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0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人都是大夫,晚飯頗是清淡。

用過晚飯,夏文便又去了書房温書,趙長卿吩咐廚下“晚上冷,包些餛飩給大爺預備着。”這是宵夜。

永福已去用飯,紅兒在身畔服‘侍’,聞言笑道“正好廚下有新鮮的蓮菜,剁得細細的,合了羊‘’調餡兒,味兒最好不過。”趙長卿笑“這也好。跟平安説,書房沒個煙火,一會兒把炭盆升起來,腳爐也預備好,別冷着大爺。帝都地氣幹,升了炭盆便更幹了,打盆淨水放在書房,潤一潤。晚上別讓大爺喝茶,預備些福橘湯就好。”紅兒一一應了。

“晚上宵夜,也給平安留一份,別叫他空着肚子服‘侍’。”紅兒笑“大‘’‘’就放心吧,平安跟猴子一樣,機伶的了不得,餓着誰也餓不着他。”趙長卿向來寬厚,尤其衣食上,從不刻薄下人。憑良心説,他們這些下人吃用比小户人家的姑娘也不差了。像永福,到了婚配的年紀也並不情願出去嫁人。永福説得明白,出去了,無非是嫁個尋常男人。子貧窘時,糟糠之是寶,倘哪一多打三五斗糧食,男人便會納妾尋小,究竟無甚趣味。還不如在主子身邊服‘侍’,活不累,子還清靜。

一輩子,怎麼過都是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過法。

趙長卿便也隨了永福去,倘或有哪一永福改變想法,也隨永福去。

行食片刻,在靜室中打坐吐納半個時辰,沐浴過後,趙長卿便準備休息了。

第二用過早飯,趙長卿收拾停當,便與夏文一道去了夏少卿府上。這一次,趙長卿總算見到了夏太太。夏太太已經不再年輕,頭髮中帶着縷縷銀絲,梳着溜光整齊的圓髻,‘’一二金飾,很是和氣,團團的臉上帶着慈靄的笑容。待趙長卿行過禮,命人在自己榻前設了圓凳讓趙長卿坐,笑道“前幾天你們來,正趕上彭相爺七十大壽,也沒見着。我這心裏一直惦記着,後來過重陽節,忙忙叨叨的沒個消停時候,這才有個清靜,又聽説了文哥兒遭人暗算的事,可把我跟老爺急個好歹。我本想立刻過去瞧瞧文哥兒,偏他們總説我身子不好,勸了又勸,只不讓我出‘門’。”説着,夏太太頗是憂心的問“如今文哥兒可好些了?”

“伯孃這裏,我們不能常來孝順便罷了,本就不敢驚動。我們與兄嫂們的心意是一樣的,若真驚動的您老人家過去,我與相公心下難安。”趙長卿温聲道“謝伯孃惦記着,相公是皮外傷,用了‘藥’,已無大礙。”夏太太唸了聲佛,嘆道“你們頭一遭來帝都,不知這裏頭的厲害。哎,我年歲大了,許多事情慮不周全,要是我早説與你知曉,也遭不了這場劫難。”夏太太語焉不詳的與趙長卿分説了帝都政治環境的複雜,大致的意思就是,縮頭過子還怕天上掉下塊磚頭砸破腦袋呢,可不能沒事反生事,這是給自己招禍呢。一旦趙長卿問一句“不知我們是得罪了朝中哪位大人?”夏太太便道“咱們‘女’人家,不幹朝政,這是外頭男人們的事。只是有時,男人們未免衝動,還得咱們‘女’人多勸解他們,你説是不是?”趙長卿笑“伯孃説的是。我們年輕,也不曉得其中厲害,還得多虧伯孃指點我。”夏太太笑“你是個懂事的,不嫌我老婆子囉嗦。”

“伯孃這樣的慈心指點我,別人求了求不來的福分,我要是做此想,可算是白活了這二十幾年,如何就不識好歹起來呢。”趙長卿心知夏太太是不打算把話説明白的,便撿了不要錢的好話,笑着奉承了夏太太幾句。

夏太太瞧着趙長卿知情識趣,心下也有幾分歡喜,中午留了她一併用飯。在夏家,趙長卿算是見識了規矩,夏太太用飯,兒媳‘婦’都要在旁站着服‘侍’的,趙長卿頗覺不自在,夏太太想着趙長卿西北沿子來的人,恐怕沒見過多少世面,含笑解釋一句“你只管陪我這老婆子用,你嫂子們一會兒再吃。等以後文哥兒做了官,你多走動就知道了,城中大户人家多是這規矩。”大户人家?

