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百年基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了這樣的心意,他就將潭柘寺的寺名改為鎮國寺,之所以是“鎮”而不是“寧”正因為這個帝國需要“鎮”住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他看着那裏,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最終的歸宿,心裏反而有種莫名的安定。
整個上午,宋彪幾乎都是在這個窗户邊靜靜的凝視遠眺,心裏思索着遠高於現實的那些問題。大約快到了正午的時間,他正準備在下午安排一下行程,去軍部看一看新的情況,陳其美就走進來同他稟告道:“陛下,容星橋先生到了,您昨有過代,若是時間允許,可以臨時見他。”
“哦!”宋彪這才想起來,道:“行,讓他進來。”陳其美微微點頭,這就要準備出去通知在外面守着的容星橋,宋彪忽然想起來什麼,喊住陳其美問道:“對了,你考慮過到地方任職鍛鍊一番嗎?”
“唔?”陳其美很有點驚呀,轉而就答道:“皇上既然有令,臣下自當領旨奉命!”宋彪示意他不急着去通知容星橋,道:“朕原先是想安排你接替袁金鎧的,如今想想,人才難得,打算安排你去山西當農業廳的廳長。山西那個地方,你也知道是出了名的刁鑽古怪,各種難治的事情都有,王樹翰去了兩年也就是做個鋪墊,後面考慮讓齊灝去對付更難的那些事,可朕仔細一琢磨,還是決定讓你去輔佐王樹翰,你下手既狠又準,正好和王樹翰是一個不錯的搭檔,齊灝則調往伊犁省任職省長,那邊的事情也不好對付,需要他這種軍方出身的省長鎮一鎮當地的氣焰。至於對你的安排,朕也是考慮長遠。”陳其美一聽這話真是大喜過望,當即謝過皇上隆恩聖眷和栽培,這才重新去通知容星橋前來覲見。雖説從內廷秘書局的秘書長下調地方一個農業廳的廳長,未免有降級的覺,可每個人的人生總是要新的開啓,才能走向更遠的地方。而他陳其美又何嘗不是一個野心家?
容星橋很快就進入辦公廳覲見皇帝,此番前來,他的任務只是要報賬而已,此外再聽一聽皇上對財團近期的一些想法。
自一戰以來,遠東財團就同帝國一樣收穫頗豐,收益率高的驚人,不僅是賣軍火。還壟斷了國際市場超過95%的橡膠,狠狠賺了一筆黑價,特別是通過荷蘭賣到德國的橡膠、鎳、錳和石油。那更是價值千金,直接要用黃金來換的。
戰前將在維克斯公司、温徹斯特等軍工股票和白銀資產套現,手中資本現金更是多的厲害。戰後又通過沒收俄國資產在阿拜疆買斷巴庫油區的開採權和當地俄國資本的煉油廠,僅此一項,每年獲利就不低於一億美元,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銅礦、金礦,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都是遠東財團經手,雖説遠東財團也一口氣買入帝國zhèngfu的三十億中圓的國債支付軍費,但是轉手就通過競標拿下庫茲涅茨克煤礦、赤塔鐵礦和託木斯克油區的開採權。
對遠東財團而言,競標不過是一個程,投資規模如此龐大的項目,其他國內公司本無法競爭。能夠有能力參與競爭的國外公司這些年暫時也不可能恢復實力。
國內自然也有人提議對遠東財團實施反壟斷制裁,就如美國對標準石油公司所做的那樣,可誰能真的支持呢?別説國會議員們不敢真的支持這樣的提案,就算是敢提議,權衡之下。帝國如今還是非常需要遠東財團這樣的世界級財閥,沒有遠東財閥,帝國也未必就能有今天,沒有遠東財閥,帝國去哪裏締造亞洲最大和最先進的冶金集團,去哪裏締造能建造無畏艦的造船廠。去哪裏締造和歐美水平相當的汽車、飛機、電氣、機車工業,去哪裏締造益強盛的中國機牀工業?
