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十一月,戊申朔,遼命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諸道軍有勇健者,具以名聞。旋官衞德升等六人。
庚戌,帝遣張崇貴持詔諭李繼遷,賜以器幣、茶、藥、衣服。
張洎險詖,尤善事宦官,嘗引唐故事,奏內供奉官藍正為學士使,內侍裴愈副之。帝覽奏,謂曰:“此唐弊政,朕安可踵其履轍?卿言過矣!”洎慚而退。然以文采清麗,巧於逢,帝卒喜之。
遼命郡縣貢明經茂材異等。甲寅,詔南京決滯獄。
癸亥,賊攻眉州,崇儀使宿翰等擊敗之。
丙寅,上幸國子監,賜直講孫奭五品服,令奭講《尚書》説命三篇。帝意切勵輔臣,因嘆曰:“天以良弼賚商,朕獨不得!”丁卯,大雨雪,近臣稱賀。帝因言:“多士盈朝,求一材堪轉運使、三司判官者,了不可得。”乃詔宰相呂蒙正以下至知制誥各舉有器業可任事者一人。蒙正奏曰:“臣備位宰相,以進退百官,今獨舉一二人,恐示天下不廣也。”帝曰:“前代亦合有宰相舉官故事,可令史館檢討之。”既而有司具以歷代故事來上,帝復召蒙正等謂曰:“虞丘子舉孫叔敖,崔祐甫舉吏八百,狄仁傑自舉其子光嗣,何謂無也?”因書優孟對楚王錄孫叔敖之嗣故事為一幅,以賜蒙正,蒙正等退而各舉所知以聞。
十二月,戊寅朔,司天言當食。至是陰雲矇蔽,自旦及中而散,羣臣稱賀。賀不食始此。
王繼恩御軍無政,其下恃功暴橫,張詠恐軍還有意外之變,乃密奏,請遣腹心近臣可以彈厭主帥者,亟來分屯師旅。辛巳,命樞密直學士張鑑、西京作坊副使馮守規偕往,召對後苑門,面授方略。鑑曰:“益部新復,卒乘不和,若聞使者驟至,易其戎伍,慮或猜懼,變生不測。請假臣安撫之名。”帝稱善。
鑑之行,帝付以空名宣頭及廷臣數人。鑑至,與詠即遣部戍兵出境,繼恩麾下使臣亦多遣東還,督繼恩討捕殘寇,而鑑等招輯反側,蜀民始安。
戊子,高麗進樂於遼,遼主卻之。
庚寅,宿翰等引兵趨嘉州,偽知州王文以城降。
乙未,秘書丞、知蒙州張樞,坐降賊棄市。
辛丑,罷總計使,三司復置使一員,命陳恕等領之。恕出入三司,首尾十八年,帝嘗題於殿柱曰:“真鹽鐵陳恕。”時言稱職者以恕為首。恕將立茶法,召茶商數十人,俾各條利害,恕閲之,第為三等。語副使宋太初曰:“吾觀下等固滅裂無取,上等取利太深,此可行於商賈,不可行於朝廷。惟中等公私皆濟,吾裁損之,可以經久。”於是始為三法行之,貨財通。
恕每便殿奏事,帝或形誚讓,恕斂傷,退至殿壁負立,若無所容;俟意稍解,復執前奏,或至三四。帝以其忠,多從之。
是歲,遼放進士呂德懋等二人。
o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至道元年(遼統和十三年),正月,戊申朔,改元,赦京畿繫囚,蠲諸州逋租。
丙辰,上清宮成,總千二百四十二區,車駕即往謁焉。
辛酉,帝御乾元門樓觀燈,賜宴。
度支判官陳堯叟、梁鼎上言:“自漢、魏、晉、唐以來,於陳、許、鄧、穎暨蔡、宿、亳至於壽,用水利墾田,陳跡具在。望選稽古通方之士,分為諸州長吏,兼管農事,大開公田,以通水利。發江、淮下軍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給牛一頭,治田五十畝;雖古制一夫百畝,今且墾其半,俟久而古制可復也。畝約收三斛,歲可得十五萬斛,凡七州之間,置二十七屯,歲可得三百萬斛。因而益之,數年,必致倉廩充實,可省江、淮漕運。其民田之未闢者,官為種植,公田之未墾者,募民墾之,歲登所取,其數如民間主客之例,此又敦本勸農之要道也。”帝覽奏,嘉之,即遣大理寺丞皇甫選、光祿寺丞何亮乘傳往諸州按視,經度其事。
