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吳三桂看着多爾袞痛苦的表情只覺好笑,知道必是勾起了多爾袞痛苦的回憶,繼續道:“只要你們出得起價錢,沒有什麼不可以談的,就看你們有沒有誠意了。”
“只要吳兄手下留情,馬上撤軍,不繼續攻打盛京,我們必讓吳兄滿意便是。”多爾袞咬牙切齒的道。
“多爾袞,你這話可就沒有誠意了。若説讓我撤軍那是本不可能的事情,不然傳到京城,別説朱由檢,就連大明普通百姓也會罵我祖宗十八代,後我還如何在大明立足?”
“不撤軍?那咱們還談什麼?”
“別急啊!我雖不能撤軍,卻可以只圍不打,咱們只是做個樣子,等皇太極回兵,我再撤軍也不遲。到時你便是堅守盛京的第一功臣,而我也為解京師之圍立下汗馬功勞,各取所需,你意下如何?”多爾袞此時面對大軍圍城,還能有什麼主意,只要盛京不失,便是大功一件,何談其他。
“那吳兄有什麼條件儘管説吧。”
“好,如此我便不客氣了,我軍共有八萬大軍,因為來得匆忙,糧草不多,本以為幾天就可拿下盛京,可若是這一拖下去…”
“糧草由我們解決,每送到貴軍營前。”多爾袞明知吳三桂慌報人數,卻不敢反駁,好在盛京城中還有些軍糧,先解一時之危吧,只要拖上幾,等大汗十萬大軍回來,再找吳三桂算帳不遲。
“我軍遠道而來,將士們在這冰天雪地裏忍飢挨凍,我這個做主帥的總不好讓他們空手而回…”
“貴軍在盛京這段時間軍餉由我們負責,按平時三倍發放,將軍意下如何?”
“如此我代這八萬將士兄弟,只是我軍軍餉較高,每人每月要三兩白銀。”
“我馬上派人送上白銀三十萬兩,以充軍資。”面對吳三桂的獅子大開口,多爾袞只能是咬牙答應道。
“兄弟快,只是還有一事需兄弟幫忙。我們此來所攜帶的火炮彈藥,兄弟總不能再讓我們千里迢迢運回遼東吧!”多爾袞暗道:吳三桂果然無恥,不僅糧草、軍餉要我們幫他籌備,竟連彈藥也要賣給我們,不過也好,後金雖然騎軍厲害,可就缺少火炮這種攻城利器,若真能買到火炮,不管多少錢都是值得。
“吳兄放心,這些彈藥就賣給我們好了。”
“兄弟誤會了,火器彈藥這種不祥之物怎麼能賣給兄弟?我們是準備就地銷燬,只是銷燬不易,我們的軍卒也是冒着生命危險銷燬這些彈藥,何況若是在銷燬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意外,誤傷到你們就不好了,所以這銷燬的費用就由兄弟出,沒問題吧?”後金缺少火器,吳三桂當然不會把這些火器賣給後金,讓他們後再來攻打自己。
多爾袞想要買火炮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暗道吳三桂真是狡猾,不給人半點機會,他卻也不敢再提此事。而且他也不敢説不出這筆費用。人家都説了,銷燬過程中會發生誤傷,若真的不出這筆費用,恐怕那些被銷燬的彈藥會每發都誤到盛京城上。
“吳兄儘管放心,這筆費用也由我們出了,只是不知需要多少錢?”