遠東現在還不是帝國的危機,而是帝國的希望之所在。
一個遠東財團,基本就相當於半個帝國。
當然遠東財團也在逐步轉變自身的經營範圍,從過去壟斷大豆出口到今天的六家特許出口商共同競爭,從過去以遠東商行為龍頭,漸轉變為以遠東銀行和中國通商銀行為龍頭,按照宋彪的意思,遠東銀行將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慢慢抹去中國財閥巨頭的象徵地位,但是被遠東財團各家公司合股私有化和中資化的中國通商銀行正在逐步成為新的金融巨頭,並且在表面上和遠東財團保持距離。
遠東。
這個品牌將慢慢的消失在公眾的視野裏,為的是更長久的生存下去,遠東汽車公司改組為中華汽車總公司,遠東鋼鐵、遠東船舶這個帝國核心產業公司將會在這兩年逐步改名為中國聯合鋼鐵總公司、中國聯合船舶工業總公司,以後還會繼續保持遠東之名的企業會越來越少,大體只會剩下遠東商行、遠東銀行、遠東航運、遠東鐵路、遠東石油、遠東武器六家特大型的企業,甚至連此時利潤豐厚的遠東紡織、遠東礦業都會逐步改變名稱,離遠東系自立。
因為遠東太大,它的存在本身就會讓世界和國人到恐懼,而它又必須存在,所以就必須學會隱蔽。
第一次世界大戰真的讓遠東財團賺到了盆滿缽滿,容星橋身為總董,每年的分紅都能在上海辦一家小銀行,僅是在軍工業、石油產業和橡膠產業的投資就在過去六年間賺取了超過十億英鎊的鉅額利潤,其他的間接收益也極其可觀,德國在國際市場的六年真空讓遠東財團在油脂、化工、染料、紡織、機械、電氣六個領域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大突破,甚至是向英法市場出口,這樣的事情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戰爭確實是一個很恐怖的東西。
雖然遠東的技術基礎基本還是來源於德國,但是德國工業想在這幾年間恢復起來,恐怕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而遠東也在積極利用這樣的週期不斷提高生產工藝、效率和技術水平,乘着世界戰爭在英法俄等國大肆招攬專家,在國內外都設有遠東技術研究局這樣的機構,如今更是將手伸入德國,在德國大量招攬專家和第一的工程技術人員。
除了外聘,在一切工業學德國的舉國之號召下。遠東自身在人才培養和積累上也狠下足了功夫。
資本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也是國家進步、發展的原罪和源動力。
如果説差距很大,那也真不是十幾年就能追趕上來的事,但在二十世紀初葉,技術和工藝上的差距真的不是特別大,連俄國、本、奧匈帝國都能在一戰之前建造超無畏艦,如今連中國都可以建造了。這本身就足以説明很多問題。
帝國工業發展之快,足以讓世界驚訝。
從美德法等國轉移技術發展的機牀工業,在遠東財團長達十年的堅持不懈的投資和扶持下。如今也終於開花結果,不僅在國內市場可以利用關税條款和外國競爭,甚至還能大量出口。
一戰後期。法國生產槍械彈藥的機牀就基本是從中國進口,簡直是有點讓人不敢想象。
宋彪現在基本就只打算活到二戰結束了,想煙就煙,爭取活的瀟灑,活的痛快淋漓,看着容星橋呈遞的這份關於遠東財團各核心產業的報表,宋彪心裏何嘗不是一個痛快了得。
他很是喜悦的點着一雪茄,痛痛快快的看報表,心裏那份酣暢淋漓之,別説是有多麼的痛快了。
大致翻看一遍。他便和容星橋讚歎道:“中國有這樣的基業,何愁帝國不能攀登世界頂峯啊?”容星橋在外面是堪比帝國總理那般的帝國財閥寡頭,cāo控着帝國的經濟命脈,一言九鼎到了連帝國總理唐紹儀都得忍氣聲的程度,可在皇帝御前。再厲害的他也只是一個代理人。
