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伊勢事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和中國不同,一個想要成為世界列強的大本帝國就必須擁有足夠龐大的殖民地,特別是在中經貿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滯期時。中經貿戰爭從1908年一直延續至今,從東北蔓延到世界範圍,除了雙方各自的內部市場彼此受關税的保護外,中在亞非拉市場的經貿戰爭則是愈加烈,這場經貿戰爭歷經十五年的發展,對雙方其實都有莫大的好處,刺雙方民族工業在技術、管理、營銷和產品上都有長足的發展,只是從最初的本佔據絕對優勢變成了中國逐步佔據着較為全面的優勢。
就在現在,就在今天,就在這個時代,就在這個大本帝國大正11年,就在這個中華帝國神武12年。
身處在漸強盛到不可一世的中華帝國之旁,本的危機遠遠強於整個世界,帝國的疆域是本的42倍,人口是本的8倍,經濟總量是本的10倍,煤鐵銅鋁等主要資源總量更是其數千倍以上。
本不能停止發展的步伐,一旦停止就會被中華帝國狠狠的抓在手心裏碎,而此時此刻恰恰是中海軍差距最大的階段。
本處於華盛頓條約之後最為輝煌的階段,而帝國海軍則剛剛起步,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彌補這一差距。
惡膽陡生的本開始了一次又更為驚險的冒險策略。…宋彪對於政治的鋭讓他又一次預測成功,與其説本派遣秋山真之海軍少將過來道歉。不如説是索要中屬新幾內亞的殖民權,本方面的最低限度也是要中國以一個合適的價格出售給本。
本方面還提出,如果中國將原德屬新幾內亞轉給本,或者是出售給大本帝國,大本帝國可以滿足中華帝國的要求在國內zhèngfu公文和外上止使用“支那”一詞。
歐陽賡內閣在外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比唐紹儀內閣時代更強硬,內閣不僅言辭拒絕了本的無理到荒唐滑稽的要求,也譴責本的蠻橫無禮。更不會在殖民地問題上做出任何退讓。
德屬新幾內亞是個什麼地方?
每年幾十萬噸銅礦和接近十噸的黃金產量的殖民地,帝國豈能割讓給外國,更怎麼可能割讓給本。不要小看這個地方,這裏的氣候環境決定了它的優勢,德國殖民期間已經為這裏打下了良好的經濟農業基礎。盛產棕櫚、椰幹、咖啡、可可和橡膠,加上週邊充裕的漁業資源,以及石油天然氣資源,帝國絕對不可能轉讓。
帝國的一貫方針是竭盡所能“減少進口,增加出口”而這裏對帝國恰好是一個最好的補充,帝國甚至早已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計劃,要在金銅礦資源最為密集的新不列顛島和石油資源密集的新愛爾蘭島佔為己有,在未來十年,帝國將逐步向此移民六十萬。並以此為跳板向南太平洋持續輸出更多的人口。
隨着帝國進入二次工業革命,帝國對於銅的需求增長迅猛,目前世界銅產量只有140萬噸,帝國去年的銅產量佔世界的17%,新幾內亞銅礦不僅是帝國控制的唯一世界級銅礦。銅礦的含銅率也遠高於國內的貧銅礦,所以,帝國絕不會作任何形式的退讓。
中的新一輪衝突又來了。
雖然秋山真之寄希望於直接面見華皇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但皇帝並沒有接見他的安排,只能在和帝國外相的強硬衝突中黯然回國,誰也未曾預料到這就將是本國內親華派的徹底衰亡。
本的貪婪。以及他們必須維持的擴張主義使得原本就因為經貿戰爭而長期處於冷戰狀態的中關係再起風雲。
在秋山真之離開後不久,本派遣兩艘戰列艦進駐澳大利亞代管的莫爾茲比港,帝國則命令在中屬新幾內亞的駐軍一級戒備,同時也準備派遣兩艘震旦級戰列艦前往萊城港駐防。
在軍艦即將駛出青島海軍基地之前,zhōngyāng軍部總參謀長蔣方震、海軍參謀總長薩鎮冰、海軍大臣宋文翽一同前往zhōngyāng宮的辦公廳向皇帝宋彪稟告這一事件的最新情況,並且等待皇帝的最終下令。
他們三人的神情都是異常的嚴肅和緊張,因為他們所要對峙的本海軍在主力艦上保持着帝國的三倍級別。
書面報告是海軍參謀總長薩鎮冰親自所寫,畢恭畢敬的雙手奉上給皇帝陛下,此刻在他的內心深處,也是充滿了一種莫名的害怕,擔心皇帝決議採取更為烈的對抗方式。
身為帝國的海軍參謀總長,薩鎮冰很清楚帝國海軍還本不是本海軍的對手,雖然説帝國已經擁有兩艘奧匈帝國的聯合力量級戰列艦和四艘震旦級戰列艦,因為噸位較小,總排水量噸位加起來才11。4萬噸(英制),僅相當於軍的1/3。
本海軍擁有6艘三萬噸級以上排水量的超無畏艦,4艘超過2。5萬噸級排水量的超無畏艦,如果加上還未正式拆解的德國賠償的拿sāo級和本自造的薩摩級、攝津級,中雙方海軍的差距就是4倍。
這仗顯然是不能打的。
帝國陸軍是世界第一的,可海軍遠弱於本也是不爭的事實,帝國海軍當然也有長遠的雄偉計劃,但這種立足長遠的大計劃在眼前這個階段恰好處於一個最為真空的時期。
據華盛頓條約,帝國海軍將擁有最高27。5萬噸(英制)的主力艦排水量總噸位指標,雖然總量小於本的38。5萬噸,但是帝國被允許後續增造兩艘3。5萬噸級戰列艦,並且允許使用16英寸的主炮。
最為補充協議。帝國海軍在航母建造的總噸位限制上,和本保持同樣的8。5萬噸(英噸)標準,憑藉帝國的空軍和飛機工業優勢,這將在某程度上進一步拉近帝國海軍和本海軍之間的差距。
只是按照帝國海軍部的計劃,這一差距最終是要在1935年左右才會被彌補,而帝國海軍在未來十年中都不具備挑戰本在西太平洋海軍霸權的實力。對於這一點,宋彪、蔣方震、薩鎮冰、宋文翽四人都是很清楚的。因為這一決策是他們共同作出的。
宋彪看着海軍情報部提供的各種最新情報,本海軍已經全面戒嚴,這代表本海軍做好了戰鬥的準備。而這一切都不過本又一個蓄謀已久的陰謀。
他很清楚本想要打帝國海軍很久了,只是過去總沒有機會,現在則終於找到了。
此時的本大約也有着政策的混亂。一邊是內閣想得到中屬新幾內亞,一邊是海軍瘋狂和夢寐以求同中國海軍戰,一戰擊敗中國海軍,再一次通過戰爭索賠奠定本才是亞洲唯一海軍霸主的地位,再一次奪回被本陸軍丟失的國運和在中國的所有特權。
當宋彪在這裏翻閲各種情報時,蔣方震、宋文翽和薩鎮冰心裏都充滿了緊張,他們很清楚,震旦號和旅順號一旦出港就很可能像鎮遠、定遠那樣,出去就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