帝都城別的不多,權貴高官最不缺。一個正四品的少卿府上便敢自稱大户人家,趙長卿心下頗覺可笑。不過想一想,也不怪夏太太這般傲氣。

夏太太是有傲氣的資本的,丈夫是正四品高官,這個品階,即便在帝都也説得上中等。何況,如今的永安侯是夏太太血緣上嫡親的侄子兼‘女’婿,説到永安侯府,那當真是一等一的顯赫人家。就是永安侯本人,也頗具才幹,深受陛下器重,如今就在兵部做事。有個做侯府夫人的‘女’兒,夏太太自然不是尋常的四品恭人。

夏太太要講大户人家的規矩,趙長卿自是入鄉隨俗,笑一笑便在夏太太下首坐了。

用過午飯,又陪夏太太説了會兒話,一時有小丫環進來傳話,夏文在外頭等了。趙長卿起身告辭,夏太太並未苦留,叮囑趙長卿閒來只管過來走動,吩咐長媳送了趙長卿出去。

趙長卿實在可憐夏大‘’‘’,出了夏太太的屋‘門’,趙長卿就勸夏大‘’‘’回去了。

兩個回家説起話來,果然夏少卿同夏文説的也是聯名上書的事。事情做都做了,這會兒説也是馬後炮,無非是事情就快了結,不要夏文再生是非。憑良心説,夏少卿實在想多了,夏文真不是愛生事的‘’子。趙長卿説起夏家的規矩,搖頭嘆道“二伯孃説帝都大户人家都是如此,就叫人唏噓,真不知這些帝都媳‘婦’是不是都如此過子。我在家和婆婆去族長家請安,族長老太太留我們吃飯,也沒叫族長太太在邊兒上站着服‘侍’。今天兩個嫂子一個弟妹站在一畔捧飯安箸,我陪二伯孃用飯,委實叫人不自在,哪裏吃得下去。”夏文笑着吩咐一聲“永福,去廚下看看有什麼吃的,端一些來。”待永福去了,夏文道“好在咱們不常去,以後再去,提前在家吃一些東西,省得捱餓。”趙長卿問“你有沒有吃好?”紅兒捧來蜂梅子茶,夏文接過飲了一盞,酒氣略減,道“也不是吃飯的場合,大家喝酒説話罷了。”一時,永福提來食盒,裏頭四樣菜,分別是燜冬瓜、小炒瓜虀、松蕈蒿菜、拌水蘿蔔,以及一道青菜豆腐湯,兩碗紅稻米飯。

夏文一見便有食‘’,道“還是自己家裏吃東西實惠。”趙長卿笑“那是。”用過飯,夏文有些睏倦,自去房裏小憩。趙長卿則去了蘇先生那裏,説到夏太太的規矩,蘇先生不屑道“家裏有的是丫環婆子不用,非要將媳‘婦’當奴才使。就是皇帝家,也沒見有這樣的規矩,不過是些刻薄人家想出的磨媳‘婦’的手段罷了,你聽她那些‘混’賬講究。”趙長卿道“可見人的品‘’不在貧富貴賤,多是天生。”蘇先生笑嘆“是啊。”趙長卿又打聽靖國公府、永安侯府的來歷,蘇先生道“靖國公府滿‘門’武將,家中子弟多在西南任職,除了武事,鮮少摻和朝中事,是老成世家。永安侯府一樣是與國同長的世家,只是,如今的永安侯並非老永安侯的親生子。原老永安侯只有一‘女’,後來嫁予仁德親王做正妃,我聽説前幾年仁德親王一家子在封地因時疫歿了。老永安侯因無嗣,後來在族中過繼的嗣子,便是現在這位永安侯了。論血親,這位夏少卿太太的確是永安侯的姑媽,但,永安侯既已過繼了侯府,叫姑媽便不合適了。不過,如今也沒人管這些,永安侯在未過繼之前便頗具才幹,傳臚出身。後來過繼了老永安侯為子,為了方便照顧生身父母,買下侯府邊兒的宅子給父母住,中間打通圍牆,與一家無甚區別。”