始命司門員外郎孫蠙為皇侄、皇孫教授,故涪陵悼王廷美諸子之在京者,皆令肄業焉。
癸亥,參知政事趙昌言罷為户部侍郎,知鳳翔府。
遼招討使韓德威,率數萬騎自振武南侵,永安節度使折御卿率親騎邀之,大敗其眾於子河汊,悉委其輜重而遁。捷聞,帝謂左右曰:“契丹輕進易退,朕常誡邊將勿與爭鋒,待其深入,分兵以邀其歸,必無遺類。今果如吾言。”端拱末,詔以興道坊宣祖舊第建宮,乙丑,成,賜名曰真。
初,趙贊自京兆罷歸,才數月,帝復令贊鈎校三司簿領。會改創三司官屬,以贊為西京作坊副使、度支都監。有鄭昌嗣者,亦起三司走吏,與贊親比,累遷至西上閤門副使、鹽鐵都監。二人既得朕職,益橫恣不法。丁卯,詔削奪贊官爵,其家配隸房州,昌嗣責授唐州團練副使;既行數,並於所在賜死。
戊辰,以翰林學士錢若水為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劉昌言罷為給事中。
二月,甲申,命宰相、羣官禱雨。又命中使分祀五嶽。故事,御署祝版以遣之。翰林學士王禹偁上言:“準禮,五嶽視三公,今雖加王爵,猶人臣爾。天子稱名,恐非古制。請自今更不御署。”帝親批其紙尾曰:“朕為萬民祈福,桑林之禱猶無憚,至於親署,又何損乎!”丙午,宿翰等至嘉州,甬賊帥張餘首送西川行營,其黨悉平。
令節度至刺史勿與金谷、刑獄,止委通判及判官。
三月,丁未朔,詔以官倉菽數十萬石貸京畿及內郡民為種。有司言請量留以供國馬,帝曰:“但竭廩以給之,國馬食以芻藁可矣。”庚申,詔諸路轉運司:“告諭部下幕職、州縣官等,一應公私利害,並許上聞,送中書舍人閲視可否。”李繼遷遣銀州五部押衙張浦來貢。己巳,帝令衞士數百輩於崇政殿庭,召浦觀之。先是李延信還,帝賜繼遷勁弓三,皆力一石六鬥,繼遷意威示戎裔,非有人能輓也。至是士皆引滿平有餘力,浦大駭。帝笑問浦:“戎人敢敵否?”浦曰:“蕃部弓弱矢短,不敢敵也。”帝因謂浦曰:“戎無可戀。繼遷何不束身自歸,永保富貴?”詔權停貢舉。
夏,四月,己卯,遼參知政事琊抱朴以母憂去官。抱朴母陳氏,少通經義,以孝睦稱,有六子,親教以經,抱朴及弟抱質並致通顯,至是卒。太后聞之嗟悼,贈魯國夫人,遣使賜祭。旋詔抱朴起復。
癸未,吏部尚書、平章事呂蒙正罷為右僕,以參知政事呂端為户部侍郎、平章事。帝謂蒙正曰:“僕師長百僚,朕以中書多務,與卿均勞逸耳。”又謂端口:“廟堂之上固無虛授,但能進賢退不肖,便為稱職,卿宜勉之!”端歷官僅四十年,至是驟被獎遇,帝常恨任端之晚。端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淨簡易為務。奏事帝前,同列多異議,端罕所建明。一,內出手札戒諭:“自今中書事必經呂端詳酌,乃得奏聞。”端謙讓不敢當。
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柴禹錫,罷為鎮寧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