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3章大定和約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謂和約,是敵對雙方…通常是國家和政府…用以正式結束戰爭和武裝衝突的約定。也就是終止戰爭恢復和平的條約。

一般的和約,是雙方處於同等地位,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換條件,這個也叫平等條約。還有一種和約,叫做不平等條約,是指最後締結的條約,對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不對等。最常見造成這情況的原因是其中一方或多方使用了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強壓另外一方而達成的,對約定雙方權利收益不平等的條約。

雲錚曾經所在的社會,一兩百多年前,不平等條約那是簽到了手軟,可着別人籤不平等條約卻是全然沒有過。這實在讓雲錚這個大漢族主義者痛心疾首,想當初我強漢盛唐之時,對爾等蠻夷何等照顧,特別是唐朝,那些蠻族將領不僅是照用不誤,而且是大用特用,還有不少優惠政策,可這些蠻夷就是蠻夷,一見漢人朝廷出了事情,立即掉轉刀口開始行兇了,特別是回紇,尤其兇殘,實是不可教化。其次便是漠北那一羣牧民,一個個的又不會耕田,偏偏還特別嚮往“南朝花花世界”只想着哪天再來一次五胡亂華,享受享受曾經最高貴的“天朝子民”的供奉。

雲錚是個大漢族主義者,至少他自己一直這麼認為,但自從跟蕭芷瓊之間有了牽掛,他或多或少有些恍惚,有時候回想起來,那清朝在他的心裏雖然有千般不是萬般活該,可真要説起來,倒也不是完全的一無是處。

打下中京之後,他便一步步的迫使遼國向自己低頭,他心裏有個願望和念想,就是希望能在他的手上,統一出一個至少不比後世“天朝”疆域小的國度。

然而他細細思索遼國和女真存在的意義之後,卻突然有一個古怪的念頭冒了出來,以前這個念頭模糊不清,而現在卻愈加清晰。那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少數民族,一直被我們的歷代正史邊緣化的少數民族…他們是推動中國歷史不斷前進的動力嗎?

雲錚承認,作為一個地道的漢族人,他對少數民族的認識還不深入,也對少數民族不可避免地缺少同身受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很難真正地站到他們的立場和視角去看待中國歷史。但作為一個正統觀念教育下的漢族人,除了以漢文化為正統的歷史觀之外,他覺得,我們重新審視歷史,思考歷史,卻不能迴避這樣一個現實,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政權,是一個個堅實的存在,他們建立的帝國,幾乎無一例外大大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甚至在重大的歷史關口,左右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不只是建立清朝的滿族,原先歷史上北宋時還有建立了雄踞北方的金政權,往前看看,還有一大串。其中最為典型也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幾個少數民族政權是:南北朝時期的拓拔氏建立的北魏、宋朝是和南北宋對峙的遼、金政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等。

這些起源於中國北方蠻荒之地的“蠻夷之族”竟然一次次用他們的鐵騎,創造出了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強大帝國,竟然一次次掃蕩了大半個中華大地,然後又無一例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漢文化的懷抱,他們竟然一次次以他們的野心和近乎本能的開疆拓土的強烈意志,把中華帝國的疆域一圈一圈地向外擴大,而後這些強大的帝國又被漢族王朝所取代。其興也,其亡也忽,如一陣風煙,但給歷史留下了永難抹去的印記。

這些少數民族的出現,往往給紛亂的政局帶來一個強有力的結尾,帶來政權的統一,也往往把沉寂的封建王朝衝擊得七零八落,給漫漫的中國歷史注入鮮活而野十足的動力。他們用自己的鐵騎肆意踐踏了漢文化,卻轉眼又付出加倍的努力繼續發揚漢族傳統文化,做了漢文化責無旁貸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我們反過來在看看漢族王朝在少數民族政權割據和對峙時期的表現,我們就知道了,漢族王朝的防守策略鼓勵了少數民族政權的進攻,偏安策略又讓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得意鞏固壯大,最後在江南的“暖風”中沉醉,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步步緊中山河破碎,在那些少數民族大軍的呼嘯聲中消亡更替。

民族矛盾和階段的轉換更替是少數民族政權和漢族王朝角力中一個非常重要而有趣的現象。少數民族政權往往發端於漢族王朝興盛時期,興盛於漢王朝國內階級矛盾化之時,他們在漢族統治者無暇他顧時,可以取得發展機遇,趁機壯大自己,並利用漢族王朝階段矛盾化時揮師南下,逐鹿中原,這時候民族矛盾又常常轉化為主要矛盾,漢人在大多數時間都能“兄弟鬩牆而外禦其侮”能夠一致對外,保衞北方疆土。然而為時已晚,承平久,軍紀懈怠,長期養尊處優的漢族軍隊哪裏是剽悍的遊牧民族的對手,軍事上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這也可以説,遊牧文化對農耕文化的暫時勝利,幾乎是歷史註定的結局。

於是,政權對峙出現了,之後,少數民族政權一鼓作氣,統一了中國。他們一開始總是勵圖治,天下承平,民族融合得越快,少數民族對漢文化的接受越徹底,則民族矛盾弱化得越快。就像反清復明的鬥爭一樣,在康熙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實行滿漢融合政策之後,這些昔此起彼伏的反清鬥爭,已經再也成不了氣候了,人心所向的,已經是大清君王了。再之後,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實質上還是漢文化的統治,他們已經徹底融入了漢民族,漢族人為主的統治集團成了他們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於是,又是階級矛盾的積累和化,又一輪的王朝更替。

