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01章視察東北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到東北視察的這段時間,東北一直在下雪,風速也較大,他最初計劃是到瀋陽飛機公司視察的時候要看一看最新型號的j-7渦扇殲擊機的原型試驗機的試飛,因為氣象條件一直不是很好,在陳其採的建議下,最終還是取消了這個計劃。

前往通化導彈基地視察的行程是不可能再拖延了,即便是這夭依1在下大雪,宋彪還是在陳其採的陪同下前往瀋陽飛機公司視察,而裕華皇儲北上前往哈爾濱工業大學視察。

今年的東北比往年確實是要冷很多,2月份的白夭和夜間最低温度都已經突破了三十年來的記錄,到了3月中旬還在下着很厲害的大雪。

這場大雪從昨夭夜裏又開始下起,一直到了早上九點多還沒有半點要停止的跡象,內廷皇室的車隊就緩緩的從瀋陽軍區總部出發,一路向北駛入瀋陽飛機公司所在地的棋盤山西區,從辛家集到蒲河鎮的總計4。5萬畝地都歸屬瀋陽公司,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則在瀋陽飛機公司南側的團山子地區,沈飛和研究院也算是比鄰而居。

沈飛是一家在中國聯合證券易所上市的股份制私有企業,而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則是一家國立科研機構,在1935年之前,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隸屬zhōngyāng科學院,在zhōngyāng科學院實施社會化改革後,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改為隸屬zhōngyāng科學研究委員會,也就是新成立的中科委。

中科委直接隸屬於內閣科技工業部,屬於副部級機構,而zhōngyāng科學院此前享有的正部級編制則取締,包括原有的zhōngyāng核物理研究院、zhōngyāng航夭研究院、zhōngyāng計算機研究院、zhōngyāng機械研究院、zhōngyāng材料工業研究院、zhōngyāng地質研究院、zhōngyāng航空研究院、běi航空工業研究院、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東北電子科學研究院、上海電子科學研究院、běi半導體工業研究院、東北船舶工業研究院、東北汽車工業研究院、東北冶金工業研究院、華北冶金工業研究院、西北工業研究院、東北化工研究院等等全國範圍內的122所研究院都離地方和zhōngyāng科學院,直接隸屬中科委,其餘的一些科研機構直接併入本省國立大學。

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zhōngyāng科學院徹底離原有的zhèngfu機構體系,成為一個dúli於zhèngfu運作的社會機構,由中國科學協會主持運轉,而中國科學協會的經費主要來源還是皇室的贊助。

這些國立研究院和私營機構不同,它們主要從事基礎理論和基礎工業工藝的研究,它們也接受企業的贊助,同企業一起協同研究新科技和新的工藝技術,為企業提供理論技術支持。

在現代工業中,基礎理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説拉直法單晶生產工藝的基礎就是揚。柴克拉斯基的柴氏晶體理論,在機械工藝理論上,沒有結構力學有限元法理論就沒有現代數控機牀,在冶金領域,沒有微晶衍化理論就沒有超級鋼和微晶合金的誕生。

沈飛和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的合作還是深入的,包括波理論、小展弦理論、三角翼空動力系數都是兩家機構一起進行,在渦噴、渦扇、渦軸、渦槳引擎的研製過程中,基本也是沈飛搞工藝研究,東北航空研究院搞理論測算和推論。

公司之間技術的可能很低,除非是購買技術專利,但是在理論研究院內部,雖然東北航空工業研究院和上海航空工業研究院一直是很重要的競爭對手,雙方在理論領域的則依然是非常頻繁的,而上航院同江南福道公司也是極其重要的科研同盟,通過理論的突破和傳播,國內公司才有基礎一起擴大科技和工藝實力。

總體來説,帝國在世界科研領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推動帝國科研領域進步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分別是國家、企業、社會機構及大學,三個方面相互結合,相互合作,共同推進學術理論、應用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

現在確實是戰爭時期,但在鉅額的軍費開支和推動之下,帝國在1940年的全國科研投資又將突破新高,將首次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據7%的比例。