“永安侯府還有一‘門’顯赫親戚,寧安侯府。兩家都姓李,不過是分了宗的。寧安侯娶的是宋皇后嫡親的姨母紀氏,這位紀氏夫人出身武安侯府,是武安侯的嫡長‘女’。宋皇后的生母是武安侯的嫡次‘女’。要我説,永安侯府還是不及寧安侯府的。”蘇先生道“這也都是老黃曆了,至於現今這些公‘門’侯府到底如何,我也不大清楚。”趙長卿笑“有老黃曆聽也不錯。”她心下一動,與蘇先生道“我們在蜀中時,拜訪過青城山大儒王老先生,阿白跟先生説了吧?”蘇先生點頭道“王老先生學識淵博,是位令人敬重的長者。”

“王老先生娶的是蜀王之‘女’。”趙長卿道“我跟相公來帝都前,還去青城山同王老先生辭行。穆師孃就談及仁德親王一家子過逝的事,只説了一句,我聽着似有些慨之意呢。”蘇先生沉默片刻,方緩聲道“仁德親王是陛下的同胞弟弟,深得太后與陛下愛重。按規矩,宗室皆要去封地就藩。今上登基後,因太后難捨幼子,仁德親王一直住在帝都。這些前事,人所盡知。來帝都這些子,我也聽了兩耳朵仁德親王的事。前年,陛下病重,待陛下病癒後就打發仁德親王就藩去了。結果,就藩沒幾,仁德親王一家子便死在了藩地。”趙長卿的第一反應是,難道陛體已經十分不好了?她立刻又覺不對,即使陛體不好,要打發仁德親王就藩,親弟弟,就藩便就藩…可是,仁德親王一家子都死在時疫上,這就太可疑了。

趙長卿忽然臉‘’大變,忙忙掩住嘴,不敢説出心事。即使活了兩輩子,即使這事與她八竿子不相干,可,哪怕只是想一想,她都覺着自心底陡然升出一股子寒意來。

蘇先生微微頜首,似是明白趙長卿心中所想,温聲道“我也這樣認為。”仁德親王一家子的死肯定與陛下有關。説什麼時疫,無非是面兒上好看罷了。

蘇先生並沒有再解釋什麼,有許多事,全靠自己領悟。悟,就彷彿推開一扇從未開啓過的大‘門’。一個人,能走多遠,端看他的悟‘’如何。

這就是皇權嗎?

趙長卿第一次如此清晰真切的受到皇權赤|‘’‘’的冷酷,她自幼最喜歡讀的就是史書,不為別的,史書有太多的‘波’瀾壯闊、百轉千回,讀着有趣。但,讀了十幾年的史書,仍不及這一次帶給她的震憾。仁德親王的身份必是載入史冊之人,將來,史官如何記述仁德親王的死亡呢,或者只有一句,某年歿於時疫。

趙長卿此時方明白,史書中太多的‘波’瀾壯闊、百折千回不知由多少血雨腥風、刀光劍影鑄就。

這就是皇權吧。

趙長卿忽然覺着那些高不可攀的公‘門’侯府變得尋常起來。堂堂親王,皇帝的親弟弟尚且説死就死,這些公‘門’侯府又算得了什麼呢?大家不過是皇權之下的螻蟻而已,實在説不上誰比誰更高貴。

趙長卿隱隱有些明白蘇先生身上那種隨遇而安、通透平靜的風度由何而來了。

作者有話要説: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