可以説,漢族王朝的階級矛盾化給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良機,那些多年發展羽翼豐滿的政權抓住了這個良機,就可以實現問鼎中原的大業,而能抓住這些歷史機遇的並完成大業的,都是能左右歷史航向的一代英豪。但他們能成就帝王之業,能勵圖治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卻未必能保證自己的子孫在盛世之下一樣能戰戰兢兢地匡扶祖業,未必能保證跳出漢王朝更替的歷史循環。

武打江山,文治天下。少數民族政權在入住中原之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放棄“馬上治天下”的思路,下馬入宮,任用漢族人才為官,依靠漢族官僚集團來維護政權穩固。同時,他們也無一例外地放棄了本民族的遊牧文化,基本上是毫無保留地接受先進的漢族文化,甚至連生活習俗也一併改掉,魏孝文帝甚至連自己的姓氏也改為漢姓。漢文化是維繫中國社會延續的共同價值理念,也是統治集團維持社會政治秩序的嚴密體系,沒有了這個,少數民族政權無法取得統治和合法,也無法解決統治天下的“技術”問題。因此,只能接受,而且還要無保留的接受,接受得越徹底,其統治就越有力…對比元和清,這一點尤為明顯。

只是,在接受的同時,他們也就註定了自己被漢文化同化的命運,接收了若干年後階級矛盾的化,接收了中國歷史朝代更替的宿命。漢文化…不知道是他們的幸運符,還是他們覆滅的讖符?

有人説,清朝其實是反對滿漢融合的。不錯,雲錚也同意這個看法。然而他同時還了解到一點,就是一個民族的基,在於其民族特有文化,那滿族再怎麼在血緣上不願意與漢族融合,可實際上早已經被漢族融合得沒了了。

其實,北方少數民族一次一次的進入中原,從客觀上加強了民族融合,從而一步一步形成了新的漢文化。這個“新”漢文化的“新”字很重要,後世很多人總是喜歡強調漢族的純淨,其實這個問題老祖宗們就解釋過,就是本書前文所提到過的“何為中華”的問題,雲錚的態度是,只要積極接受漢民族文化,而且融入了漢民族當中,那就是真正的中華民族。

要知道,漢族也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也不是純淨無比的,也是在遠古經過黃帝和炎帝的部落合併,商周和周圍的夷,狄,蠻,胡融合,秋和北方的林胡等少數民族合併從而一步步形成了漢民族。簡單一點説,這個民族的血統從來就沒有“純”過。各位,這不是養馬養狗,血統純正有什麼用?重要的是文化內涵。

關於漢族,雲錚自然不是民族史專家,但稍有些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漢族從來就不是單一純粹的民族,漢族是世界上包容能力同化能力最強的民族,漢民族的偉大恰恰在於它海納百川,不拒溪,它張開納包容了很多少數民族(大多被傳統史家稱為蠻夷的民族),與他們融合、通婚,最後變得毫無二致,不分彼此,成為一家。如果漢族一開始就拒絕接納其他民族,漢文化拒絕其他落後的遊牧文化和邊緣文明,那麼很可能到今天,漢族還是一個囿於黃河域和中原地區的民族,中國的疆域還是侷限在中原地區。

民族自豪決不能和狹隘民族主義等同。如果我們沒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不以自己的民族為榮,不去維護它、發展它,那麼我們無法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如果我們囿於狹隘的民族主義,將一切外族都視為“異種”、“異族”不顧歷史和現實,盲目排斥與我們融為一家的兄弟,那麼我們不僅自毀長城,兄弟鬩牆,而且,還會為將來的民族國家分裂製造思想上的源,那才是最嚴重的後果。

為了如此偉大的思想,雲錚所提出的和約,是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

“一,雙方立即停戰。

二,雙方就目前軍事實際控制區劃分疆域。

三,停戰之後一個月內,北疆總督府恢復對大遼帝國的經濟援助。

四,停戰之後一個月內,北疆總督府再次開闢三大邊境貿易集散地,以供益擴大的貿易活動進行。

五,停戰之後三個月內,北疆總督府派出專人在大遼帝國領土內建立若干大型學堂,學堂內將免費教授儒家經典。另,凡在學堂內每‮試考‬中獲得合格的學生,將得到最少三兩,最多一斤的糧食獎勵,該獎勵可折價給予大魏銅錢。

六,雙方停戰之後,大魏北疆總督府將明確與偽金國的貿易額度,儘量避免影響戰爭勝負的物資進入偽金國領土以供其作為反遼戰爭之用。

七,為確保雙方睦鄰友好,大遼帝國將下嫁瓊花公主蕭芷瓊於北疆少帥雲錚,雙方完婚時間待定。

八,遼國應當提供先進、優秀之馬種給予睦鄰友好的北疆總督府;同樣,北疆總督府有義務優先、低價地提供先進盔甲、武器給大遼帝國。

九,雙方所簽訂大定條約附件同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