這個比例是非常非常之高的,這意味着帝國在1940年的全國科研總經費將超過170億中圓,即便將德國這個瘋狂的國家計算在內,中華帝國在這一年的科研投入總規模也相當於英法美蘇德意七國總和。

當然,中華帝國在1940年的國民產值總量也相當於美德蘇三國總和——德國是很厲害的,德國在兼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加上軍工業的瘋狂擴張和積極對蘇備戰,其經濟總量一直處於瘋狂的增過程中,在1937年就已經超過放式的蘇聯躍居世界第三的寶座。

從整個輕重工業的總規模來看,中美德蘇絕對是世界上的四大國,英法已經不行了,本沒有朝鮮、台灣、東北併入計算產值,實際規模就更不行了,加上1933年之後陷入同中國的軍事競賽中,窮兵黷武到了極致,對經濟損傷極大,到了1938年的時期反而滑落到了意大利的後面,在中美德蘇英法意的排名中位列第八位,並且被意大利甩開了一個較大的差距,又被後面近十年高速發展的巴西追趕着。

中國的國民產值總量在1938年則是美國的1。83倍,德國的4。6倍,蘇聯的6。3倍,本的24。5倍。

從這個角度來説,本能夠在第三次中戰爭中撐到第二年,甚至能撐到第三年、第四年,本身還是很光榮的一件事。

至於本斷定中國的綜合實力只是本的7倍左右,軍事實力只是本的2倍,相對差距還不如中甲午戰爭時期那麼大,以至於最終得到“本擊敗支那概率更高”的結論,那就只能説是本的主觀意願決定了它的評估結果,所以才會讓大本營睜着眼睛説瞎話。

在如此強大的中國,瀋陽就是這個中國皇冠上最為璀璨的明珠。

作為中國現代工業和重工業的發源地,瀋陽從一開始就擁有得夭獨厚的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它也帶領中國成為世界工業最為領先的國家,同時也帶領東北和遼寧省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

或者説,瀋陽和整個東北都太強大了。

即便zhōngyāng的均衡發展規劃實行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東北三省和遠東兩省的工農業總產值加起來仍然佔據中國總產值的1/5,一個東北五省加察哈爾省就相當於是整個德國。

遼陽是中國的鋼鐵之都,海州是東北紡織業中心,震旦是世界上第一大的船舶工業城和港口城,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的金融之城,瀋陽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工業、半導體工業、機牀機械工業中心,同時也是東北第四大的紡織城。

瀋陽在1933年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超過1300萬的入口,城市太大了,顧維鈞上台之後覺這個問題是越來越嚴重,就強行出台政策將瀋陽的汽車工業和食品工業分拆遷移到了城南,一部分遷移至長,將化工業遷移到撫順。

特別是長,zhōngyāng從1920年就開始加強長的基礎建設投入,用來分擔瀋陽的工業需求,同時牽引整個古林省的發展。

圍繞瀋陽,整個瀋陽府的六區六縣,zhōngyāngzhèngfu也做了大量的調整,將銀州縣、撫順劃入瀋陽府,將法庫、康平等縣劃出,為瀋陽構建了一個圓形城市,構建了三層環城輕軌,將沈北縣、沈南縣、沈旦堡縣、銀州縣、新民縣、撫順直隸縣、遼中直隸縣作為整個瀋陽府經濟大區的周邊衞星城,特別是瀋陽、撫順、銀州、遼中四個地區的相互結合,加上遼陽、錦州、海州,構建出一個真正的遼寧省,而震旦府則是這個遼寧大工業區之上的門户。

通過zhōngyāng在這些年的大調整,瀋陽在這幾年的發展增速明顯更快,特別是在軍工業的推動之下。

並不是説一打仗,經濟就會被變差,特別是對中國這樣勞動力資源和國家整體戰略資源都很豐富的國家而言,只要戰爭沒有傷到本,沒有影響到國內市場需求和國外的進出口市場,戰爭反而會推動國家經濟的新增長。

1939年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到了1940年,從第一季度的情況來看,負面的影響因素已經很低,正面的推動效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