“也不是很多,我們計劃就是每天消毀四百發炮彈,每發大概需要黃金二十兩,直至撤軍為止。”多爾袞聽後,心中暗道,你這些炮彈難道都是黃金打造的?每天四百發,每發二十兩,那每天就是黃金八千兩,如今後金果庫中總共也不過十幾萬兩黃金,這還是皇太極等人幾年間四方掠奪而來,沒想到這次卻要落入吳三桂之手。不過若是馬上派人向皇太極求援,來去也不過半月,大概需要黃金十二萬兩左右,應該還可以應付。只要大汗回來,他吳三桂還不知有沒有命將這十二萬兩黃金拿走。當下點頭道:“好,一切就依吳兄所言。”
“既是如此,還有最後一件事需要兄弟幫忙。”
“還有?”多爾袞一驚,口而道。不過他馬上便道:“好,吳兄請説,只要是我能辦到的,決不推辭。”吳三桂面一沉,咬牙道:“當我在盛京城下便曾道,來必取鰲拜人頭以祭奠我這七位兄弟,希望兄弟能將鰲拜給我。”
“鰲拜?”多爾袞看着三桂鐵青的臉,真有些不知如何開口,過了半響才道:“吳兄有所不知,自當吳兄在城外發誓,必取鰲拜人頭,那鰲拜當晚便出城去了,至今不知所蹤。”
“此話當真?”三桂有些不信,想到鰲拜怎麼説也是個英雄人物,怎麼會因為自己一句話,便逃得無影無蹤。只是他卻忘了,此時的鰲拜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少年,甚至還沒上過戰場。而他吳三桂卻是威震遼東的殺神,殺神發誓定要取他人頭,鰲拜豈有不怕之理,那還不是逃命要緊。多爾袞也沒將那鰲拜放在眼裏,道:“吳兄還不信我嗎?我又豈會因為他一人置盛京幾十萬軍民安危於不顧?”話已至此,也由不得吳三桂不信,再説他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鰲拜還在城中。此次和談終於在吳三桂滿面笑容、多爾袞愁腸滿腹中結束。多爾袞告辭時,吳三桂甚至親自出營相送,若是不知內情的人看到,還以兩人情有多深厚。自這起,盛京城下便出現一幅奇景,每清晨盛京城門便會大開,從城中駛出十幾輛滿載糧草、白銀、黃金的大車,給城外明軍後,明軍營中便會如約響起火炮聲,多爾袞站在城上數夠四百聲後,才會放心的回府。而城中其他後金將領也樂得如此,反正將來皇太極回來,一切自有多爾袞承擔,自己又能保得命,何樂不為。
只是多爾袞派出求援的士卒卻沒有一人能衝出明軍的封鎖,而城中糧草、黃金卻一減少,府庫中已所剩無幾。當府庫中黃金用盡後,多爾袞每為湊齊那八千兩黃金,無奈之下只能先是收搜民間,後來便是城中大小官員,既便如此也是漸吃力,真不知還能維持多久,若真有一天黃金湊不夠,不知那吳三桂會不會翻臉不認人,炮擊盛京。這種情況一直維繫到十二月初,吳三桂得到密報,袁崇煥已被朱由檢逮捕投入詔獄,而父親吳襄及何可綱等遼東將領抗旨率軍返回遼東。吳三桂知道時侯差不多了,一面放鬆對盛京城中後金的看守,讓他們派人向皇太極求援,以引皇太極回後金。另一方面,派人至山海關將自己的親筆信送於舅父祖大壽,讓祖大壽與父親吳襄、何可綱等人依孫承宗所言,上書自責,並重組大軍支援京城,只是一路上不可加速行軍,務必等朱由檢赦免袁崇煥的旨意發出後才能抵達京城。此時的祖大壽已控制了山海關,正為袁崇煥入獄一事心急不已,收到吳三桂的親筆信,看過之後召來吳襄、何可綱商議,當吳襄及何可綱兩人得知吳三桂已率軍圍攻盛京,並已上書請萬歲赦免袁督師時,終於鬆了口氣。他們決定按三桂所言行事,以求施壓於朱由檢,營救袁崇煥。因此吳襄等人直到皇太極進攻京城,擊敗滿桂時他們卻仍未趕到。朱由檢得信後雖然氣惱,明知道封賞了吳三桂,遼東恐怕便再不會受朝庭節制,可為保京師,卻又不得不按吳三桂所書下旨提升吳三桂為從一品,晉升為遼東總兵,統領遼東兵馬。