他也算是不卑諂的笑呵呵的答道:“皇上,帝國有1890萬平方公里之遼闊疆域,有四萬萬國民奮發向上,有皇上統御萬民臣等,國家自當富強安康。”宋彪並不自謙的嗯了一聲,道:“遠東這邊的情況確實不錯。朕暫時沒有什麼要叮囑的,有什麼事,咱們等着年底年會的時候再説吧。正好你來了,現在就説一個事情,總理的人選差不多也快能定下來了,可不管誰當總理,下一屆zhèngfu必然是更為強硬的。大體有兩個法案要強行通過,一是咱們老生常談的《限田法案》,二是《勞工保護法案》,你們這邊要提前將工會都組織起來,提前制定合適的員工福利制度,不僅要遵守國家最低工資標準,甚至要高出一截,這樣才能引最好的工人嘛。遠東在工會問題上要有表率,要積極參與到工會的建設和組織中去,工會應該具有更多的互助質,工人有困難,企業也要通過工會多給予幫助和照顧,不要迫工會和企業成為對抗的機構。當然,國家在立法時也會限制工會的權責,不能讓工會無理取鬧,免得搞到最後將企業都整垮拖垮。這是世界的大趨勢,不要與之對抗,要主動接挑戰,甚至要辦的有聲有,有特點。”容星橋當即道:“請皇上放心,遠東既是帝國之支柱,也當然要為帝國之楷模,其實這樣辦也是好事,工人舒心,企業才能辦的順利,一味盤剝工人顯然不是合理和長久的事情。此外,拉開和其他各公司的待遇差距,也利於遠東招攬各方人才。”宋彪想了想,道:“朕還是那句話,企業要有人情味,即便不是工人的家,也要是工人願意共同奮鬥和努力的社會機構,資本家要投資回報,企業的管理者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工人要生活的有滋味和幸福,這才是真正的好企業,才是長久生存之道。你回去之後好好琢磨朕的意思,將事情辦的漂亮點,要有咱們中國人的特和傳統,逢年過節的要發紅包,要大吉大利。過去,咱們總是學外國,學外國很好,zhèngfu還是要推行西化,但也要更多的保留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有我們自己的哲學思想,有我們自己的文化觀念和生活、管理的方式。泰勒有一套科學管理思想,這個東西是個好東西,可咱們立足於此,也要有人情管理的思想,東西合璧,咱們鄉下種地顧個長工都要逢年過節買酒燒,朕覺得這種人情和睦,尊老愛幼。禮賢下士的人文觀,對於中國企業本身是有莫大的幫助,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將這種人文觀納到企業的管理和運營中去。”容星橋連連點頭,提議道:“皇上不妨寫個社評,讓國人實業家們都有所啓迪,此事利國利民,大利啊!”宋彪經他這麼一提醒。倒是覺得確實要寫這個社評,就道:“這個東西別人寫不了,你按朕的意思寫個草稿吧。”容星橋一口答應下來。
皇帝的社評很多。可90%都是別人所寫的稿子,只有那10%是皇帝的思考,偏偏就這10%的思考最為重要。正是全文的價值所在。
時間正好不早了,宋彪要回去吃午飯,容星橋這麼多年效勞下來,也堪稱是皇室的大掌櫃,而且這也是容星橋第一次來zhōngyāng宮,宋彪就請他去用御膳。
用過午膳,宋彪下午也未安排其他的行程,難得容星橋過來一趟,包括宋彪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就和容星橋一起在zhōngyāng宮遊玩一番。邊走邊看邊談。
宋彪的風格就是這樣,他現在已經很少就單獨一件事做出處置和決定,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在這種一整天,或者是一個下午的閒談之中,將自己對很多事情的想法和思考都與負責人談一談。不管是啓迪,還是叮囑,不管是,還是商榷,他的思路就是聖意,就是一個大方向。各個方面的負責人就要大體遵循這種聖意和大方向,靈活辦事,靈活的實現這些構想和要求。
至於在具體一件事務上的對錯,宋彪近幾年反而是很少評價,給予別人更多的實權,多看別人的表現,而不是嚴格要求別人遵循自己的決策辦事。
這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
正如當年的太祖,高於一切的存在,思索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大方向,當然,這個大方向是不能錯的,一旦錯了就能讓整個國家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是幾十年的辛苦都毀於一旦。
總體來説,宋彪現在的大方向是工業偏右,農業偏左,包括像郵政、電信、鐵路、電力、石油這些產業,他也繼續堅持私營為主,不搞國家投資,zhèngfu依靠政策和規劃去推動國民產業的發展。
