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十三江梅已挾春風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過了節,孫元起清點了一下自己的積蓄。京師大學堂教習,每月五十兩銀子,一共領了8個月,計400兩;崇實中學教員,每月四十塊銀元,也是8個月,計320塊;再加上論文所得的近300塊銀元,這是來清朝之後的全部收入。這幾個月來,吃穿住行、往來應酬,都從這裏面支出。如今,手頭只有二百六十兩銀子,不到二百塊銀元。銀元剩得少,銀兩剩得多,那是因為銀元使用和攜帶方便。

現在,孫元起也算是家大業大:光“僕人”就有十個,專門負責自己的衣食住行,真是豪奢!其實,孫元起每月支付月份錢的只有五個:老佟、老趙、鄭友三,每人五塊銀元;老趙家的、老鄭家的,每月三塊。至於那些“童工”算是免費使用。即便如此,老佟加上這兩家人已經盛讚“孫先生實在太慷慨了”!

銀子水價的花出去,自然得想法子賺進來,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否則沒幾個月“孫府”上不得破產,也得裁人!京師大學堂和崇實中學給的薪水已經很豐厚,不能再去請求加工資。最後,只能從洋人身上撈錢了:繼續深入開展論文“撰寫”大業!

到孫家鼐、丁韙良、美國公使館拜完年,孫元起躲在書房,把改名趙景行的大也趕出去,自己一個人鋪開白紙,開始構思論文。剽竊方向是早就想好的,那就是解決經典物理的重大難題:“紫外災難”18世紀後期,在化學反應中,人們開始察覺到熱輻現象。1790年,法國的皮克泰特進行了實驗研究,證實物體能夠類似於發光那樣產生熱輻。之後,人們開始注意研究物體的輻與這個物體對光的收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19世紀末,由於冶金等各方面的需求,人們急於知道輻強度與光波長之間的關係。單靠實驗逐一找對應點的方法,猶如鈍刀子割。這時候維恩和瑞利—金斯分別發表了兩個公式,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維恩1896年發表的公式,被稱為維恩輻定律。該定律在低温、短波區域內和實驗結果符合得較好,而在高温、長波區域則不符。

瑞利分析了維恩公式,認為他的推導不嚴密。1900年6月,發表了瑞利輻公式。但其中的一個係數存在錯誤,為金斯所糾正,故而又稱瑞利—金斯定律。該定律在長波區和實驗結果符合,而在短波區又不符合。而且當波長接近紫外時,計算出的能量為無限大!但瑞利—金斯等人得出的共識,是據經典物理的理論嚴密推導的,瑞利和金斯也是物理學界公認的治學嚴謹的人,理論值與實驗值在短波區的北轍南轅,使人們不得不稱之為“紫外災難”紫外災難也就是經典物理的災難。

1900年10月19,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的會議上,以《維恩輻定律的改進》為題報告了他的成果,史稱“普朗克公式”該公式將維恩公式和瑞利公式綜合在一起,理論值與實驗結果符合得較好。同年12月14,普朗克又在德國物理學會宣讀論文《關於正常光譜的能量分佈定律的理論》,提出了一個假設,即能量可以劃分成n個相等的小份,每個小份叫能量子,每個能量子又與頻率成正比。這一天,被人們看作是量子論的誕生,普朗克也被尊稱為“量子論之父”孫元起論文的名字就是《輻強度與光波長之間的函數關係》。因為此時瑞利和普朗克都還沒有得出自己的定律,所以全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沿着瑞利—金斯等人走過的路,據經典物理學的能量均分原理,嚴密推導出瑞利—金斯定律,但指出該定律在長波區和實驗結果符合,而在短波區則存在問題,而且當波長接近紫外時,計算出的能量為無限大!認為經典物理學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二部分則是據普朗克的方向,得出普朗克內公式,並進一步認為能量可以劃分為等份的能量子。

論文寫好之後,孫元起把它郵寄給了美國的《science》。因為論文中“能量子”的猜想,與經典物理學界長期信奉的“一切自然過程都是連續的”原則相違背,老牌的《nature》可能對文章後一部分嗤之以鼻,刪去最後一段關於能量子的論述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倒是開放的《science》,可能會更歡這種奇思妙想。

論文寄出沒幾天,京師大學堂和崇實中學都開學了。崇實中學的學生與孫元起都已經稔,知道他搬了新家,每裏來得更加頻繁。課程還是按照上學期之初所設定的,一步步地往下走,那教材也一點點地往下編。倒是京師大學堂,剛成立不久,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也不知道物理學到什麼程度,讓孫元起很是忐忑。

開學前,空又去拜訪丁韙良一次。丁韙良説話很直接:“這些新生,都是各省保送的秀才,背誦《四書》、《五經》是行的;對於物理,怕是一竅不通。”孫元起只好把他們放到與崇實中學一年級的水平。

趁着這個空兒,與這位老同行討論了一下物理的課程設置:第一年講物理學中的力學、聲學;第二年講熱學、光學;第三年講電學、磁學;第四年講授“物理教授之次序方法”物理教學法前身。每週都是3個小時,考慮到初次學習物理,分成三次,每次1小時。