對袁崇煥,朱由檢雖然恨不能將他碎撕萬段,若不是他袁崇煥私通後金,又豈會鬧出這許多事來。直到此時,朱由檢也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將所有的問題推到袁崇煥身上。
第四十章血灑京城(一)對吳三桂書中所言,要求釋放袁崇煥一事,朱由檢雖心有不甘,可又怕遼東真起動亂,大明江山難保。自己拿不定主意,便召來孫承宗商議此事,孫承宗本就與袁宗煥好,當然力勸朱由檢不再追究袁崇煥。詔獄中的袁崇煥得知此信,雖然他對吳三桂等人心有,可他想的更多的卻是這大明朝。如今遼東將領竟為了自己而違抗聖旨,吳三桂更是威脅萬歲,此時因有後金大軍壓境,朱由檢不敢不應,可一旦後金撤軍,難保朱由檢不找遼東眾將的後帳。到時遼東眾將為了自保,必與朝庭徹底決裂。別人不知,自己統領遼東近十載,又豈能不知遼東鐵騎的厲害。不論他們是投靠後金,還是自立為王,大明危矣。更別説此時關內賊軍四起,若關外那十幾萬鐵騎真是入關南下,整個大明境內那裏有其敵手?到時自己就是這大明朝敗落的最大罪臣,自己還有何面目去見死去的列祖列宗?很快有宮中太監攜聖旨來到詔獄,孫承宗也親自趕來。只聽那太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袁崇煥身為遼東督師,卻作戰不力,統領無方,被後金突襲京城,本應重處,念其駐守遼東幾載,素有功勞,特法外施恩,將袁崇煥貶為庶民,趕出京城,永不錄用。”小太監宣完旨,孫承宗對那小太監道:“我與崇煥有幾句私話,希望公公行個方便。”説完將一錠金元寶遞到那小太監手中。
小太監年紀雖然不大,可對這種事卻是駕輕就,暗自掂了掂,份量不輕,便點頭道:“孫大人客氣了,只是要快些,萬歲爺還等着奴家繳旨呢。”
“公公放心,片刻即好。”孫承宗道。那小太監得了金子出了牢房等侯。牢中只剩孫承宗及袁崇煥兩人。孫承宗長嘆一聲道:“崇煥,今天萬歲爺雖將你貶為庶民,但總算留你一命,希望你後好自為知吧!”袁崇煥沒有因逃過一劫而有半分喜,反而苦笑幾聲道:“孫大人,今因袁一人而使遼東官兵與朝庭不和,雖留了命,可崇煥還有何面目再見萬歲、再見朝中百官?更無顏再見遼東百姓。”孫承宗聽罷,怒道:“糊塗!你真以為那吳三桂煽動遼東官兵與萬歲做對是為了你嗎?錯了!他是為了他自己。”孫承宗不愧久經官場,一切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袁崇煥雖然在對敵行軍打仗上頗有智謀,可要説對自己人勾心鬥角卻是差了不是一點半點,聞言不由奇道:“為了他自己?此話怎講?難道他要謀反不成?”
“唉,崇煥啊,你到底還是書生意氣,有些事還是看不透。你我身為人臣,有些話本不該説,可此地既無外人,也不怕説與你聽。”
“大人請講。”
“他吳三桂借後金攻城威脅萬歲確有謀反之嫌,可萬歲對吳三桂確也有些過份。説起來這吳三桂年紀雖輕,對大明卻是功勞甚大,先是在遼東屢敗後金,後來入京為官,又成為當今萬歲登基最大的功臣,如果萬歲真能善待吳三桂,他吳三桂也許會成為大明之磐石立柱,就算反攻後金,也決非妄言,又豈會讓後金如此猖狂。可萬歲懼其勇猛,怕後功高振主,制他不住,竟借賊軍以除吳三桂,沒想到吳三桂確有本事,僅憑几千軍卒橫掃十幾萬賊軍,最後竟大勝而歸,萬歲更對其猜忌三分,藉機將其閒置起來。此次後金皇太極大婚,萬歲又想借刀殺人,明知後金對吳三桂恨之入骨,卻又偏偏派他為使出使後金,只是不知他吳三桂到底是如何逃出盛京,並能率軍圍攻盛京城。萬歲如此對待吳三桂,他吳三桂豈能不知萬歲心意?你可能還不知道,此次吳三桂上書萬歲,信中除了力保你外,他還要求萬歲封其官職,萬歲又不敢不應,只好封其為遼東總兵,統領遼東兵馬,唉,後這遼東恐怕再不屬朝庭了。”