在農業領域,他則堅持搞《限田法案》,過去是用税收來限制大地主階層,現在則是想要進一步用法案限制土地兼併,通過對農民持有農耕地的最高限制,zhèngfu強行從地主階層收購超標部分的耕地,通過先租後賣的方式,逐步將土地分散給農户。
宋彪幾年前就想這麼做,唐紹儀堅決不同意。
總理不同意,宋彪又不想換總理,此事就擱置了,而他此番決定支持歐陽賡,也正因為歐陽賡決定強行推動這一法案的通過,但歐陽賡也有條件,那就是限上不限下。
所謂限上不限下就是zhèngfu不保障農民的最低持有農田的數量,只限制最高持有數量,林桑茶果和牧業農用地也不在該限制條款內。
這個法案有利有弊,弊端是對農業的大機械化和產業化有負面影響,很可能就會像法國農業那樣缺乏競爭力,好處則是迫資本向工業,提高國內人均購買力,擴大內需市場。
宋彪過去也不敢輕易推動這個法案,因為國內的地主階層實力太強,現在則不一樣了,工業的實力更強,農業就必須為工業讓步,也可以拿那些大地主開刀。
宋彪也不用和容星橋談《限田法案》的事,他就談一些和企業有關的東西,多詢問一些細節上的事,增加自己對帝國工業水平的瞭解。
帝國工業要發展,還是要靠資本家的努力,zhèngfu也要傾盡全力的扶持,提高實業家和高級技術工人、工程師的社會地位,更大規模的推動教育,推動科技的發展。
在歐陽賡這一屆總理任內,宋彪就計劃在國家科技總署、zhōngyāng科學院、zhōngyāng軍部科工部推出“中國國家科技項目研究計劃”用一個簡單的201計劃來統稱,也就是要在20世紀推動帝國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在每一個五年計劃中都要由zhèngfu撥出資金支持、資助和主持一些重點技術的研究,這實際上就是當初要設立國家科技總署的原因。
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文教部的兩個萬人計劃的進度比預期的要差一截,可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大體也達到1。3萬人的總規模,今年補償的增加的更快一些,在美國的留學生約佔50%,法國其次,只是在俄國和德國的留學生前幾年都被迫中斷了學業,目前在歐洲各國都有留學生,也有去墨西哥、智利這樣的國家,這主要是考慮一些特殊的長期合作,在本的數量還是比較多,佔10%左右,這是因為去本留學確實比較容易和便宜。
隨着和德國重新建,赴德國留學的學生會在後面幾年大幅增加,總體而言,德國的大學教育還是在世界上保持着最高的水平,德國的中等職業專科教育更是非常有特點的很出,其他國家幾乎比不上。
按照歐陽賡的計劃,他打算將德國對華的賠償主動削減掉一部分,餘下的則全部設做德國留學基金,對德國來説可以免於外匯和黃金的出,對中國而言也沒有任何損失,利於中德關係的復甦。
在英法兩國,他也打算將留學基金擴大,爭取在他任內徹底完成兩個萬人計劃,而且,他還考慮設立專項基金,從亞洲國家招攬留學生赴華留學,培養亞洲的親華和知華力量。
得益於整個世界的環境、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外國知識分子的避難式湧入,國內的大學和中等職業專科教育倒是辦的很不錯,1540計劃基本是在唐紹儀兩屆內閣的二五計劃中完成了,7個省和直隸府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21個省份完成了六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化。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帝國的201計劃才有真正的實施可能,也許在三五、四五計劃中,201計劃還是要大量依賴外聘專家的協助,但是預期在第五、第六個五年計劃中,本國專家和科研人員就會陸續達到更高的比例、水平。
帝國需要時間。
二十年的時間基本夠用了,用這二十年的時間,締造一個偉大帝國的百年之基業,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