兒的時候,原讀得很多的詩書。
當下便替皇帝批着奏章,起初原和皇帝商量妥當了,再動筆批寫,後來因高宗怕煩,一切奏章,都由武氏做主批閲。
這高宗皇帝原是好逸惡勞的人,如今見武氏能批閲奏本,便也樂得躲懶去。這武氏原也生得聰明,又因她隨侍先皇帝的時候,先皇帝批閲奏章,她看在眼裏。
如今她批去的奏本,果然語言得體,處置得宜,外間臣工,毫無異言,高宗也很是放心,把武氏加封為德妃。這武氏地位一高,她卻漸漸地放出手段來。第一個便拿劉貴妃開刀,她在高宗跟前,説王皇后和蕭淑妃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