計議已定,孫元起方回去準備。這半年多,孫元起已經會認會寫很多繁體字,只是榜書時不注意還會順手寫簡體字…學生們認為是“白字”

而且寫得拙劣,至少比起學生們工整秀媚的蠅頭小楷是差遠了。如今備課準備的,就是考慮板書該寫哪些字的問題。

光緒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京師大學堂正式開課。

大學堂有格致講堂…也就是物理教室…兩處,分別是給仕學、中學兩批人準備的。按照中文總教習許景澄的看法“俟算學門徑諳曉,再及格致、化學等事”即先學好數學,再考慮學物理、化學。眼下,只有仕學院的學生在選拔進來時,數學成績不錯,可以直接學物理。

去年十一月開學的時候,已經發了教材,正是孫元起呈遞給孫家鼐的那幾本,封面依然是“初等物理教科書”扉頁上卻改成“孫元起百熙先生著,京師大學堂刊行”孫元起見了,只能付之一笑。

即便之前在崇實中學神經已經被鍛鍊得大無比,當孫元起走進仕學院格致講堂時還是大吃一驚:講台下坐着二十幾個人,年齡小的也有二十歲,年齡大的怕有三四十歲,大部分都留着鬍髭,顯得愈發老成。人人面前除了硯台、筆之外,還擺着一套三冊的物理課本。有些嶄新如初,看來是一直沒有開卷;有些則已經磨出邊,想來是經常翻閲。但無論如何,都保存得非常好。他們看見自己進來,都用驚異的眼光盯着孫元起。

孫元起大致掃了一眼,用發乾的嗓子説道:“大家好,我叫孫元起,字百熙…”在孫元起對自己大齡學生們到驚奇的同時,學生們到的震驚並不比他少。多年後,有人寫文章回憶這段歲月時,還掩飾不住當時的驚奇。文中説道:大學堂之開學也,在二十四年之仲冬,先頒諸科之教材。餘試閲之,文史各本多陳詞濫調,無非忠孝仁義;而西學各本,太半譯自西洋,佶屈聱牙,難明其意。惟有格致教材,名曰“物理”初以為誤也。及開卷,則圖文並茂,妙趣橫生,寓哲理於淺之中,藏妙思於平白之外,並無膠澀之,因生信服之心。如此涉淺入深,非邃於此道之巨手不能為也。視著者,署曰“孫元起百熙先生”乃以為是學界耆宿。然問諸同行,鹹雲不知。

二十五年正月,大學堂課開,同窗無不翹首。上課鐘聲既響,一少年翩翩然入,身形修頎,面容白皙,眼神燦爍,顧盼生姿,居然美男子。眾人初以為同學。及其徑登講台,又以為助教。已而開口曰:“某孫元起也,字百熙。”一座震愕,相對瞠目結舌。世傳有生而知之者,餘初不之信。今觀諸孫先生,則信矣!

孫元起自然不知道學生們的震驚,因為是第一節課,而且面對的是一羣大齡青年,所以講的內容比較寬泛且豐富。首先是宣講物理的學科範疇和實際作用,再介紹經典物理學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接着説明課本編寫的主要思想和麪向對象,最後介紹本學期階段學習的目標。就這樣天南海北的扯上一通,第一節課就下課了。孫元起最後説:“第一節課,我們主要説明物理是什麼,能幹什麼;然後明白自己要學什麼,做什麼。從下一節課起,我們正式開始講授力學,希望大家能預習課本力學分冊的前五頁。就這樣。”看到下面學生靜謐一片,沒有什麼疑問,便整理一下自己的講稿,邁步走出教室。趙景行聽到下課鐘聲,早已跑到門口候着,見孫元起出來,接過書稿裝進書包,跟在孫元起背後,漸漸走遠。

“哄…”講堂中的學生頓時一反平時沉穩之態,大聲討論起來,彷彿不大聲就不能表達自己的驚奇之情:“天哪!這位孫先生也太年輕了吧!”

“返老還童麼?”

“看到他的書童沒?估計才十一二歲,他肯定大不到哪兒去!”

其中有四個人在角落裏圍成一圈,一個衣裝鮮整的年青人先説道:“這格致課果然很有趣,就是不知説得錯沒錯?”

“這得問功先。”另一個人答道“功先,這位少年先生如何?”叫“功先”的青年蹙起眉頭:“應該是不錯的。只是他懂得比我多,我大不如他,所以不好評價的…”

“既然功先都説不錯,那定然是好的!”第一個青年點點頭“不過,這位先生也忒年青了吧?説是我們的學生,怕都有人信!”

“胡説什麼!”一直沒有説話的人開口斥道,大約因為他年歲比較大,説話間有一種大哥的氣勢“師道尊嚴,知道不?一為師,終身為父!”那兩三個人都連連稱“是”過了片刻,還是第一個青年説話:“先生這麼年青,就可以著書立説、登台授課,卻不知是家學淵源,還是天賦異稟?”叫“功先”的人想了一下,説:“據説,這位孫先生是協辦大學士孫大人的侄孫。孫大人可是咸豐九年的狀元,如此説來,家學淵源倒是極可能的。只是,我們這位先生學的是格致,不太可能是家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